做温暖的教育

国培传善

陶妙如:语文世界的一抹暖色—-教育部《语言文字报》刘潇 过超

 语言文字报电子版截图            

 

 

 

 

报纸:2014年2月14日 星期五 第3版

电子版: http://www.yywzb.com.cn/more.asp?infoid=5476

      在这个物质过剩的时代,我们的心灵却总是缺少满足,缺少感动,缺少幸福,缺少温暖,因此,那些能够给人带来感动与温情的人便显得十分珍贵。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湖南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语文教师陶妙如就是这样一个温暖的女性,她将名师的指点与自己广泛的涉猎、超人的勤奋相结合,积累起充沛能量;她把这能量化作智慧的爱,将学生引入语文的妙境,用语文的趣味与魅力温暖着学生稚嫩的心;她还常常带着亲切的微笑出现在你最需要的时候,送上恰到好处的光明与温暖。她常说:“自己暖和,别人就会感到温暖。这才是教育。”本期与您一同走近——

陶妙如:语文世界中的一抹暖色

 

本报记者 刘潇 过超(实习)

 

2013年底,陶妙如老师开心地告诉我们,自己的新著《做温暖的教育》入选新华网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跨媒联合主办的“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评选活动,并成为教育类获奖图书。我们向她表示祝贺,并说要马上买来学习,她笑眯眯地说:“不用买啦,等我回湖南马上就把书寄过去。”

一周后,果然收到了陶老师寄来的快递,迫不及待地撕开包装取出书,看到淡橙色封面上面写着一句话:“自己暖和,让别人感到温暖,这才是教育。”翻开扉页,映入眼帘的是几个端正有力的大字:果行育德。这就是陶老师,她总是能带给人惊喜,她的行为,她的微笑,她的话语,就像冬日的阳光,让人心里泛起阵阵暖意。

 

积累,让自己温暖

 

新华网对《做温暖的教育》一书所做的推荐语是:“教育就是一个慢磨细研的活,恒定一种信念:做有温情的老师,让教育过程濡润情趣,从而自然地培养浩然正气。”

“做有温情的老师”,是陶妙如一贯的追求。她常说,自己暖和,别人就会感到温暖。为了给别人温暖,自己首先要积累能量,发光发热。

刚走上讲台那会儿,陶妙如在学校发的工作笔记本扉页上一笔一画地写下“我的目标——教育家”几个字。如此远大的目标,必然要有一个漫长的追求过程,从教30多年来,陶妙如始终在不断学习积累。她很注重前辈的指点,当她还是一个新老师时,每上完一节课,都会认真听取其他老师的建议,并虚心求教对方会怎样上课。她将听到的建议记录下来,反复琢磨,结合自己的个性推敲改进,重新设计出一个或几个教学方案,请大家再指正。因为她的认真钻研,她设计的教学方案、写的教学心得多次获市级以上奖励,并经常发表在教育类报刊上;也因为她的赤诚,她获得了更多的观赏、学习和上课的机会,得到了更多名师的指导。

广泛的涉猎和超人的勤奋,才能将外力“化”为己用。陶妙如追求“教师不器”,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成为“通才”,要追求这个职业里最广博的知识、极致的教学艺术,了解最新的变革,构建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体系。在父亲的影响下,她从小就接触古今中外各家经典,奠下丰厚的国学根基,尤其是《易经》,那些极为古奥的爻辞卦象,她都熟诵如流,为日后的深入研究做了良好铺垫。31载的教学实践,29年的班主任工作,她更是做到了让自己“如一艘空船”般去吸收知识,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

厚积而薄发,乘物以游心。陶妙如上课,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写诗填词,出口成章;她讲座,深入浅出,自由发散,轻松率性,直抵人心。与她对谈,你总是佩服她的博闻强识、思想深刻,并感叹于她娇小身躯中发出的巨大能量。这一切都源自于她内心的丰盛。陶妙如很忙,每天除了备课、读书、写书,还要和师生谈话、管理个人网站、接待来访,更要四处讲座、参加教育活动。但在她脸上,你看不到一丝疲倦,那充满活力的目光与始终上扬的唇角,传达着她乐观坚定的人生态度,温暖自己,照亮他人。

