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走进听众心中的时候(培训境界说)——分享我对培训的认识与行动
培训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培训后,听众效果有多种境界:
感受了,我来了,我听了,我也觉得应该这样。
感动了,我听了,我心有所动了,我与之共鸣了。
激活了,我心动了,我思动了,我要行动了。
如何才能让每一次培训交流都达到“激活了”的层次呢?
当然,这就需要有前提:
清 培训目的清楚 培训思路清晰
交流对象很轻松
新 切入角度新颖 内容见解新奇
交流对象有新悟
雅 语言文雅理趣 品位高雅妙趣
交流对象添智趣
这还需要有取舍:
随意莫承接,授受两难悦
曾凑过一首词:
千秋业
陶妙如 2012年7月4日
数声鸿云,频传先生业。应时更把贤俊约,心热情烈耶,不论寒暑节。孔孟道,年年岁岁有人掘。
随意莫承接,授受两难悦。己不欲,勿施人,心有灵犀针,可解千千结。情真也,怎知那白天黑夜。
教师要组织起来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次接受任务的时候,都会慎重地问上一句,他们的层次如何? “随意莫承接,授受两难悦”,这是我的原则,我估计能讲好,我就接受任务,若感觉不是强项,我就直接说,我不能接任务。
接受任务后,我会尽可能多一些了解所培训的老师的背景资料,这有培训单位发过来的,譬如,师大培训部赵巧霞主任他们那里就每次都提供了参培训者的相关信息。若没有提供,我会网上去找。
当走上交流台时,我会深深一鞠躬,然后抬起头来微笑着注视全场,与每一位交流。
开始时,我可能会让大家提一些问题(若事先提供了要求的,我会先将他们提问归类,呈现),然后将问题融到我的交流中,这样不大露痕迹地就将问题的参考建议呈现出来。
交流45分钟后,休息一下,问大家,下面应该如何交流更喜欢——
在交流过程中,不是我设计好了讲稿交流,而是根据听众眼神、表情来判断,内容是不是:有用,有趣,有意义; 有没有广度、深度和高度。 是不是有情趣、理趣、妙趣,能不能达到妙境?而这一些,不是准备了就能达到的,它大多是现场生成的!
所以,培训交流不是预设就可以了的!预设得再好,若与听众层次所需不匹配,都是达不到我们希望的效果。
因为不同层次的对象他的需求是不相同的!
……
(待续)
成长是一幅字——三亚市教育管理干部交流 被关怀是一种幸福——致谢提醒我注意身体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