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温暖的教育

教研教改

欣赏赛课应邀作点评


09号:
    09课堂从起到收以情贯之,来得自然,来得真实。纵观《我与地坛》整个学习过程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几个细节设计颇有特色:“心灵独白”,自然走进人物。围绕“逃避”“振作”,教师及富感染力的引语,学生激情洋溢,文采飞扬的独白,形成课堂教学的第一个小高潮。“情读”设计,有抽读,教师范读“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有典型句子的赏读“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多年来我投一次意识到,……”,有对重点段“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的朗读指导,抓住关键句子“母亲/已经/不在了”“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的停顿、重音的指导从而让那种无限痛悔之情从字里行间流动,在课堂里弥漫,形成老师、学生、文本的和谐共振。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悟道“怎样用文字表达出那种无声的母爱”从而“理解母爱”。形成了课堂又一个动人的场景。“‘子欲孝而亲不在’为什么,只有在失去后我们才会后悔呢?放下我们的自尊、放下我们的骄傲,对母亲说出你现在最想说的一句话。”的设计,学生真个是情动而辞喷发,他们言语恳切句句含情,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以升华。
    登山则情满于山,临海则意溢于海。教师满怀深情,用精美简练的语言串点了整个课堂。
    妙哉,09课堂!
    如果课堂对“地坛”的挖掘加深拓宽一点,就更好了。
————————————————————————————————————————————

08号:
    08用明月之光绘明月之画,从明月之诗行赏“明月”之意象,柔美地再现了《多情的月亮》,从而拾级而上寻得开启古典诗歌意象鉴赏的钥匙。可以说是一堂融知识能力于一炉的高考备考的好课。
    这是一堂大容量,快节奏,自然进入备考轨道,将高考落实在平常的实实在在的课。
    首先,六幅有关“明月”的画,六位诗人,六首诗词,伴着不同的轻音,一幅一幅呈现眼帘,穿越心空。看看画中的诗,想想画中的句,说说句中的情。你最喜欢哪首诗,并说说理由。
    接着,“这些意象是怎样进入高考题的呢?”“请看1999年”顺便交给了学生第一把“钥匙”;高考关于意象的考察不是单独一个,而是几个,将所有意象“串联与想象”钥匙又一把交出;赏《秋夜》无一“情”字,但无处不含情,抓住诗眼“辨析、整合”第三把“钥匙”自然打造。通过“同一意象的不同情感”的体会和“不同意象表达同一情感”的比较让学生领会如何“梳理、归类”第四把“钥匙”也敲定。
    最后,师生“拥月入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总结归类,高考怎样考,就怎样答,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这是一堂诗满课堂,思溢课堂,与古人同境的诗情洋溢的课堂。
    整堂课涉及诗人十多名,呈诗四十多首,加上老师随口而出的数十句,听来只有酣畅之觉,毫无堆砌之感。
    在理解“同一意象的不同情感”时,教师将借月光表达“沧桑”“思念故乡”“思念情人”“思念亲人”“豪情”“信念”等各种情绪的诗歌归类,让学生读,赏并思考还有哪些传统的意象表达着不同的情感?学生思维活跃,思绪飞扬,记忆之门大开,他们以“酒”为例,欢时、离时、愁时、怒时、怨时….同一诗人的、不同诗人的一一例举。学生已走入诗人心境,课堂已是诗的课堂。
    在学习“不同意象表同一情感”时,学生更是思接千诗,滔滔不绝。
    在总结课堂,归纳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时,老师与学生一道诵读归类了的有关“明月”之诗。将明月这一“普通的球体,变为了多情的载体”,确实有“观千剑而后识器,抄千曲而后知音”之感。
    诗贯课堂,七分成就学生,三分显教师才能,师生一道鉴赏,高声一和就是成功课堂。
    如作适量删减,对答题需用“规范、合理、明确、简洁”的语言来回答,具体一点,可能更实在。
——————————————————————————————————————————-——-