 

智慧,让教学温暖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2000年,陶妙如接受邀请,到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任教,开启了实现梦想的新旅程。

起初,学校的生源质量并不是很好,很多学生上课打瞌睡、下课打架,成为校长老师头疼的“问题学生”。而这些都没有难倒陶妙如,她所教班级的学生语文能力很强,高考成绩总是领先于校内同类班级,甚至创造出普通班级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超过重点班级的奇迹;她被湖南的媒体赞为“带出复读班春天的最美教师”。

如此成功的教育,其秘诀在哪里?在陶妙如对学生爱的智慧里,在其温暖的教育中。

陶妙如追求智慧、灵动、有个性的语文课堂,在她的《让爱智慧》一书封面,印着这样一句话:“人们说要让教育充满爱,我说这还不够,要让爱充满智慧。”在她看来,如果学生不爱听课,说明课堂的吸引力不够;学生态度的转变,关键在老师。她曾和学生说:“只要你们喜欢我,就学得好语文;只要我喜欢你们,你们就学得好语文。”

陶妙如有很多“高招”来让学生喜欢她,喜欢学语文。她在课前和学生一起对句,从给出上句对下句到学生自出自对,再到仿作诗词,她只是简单说明要求,很少评判,学生学得自由,她教得轻松。到后来,学生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辟出一块空间,把自己写的诗词抄上去,大家共同探讨,甚至作诗相和。她上课从来不用课件,也很少翻书和课本,而是一边在黑板上写写画画,一边旁征博引;每每讲到激动处,总会不由自主地掀起自己的刘海,偶尔忘词时又挠挠自己的脑袋,可爱的小动作为课堂增添了轻快与俏皮。下课后,她几乎不留作业,而是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师生交流日记,与学生倾心相交。她鼓励大家写作,她的个人网站就是一个展示学生文采的平台,还会选择写得好的文章推荐到一些报刊,让学生感受到被肯定的喜悦。

在学生眼里,陶妙如就是语文,博大宽广,课如其人。她对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将枯燥的古文讲得妙趣横生;她从不强求,而是教会学生为明天的梦想主动奋斗;她细腻温柔,精心呵护每个学生的成长。智慧,让语文温暖。而这温暖,来自教师对学生、对教育真诚的爱。陶妙如用智慧的爱,将学生引入语文的妙境,用语文的趣味与魅力温暖着学生稚嫩的心,让他们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成长能量。

 

帮助,让他人温暖

 

与陶老师结缘,是在真语文石家庄站的活动中,那次我们聊了许多对语文教育现状的看法。活动结束后,报社要做活动特刊,我们便向陶老师约稿,希望她写写自己的参会感想,陶老师欣然应允。当时她在西柏坡出差,并没有随身携带电脑,见稿子要得比较急,便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找到一家网吧,将文章写好发了过来。事后我们向她表示感谢,她笑着说:“没什么,你们年轻人为工作打拼不容易,我能帮着做点儿事情很开心。”听了这番话,我们心里霎时变得暖暖的。

在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老师们都说,陶老师是个热心人:同事小病,她主动送药;集体备课,她总是公开提供自己搜集的资料,大胆阐明自己的看法。在聆听过她讲座的老师眼中,陶老师机智幽默,最照顾大家的需要,讲课的所有资料都拷贝给学员,命制的所有考题都是原创且对外公开。在学生家长眼中,她不仅是孩子的老师,更是许多家长的老师,她用真诚的关爱,帮助家长和孩子达到真正的理解和沟通。

有人说,陶老师是一团火,但这团火,既不炙人也不刺眼,只是默默地燃烧,给人送来的是恰到好处的光明与温暖。的确,喜穿红衣的陶妙如,总是带着她亲切的微笑,出现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用无私的帮助让你心中充满熨帖的温情。

 

2 thoughts on “陶妙如:语文世界的一抹暖色—-教育部《语言文字报》刘潇 过超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