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不尊重老师,一般是我们“老师”教出来的——站在班主任角度的思考
学生不尊重老师,一般是我们“老师”教出来的
——站在班主任角度的思考 陶妙如
远程答疑近六年,每次都觉得有些问题是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有些问题真不知怎么答能更好。
班上学生总喜欢顶撞科任老师,怎么办好?
这个问题是提出频率较高的一个话题,每次都有很多很多的建议在话题留言中呈现,大多是从怎么处理的角度来谈的。
我也曾笑说:孩子不顶撞你,顶撞谁呢?老师就是孩子的情绪调节器。
但一直没有正面答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要么不说,要说就要“说真话、艺术地说话、说能给人启示的话”。这是给自己开口说话提出的标准,因为这个标准,越来越不敢随便说话。
“说真话”不难,但不是所有的真话都能说;“艺术地说话”也不难,太拐弯抹角的又未必一下子都明白用意;“说能给人启示的话”就有点难了,从古到今,社会变化发展先进了,可,人还是人,关于人的话题,古圣先贤们谈得够多的了,其深刻程度也可以说登峰造极了,我能说出来的充其量是对先哲们所说的理解与拓展。如果只是重复先贤之语,我真觉得没有必要,因为,每一位老师都可能读过听过你重复的这句话,他从你这里得不到更多新的养料,你就是在浪费别人,那怕只是一条回复几句留言。
“说能给人启示的话”是在“说能说服人的话”的标准上演化而来的。每一个人的改变,是受周围影响,有所启示,而后自己反思,作出判断,付诸行动,形成结果的。认同了你的观点,并不等于你已经说服了人。孔子被他的学生称其为“与日月同辉”,但在他所处的时代,他也没能改变……
今天,又看到了这类留言,又是早恋,又是顶撞,……
发问的都是班主任,因为是班主任培训。
关于早恋的,我写过多篇文章,特链接了早几天写的《春暖花开月,不开不正常——两高中女娃问早恋之随答》http://www.miaoru.com/archives/11720
这里专就“学生不尊重老师”话题,聊一点个人的思考,虽还是有耽误他人时间之虑,但直言相呈,也作警示自己吧:
学生不尊重老师,一般是我们“老师”教出来的。
这里的老师,包括家庭、社会、学校所有给孩子以影响的人。
首先,站在班主任角度反思:
学生不尊重老师,有的是我们班主任惯出来的!
【案例一】
一孩子因与某科老师有点别扭,就不想参加这一科的考试,跑到了班主任办公室坐着,班主任将其劝到了教室参加考试,结果该科老师与这一学生关系更僵。
像上述类事情,每天不知会有多少。遇到这些事,我们班主任,有的就事论事,让学生去考就算过去了;有的当个和事老,敷衍敷衍了;有的像把保护伞,什么都罩着学生,学生心目中只有班主任,没有了其他老师。如此等等。
说句很实在的话,也许有人不喜欢听,班级学生不断顶撞某一科任老师或同一学生顶撞不同的科任老师,这都是班风问题,也就是班主任的问题。
一个学生顶撞过一个老师,班主任处理得当,师生之间矛盾能够在平等的桌面上解决,不至于或者说会少有再次顶撞其他老师的事情。顶撞某一个老师,其实可以扩大化看待这些事,这是对老师群体的随意。当学生认识到这一层的时候,他自然就会谨慎起来,这样,孩子也就不会再任性的顶撞这个,冲突那个,形成惯性了。
曾看到一段子:一班主任说,他班上学生就怕他,他说一学生不敢二,其他任科老师的话都不听,只听他的话。
我个人认为,这个班主任应该是最失败的班主任,也是最自私的班主任。
学生为什么只听他的,因为他强化了他作为班主任的作用,给了学生暗示:你们必须听我的;因为,当学生违反了纪律时,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让孩子承担该承担的责任,尽管这既害了学生,也损害了他自己的形象,但这都是后话,当时学生心中是感激这个班主任的,而班主任也觉得自己处理得很好。因为,当学生说其他老师的某一些问题时,班主任不是智慧的引导,肯定某些老师的优点,而是随口的附和甚至认同,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淡化了对其他老师的尊重程度。当班上出现某些问题是,班主任,不是积极地向学生传递其他老师对班级的肯定之语,而是说某某老师说你们怎么怎么,让孩子们从心里产生对这些老师的怨意。
我们知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其实是最无助的时候,也是最容易认识到自己不足的时候,进行反思的时候。他最需要的是我们的理解、尊重,和对他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对他的成长有作用的指导与规范,而不是你善意的包庇、有意的放过;也不是一味的指责,不当的处罚。
学生不尊重老师,有的是我们给了他理由!
【案例二】
一班主任留言:班上以学生对我态度特别放肆,放肆到外出了,迟到了,我的电话不接;根据学校要求,手机收缴,她也不交,放肆到在班级QQ群里直接将我拉黑。
当时看到这一例子,我回复:呵呵,据我妙算:你有把柄在他手上。
班主任留言:你怎么知道?
