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径赛——对句小活动
湖南长沙同升湖国际试验学校 陶妙如
上课,我习惯开课前设计一个学生2—3分钟的表现性节目:或唱歌或读名句或颂诗词或讲笑话或出智力小题或对句。这是我刚走上讲台那会儿我的父亲、伯父两位都有3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告诉我的迅速安定学生、吸引学生的绝招。当然这个项目的内容定要与当堂扯得上点儿关系。二十多年来我屡试不爽,并从中发现:对句最有活力。于是近几年来,我大多采用对句,间或用用其它。以此来进行学前热脑,我把对句叫做“思维径赛”。
具体操作是先根据当堂应学内容设计一个上句,学生起立后自由答下句(这里所对是学生已有积累的呈现),对完就坐下,不得重复别人所对。时间一到,竞赛转向。答不出来没问题,学习XXX课,再来!
其实,谁愿意落后呢?于是一场快速思维的局面就以秒计算呈现
就拿本学期这个项目的操作来说吧:
开学初因种种原因,我没有采用对句这一极有活力的节目,而是用唱歌评歌、讲故事评赏故事等,并大力向他们推荐阅读《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等名著。我想,慢慢来,为对句做一个较长的“热身”活动更重要。
上课时,我有意无意引用对联、绝句;批改学生日记(愿意交给我看的)时,能上下句成对出现就这样去做;和学生交流时,也尽可能平实中精简。
这样一段时间后,课前我开始对句。
在学《秋水》一课时,我本想出“大方之家有大悟”的,学生说:出容易点,别为难我们。
我说好,绝不为难。顺手写下“东西南北中”,刚写完前排一学生“金木水火土”已出口。可接下来续不上,在学生要求之下擦掉了“中”子,这下“前后左右”“春夏秋冬”“风雨雷电”“酸甜苦辣”“兄弟姐妹”“喜怒哀乐”……滔滔不绝。当然啦,只要是四个并列组合就行,要求太高往往适得其反。先坐下的,要么帮旁边同学参谋,要么又抢对,还有学生当场提出把“中”字加上去,可以对出来了。“江河湖海溪”“油盐酱醋茶”“喜怒哀乐呆”“酸甜苦辣咸”“呼吸吐纳叫”“摸爬滚打跳”“进争抢夺占”“赤橙黄绿紫”……有些真的只有他们才想得出。三分钟后只有四个学生没有坐下,当天晚上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没有抢赢,胆小了些,怕说错,明天争取先对,再坐不下那才是出丑。
接下来一节课,我出了个更容易的:静心。学生没有阻碍,“养气”“凝神”“洗脑”“聪耳”“明目”……以人为内容的组词很快完成。我提议:以活动呢?以环境呢?……
在复习《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我以标题要求学生对句。一学生极快说出“诸葛亮擒孟获”“诸葛亮斩马稷”后面学生接的速度可以用秒计算“诸葛亮气周瑜”“诸葛亮培姜维”……有用中国四大名著人物事例的;有用鲁滨孙飘流记、哈里.波特等外国著作的;有用卡通的;有用游戏的,连“胡锦涛会布什”“吴邦国答记者”都有……
我不由有种激动,他们囊中有粮了。
于是,我乘势提出“佚之狐智荐烛之武”请用与课文有关人物对句。看谁对得多,对的好。巡视中看到学生拟出一对对人物,“左丘明精编左氏传”“烛之武怨辞郑伯公”“烛之武巧说秦穆公”“晋文公友联秦穆公”“晋文公义放秦穆公”……有的为名字两个字三个字思考,有的为智退二字改来改去。
在复习《勾践灭吴》时,未上课我就在黑板上写好:勾践困中求□士。“士”前空了一格。有学生看后出去了。上课铃响,起立作答。一看“士”前多了一个“贤”字,眼神里分明在说,你骗人!但只一闪,脸上的荣光在展示:小菜一碟。
——石林秋
俊龙太空显神威
孔明临死定妙计
——杨成
滨孙荒岛写飘流
比干朝廷谏忠义
邹忌房间比利害
……
学生对句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变通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为师者,还有什么比这更满足的呢?
接下来要求用课文中的内容联句,即对文章大意概括,可多可少。于是学生在商议中续下了:
文种坐前言太迟。
——赵仲星
亡羊补牢不算晚,
君臣携手绘宏图。
卧薪尝胆奴夫差,
奖生善死强国民。
父劝妻勉雪国耻,
败没败郊灭夫差。
在学习《荷塘月色》时,为了让学生简单而又清晰的记下朱自清的历程,我罗列了上句:
一九北大二七清华一身正气呈民族英雄气概。然后就简单讲解了:十九岁考上北大哲学系二十七岁清华当教授,中正平和有民族骨气,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毛主席称赞他为民族英雄。
刚准备将下句“二八背影二九踪迹满脑奇才创散文新鲜作风”续上,学生抢着对到:
——向钊金
七七事变四五得胜八年抗战扬中华民族神威。
——石林秋
一六流浪二三监狱满身邪气败当代青年风采。
——周哲、颜凡、向峻宏
……
晚上,还有学生在日记中对:
二零剑桥二二中国一笔才华展中国格律新诗。(徐志摩)
李乐薇空中楼阁
余光中沙田山居
——张澄弓
还有学生在日记里出上句,要求我对的……
从现在的感觉来说,学生心中有点粮了!
我将这小活动唤作对句,相对来讲比对联宽松,更容易激发其兴趣,也更容易接近对联。
我设计的对句是一种规定了时间规定句式用脑赛跑的活动,所以我将它叫着“思维径赛”
思维的课堂时我们追求的课堂!思维的课堂时我们享受的课堂!
以独特的方式启发学生,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领会、记忆、思考。能让语文课变得如此富有生气和魅力,陶老师可谓善教,当陶老师的学生可谓幸运!
夸奖是最大的鼓励,得到语文界“老木”的鼓励那可是最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