07号:
    07从图入手,围绕“胡同特点——胡同文化特点——没落”这一发展变化的流程,执教《胡同文化》,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
    学生随着胡同图片,“不唱那辉煌的故宫,不唱…,单唱北京的胡同”的京腔,走进了胡同。读(1—4)概括胡同特点。“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形成怎样的习惯、文化呢?请同学们读(5—12)自然段。”学生读书思考归纳,得出了“封闭” 与“忍”,产生这种文化的根源在哪呢?“皇城敦下,看得最多的是城头变换大王旗。看得最透的是世间险恶,人心叵测。……今儿个春风得意园下赏茶,明儿个菜市场人头落地。大观园,底儿朝天。这些风景变化,这些世事沧桑,让北京人学会了忍耐,学会了明哲保身,也学会了得过且过!”教师一段精彩的讲述让学生明白了这与北京人所处的特殊的历史、政治环境有关。接着,教师提取了三个语言片断,品味京味儿实足的背景语言风格,学生试读,表演读,师生对读,创设了一个比较惬意的赏读氛围。最后,看一组现代新北京图,思考胡同、胡同文化的前景如何?再看一组老北京胡同照片,想汪曾祺先生的心情会怎样呢?并自然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思路,明确文章目的。
    教学中的合作探究与拓展练习的设计颇有创意。

给教者的特别建议:
    这堂课在现有设计上稍加删移,并对有关文体知识稍作补充,在文本内涵上再精深全面点,会是一堂非常优秀的课。
    一.导入部分太长,设计有欠合理。学生真正打开书,把视线放在文章中是上课后8分30秒。当然,这里介绍了作者,明确了文化概念,对北京胡同也有个感官的了解有助于后面的学习。如何调整可能会好一些呢?在此提个这样的修改方案:将教师前面语言、看北京景点图片、作者简介、文化诠释四个步骤在这一过程里全部去掉(5分28秒),就从看胡同图片、听胡同歌走进胡同文化开始(3分2秒)。这样直接了当,明确形象。将“作者简介”移至“想汪曾祺先生的心情会怎样呢?”那一处,将“文化诠释”移至胡同文化特点的理解那一段。
    二.“‘忍’与‘不忍’的自由辩论(7分21秒)”和“品味益阳方言,了解益阳文化(5分)”这两处特有创意的设计耗时过长,削弱了对文本的挖掘。
    三.教师有水平,很会讲。但要注意有度,当讲才精讲,可讲可不讲大可让学生思考,学生讲。
    四.汪曾祺先生不是喜欢胡同文化而写作的,这是为《胡同之没》摄影艺术集写的序,作者久居北京,非常熟悉北京人的生活,且对民俗文化有很深的研究。
胡同文化的形成有历史、政治的原因,也不无地理环境的原因。
    五.怎样写他序,学习这课后当要点化。将最后一个片断“放图片,写寝室文化”改为作业就行了。
    因感觉这位老师,具有赛课的特质,所以吹毛求疵。不当之处,请谅!
————————————————————————————

06号:
    06号用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恰似闲庭漫步的悠闲姿态和学生一道谈笑间演绎了一幕《比描》。
    教者从《琵琶行》选段“大弦嘈嘈如急雨,……,唯见江心秋月白”入手,让学生思考:作者用了些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高超的弹奏技艺的?从而明确“凡是用比的方式去描绘事物的都称之为比描” 。
    出示一美女图:教师笑说:从前我要同学描绘一下这位美女,有同学说,美!有说,真的美!好美好美!我又问:究竟有多美?学生说,美得难以形容!你们说说她美在哪里?轻松自如的把学生引入思考表达中。然后出示范作片断,并进行赏析。
    继而从情境的“相似”“相反”“相对”“相衬”四个方面用大量的生动地比喻、比拟、通感等语段比较来学习比描手法,用故事用俗语用“魔鬼的身材”“与刘德华比帅”“与潘长江比美”等深入浅出,让学生在欢笑中获取,在幽默中理解。
    讲与练紧密结合,读与思有机相渗。
    通过“襁褓中的娃娃”图片,爸爸的呼噜声的比喻告诉学生:比描必须贴近生活,符合事例。用朱自清的“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让学生明白:可以用若干情景去比一个情景,多层次去表现主题。用“好像远处高楼上的歌声似的…..”来揭示:比描的美,美在新,美在巧,美在机智。
    用“太阳”“桥”这些容易产生联想的载体引发学生多角度比描,与老师之语相比,与名家诗相比。学生悟出了方法,增添了兴趣。
    最后,教师用一组排比为比描再添了光彩。
    这是一堂师生融洽的课堂,幽默风趣自然,实实在在平平常常。
    如果语言还加上“标准”,课堂会平添更多风采!
————————————————————————————