我回复:现在的孩子智商不低,情商更高,他们拿捏得很准的,你不能把他怎么样。
班主任留言:是呀,我反复思考自己的失误之处,想起了一件事情,就是这孩子刚来这所学校时,是他妈妈陪着来的,当着孩子的面,他妈送了礼物给我,一套高级化妆品,说让我带回家给夫人,我当时说不要,但态度也不是很坚决,结果就留下了,并且提回了家。首先这孩子还好,一学期后,他就非常自由了,也非常的放肆了,首先是在其他老师面前,现在连我他也是这样。
我一直认为,当老师是不能收在教学生的礼物的。就是学生现在在你班上学习,无论送什么,你都不能收,收了,你就矮人一等了。要收,也要等你不再教他的时候。教他,送,是一种交易;不教,送,是一种美德。
发生了怎么处理,这是艺术,研究的人很多。不让他发生或者说尽可能少发生,研究的人就少多了。育人,要从根本上培起,培元养气,要从我们的教师本身养气,养浩然正气开始。
当孩子们心中不快时,我们耐心的听孩子们诉说,久而久之,孩子学会了耐心听别人说话。
当孩子们浮躁不安时,我们陪着孩子一道阅读,假以时日,他们心中自有食粮,充实安静。
当孩子们自闭自我时,我们鼓励他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和善的与任何一个人沟通,他的视野自会拓展,他的心胸自会敞开。
当孩子们自以为是,自我满足时,我们陪着他们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成长,写作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反思的过程,也就学会了严谨。
当这一些好的习惯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学会了营造好的生活环境,深知给周围的人留下好影响的重要,他们还会不尊重老师吗?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匆匆那年月 花儿应季开——两高中女娃问恋爱我之随答《湖南教育》D版2015.5 “同行万里——香港教育交流团”交流随记
谢陶老师指点,学生受益匪浅!
陶老师昨日指导我,多数人都将重点放在发生了怎么处理,而只有少数人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今思之,豁然开朗。问题的解决不在于发生了如何处理,而是搞清楚这些为什么会发生,从而去除这些问题发生的土壤,这才是正确的方向。
班主任对班级管束不严,对学生偏袒纵容,则学生没有忌惮,从而恣意妄为,无所顾忌,便会有各种问题的发生。
如何从严管束,如何让学生有所顾忌,这是我要思考的问题。
看了陶老师的文章,结合最近上课的情况,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从小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小的从绘本开始,大的从名著开始。认字不是目的,目的是从阅读中得到想象的乐趣以及能够安静思考的好习惯。可惜。。。。。。孩子们一切的一切学习方面面临的问题,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小时候阅读太少,思考太少。家长们只顾忙着挣钱,忽视这些问题,结果只会后患无穷,后果自负,孩子就是家长的名片,我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作为家长,责任重大。感谢教学过程中得到的这些启示。
生活原来很简单,将心比心真诚就好;教育原来很简单,以身示范恒久就好。
“孩子们一切的一切学习方面面临的问题,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小时候阅读太少,思考太少。”
@张丹丹 同感!
“孩子们一切的一切学习方面面临的问题,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小时候阅读太少,思考太少。”
@张丹丹 同感!
看了陶老师文章,真心觉得教育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话题。丹丹也给了我另一个角度再看教育。然而,看完之后,对于我这样一个新老师应该怎么做呢?这是我给自己的提问。我不敢去奢求其他帮助,资源,环境都是已经成形,在这样的环境下,我要成长为怎样的老师?是放任型,亲和型还是严厉型,想想,自己也后怕。我不希望,青春是用来浪费,生命是用于挥霍。即便是浪费,是挥霍,我也希望它的发生和存在是有意义的。这一个月的教学生活给我太多的感触,写下来估计能成本小说。但是,我觉得还不是写的时候,我还需要反思,需要不断问自己,是不是你想要的生活?你能不能做到更好点?等这个学期末,我希望给一份满意的答卷。
“生活原来很简单,将心比心真诚就好;教育原来很简单,以身示范恒久就好。”
——墨凝
教育有时候真的不需要太多口头叮嘱和制约,以身作则胜过一切,无声胜有声。上学期初来乍到晚自习总想不明白为什么学生不能坐下来好好学习,忧愁之余想各种可能性和策略,起效不大。偶然一晚,我带着所有备课资料和学生作业,坐在其中一位学生旁边的空座位上批改作业、看书备课,时间就这么溜走,下课的时候学生感慨时光飞逝效率提高。从此每个晚自习我都搬着厚厚资料或者作业本,轮流坐在不同学生旁边工作或学习,晚自习慢慢安静下来,学生较以前要自觉,晚自习有时候会抢着要坐我旁边。路漫漫,所有问题不能一劳永逸,但当你迷茫无从下手时,做好当下。
谈谈用心,不按常理出牌。有很多时候,我们教育孩子直至词穷,孩子们仍然没有变化,我们自己也会感觉到自己的语言是多么的苍白无力,此时,我们缺乏的不是自己的语言功底,而是缺乏反复思量,反复深究,缺乏一个为什么?问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会这样想?不够!要不按常理出牌。陶老师的《春暖花开月,不开不正常》告诉我这件事到时候就应该发生,这件事发生了很正常。换位思考,用心体会孩子心里的想法,相信会找到不一样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