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温暖的教育

国培传善, 教研教改

老师,他们说的全是对的吗? ——因一学生所提之问而随记

                          老师,他们说的全是对的吗?

                                      ——因一学生所提之问而随记

 

上完红楼梦,下课,一新生问我,

“老师,那些同学写出来的都是对的吗?”

黑板上全是学生根据我出的题作出的答案。每组有代表上台解说。

这一学生是针对这个背景发的问。

我回答:

阅读感受因角度不同,看法会各一,对错之分有,认识有层次深浅,可见水平高低。

这一学生在他的听课笔记上,写下了我说的话,并且在下面写了另一行字:我虽才陋识浅,但喜亡羊补牢。

看他的听课笔记,在题目下他是用铅笔做的答案。

从作答看,孩子很谨慎,细心,也露出些许的不自信;从问话看,孩子很求进,求真,有质疑,也凸显出那份主动获取的希望。

我相信,我的回答会给孩子信心。此后他会更大胆的创写、质疑。

我将孩子的问话和笔记上的留言都与班上学生分享了。既当对孩子们的鼓励,也当作对自己的鞭策。

这位新生,应该是对同学呈现的一些阅读理解,不说反对,至少是有怀疑的。所以,他才会向老师询问。

我时常会在外面做一些讲演之类的事,那我的理解、我的见识、我的层次、我的水平能经得起无穷大众的检验吗?

想到这里,我不禁寒战!

尽管,我曾多次提出:悦纳他人。但对于自己,却不能苛求别人悦纳。

       于此,我胆子突然小了起来,是退化了吗?是谨慎了吗?我知道,都不是!

  是越来越感觉到,教师的真正意义就是示范,就是激活。

    我们的每一句话都可能被学生及其他听众收入耳中,记在心底!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看到了什么,看出了什么?我们从文本中又能看出什么呢?

      这只是一篇课文,却也是一个场景的缩影。

       现在,旅游、到处交流者颇多,每到一处,都可能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怎样谈自己的感受,与人分享时,才不会让听众出现这位新生般的疑问呢?

开口就分层次,说完就见水平。为了不让周围人分享到低层次的阅读、观看感受,我应当怎样做呢?

继续以前的习惯!

在要说一个方面的事情的时候,先查阅大量的资料,咨询尽可能多的人,看以往水平已经到了哪一个层次,争取在已达层次之上再做分享。

在要写什么的时候,也是如此。别人写了的不再写,只写自己独特的理解。更深层次的解读。否则,不说!

 加大学习的力度!

有这样一句话

     When you really love someone, age,distance,height and weight are just numbers. 

        真心爱一个人时,年龄,距离,身高,体重都只是一堆数字。

        我将它改编:

       真心要锤炼自己的时候,时间,金钱,地位,身体都只是一些名词。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