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语言翻译
有趣的语言翻译 |
编写意图
一、了解语言翻译的常识,激发学生对语言翻译的兴趣。
二、通过具体语言翻译,尤其是文学语言的翻译,初步了解翻译的基本方法。
三、通过对语言翻译的专题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图书馆及网络查找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建议
一、语言翻译是很有趣的,要让学生学出兴趣来。因此,教学要在“有趣”上下功夫,要多找一些有趣的语言翻译的例子,特别是要求外语比较好的学生在课外去查找资料,师生共同研讨、琢磨、品味,发现一些语言翻译的方法。
二、本单元教学要注意学科的整合,因为语言翻译能够有效地整合语文学习和外语学习,所以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尝试由语文老师和外语老师共同完成教学。
有关资料
一、部分练习参考答案
1.关于《登鹳雀楼》的翻译
(1)黄泊飞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主语理解为诗人自己,翻译时补充了第一人称“I”。(2)威特·宾纳则把主语理解为泛指人称“you”。(3)吴钧陶译诗采用的韵式是aabb,既忠于原文,又押韵,适当保存了格律诗的特点。
2.关于《静夜思》的翻译
同学可自行翻译,以下两种译文可作为参考。
(1)Night Thoughts
by Li Bai
I saw the moonlight before my bed,
I wondered if it were the frost on the ground.
I raised my head and looked at the full moon;and then
I dropped my head and thought of my far-away home.
(2)Night Thoughts
by Li Bai
The bright moon shines on the bed foot around.
Can it be instead the frost on the ground?
Lifting my head,I look at the bright moon;
Dropping it,I think of my homeland soon.(刘重德译)
3.关于“Ode to the West Wind”的翻译
以下四种译文可作为参考。
(1)吹响一个预言!啊,西风,
如果冬天已到,难道春天还用久等?(王佐良译)
(2)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要是冬天
已经来了,西风啊,春日怎能遥远?(查良铮译)
(3)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江枫译)
(4)奏响一位先知预言者的号角!
哦,寒冬已到,春风还用久等?(傅勇林译)
4.关于两个句子的翻译
(1)晚了总比完了好。
(2)我们必须共同上战场,否则就得分别上刑场。
5.关于一些外国电影名称的翻译
(1)异形(2)指环王(3)亡命天涯(4)终结者(5)人猿泰山(6)出水芙蓉
6.“翻译与文化交流”中的练习
(1)《水浒》中的这一句可翻译成“Shit!”或“What crap!”
(2)“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是朱生豪先生所译。这种译法比较流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莎士比亚全集》中的《哈姆莱特》采用的是朱生豪先生的译文。
二、关于“课外延伸”
“从印度来的水”指的就是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而“从西方来的水”指的是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和鸦片战争至五四时期的西学翻译。“注入”这个词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历史上所出现过的三次翻译浪潮都是由外国流向中国的,这也说明了几千年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几乎都是单向的。这些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
在完成小论文时,要充分运用图书馆及网络等资源,查找、收集相关资料。
三、其他相关资料
1.中国文学翻译大家名言录
(1)严复:译事三难:信、达、雅。
(2)鲁迅: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则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
(3)林语堂:译者或顾其义而忘其神,或得其神而忘其体,绝不能把文义、文神、文体及声音之美完全译出。译书无所谓绝对最好之译句;同一句原文,可有各种译法……翻译所以可称为艺术。
(4)茅盾:好的翻译者一方面阅读外国文字,一方面却以本国的语言进行思索和想象;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译文摆脱原文的语法和词汇的特殊性的拘束,使译文既是纯粹的祖国语言,而又忠实地传达了原作的内容和风格。
(5)郭沫若:翻译是一种创作性工作,有时翻译比创作还困难。
(6)朱光潜:好的翻译仍是一种创作,须设身处在作者的地位,透入作者的心窍,和他同样感,同样想,同样地努力使所感所想凝定于语文。意美、音美、形美确实是做诗和译诗所应遵循的。
(7)傅雷:翻译应是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8)钱钟书: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为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2.翻译与文化接受心理
翻译需要克服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就语言而言,最大的障碍是一种语言所特有的结构形式;就文化而言,则是独特的民族性。如果独特的语言形式中又表现了极强的民族性,那么翻译就更困难了。因此,翻译时要考虑到读者的文化接受心理。
例如,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翻译有以下两种。
(1)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杨宪益译)
(2)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戴维·霍克斯译)
这两种翻译都直接引用了英语谚语,相比较而言,后一种翻译把原文的宗教色彩变成了基督教,这对英美读者来说更为自然、更容易接受。
再如“to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可以直译为“向猪投珠”,但是中国人理解起来却有障碍。如果意译成中国成语“对牛弹琴”,则非常符合中国人的文化接受心理。
3.汉英谚语互译
(1)吃一堑,长一智:A fall into a pit,a gain in your wit.(钱钟书译)
(2)乱七八糟:like a kettle of fish(直译是像一桶鱼)
(3)易如反掌:as easy as turning over one’s hand(palm)
(4)鼠目寸光:as shortsighted as mice(或to see no farther than one’s nose)
(5)天长地久:as old(long)as the hills
(6)随波逐流:go with the stream
(7)Do in Roman as Roman does:入乡随俗
(8)as light as a feather:轻如鸿毛
(9)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
(10)Wise men are caught in wiles: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11)The burnt child dreads the fire: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12)As you sow,you will reap: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4.翻译的形式美
林语堂先生曾翻译过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So dim,so dark,
冷冷清清,So dense,so dull,
凄凄惨惨戚戚。So damp,so dank,so dead!