05号:
    05老师的课导入简洁明快,分析切中肯綮,阅读与写作、文本与延伸有机结合,是一堂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的好课。
    以音影资料《月光交响曲》开篇,由音乐的内容顺理成章地对贝多芬的命运作简要的叙述,紧接着自然切入文本,用时不到三分钟,这样的导入简洁明快,节约了课内有限的时间,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感情的基调,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了一石三鸟的目的。
    分析第一部分时,教师单刀直入,结合文题《我与地坛》设问:“作者为什么要写地坛?”学生自读讨论后,恰到好处地找出了作者与地坛的“相似之处”,进而,教师又引导学生答出“同病相怜”。这个设问的设置看似拙朴而实则机巧,让学生很快领悟了作者行文时那种特殊情感的精髓所在,给人以大巧若拙之感,实在是化难为易技巧的运用。在分析课文“地坛……荒芜但并不衰败”一句时让学生讲出“地坛给我的启示”,在悟透作者的同时,让学生学会领悟自己。这也是大语文观念的一种较好的贯彻。
    分析第二部分,教师改变方式,主要让学生口叙自己“对母亲的爱”,当堂就有知识的迁移,课后要求以“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左右的散文,这是一种有效的课后巩固方法。
    如果教师能够融情入境,讲课时做到教师自己语言的情感基调与作者的情感基调保持更多的一致性,就更好了。再者,对课文两个部分的分析不宜平均使用力量,这样,整堂课的节奏也许会更加张弛有度些。
————————————————————————————-

04号:
    平平常常就是真,听了04老师执教的《泪珠与珍珠》,这种感觉自然就出来了。
    教师以“读”与“赏”为同步线索,分三个层面来学习:分节通读,初步赏析。齐读(1——4)自然段,说说所写泪珠有何不同特点?自读(5——10),抽生读余下段落,说说泪珠的内涵。读关键段落,进一步赏析。“归乡泪”将余光中先生“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穿插其中;同时将书中泪归为“归乡泪”“亲子泪”“奋斗泪”“慈悲泪”“感恩泪”,并思考“为什么要按这种顺序来写呢?”读关键句,思关键题,赏文章特色。“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在短短的文中三次出现,你认为有何作用?“标题是泪珠与珍珠,写泪珠多而珍珠少”这又有何意?纵观全文写作上有何特色?
    这样三个层面的读赏,步步踏实,学生明白了认识事物的阶段性,文章感情呈递进式。
    最后。教者以“生活总是比文学作品更感人”为引设计了一组“泪的内涵”的图片欣赏,让学生更进一步知晓泪广泛的涵义。
    总之,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
    美文是需要美读才能够展示出美来的,如将拓展的时间适量压缩,在赏析后再让学生来一次美读,让“读”也上一个境界,就更实了。
———————————————————————————-

03号:
    03老师执教的是柳永的《雨霖铃》。这首词古今评价甚高,“‘千里烟波’,惜别之情已骋;‘千种风情’,相期之愿 又赊。真所谓善传神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俊句。 ”“然耆卿秀淡幽艳,是不可及。” “此首写别情,尽情展衍,备足无余,浑厚绵密,兼而有之。” “词末余恨无穷,余味不尽。”等等,赞词颇丰。要让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实有难度。但03老师以读代赏,赏读结合,创设出了“情意缠绵的送别”氛围。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
    在充满了离情别绪的声乐画面中教师的范诵,把学生带入了“执手相看泪眼”的情境。“全词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从哪些景物中可以看出呢?”学生自由读文,看借哪些景抒何样情。在理解“烟波为何会千里”时,一学生“我认为,当时天气已晚,有炊烟;深秋时节傍晚时分雾已起;更重要的是当时泪眼已经模糊,心已经模糊,似乎已隔万水千山”多么精妙的回答。如此,怎样才能读出这种缠绵呢?教师对上片做了朗读指导后学生自由朗读。抽生读,评;又抽生读,再品味后,齐读。那种情意在这些少男少女们口中自然流泻。
    在学习下片时,着重赏析了“杨柳”这一意象。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到“羌笛何须怨杨柳”……有关杨柳的诗词集合,到杨柳的含义,引经据典,比较到位。
    赏析后,师生一道配乐配画面朗读,学生感情投入,情感在反复朗读中逐步进入佳境。词本就为曲而填,最后一首《雨霖铃》的歌曲,让学生感情在此提升,就在歌声中下课铃响了。

    思考:一曲“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哀怨离愁就这样结束了。听后
    一. 课堂总有一种单调的感觉。怎样上会感觉丰满一些?
    二. 总有一种漂浮的感觉。如何上会觉得扎实一些呢?
———————————————————————————-

