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也需添佐料
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老师知道,学生明白,可就是有难度。
原因出在哪里呢?
有的老师说,只要学生愿意学,要我怎样都行!
学生说,我也想学,听不懂,一点兴趣都没有,有时觉得对老师都对不住。
不过,仔细推敲这些话语,发现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就在一个问题上产生:教与学欠主动。
主动是真正提高的前提!
如何主动?我在《挖掘自身潜能 奇迹无所不在(三)》的网志中,讲了一个“山不过来,我们就过去”的寓言故事。
我还是这样认为:没有不好的学生,有些学生那是我们老师还没研究出适合教他的方法罢了。
提高课堂效率,师生主动在先,老师尤应先于学生。
面对暂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想尽一切办法去激活他。艺术是感人的,感人的是情真。
我们要增添的是那一份老师对学生主动奉上的精心的理解的细心。
我们要理解学生,为了学生要改变一些想法。
有时候我们会想:这些学生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这么好的条件还不认真。我们那时候条件无法比,读十年书所用还没有现在一个学期的多,看到哪个老师用玻璃做成的幻灯片就像看西洋镜一样。
社会进步了,人也跟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在前进。人在物质上的起点高一些了,相应的人的眼界也会跟着高一些,这样,就不可能用固有不变的观点来谈教育。这就像我们继承和发扬孔子的教育思想,没必要去仿效他授课的形式一样。
举个很普遍的例子吧:做菜。必不可少的是什么?盐!而后呢?油!以前普通人家每天菜有油、盐就觉得口味很不错了,后来又添加了味精,再后来,添这样那样。到现在,佐料越来越多,有时做一道菜佐料就加了十多样,你说麻烦,我说值得,好吃呗!
这些告诉我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会激发其他需求欲的增强。
还有,无论那道菜味多好,我就是不吃,我不喜欢这道菜,这便是挑食。
所以,为师者要细心的发现我们的学生他们的起点、他们的需求。他们中大多可能是通食,也有部分可能是偏食。无论是通食或者偏食绝不是只用“油盐”的菜就能让他们津津有味的。
不同的课佐料有不同的加法:
数学课,每个数学老师脑子里装它几十上百个数学故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这些个故事对号入座融入课堂,学生不听才怪!
这里有一课例,我将它简录如下:
一.故事性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准备和大家一道研究被恩格斯称为17世纪数学三大成就之一的——对数(教师书写其数学表达式)。
有关对数的发明颇具传奇。它牵扯到苏格兰、法国、瑞士三个国家的纳皮尔、布里格斯、笛卡尔和欧拉四位数学家。
对数源出于指数(书写指数样式)。可对数的发明却先于指数,成为数学史上的珍闻。
伽利略曾这样说过:“给我空间、时间及对数,我就可以创造一个宇宙。”可见对数作用之大。
什么是对数呢?请打开书75面,默读教材对数的概念一节。
二.学生自读教材。
三.师生讨论
(一)定义:
练习:将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式,将对数式写成指数式:(从76面练习1.2题中选取的)
(二)性质:
1.1的对数为0,即……
2.同底的对数为1,即……
3…….
4…….
练习:求下列各式的值:(从76面3、4题中选取)
(三)对数的几种表达形式
1.常用对数
2.自然对数
练习:将下列对数式写成指数式,求下列各式的值:(教师自选题,有特色)
提供:2——9的数字的平方、立方、4次访、5次方表,和11——19的数字的平方表,要求熟记。
四.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小结:这节课学习了……
教师小结:从上面的学习我们发现,掌握这些数学符号能够大大的减轻人的思维负担,我们不但要熟练运用,还要学着去发现去创造。现在就来检测检测运用和创造:
五.作业:
课堂作业:1.课本上题。2.补充题
课外作业:1.预习对数运算的性质。2.读数学家欧拉的故事。
概念课一般认为都很枯燥,这堂课听起来却觉得颇有趣味,学生一直处在兴趣中、思维中,作业检测正确率100%(这个教学班级属于基础较差层次)。
其实,这堂课与一般程序没什么区别,都是这样上的,只是用那几句空洞的导入语代替了“复习指数”,只是在学与练中多了几句鼓励的废话而已。可是效果告诉你,老师细心中的那份真情学生已经感受到了。夫复何求?
化学老师,将一个个成语用于化学教学,物理老师用趣味物理来点缀课堂,英语讲中外差异穿插自如…….
上课就像是烹调,是清蒸,是煮,是爆炒,还是红烧,如此种种,教师要去琢磨;是纵向加深,还是横向,教师要依据学生水平设计,根据课堂实况随机取舍。这样教师水平能充分的发挥,教师智慧有足够的舞台。
油 盐 酱 醋 味精 鸡精 葱 蒜 辣子 糖 香料,学生说怎样好吃,你就怎样添,那个课堂能不让人垂涎三尺吗?
一个优秀教师的本领,就在于他有足够的智慧,能从平常的设计中发掘出一个引人入胜的细节!
纯系一时兴起之作,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陶老师:假期娱快,欢迎来岳阳观光.
陶老师:透过周哲中考的分数,我想寻找周哲成长的足迹,好难呀?我看不到他的进步,我不敢想信,也非常担忧,周哲能否挑战自我,回到书屋.
在离考试前十多天起,您应该感觉到他的醒悟。思想上,行动上都有质的改变。学习不是一蹴而就,通过这次考试,他会深深明白!放心吧,展翅的雄鹰即使遇挫也定有高飞的时刻!
主任,有空闲吗? 我想请你斧正一篇拙作。
别这样说,我荣幸之至能拜读大师的杰作。
怎么才能一口气全部发过来?
发邮箱taomiaoru@gmail.com
谢谢主任的点评,溢美之词,手指有愧啊!


谢谢主任的点评,溢美之词,受之有愧啊!


哈哈,“手指”打字出问题啦!真的是“手指”有愧啊!


再次
“诗缘情而绮靡”,课因智而瑰玮。评嘛,因“乐”而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