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温暖的教育

高考研究

预估的艺术——

         一个学美术的学生回来,兴冲冲的来到我办公室。

      “老师,我专业过得很好,只要把文化搞上去就0K了。我准备拼力一战,争取高考打个500分出来。您看要怎样做?”

        我微笑着对他说:我说的算不得,你自己先做个计划,看每科计划打多少分。

        他用笔画了一下:语文120,数学70,英语80,文综230。

        我看后,笑着说,文科生想打个500分确实不是很难,何况你这么聪明。但是离高考只有90天时间了,你又有六个多月没有学文化,就必须有一个非常周密的计划才行。你去找一下每一科的老师,和他们交流交流,你要打多少分,该怎样学,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会快捷得多。

        第二天,老师们都和我说:嘿,这个孩子,感觉不错,真的懂事了。

        第三天,这个孩子上某些课开始趴桌子了,精神明显不如刚回来时。问其原因:听不懂。我说是还没有调式过来,过两天就会好一些。

        第五天,参加月考。这个孩子成绩不足300分。开始烦躁,一切好像都不顺心了,不想读了。上课,同学无意之中一句话,他会认为是针对他的,是对他的挑衅;老师无意中的快速,他会认为老师对他有偏见,瞧不起他。大部分课堂趴桌子睡觉。

        问其原因,他说得很直接:我根本就没有希望考上大学。

       希望越高,失望越大。有时候也是有道理的。

       家长希望值太高,和孩子说话时很轻松的,你专业很好,只要考出500分来就有很好的大学读了。试想一想:500分是多少?如果对孩子说,只要你真正用功了,发奋了,我们不问结果。孩子会有放弃的念头吗?我想,他们不会放弃,只会——

        想学好,是每个孩子的初衷,能否学好,这取决于孩子坚持认真的态度。但在这个孩子,以及后来逐渐回来的几个出现相同状况的孩子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我们在不经意中犯的错误。预估,超出跳起来摘桃子的高度,可望而不可即。

        指导孩子,正确估价自己,给自己阶段性的预估,才能使其稳步上升。

        由此,我想到了预估的艺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是谋略,预估是一种学问。对物的预估有相对的参照系统,还是有超支之说;对人的预估,因其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就很难预料。

         但凡事必须有预。

        预,要讲准确性。如果没有什么效度,其预就会是纸上谈兵。

        预,要有鼓励性。如果没有什么希望,其预就会是罪魁祸首。

        高考在即,无论是那所学校,都会对文理学生,各个班级制定高考指标。而制定的依据就是,根据多次有参考价值的月考成绩来确定。这确实是最好的依据。

       高考指标一旦确定,就会有奖罚,尽管奖罚不多,但那是对每个教师教学成绩的一个量度。能否达到,因素很多。其中指标的合理性应该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因此,在预估指标时注意其偶然性、必然性、持续性、鼓励性和合理性,应该会提高其有效性。

       有效性的提高,其实就是管理的提升!

       教学中,把握好预估的艺术,孩子会步步高升。

      管理中讲究预估的艺术,教师会不用扬鞭自向前。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