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见梁
孟子 |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②,就之而不见所畏焉③。 “卒然④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⑤?’ “对曰:‘不嗜⑥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⑦?’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⑧苗乎?七八月⑨之间旱,则苗槁⑩矣。天油然作云⑾,沛然⑿下雨,则苗然兴之⒀矣。其如是,孰能御之⒁?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⒂矣。诚如是⒃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⒄,沛然谁能御之?’” 注释: ①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练 习 一 熟读课文,说说孟子是怎样运用譬喻阐述统一天下的道理的。 二 阅读文言文, 要注意通假字。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并加以解释。 1.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2.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3.盖亦反其本矣。 4.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杀人而曰“嗜”,最能打动人心。 “出,语人”,最有意味。正为“今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故为“今天下之人牧”告耳。“人牧”字亦妙。牧者,养也,反以之杀人乎?说至此,暴者亦当仁矣。 ──明·李贽《四书评》 嗜杀人,自在人欲之外。盖谓之曰“人欲”,则犹为人之所欲也,如口嗜刍豢,自异于鸟兽之嗜荐草。“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犹人欲也;若兴兵构怨之君,非所恶而亦欲杀之,直是虎狼之欲、蛇蝎之欲。此唯乱世多有之,好战乐杀以快其凶性,乃天地不祥之气,不可以人理论。此种人便声色货利上不深,也是兽心用事。 ──明·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