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温暖的教育

语文教学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宗白华

这篇课文运用大量的材料阐明中国绘画、书法、戏剧、舞蹈、建筑在表现空间方面的共同特征。仔细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精髓。

积累下列词语:

宛然可见 虚实相生 恍惚 洗练

先秦哲学家荀子写过一篇文章,叫《劝学》。他有一句话说得极好,他说:“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迥②”。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③”。“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但“全”和“粹”是相互矛盾的。既去粗存精,那就似乎不全了,全就似乎不应“拔萃”。又全又粹,这不是矛盾吗?

然而只讲“全”而不顾“粹”,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④;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那又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义⑤的道路;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全和粹要辩证地结合、统一,才能谓之美,正如荀子在两千年前所正确地指出的。

注释

①选自《文艺报》1961年第5期,有改动。宗白华(1897—1986),美学家。江苏常熟人。主要著作有《美学散步》《艺境》,译有康德的《判断力批判》。
②〔洗尽尘滓,独存孤迥(jiǒng)〕清初画家恽寿平(1633—1690)的话。意思是去粗存精。孤迥,孤立、孤单,这里指少。
③〔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这是《孟子·尽心下》中的话。意思是,充满(美好的品德)就叫做“美”;充满而且光辉地表现出来就叫做“大”。
④〔自然主义〕文艺创作的一种倾向。着重描写现实生活的个别现象和琐碎细节,追求事物的外在真实,忽视对生活现象的分析、概括,忽视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方面。
⑤〔形式主义〕文艺创作中的一种错误倾向,它忽视内容,片面强调表现形式。

清初文人赵执信①在他的《谈龙录》里有一段话很生动地形象化地说明这全和粹、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是艺术的最高成就。他说:

钱塘洪思②,久于新城③之门矣。与余友。一日,在司寇(渔洋)宅论诗,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者耳!”余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

洪思重视“全”而忽略了“粹”,王渔洋依据他的神韵说④看重一爪一鳞而忽视了“全体”;赵执信指出一鳞一爪的表现方式要能显示龙的“首尾完好宛然存在”。艺术的表现正在于一鳞一爪具有象征力量,使全体宛然存在,不削弱全体丰满的内容,把它们概括在一鳞一爪里。提高了,集中了,一粒沙里看见一个世界。这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不是自然主义的,也不是形式主义的。

但王渔洋、赵执信都以轻视的口吻说着雕塑绘画,好像它们只是自然主义地刻画现实。这是大大的误解。中国大画家所画的龙正是像赵执信所要求的,云中露出一鳞一爪,却使全体宛然可见。

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很早就掌握了这虚实相结合的手法。例如近年出土的晚周帛画凤夔⑤人物、汉石刻人物画、东晋顾恺之⑥《女史箴图》、唐阎立本⑦《步辇图》、宋李公麟⑧《免胄图》、元颜辉⑨《钟馗出猎图》、明徐渭《驴背吟诗》,这些赫赫名迹都是很好的例子。我们见到一片空虚的背景上突出地集中地表现人物行动姿态,删略了背景的刻画,正像中国舞台上的表演一样。(汉画上正有不少舞蹈和戏剧表演。)

注释:

①〔赵执信(1662—1744)〕清代益都(现在山东青州)人,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康熙进士。
②〔洪思(1645—1704)〕名,字思,号稗畦。清初戏曲作家。钱塘(现在浙江杭州)人。著有传奇《长生殿》。
③〔新城〕指王渔洋(1634—1711),名士,字子真、贻上,号阮亭、渔洋山人。清代文学家。新城(现在山东桓台)人。官至刑部尚书,清时俗称大司寇,著有《带经堂集》《渔洋诗话》《池北偶谈》等。
④〔神韵说〕强调“兴会神到”,追求“得意忘言”,主张以清淡闲远的风神韵致为诗歌的最高境界。
⑤〔晚周帛画凤夔(kuí)〕晚周,东周。帛画,画在丝织品上的画。凤,凤凰。夔,古代传说中一种像龙的独脚兽。
⑥〔顾恺之(约345—406)〕东晋画家。晋陵无锡(现在江苏无锡)人,字长康,小字虎头。官至散骑常侍。他的“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对中国画发展有重大影响。
⑦〔阎立本(?—673)〕唐代画家。雍州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工书法,尤精肖像,善于刻画人物性格。
⑧〔李公麟(1049—1106)〕北宋画家。舒州舒城(今属安徽)人,字伯时。擅画人物鞍马及历史故事画,用“白描”,对后世影响很大。
⑨〔颜辉〕元吉州庐陵(现在江西吉安)人,字秋月。善画道教传说中的鬼神、人物。
⑩〔徐渭(1521—1593)〕明代文学家、画家。山阴(现在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更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等。多才多能,诗文、书画、音乐、戏曲无不擅长。著有《四声猿》《南词叙录》《徐文长全集》等。

关于中国绘画处理空间表现方法的问题,清初画家笪重光①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这段话扼要地说出中国画里处理空间的方法,也让人联想到中国舞台艺术里的表演方式和布景问题。中国舞台表演方式是有独创性的,我们愈来愈见到它的优越性。而这种艺术表演方式又是和中国独特的绘画艺术相通的,甚至也和中国诗中的意境相通。中国舞台上一般地不设置逼真的布景(仅用少量的道具桌椅等)。老艺人说得好:“戏曲的布景是在演员的身上。”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②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动,“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境,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这个“真境逼”是在现实主义的意义里的,不是自然主义里所谓逼真。这是艺术所启示的真,也就是“无可绘”的精神的体现,也就是美。“真”“神”“美”在这里是一体。

