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可以预设,佳境要靠智慧
首先,请让我们来欣赏一堂来自海南省文昌市的研究课。执教者是一位30岁上下很有风度的男教师。
一.明确目标。
教师:为了丰富生活,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就得关注生活。这节课我和大家一道研究有关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点击出示第一张灯片课题:《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二.认识感悟。
点击出示第二张灯片:[读一读 想一想]教师提出要求:关注、了解、辨析。
(1)傻B/哇塞/长颈鹿/高财生/
(2)室内装修/非典/“三个代表”/愿累
(3)886,不过告诉你没关系,我们中午去吃(……)(抱歉:这里是一组符号构图是鱼,我在这里还不能直接输入)呐!当然了是AA制。
学生读讲讨论。
三.发现问题。点击出示第三张灯片:[问题] 请同学们从政治、科技、文化、生活、网络等几个方面,任选一方面,写一个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新词新语,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或抬头或伏案两分钟后反馈:
……前面有几位学生交流,课堂气氛比较活泼,学生所讲涉及的面较广,考虑问题也比较周到,老师情绪也相当不错:亲切随和且反应比较快,学生所讲左右自然。
这时又一男学生站起来,从站起来的情态估计是鼓起很大勇气的,他说:
我最不喜欢的是“汉子”这个词,我认为这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代名词,现在同学们一叫我就叫“汉子”“汉子”的,我挺烦的。
这位男孩就坐在前排靠边的座位,这位老师微笑着走过去,笑着对他也对大家说:
“汉子是个褒义词,同学们这是夸奖你。”外加一个示意坐下的手势,解决了问题。进入了下一个程序。
那位男孩,坐下时的那神情好复杂。
四.分析。点击出示第四张灯片:[提高]
灯片显示:分析角度:含义,用法,使用场合,文化品味,适用范围,与流行文化的关系。师生大侃“无理头”周星驰、少林足球 。
五.归纳小结:点击出示第五张灯片:[小结]
着眼点:学习与运用。新词新语的产生与发展,品味与规范,含义与运用。
六.活动。出示第六张灯片:[课外探究]内容(略)
最后,在铃声响前,教师总结时用“同学们,面对新词新语请擦亮你的眼睛。”一句结束。完成了教学活动。
接着,请评评我的评价: 语文的学习要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目的和切入点好。
选材(新课程教材有选修内容)可谓有独到视角,新词新语从生活中来,有趣味、有活力、有研究的价值。
流程设计“读一读 想一想——问题——提高——小结——课外探究”也可说步步提高,层层递进。
从课堂教学教师的展现来看是收放自如,干脆利落。师生互动好、课堂气氛和谐。
一句话:视角新,设计好,稳中求变(教学程序稳,教学思维变。),变中求新,不说好就有故意挑刺之嫌了。
这堂课是完美的,也正因如此,它又是不完美的。
最后,还请听听我的歪理邪说:
一个“好”字就行了吗?“好”字上面的评语还有“优良”“优异”“优秀”。
其实,课堂教学由“好”到“优”或是“巧”“妙”有时只有一步之距,一念之间,有时甚至就是一词之功。而这一步、一念、一词是教师与学生智慧的体现。
作为教师必须有职业的敏感,作为语文教师务必有语文的敏感。语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感性层面上,还应具有理性的魅力。 就拿上面这堂课中的一个片段为例吧:
[这时又一男学生站起来,从站起来的情态估计是鼓起很大勇气的,他说:
我最不喜欢的是“汉子”这个词,我认为这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代名词,现在同学们一叫我就叫“汉子”“汉子”的,我挺烦的。
这位男孩就坐在前排靠边的座位,这位老师微笑着走过去,笑着对他也对大家说:
“汉子是个褒义词,同学们这是夸奖你。”外加一个示意坐下的手势,解决了问题。进入了下一个程序。
那位男孩,坐下时的那神情好复杂。]
一个多么好的提升课堂、深化新词新语内涵、展示教师机智的契机,就这样敷衍一下过了。确实是遗憾!
“汉子是个褒义词”吗?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汉子](1)男子。(2)<方>丈夫。学如瀚海,我们不能保证课堂学生所问都能准确解答,但我们可以利用工具书。
“这是夸奖你”吗?学生都在场,问一问叫他“汉子”的同学不就很清楚了。
起“绰号”往往是一些新词新语的应用,有时旧词赋予新意,这样扩展开来,让学生比较“高尚文化”“低俗文化”之区别,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之联系……“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研究不是水到渠成吗?
如此一来,那个男孩怎不由衷致谢,那群以起绰号取乐的孩子且不绅士许多。
这堂课之所以完美,就在有缺陷,让我们有评价的余地,思考的空间;也因为有缺陷,我们才有讨论的必要。
好课可以预设,佳境要靠智慧。
[说明:本课例选自2005年9月22——26日人教社组织的全国高中语文课标教材教学研讨会,纯系听课所记、所思,不当之处请予指正,谢谢。]
关于北京大学开设“高中新课标”研究方向的建议 个性——课堂教学特色的标志
(问一问叫他“汉子”的同学不就很清楚了。)
我十分同意你的这句话。语言在其使用过程中所包含的情感变化,并非词典所能预料的,这也体现出语言的丰富与活力。而对于这个能引起课堂探究深入的问题,教师不能好好把握,实在可惜!话虽这么说,但是我自己也常常缺乏教学机智,我要学习学习再学习,谢谢你提供了这么生动的案例,和独到的见解!!
呈上课例,目的在于多观察多揣摩多发现,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过只要坚持就会有突破。我们当努力为之。
(问一问叫他“汉子”的同学不就很清楚了。)
与秦荣小陶二位侃大山。教学过程中出现这种情况,鄙人想,主要原因还不只是一个机智不机智的问题,而是一个观念的问题。课堂上重视自我的展示还是重视学生的“学进”状态,是重视一个教师主观上需要“了解”的对象还是重视利用这个问题触媒来解决许多学生的疑难问题,这显然不是一个教师智力商数的问题了,而是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及时时刻刻在落实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否在“彻底贯彻”教学过程里的主体性原则。这是一个小细节,也是一个大窗口。秦荣老师的课堂已经有这种理论的演示和实际效益,别老是那么谦虚吧……
作为教师必须有职业的敏感,作为语文教师务必有语文的敏感。这是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不懈探究的。
“智力”与“智慧”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姑妈,还好吗?下周一学校要我上堂公开课,我想把《陋室铭》拿出来。您觉得还有哪些地方应该注意?怎样去拓展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