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温暖的教育

妙说易经

井卦:访贤养贤用贤

 

4 thoughts on “井卦:访贤养贤用贤
  • 刘丽君说道:

    井卦
    学到井卦,水风井,会有一种乡愁升起,儿时的小村庄会浮现在眼前。
    那时,村头有两口井,大人不让我们小孩子亲近,说掉下去会死掉。下雨天,井边长了青苔,经过时,更是小心又小心,怕滑下去。它有多深、多宽,里面是什么风景?待长到足够大时才晓得,井在儿时的记忆中是深深的恐惧。井的好处,只在喝水时才体会得到,满头大汗地跑到厨房,只听得“咚”的一声,木勺入缸,再听得清洌甘甜的井水“咕嘟咕嘟”下了肚,最后“哈——”的一声心满意足,真是爽甜到了全身的毛孔里。
    再大些,认识了书中的“井”世界。比如,“瑞恩的井”,讲加拿大的小男孩瑞恩为非洲小孩捐井的慈善故事;“井田制”,中国古代的农田制度;“坐井观天”中,目光短浅的青蛙居然红遍了大江南北,很有点像如今靠露丑、揭短而赚流量的网红;“月亮掉到井里啦!”当年课堂上学猴子的叫声仍如闻在耳……
    《易经》六十四卦中,唯有井卦,我可以站在时代发展这个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多。老祖宗阐述“井”时只能看到井中有水,而我们已经看到了井中还可有油、有气、有矿、有宝……内容不同,本质却一样:都要先深深地往地下探、深深地走向黑暗、走向寂寞,直到探出了水、油、气、矿、宝……继而向上生长、朝向光明,直到“开花结果”。井卦六爻,直到第六爻才出现:井收勿幕,有孚,元吉。这又在启示我们:一,井水取之于地,要共享于民;二,前面五爻都是努力的过程,直到水、油、气……最终被取出且被使用的一刻,才算成功,否则,功亏一篑。可见,井卦就是以成败论英雄的。若以井卦比喻修德炼才,历史上,怀才不遇,怀才不展的贤人永远都在,因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生的残酷与大寂寞就是现实!
    其实,世界上,挖井人、打水人毕竟是少数,像儿时的我那样,手一舀就有水喝的人,才是多数;有才的人是多数,德才兼备愿意奉献社会的人是少数;终得施展的人是少数,抱憾终生的人是多数。
    是挖井,是打水,是喝水,选择在人,无有好坏之分,但有境界高下之别,想做前两者,就翻开《易经》认真学学井卦吧!

    • 陶妙如说道:

      卜算子·妙在网终端

      妙在网终端,君在网开端。周周阅君难量君,共读易经经。

      此经无时休,此求无时已。惟愿君心似妙心,定不负天地意。

  • 胡婷说道:

