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温暖的教育

国际教育

坐下客各怀绝技——老师听课作对

 

 黄妹听46、47班課有感:

    陶先生妙语连珠 每文必求一字三理

    牛犊子初涉学堂 伺机定出乱语狂言

妙如读之回声:

   坐下客各怀绝技 微笑陪听确是春风送力

   台上人囊中羞涩 竭尽全力为追夏雨乘凉

 

3 thoughts on “坐下客各怀绝技——老师听课作对
  • 罗玲说道:

    要不要这么厉害啊!我只能点赞!

  • 侯夏云说道:

    陶妙如——穿针引线的名师风范

    我在网上听了多位名师讲座,有的雁过留声,有的单孔成像,有的如沐春风,有的味若嚼蜡,有的花拳绣腿,有的真枪实弹。是骡是马,我心中有数。

    我有一个习惯,可能与我多年的相人经历有关。每当我在视频中听名师讲座的时候,首先就是观其貌——一个人的学识、才华、气质、风度、志趣、人品是可以通过外貌折射出来的,非凡之人必定有非凡之表,明朝时,有一个著名的相面大师——袁珙,当他看到混迹于士兵行列的朱棣,慌忙下跪叩拜,让朱棣大惑不解,问其原由,袁说:“龙行虎步,日角插天,太平天子也”。其次听其声闻其言——金石之声与破锣瓦釜之声有根本的区别,所以,有人咳嗽一声,相面大师就能判断其人的贵贱吉凶。名师一开口,我便知道其深浅。再就是察其行,这一点,我在视频中是无法做到的,毕竟我与名师隔了千山万水,没有朝夕相处的生活经历。

    在众多名师中,我比较欣赏的是陶妙如。

    我欣赏她的原因相当复杂。无容置疑,她是一个才女。历史上的才女从庄姜班昭蔡文姬上官婉儿到李清照林徽英张爱玲,其人其事其文,我都能如数家珍,当然,话又说回来,她无法与那些才女相提并论。国民时候的才女,我偏重林徽英,她是美貌+智慧再+女子情趣于一身的才女,可观可赏可品,是色香味趣都齐全的女子。陶女士给我的印象是“湘女多情”,我说她“多情”不是贬义词,而是指她有真性情,心中有爱,有大地的母亲的品格——生育万物,有大海那样宽阔的胸怀——容纳百川。她身上闪烁着湖南人某些特质——信念执着,做事霸蛮,辣子性格。虽然是小女人,却分明有大情怀,身上除了一股蛮劲,更有一股巧劲。干任何事情,单有热情——蛮劲还不行,必须还要有巧劲——做学问干事业的智慧。而她二者兼备,有闯劲,有干劲,有热情,有智慧。她勤勉踏实的同时又具备点石成金,触类旁通的才情。她是一个素面朝天的女子,不包装,也不装腔作势,给我的印象是真诚中不乏温情脉脉,泼辣中不乏善解人意,典雅中不乏巾帼气概,理性中不乏幽默风趣。她是昆山之玉,晶莹剔透、温润清脆;她是灵蛇之珠,光彩夺目、天然风味。

    听她的讲座,有点费力——这也我是欣赏她的另一个原因,似乎这是块“硬伤”,她的普通话带着乡音,不怎么纯正,我的普通话亦如此,大概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气相求,同声相应的缘故,我朝她投去多情的一瞥。在我的潜意识里,凡是普通话说的特别标准的人,我倒是觉得此人没有多少斤两,相反,不怎么标准的,常常是优秀杰出的人物。关于这一点,我不是主观武断,而是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证,可能会有以偏概全的嫌疑,但绝不是空杯来酒。毛泽东的普通话不行,蒋介石的也不行,毛蒋都是横空出世的伟人。
    她一开口,我就觉得她不是凡鸟。唯有她的讲座,我从头到尾听下去了。她讲的某些观点,与我产生了共鸣。比喻说“知识转化为资本”,还有“如何写论文”。

    她指出论文的写作必须注意几个方面。一是文贵有新,文贵有性;二是文贵实在,文贵实用;三是文贵情理交融,事理交汇;四是文贵有文,文贵有神。我是文学爱好者,从小就坚持写日记,写作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它浓缩了我的人生,也升华了我的人生。

    我觉得要成就文学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与生俱来的文学天赋;二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三是目光敏锐情感丰富思想深邃。三者少一,都很难成为顶尖的文学家。若要使自己的文章“藏之名山,传于后人”,做到“三不朽”中“立言不朽”,那么,陶妙如强调的“文贵有文,文贵有神”是必不可少的。

    所谓“文”即文采。文章没有文采,好比女人没有毛发,山峦没有树木,夜晚的天空没有星星;所谓“神”,则是思想见解。没有见解,没有思想,宛若人的躯体没有骨架,无法立起来,又如高山没有岩石,无法成就它的雄伟壮观,永远达不到应有的高度。古今中外的众多名篇,一般都做了文神兼备,象唐朝刘禹锡的《陋屋铭》,文章不长,然而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高雅的志趣,立意高远,见解深刻,行文如高山流水,给人的感觉是超凡脱俗,气象万千,酣畅淋漓,全文引经据典堪称别致新颖,开头结尾可谓匠心独运,斐然成章。凡是读过此文的人大多印象深刻,过目成诵。

    生活中,好多人写文章,要么干瘪象老太婆,语言无味,毫无生气,皆是陈词滥调,东拼西凑,读其文比去茅坑里拉屎还要难受;有的人随波逐流,通篇文章没有自己的观点,都是鹦鹉学舌,东施效颦,恰似一个模子铸造出来的工艺品,没有多大价值,也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会赏心悦目。文章的美——美在个性的独特鲜明,美在文风的与众不同,美在神韵的别具一格,美在见解的鹤立鸡群,美在思想的高屋建瓴,美在布局的奇特巧妙,美在行文的汪洋肆恣。

    据说陶妙如的身高不足一米五,然而,若要丈量男女内在的高度,通常是脖子以上的那部分,谁曾料到她姣小的身躯却暗藏着巨大的能量!实在让人景仰!她用自己的热情才情在中国教育的天地里佐证了一句名言——“浓缩的都是精华”。

    她的讲座为何会牵引我比较挑剔的味觉神经?我的解释是——善于穿针引线是她讲座的风格,深入浅出是她讲座的个性标签。她作为名师中的一张名片,我愿意笑纳,毕竟她这个菩萨不是泥塑的,有点含金量。诗云:“石韫玉而山辉,水含珠则川媚。”我借用这两句诗作为对她的点评,也表达我对她的点赞。

  • 周彩云说道:

    太中肯了!陶老师才女也!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