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温暖的教育

国际教育

毛泽东及其诗词对联—国际部一年级中文教学设计系列(2)

Lesson Plan for Teachers at International Department

 

Subject

 

Chinese

 

Class

44454647

Teacher

陶妙如

Date

 20140911

Title

国际部一年级中文教学设计系列(2)毛泽东及其诗词对联

OBJECTIVES

学习《沁园春长沙》,了解毛泽东作为文人的轨迹

WARM-UP

 

一. 对联1  1907年      毛泽东 肖三故事

肖:目旁是贵,瞶眼不会识贵人。

毛:门内有才,闭门岂能納人才?

NEW LESSON

 

二、诗歌1咏蛙

毛泽东  1910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立志
孩儿立志出相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三.学习《沁园春·长沙》1925
    大声朗读,读后谈感受。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诗、或者对联表达,可以从景的描写,可以从观察的角度,可以从意象,可以从…..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学生小组讨论,组长代表展示。
教师点评。
 
比较柳宗元《江雪》

         江雪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毛泽东与士大夫精神层面的比较。

 

四、对联2
    1927夏  毛泽東   安化夏默安,
夏上联: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
  毛应对:青草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
 
五、对联3
     1931年 中央苏区  农民家
上盘下盘,盘叠盘,盘盘装好菜;
      主料配料,料拌料,料料出佳肴。
      横批是:四星望月。

六:文学轨迹与领袖情怀

文学只是伟人生活的一种装饰而已。

     与卫视两位年青人的交流。

     能诗能画能书

Activity  三、活动 

 

 

2 thoughts on “毛泽东及其诗词对联—国际部一年级中文教学设计系列(2)
  • 侯夏云说道:

    我的启示录
    这次特殊的培训经历,让我象《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入了教育的大观园,带着新奇与审视的心态,我实行了多管齐下——听名师讲座,浏览学员的心得体会、提问答疑,及沙龙跟贴——旨在偷窥中国教育的全貌,希望看到教育王国里的潜龙卧虎,更渴望了解广大一线教师的精神风貌与魂魄。说心里话,我扮演的角色似乎不是学员,更似调研。

    当我萌生结束自己的培训经历的节骨点的时候,我意外接到了我(2)班辅导老师——周雄伟的电话,未接之前,我对他的来电目的进行了多种猜测:可能是我在培训网页上发表的文章,所提的问题不合时宜,过于另类,他是来“警醒”我,或者是“训诫”我。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周老师的声音很有磁性,假若我是女学员,听到如此甜糯而富有磁性的声音,可能胸口如同小鹿的撞击,仿佛情窦初开的少女,听到了日思夜梦的白马王子的召唤,脸上荡漾着羞涩的红晕,万千情绪涌上心头。

    他不是“训诫”,而是相当谦和,对我的“积极”表现给予了肯定,由此,我知道了他的胸襟之开阔,眼光之独到,为师之开明。他说我的文笔相当出众,观点也特别“奇葩”。我不是小学生的年纪,我早已做到了宠辱不惊,我感动的不是他的溢美之词,而是他的海纳百川的胸怀,他的包容与理解让我看到了中国教育绿色的田野,我要为他点个赞,就冲着他的开放姿态。

    有时姿态折射出一个人的灵魂与品质。“千金买马骨”是一种姿态;万金买高爵也是一种姿态;红袖招香是一种姿态;红叶题诗也是一种姿态。跳水运动员落水的姿态决定他能否夺冠,同样雄鹰展翅的姿态也决定了它的高度。

    因为周老师的姿态,我重新回到了培训的岗位上,打消了半途而废的想法,由此我联想到教师的姿态可能决定部分学生的姿态,什么是教育的魅力?这就是教育的魅力。师者化腐朽为神奇的功用由此也窥豹一斑了。我们肩上的责任实在不可小看——我们担负着民族文明的传承,担负着祖国花朵的茁壮成长,担负着“中国梦”的实现。