02号:
    02老师的课能够很好地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利用自己优美的课堂语言对学生“言传身教”,体现了一个语文教师深厚的语言功底。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两个问题,两者衔接自然。课内联系实际讲练结合,列举意趣盎然,使学生自始至终沉浸一种愉悦的状态之中,这是善教者之举。这无疑是一堂值得示范推广的好课!
    这堂作文指导课,以“面对诱惑”为话题,告诉学生怎样“慧眼识材”,如何“妙笔生花”。意在解决两个问题:1、写话题作文时如何寻找作文材料;2、 怎样才能够写好话题作文。
    课堂线索清晰。在启发学生时,较好地借用了播放流行音乐、配乐诗朗诵、电影等现代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上出口成章,语言多采用排比、比喻等修辞,具有很强的欣赏性,体现了一个语文教师良好的语言素养;教师示范性口头作文时,取材繁而不杂,联系学生感兴趣的对象(如“乔丹”、“海子”、“你们”“我自己”等),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由此而小结出“从哪些方面搜集材料”顺理成章。学生在“实战演练”后,归纳总结出“细节描写”的妙处,及时到位,强化了“妙笔生花”的方法。
    建议:导入切题太慢(音乐《涛声依旧》——张继诗《枫桥夜泊》——评价张继的诗——主题——话题“面对诱惑”);全堂课仅仅介绍一种“生花”的方法,延伸不够,可能让学生误解为话题作文只有“细节描写”才能“生花”。“慧眼识材”的“识”字与课堂内容不符,因为内容是“如何搜集材料”,改为“广纳贤材”也许略好些。
————————————————————————————

01号:
    01教师能够抓住文章主线,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设疑穷追,环环相扣,有效地利用板书总结拓展知识,全堂课组织十分严谨,是一堂较好的课。
    教师在接触课文后,能够引导学生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迅速抓住全文的情感核心——“我好恨”,由此步步设问,层层深入展开讨论时,环节井然。
    教师的板书,文字凝练,揭示出了“恨”的对象——“王道士”、“中国官员”、“外国文化强盗”,进而挖掘出莫高窟文物流失的根源——“社会黑暗”,再总结出:“社会黑暗”是“巨大的民族悲剧”。紧接着,用一组“圆明园流失文物”的图片,扩展了学生的视野,给学生提供了课外阅读的广阔空间。
最后,教师利用板书作结,点出“我好恨”的缘由是因为对祖国文化的深沉的“爱”,这样又回到文章的情感核心,形成前后呼应之势。整堂课一气呵成,结构严谨。
    建议:导入语有些突兀,使学生有些茫然。再者,教师的课堂语言略显平淡,难以激起学生那种痛心疾首的激情。

———————————————————————————–

15 thoughts on “欣赏赛课应邀作点评
  • 袁潇说道:

    我若在09课堂,必定是泪涟涟;
    08课堂“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舍本逐末造成语文课神韵的没落,这不是07号的错;
    06号做四面击敌、付于笑谈的剑客;
    五五开的发型易使人误解,看来课堂也同理:(主要他排5号)
    04号,真不愿读美文,总惹我泪轻弹;
    单调、漂浮正是婉约词凄美的一些标签;
    积累材料确为写作的基石;
    台上须做足十分情态,方能博得台下三分情动。余的散文历史感太凝重,我们的01老师还好年轻呢。

  • 陶妙如说道:

    过了23点不睡,你会和我一样老得快的!身体是展示才能的根本,欢迎多指导,也要注意身体哟~

  • 袁潇说道:

    您评课评得那么美妙,过客获益,不唱和是不解风情,偶尔晚睡又何妨?

  • 陶妙如说道:

    袁潇:我们赞同的东西使我们处之泰然,我们反对的东西才使我们的思想丰富。反对之声起,可能就是思维被激活之时。

  • 袁潇说道:

    陶:我做个倾听者罢。呈一篇涂鸦之作,请指正。
    《纸锅燕饺》
    在酒店吃饭,有一道菜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菜名为“纸锅燕饺”,稀罕的不是器皿里的菜,而是盛菜的器皿,类似如干锅,不同的是,锅身是由纸折叠而成。同席都通晓它的物理原理,端详了一会,为东的主人打趣说谁从这道新鲜菜找出新鲜话题来?
    众人推说,既然你提头,肯定已有了主意,快说来听听。主人便不推辞:“以纸为锅,下面生火,店家的这个卖点确实高。众所周知,纸碰到火原本是一触即着、不堪一烧的,那为何纸锅又有这么大的胆子呢?因为纸仗着纸锅里装的水,沸腾的水滋润着纸,只要水不干,纸就点不着火。这不正似那些肖小之辈,像那些“衙内”、“国舅”们依仗家中的某一靠山,横行乡里、鱼肉百姓、贪赃枉法、作威作福,只要靠山不倒,他就格外逍遥。骄横的水由着纸捧着自己,狡猾的纸利用水与火的矛盾来保全自己,殊不知,法如炉,烈火炼真金,水火毕竟不能相容,殆水尽时就是纸的末日。”
    众人点头称是,西宾发言:“世事固然如此,只是太委屈水和纸。水与火是大自然的恩赐,纸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文明“火种”是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开始的,人类吃熟食、御严寒,大脑聪明了;大禹治水,人民不再颠沛陆离,安居乐业了,这均是华夏文明的发轫。即使秦始皇焚书坑儒,烧了不少竹、帛等,仍然挡不住纸的发明,不然怎么用薪火相传比喻记载在纸上的文明世代相传呢?大自然真是奇妙,让水火纸统一和谐、承载文明,岂不正如这道“纸锅燕饺”,让我们享受饮食文化?”
    “如此看来,火是父、水是母,”食客接过话茬、机锋一转,“难怪男女总是闹矛盾,夫妻总是闹离婚,原来它们是水火。就像那以色列是男的,有房子;巴勒斯坦是女子,娶进门来,可他们就是同床异梦、不能凑合成一家人,男方家长沙龙动点恻忍之心,招得全家怨;黑寡妇誓与房东同归于尽,欲和平不能;布什打发赖斯拿着那张路线图去劝架顶什么用?那不过是张纸,水火都不容呢!”

  • 袁潇说道:

    一番话惹得众人为那长年兵燹、和平无期之地叹惋,蓦地听得一声冷笑:“你们人类真真多事,世间是是非非哪一样不是你们做的孽?我们本是自然之子,得自然之趣,所谓的你们人类文明的刀斧倒行逆施,连北冰洋都遭殃得融冰成水,就连那逃之夭夭的火星也不放过,白纸黑字,记载的都是你们人类的自私,真要弄得的水干火熄纸毁呢!”
    一语惊心,我回过神来,原来已是曲终人散,客人纷纷离座,我兀自守着那道“纸锅燕饺”,燕饺不知何处去,水干火熄纸锅尚存!我不免自嘲:自己似那买椟还珠的客人,枉自将纷纭思绪置于水深火热之中。 2005年12月12日夜

  • 陶妙如说道:

    闳中肆外!好!KissedStarryFlatteredTease

  • 陶妙如说道:

    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

    类比似有道,实则不相容。

    相生也相克,缺就有亏盈。

    存在即合理,太极无太平。

  • 陶妙如说道:

    谢谢你,给网站带来活泼!文章确实写得别致!如再有这样的奇谈我会有“点评”的冲动!

  • 袁潇说道:

    陶:谢谢您!我将您上回您点评《可怕的成熟》的那段话,同正文一齐发在校刊上;评语一语中的,言我所未言,发我所未发,痛快!

  • 王伟奇说道:

    这么好的课,可惜无缘欣赏.不过,看几位的评课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哟!

  • 王伟奇说道:

    主任呀,能不能把课堂实录发上来看看呀.

  • 陶妙如说道:

    好的!一定照办!

  • lsy说道:

    上这个网的各位同学,老师和家长帮忙上这个网站给我的朋友投票http://pic.westd.net/shuma/smzt/pic_list.php?id=94 <暗恋>.多投些,帮忙
    快哈~
    还可以哈
    都是我宿舍朋友拍的,,,谢谢各位支持新一代大学生的实践活动!!!!!!!!!!!!!!!!每一个人可以无限制的投票,不过必须在
    12月20之前投哈!!!!!!!!!!!11

  • lsy说道:

    上这个网站给我的朋友投票http://pic.westd.net/shuma/smzt/pic_list.php?id=94 <暗恋>.多投些,还有叫你朋友帮忙
    快哈~
    还可以哈
    都是我宿舍朋友拍的,但是要在12月20号之前投哈!!!!!!!!!谢谢各位了

陶妙如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