林语堂在《论译诗》中说:“(《声声慢》)全阕的意思,就在梧桐更兼细雨那种怎生得黑的意境。所以我用双声方法……确是黄昏细雨无可奈何孤单的境地。”
原文有14个字,译文用了14个单词;原文有7对叠字,译文重复了7个“So”。这样翻译比较好地传达了原文的形式美。
四、参考书目
郭建中编《文化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年出版。
金惠康著《跨文化交际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年出版。
马祖毅著《中国翻译简史》,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年出版。
刘重德编著《西方译论研究》,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年出版。
刘重德编著《文学翻译十讲》,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出版。
陈忠诚著《词语翻译丛谈》,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年出版。
张柏然、许钧主编《面向21世纪的译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2年出版。
毛荣贵、范武邱编著《英汉翻译技巧示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周仪、罗平《翻译与批评》,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曾诚《实用汉英翻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出版。
附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及配套教学资源
1.学生及教师用书 选修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选修)影视名作欣赏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选修)演讲与辩论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 教师教学用书
2.配套教学资源
(1)自读课本
语文读本1 你的微笑
语文读本2 一朵午荷
语文读本3 生命进行曲
语文读本4 人生的智慧
语文读本5 珍贵的尘土
(2)同步解析与测评
语文1-5(必修)同步解析与测评
(3)新教材新学案
语文1-5(必修)新教材新学案
(4)多媒体教学资源
语文1-5(必修)录音带(每册2盘)
语文1-5(必修)教学投影片
http://www.pep.com.cn(人教网 高中 语文)
3.其他图书
(1)学生学习用书
* 古诗词诵读精华(共3册)
* 古代散文诵读精华(初中卷、高中卷)
* 现当代散文诵读精华(小学卷、初中卷、高中卷)
* 现当代新诗诵读精华
* 演说词诵读精华
* 格言警句诵读精华
* 儿童诗诵读精华
* 旧体诗诵读精华
* 中国历代名句名篇300
* 文言文选读
(2)教师学习用书
* 叶圣陶教育文集(1-5卷)(叶圣陶)
* 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张志公)
* 刘征文集(1-5卷)(刘征)
* 实和活──刘国正语文教育论集(刘国正)
* 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上、下册)(顾黄初)
* 构建语文教育的立交桥(庄文中)
* 国际中小学课程教材比较研究从书·本国语文卷(朱绍禹 庄文中主编)
* 思索·探索──章熊语文教育论集(章熊)
* 中学生言语技能训练(章熊 张彬福 王本华)
* 导读的艺术(钱梦龙)
* 我和语文导读法(钱梦龙)
* 于漪语文教育论文集(于漪)
* 我和语文教学(于漪)
* 语文课程:基础研究(苏立康主编)
* 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蔡澄清)
* 语文教学艺术与思想(李元功)
* 中学生写作例话(谷震需)
* 中学语文教学体系新探(张大文)
* 中学语文学思一体教学法(郑如鹏)
* 中学主体性作文教学研究(王寿山)
* 新课程语文教学论(潘新和)
* 大语文教育论集(张国生丁之凤编)
* 语文与人生(程翔)
* 逻辑与语文教学(吴格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