做到了这一点,就会使舞台上“空景”的“现”,即空间的构成,不须借助于实物的布置来显示空间,恐怕“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排除了累赘的布景,可使“无景处都成妙境”。例如川剧《刁窗》一场中虚拟的动作既突出了表演的“真”,又同时显示了手势的“美”,因“虚”得“实”。《秋江》剧里船翁一支桨和陈妙常的摇曳的舞姿可令观众“神游”江上。八大山人③画一条生动的鱼在纸上,别无一物,令人感到满幅是水。我最近看到故宫陈列的齐白石画册里的一幅画上,画一根枯枝横出,站立一只鸟,别无所有,但用笔的神妙,令人感到环绕这鸟的是一个无垠的空间,和天际群星相接应,真是一片“神境”。

注释:

①〔笪(dá)重光(1623—1692)〕清代句容(今属江苏)人,字在辛,号江上外史。顺治进士,曾任御史。工书画,著有《书筏》《画筌》。
②〔程式〕戏剧术语,指经过艺术夸张、提炼加工而定型的格式化、规范化的表演动作。
③〔八大山人(1626—约1705)〕即朱耷(dā),清初画家。南昌(现属江西)人。八大山人是他的别号。擅长画水墨花卉禽鸟,笔墨简练,形象夸张,也画山水,意境冷寂。

中国传统的艺术很早就突破了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片面性,创造了民族的独特的现实主义的表达形
式,使真和美、内容和形式高度地统一起来。反映这艺术发展的美学思想是独创的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结合艺术的实践来深入地理解和汲取,为我们从新的生活创造新的艺术形式提供借鉴和营养资料。

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中国另一种特殊的艺术──书法,具有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它们里面都是贯穿着舞蹈精神(也就是音乐精神),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唐朝大书法家张旭①观看公孙大娘剑器舞而悟书法,吴道子②画壁请裴将军舞剑以助壮气。而舞蹈也是中国戏剧艺术的根基。中国舞台动作在两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一种富有高度节奏感和舞蹈化的基本风格,这种风格既是美的,同时又能表现生活的真实,演员能用一两个极洗练而又极典型的姿势,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例如“趟马③”这个动作,可以使人看出有一匹马在跑,同时又能叫人觉得是人骑在马上,是在什么情境下骑着的。如果一个演员在趟马时“心中无马”,光在那里卖弄武艺,卖弄技巧,那他的动作就是程式主义的了。──我们的舞台动作,确是能通过高度的艺术真实,表现出生活的真实的。也证明这是几千年来,经过广大人民运用他们的智慧,一代又一代的,积累而成的优秀的民族表现形式。如果想一下子取消这种动作,代之以纯现实的,甚至是自然主义的做工,那就是取消民族传统,取消戏曲。

中国艺术上这种善于运用舞蹈形式,这种辩证地结合着虚和实的独特的创造手法,也贯穿在各种艺术里面。大而至于建筑,小而至于印章,都是运用虚实相生的审美原则来处理的,而表现出飞舞生动的气韵。《诗经·斯干④》那首诗里就是拿舞的姿势来赞美周宣王的宫室,说它“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斯飞⑤”。

由舞蹈动作延伸,展示出来的虚灵的空间,构成中国绘画、书法、戏剧、建筑里的空间感和空间表现的共同特征,而造成中国艺术在世界上的特殊风格。

注释:

①〔张旭〕唐代书法家。吴(现在江苏苏州)人。精通楷书,草书最为知名。其草书与李白诗歌、裴(mín)剑舞,时称“三绝”。
②〔吴道子〕唐代画家。阳翟(现在河南禹州)人。善画佛道人物,也工山水。所绘人物,尤为当时所重。有“画圣”之称。
③〔趟马〕戏曲表演程式动作。通过成套的、连续的舞蹈动作,表现策马疾行。一般都是单人趟马,也有双人趟马的。
④〔斯干〕《诗经·小雅》篇名。这是一首祝颂周天子宫室落成的诗。斯,此。干,通“涧”,这里指渭水。
⑤〔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huī)斯飞〕这几句是说宫殿建筑得雄伟壮观。翼,建筑物的飞檐。“如矢斯棘”,是说宫殿四隅有棱角,像箭头一样。棘,棱角。“如鸟斯革”,是说栋宇宏伟如鸟类举翅。革,鸟的羽翼。翚,五彩的山鸡。飞,指屋檐上翘,如鸟飞。

它和西洋从埃及以来所承受的几何学的空间感有不同之处。研究我们古典遗产里的特殊贡献,可以有助于人类的美学探讨和艺术理解的进展。

练 习

一 中国绘画、书法、戏剧、建筑在表现空间方面有什么共同特征?作者是把这些艺术中的哪些材料融会贯通起来,阐述这个共同特征的?

二 说说下列引文的含义,并说明它们在阐释课文观点方面的作用。

1.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

2.洗尽尘滓,独存孤迥。

3.钱塘洪思,久于新城之门矣。与余友。一日,在司寇(渔洋)宅论诗,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者耳!”余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

4.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三 课文指出,中国绘画处理空间的表现方式,同中国诗中的意境相通。试看《登鹳雀楼》和《寻隐者不遇》的意境,在处理虚与实的表现方式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宗白华小诗两首

小 诗

生命的树上

凋了一枝花

谢落在我的怀里,

我轻轻的压在心上。

她接触了我心中的音乐

化成小诗一朵。

啊,诗从何处寻?

在细雨下,点碎花花声!

在微风里,漂来流水音!

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