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温暖的教育

教研教改

初登讲台极快成精英四级台阶


湖南长沙同升湖国际试验学校 陶妙如
    指导老师上课,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平时教师上课的辅导,另一种是参加教学竞赛的辅导。
    作为主抓教学的领导,最主要的教学研究工作还是如何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指导初上讲台的老师极快上路是主抓教学的领导的要提高教师授课水平的关键。
    初登讲台的老师有的是热情,有的是书本,大有一显身手的欲望,所以指导他们要讲究策略,对他们“要求要高,逐步实现”“入手要细,各个击破”。
    所谓要求要高就是一开始就提出作为一名优秀的授课教师的标准,让他们树立追求的目标。
    优秀的授课教师,大体要求:专业要深,积累要丰,知识要广,见闻要博,对所教学科乱熟于心。
    这个要求相当高,即使很多成名的专家他自己也不会说他达到了这个要求。有人会说,这要求太高了,大都做不到,提出来有什么用呢?还不如要求提低一点,能够达到些好!持有这种看法的人我相信为数不少,我不想说什么,但我坚持我的看法“对新老师要求一定要高,且比对老教师的要求还要高”的理由很简单,这样他们的提高要快得多。当然我可以从理想的实现理论来证明(举例),也可以用人的成功需求来解释(举例),还可以以人的攀比心理来论证(举例),甚至可以拿人的好奇求胜之心来说明(举例),但我想用我以及和我一样的所有从年轻时走过来的人的体会来陈述。(举例)
    要求高,有挑战;只要逐步落实,就没问题。
    什么叫“逐步落实”?就是主管教学的领导根据学校新老师的实际情况,发挥教研组、备课组作用,成立教学辅导组,和这些新老师一道围绕那个“高要求”制定一系列的逐步实现其目标的计划,然后一步一步督查、指导,总结的过程。(举例)
    第一步,脱教案上课。这个要求恐怕有相当一部分老教师也不能完全做到。但对新老师一定要有这个要求,并且是第一步。把教学设计好后就熟悉方案,在上讲台之前你怎样上,怎样讲做到胸中有数,手中有路,口中有词。试想一下:我们自己当学生的时候,老师对着你讲的时候,你敢做其他事情吗?但老师讲两句又要去看一下教案,又讲两句又看一下教案,你会很认真听课吗?(举例)
    第二步,尽可能脱教材上课。这一步比上一步说容易就容易,说难就难。理科老师相对来讲容易一些,有时,同一教材上得几次后,甚至这个例题在哪页那几个练习题与之对应都记得清楚。教材变来变去变化也不大。文科老师,尤其是语文、英语就稍有难度了,一个新版教材一出来,大部分是新入选的文章。这样就提个最基本的要求,文科凡要求学生背诵的文章教师务必能够背诵,而且要乱熟。也就是说,教学时要求学生背诵的文章教师达到不用教材授课。也许有人会说,老师不必要花那么多的精力去背教材,应该用在拓宽加深上?我想问一下,一个对教材都不能熟练的人怎能真正理解加深拓宽。(举例)
    如果说前两步是就教材讲教材的话,第三步就是求活求新;如果说前两步重在对教师个体素质的培养的话,那第三步就是要求教师学会与学生交流,创造鲜活课堂。重在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机智。这一步,既要有教师的悟性,能够从反复的操练中产生顿悟,又要有指导者的敏锐,善于发现其求新求活点且能相机点拨。好课可以预设,妙课要靠智慧(举例一、二、三)课堂也需添佐料
    第四步,积累丰厚,创造艺术课堂,让人如沐春风。教师只要不断学习,就会不断提高。数学老师多读数学家的故事,物理老师了解物理的来源,化学老师深知化学始末,语文老师多记点诗歌辞赋
多摆弄琴棋书画,将自己的特长融入课堂,形成自己的特色,创造出艺术的课堂。个性是特色的标志。(举例)
    什么是“入手要细,各个击破”呢?这实际上是一句与前面重复的话,就是从细小处入手,一个一个的落实。(举例)
    对新老师的辅导大体上按上述去操作,如果教师本身很努力,三、五年年这些年青的老师将是教坛精英。
    这里需要补充一点的是,尽可能不采用“一带一”的辅新法(一个老教师辅导一个新教师),也尽可能的避免只是教龄长的老师单独辅导新老师,因为这种辅新法弊远远大于利。(举例)