    李涵墨井卦听后感(上 )
    今天师父讲的是第48卦——井卦的卦辞及前三爻。
    商周时期,国家推行井田制。顾名思义,就是把土地分割成像“井”字的形状。其中,“井”字中间的部分是公田,里面的粮食要上交国家。而外围的则是私田,人们种完公田后就可以去种属于自己的私田。而公田中又有一口井,供大家使用,是属于大家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会枯竭也不会溢出,所以从古到今都常用“井”来喻“人”(人才)。井卦就是一个讲怎么访贤、用贤和养贤的卦。
    我们先看卦辞: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村邑可以迁移,井却不能随之迁走,井水既不会枯竭,也不会满溢,汲水者往来井井有序;井快要干枯,绳子放下去打不到井水了,汲水的陶罐会损坏。凶兆。
    绳子放下去打不到井水了,为什么?
    要么就是井枯竭了,要么就是打水的方式不对,水打不上来。这就是“访贤”的方法问题。
    怎么访贤呢?
    诚心及诚信。比如刘备三顾茅庐,文王访姜子牙,都是靠着诚心及诚信才成功的。
    怎么不让人才投奔别人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像孟尝君养门客一样,把他们“养”着,给钱给权给尊重,让他没有理由投奔别人,也不想投奔别人。然后等需要他的时候再给机会,让他施展才能,掌控全局。
    既然“养”着了,那怎么用呢?
    充分信任。如果一个领导者连自己挑选的人才都不放心的话,那为什么不自己上阵呢?既然领导者认为他是个人才,就要给他机会证明自己,并且要给他一切能辅助他成功的东西。人才是辅助领导者成大事的人,不是仆役,是需要展现自己的。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井内积了淤泥,水浑不能饮用;长久未修的井已经无鱼。
    “井”为什么会旧?
    没人来“打水”。井,不会满溢也不会见底,除非被遗忘、埋没。人才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没有人去发现人才,那么“井”也会枯竭。
    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井底喷出的清泉射在鱼身上,汲水的瓦罐却破而漏水。
    井都疏通了,可为什么打水的瓦罐却破而漏水?
    第一,人才的闲置。这个闲置并不是说没有人才,而是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比如在项羽阵营时期的韩信,只被封了一个类似于保安的职位,物没有尽其用,所以韩信当然就不想在项羽手下效力了。
    第二,贤路闭塞。一个人有才,但没有途径实现,这是最可悲的。所以隋唐的时候才有了“科举”这条路。
    第三,有意阻贤。在唐玄宗时期,皇帝曾经举办过一次特殊的考试,为的是选拔更多的人才。但当朝宰相李林甫却怕考中的人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没有录取一个考生,还对玄宗阿谀奉承,说“野无遗贤”,意思是“人才”都被招到朝中了,民间已经没有贤人了。这落榜的考生中就有大诗人杜甫。
    所以,不是因为“瓦罐”没有“修”,而是因为打水的人根本就不想修,或者是根本就没意识到要修。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井已经疏通、淘洗干净,却没有人打水,令我惋惜;水能够饮用了,君王圣明,应该要接受君王的福佑。
    怎么让人才有用武之地?
    首先,人才自己要抓住机会。机会只有把握住了才能成为机遇。而机遇又是留给有能力的人的。
    其次,领导者要重用、重视人才。比如战国的燕昭王问郭隗,如何成就大业时,郭隗的一段话:
    成就帝业,以贤者为师;
    成就王业,以贤者为友;
    成就霸业,以贤者为臣;
    成就灭亡,以贤者为仆役。
    总之,保持对于人才的尊敬,保持进取的心态,保持真诚的态度,才能成就一番大业。

  • 胡婷说道:

    李涵墨井卦听后感(下)
    今天师父继续分析了井卦的后三爻。
    六四:井甃,无咎。用石头将井壁重新砌好,没有害处。
    为什么要给井筑壁?
    怕被损坏,怕被污染。但这个“井壁”应该是井水自己保护自己的机制,而不是别人砌的。人才的判断,并不仅限于才能,也包括他为人处世、自我完善、保护的能力。
    比如屈原,本来是一代人才,可就因为不愿跟别人搞好关系,最后被排挤,一贬再贬,跳河自杀。其实屈原真的像他的诗中说的那样“世人皆醉我独醒”吗?我觉得并非如此,只是他把世界看得太坏了,而且自己又太耿直,所以才导致了自己悲惨的下场。
    九五:井冽,寒泉食。井像雪蒸发的泉水一样清澈,大家都来喝水。
    为什么九三井渫无人来食,而九五井冽就有人来打水了呢?
    因为水质量在时间中显现出来了。
    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三》中有一句话: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一个人是否是人才,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时间打磨,看最后他是不是那块最好的“玉”。
    历史上所有的人才,都有自己的生长花期。比如初唐四杰中的王渤、杨炯,就是少年成名,苏轼的父亲苏洵是中年成名,溪边垂钓的姜子牙是老年成名,还有像杜甫这样的悲剧人物在死后才成名。但这都有一个规律:无论一个人才在什么时候“绽放”,他总会开花,这就是时间的磨炼。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打完水后不要把井盖盖上,有爱就大吉。
    为什么不要把井盖盖上?
    一是诚信,二是共享。
    井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既然这样,又何必过河拆桥?做会选材的高人,但同样做其他人的贵人。
    这里师父没有做三角架,她让我们自己填写。我从不同的层面写了三个三角架。
    一.从人才本身层面:自己有才识,眼中有他人,心中有大爱。
    这个三角架是从人才自己必须的品质来写的。首先,自己要有才能,然后,心胸要宽广,容得下别人,最后,心中带着爱去做事。
    二.从选才的领导者的品质层面:保持进取,保持谦虚,保持完善。
    选拔人才的领导者,首先,一定要有开放的态度,然后要有谦虚的品德,最后一定要勇于更新,止于至善。
    三.人才与领导者都需具备的精神层面:内外兼修,接纳变化,成就大家。
    第一,自己和别人都要努力改善;第二,不能做井底之蛙,安于现状;第三,自己成功后还要做别人的伯乐,这也就是上六的观点。
    内外兼修,不断改善;接纳变化,勇于更新;成为贵人,成就大家,这才是领导者与人才联合治国的方法。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