    我读了好多学员的心得体会。比喻说刘雨葵“将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谭丽群“呵护孩子脆弱的心灵,给他们一盏回归的灯”,马小玉的“班主任是魔术师”,陈湘泉的“让课间活动充满情趣”等等,当然,还有不少学员对我所提问题的回复,都情真意切,是心灵的沉淀,是智慧火花的碰撞,是同舟共济的相互鞭策,让我感动,让我深思,也让我铭记。教师的进步离不开名师的熏陶,离不开同行的切磋,离不开社会的期盼,离不开教师个人的修行。

    学生是未雕琢的玉璞,而教师就是雕琢大师,能否成器,既取决玉璞的质地,也取决于教师的雕琢技艺。同样的玉璞,不同的雕琢大师,他们雕琢出来的作品各有千秋,高明的雕琢大师能让“和氏碧”闻名遐迩,蹩脚的雕琢师可能会导致“玉石俱焚”的人间悲剧。

    成就高明大师,不是一蹴而就的快餐,而是长期的修行,不懈的求索,跟唐僧西天取经类似,要有执着的信念,要有战胜磨难的勇气,要有踏遍坎坷的豪情,要有取回真经的智慧,更要有“千山有水千山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情怀与胸襟,还要有淡泊名利的节操。

    “水浮万物,玉石留止”这是我的追求,相信也是千万教师的追求。让我们一路同行,奉献我们的热情、辛劳、汗水。

  • 侯夏云说道:

    我眼中的名师
    从小学到大学,教过我的老师用结绳记事的原始方法是无法统计清楚的。但能够充当名副其实的“经师”可以说出一二个,但要我列举“人师”,仿佛有点为难。原因很简单,海拔在1000米左右的山不要打起灯笼找牛屎,海拔超过五千米的高山,就要寻寻觅觅了,超过万米的高峰更是“千年等一回”。

    民国的时候,清华与北大都有大师级别的老师点缀校园的天空,他们无论道德文章还是人文趣事,都让国人领略大师的风采神韵。可是现在呢,大师早已青黄不接,好比断奶的婴儿,因营养不良而患了疳疖痨,冒出几个自称大师的人,却几乎没有什么人样,这个大师级别的帽子扣在他们头上,宛若小头戴大号的帽子,稍微有点风就戴不怎么稳,纵然无风,也看起来不怎么顺眼。症结就在于现在的大师经不起推敲,他们的道德文章与从前的大师差了一大截,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从前的大师货真价实,如今的大师弄虚作假,脚下穿了一双恐怖的高跟鞋,本来跟普通人的高度相差无几,偏要装巨人,与姚明比海拔。有一副对联专门是为这些所谓的大师画像的——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空中。他们是稻草人,只是装腔作势罢了。

    培训以来,我也听了不少名师的讲座。我听的目的可能与众不同,我是为了了解教师队伍中究竟有多少凤凰,多少潜龙,多少卧虎。结果让我有点失望。皆是凡鸟,偶尔遇到几只猫头鹰,叫的声音也让我难受。可能在外行人看来,这些名师确实讲的头头是道,但在内行人眼中,这些名师是花拳绣腿,同样经不起推敲,是马屎表面光。

    他们不是传经送宝,而是江湖郎中卖狗皮膏药,要么是空对空,要么是吹起来的猪肚,除了空气就是水。所谓名师,顾名思义,就是出了名的老师。至于是如何出的名,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

    我也不想一棍 子打死所有的名师,名师也是人,而且是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上一千,各色周全。自然名师中亦有伏龙凤雏的人物,我的眼光比较毒,将他们看扁了,看穿了,说话的语言也稍微刻薄了一点,标准门槛均高了一点。希望海涵。如果看了我的文章的名师,对我尚能青眼有加,说明其人还有点名师气度。至少他或者她对于敢于说真话的人是赞赏的。

    一个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富强,需要真正的名师不断涌现,时代更呼唤“经师人师”象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至于大师,没有适宜的空气土壤,是生长不出来的。魏晋风流毕竟是那个时代的产物,盛唐气象更是多种因素的演绎出来的结果。

    中国梦的实现必须经历十月怀胎,不是空喊口号就能够实现的,亲爱的同行们,让我们奋勇前行,用理想的纤绳拉起我们民族希望的太阳!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