11 thoughts on “初登讲台极快成精英四级台阶
  • 袁潇说道:

    陶老师:知道我最赞赏您哪一点吗?中年仍能像少年般孜孜好学。其实,很多成功的人是有恒心的、愈挫愈勇,而许多人漫漫消沉、放弃或者不愿为成功付出代价。
    您对辅导新老师的意见是经验积累,深以为然!我的主张:新老师第一年不安排当班主任,先熟悉学校、熟悉学生、熟悉职业,实现从“生”到“师”、从“象牙塔”到现实环境中的角色转换;(可当副班主任)
    您肯定地将“一带一”这种形式的流弊指出来,我亦有同感!“老带新”是手工作坊的老规矩,而教育思想和教学艺术必须得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所以一些新老师拜师难免不“拉郎配”,新来乍到谁知道“师”是否“可师焉”,而“真师”又孰知“孺子可教也”?许多领导笼统地提倡“一对一”,学校也热衷搞“师徒合同”签定仪式。“服膺您,才会追随您”!

  • 陶妙如说道:

    袁潇:每次看到你的留言,都会有启示,同时又在想,这个袁潇呀真个精灵,总将我没有讲透的点破,将我留下的思考延续。这恐怕就是我所说的“…..逼,是一种手段;逼,也是一种过程;逼,更是一种境界……”你这一逼,让我每次写日志都谨慎了许多,不过我发现,越小心,漏洞越多。后来一想,也好,这正好可广收忠言。欣赏着,才会期待着!

  • 袁潇说道:

    陶:昨晚睡觉时忽然惶惑起来:同您交流这么久,我疏忽了自己一直用的是笔名,“袁”是我母亲的姓。母爱伟大,我含蓄地表达对母亲的爱。
    您夸我,其实您“逼”我!让我谨慎起来!让我振作起来!每一次交流,都会有触动、有思考、有收益,都会让自己也要“逼”自己,少犯懒病。

  • 陶妙如说道:

    袁潇:用笔名好呀?不担心哪天我找你麻烦!像我这样不管哪里都用真名是相信:无用者无畏!
    HappyHappyHappyHappy

  • 讨教说道:

    “…..逼,是一种手段;逼,也是一种过程;逼,更是一种境界……”是啊,“狂沙吹尽始到金”。
    有时也想能否换一种思维?看过一个故事:多数淘金者空手而归,其中一个人看着坑坑洼洼的土地却突发奇想,种上了鲜花,当然,他收获了。陶前辈又怎样看待呢?教育是面对不同对象的,“逼”不是唯一…巧妙教学又以学为主,而学的主体更重要。
    在网页上看到陶老师关于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的研究,教学质量评估等很是钦佩,让我想起蔡元培、陶行知…教育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 陶妙如说道:

    谢谢您的指导!
    我所提倡的“逼”,已离它的本意太远;只是用这个词,更能描绘出,作为一个教育者应有怎样的思维、思想、情怀?我写这些的目的是希望能和看到这些文章的人共同研究。

  • 陶妙如说道:

    这里不单指教师,更多的是通过手段,让学生产生自律,“我主宰自己”自己给自己目标,“牵着梦想上路”然后达到一种理想之境。

  • 袁潇说道:

    勇者无畏、仁者无敌。
    不担心您找我麻烦,怕您有麻烦时压根就不想我,反正我有麻烦就找您!
    我是岳麓区清水塘中学的曾湘芬。

  • 陶妙如说道:

    有机会,请到同升湖做客!这里秀美的山水欢迎你!但你得带上丰厚的“礼品”

  • 袁潇说道:

    陶:谢谢!
    曾 徜徉在同升湖畔,
    随 思绪共风车做响;
    那 毫不起眼的游客,
    回 属于她呆的地方。
    来过两次,一次是“周华健演唱会”,一次是参观学习。只是当时还没与您神交。我有个想法,请您来给我们的老师做一次讲座,我一定尽地主之宜。

  • 陶妙如说道:

    袁潇:
    两次来访,多次听我胡言。你不但知我模样,还晓我居住的地方!我可能要学土行孙了!
    生活真的有味,多次有缘相聚,却又无由识你,有些许慨叹!
    人情其实很浓,偶尔网上击键,但能真切知人,存一丝期盼!

袁潇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