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思“有度”
女儿返校到寝室的第一个电话:
妈妈,我到了。我告诉你《新结婚时代》里那个妈妈吕大夫是怎么死的:累死的。你总说“心不累,身就不会累”,这是难永久成立的。人是有极限的,只是每个人的张力不同而已。学会适度休息吧!
听到这个电话,不免想起自己感冒久难愈,恐怕是身体素质在下降的缘故吧!是要合理安排生命!
由此,也想到了对学生的要求,想到了一句话: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令其可从。
关于“孝”文化方面的作文练习 中国教育报:多种网络互动形式 让老师快乐研修
5 thoughts on “再思“有度””
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先夏时期中国有四部非常著名的著作,它们分别被称为《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传。昭公十二年》记有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说:“良史也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传》历代注家都说是“古书名”,贾逵说:“三坟,三皇之书;五典,五帝之典;八索,八王之法;九丘,九州亡国之戒。”郑玄说,“三坟五典”就是“三皇五帝之书”。楚灵王说这话的“昭公十二年”是公元前530年。可否由“能读”,推断“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是前代的文字读物。据说是孔子撰写的《尚书序》则称:“伏牺(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问题是,为什么三皇时代的书称为“坟”、五帝时代的书称为“典”、伏羲时代的书称为“索”、帝禹时代的书称为“丘”?《尚书序》的回答是“坟”有大的意思,“典”有常的意思,“索”有求的意思,“丘”有聚的意思。据说是孔子撰写的《尚书序》则称:“伏牺(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陶老师是要多保重身体,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期待敬爱的陶老师永葆青春活力,与健康同行。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革命尚未结束 一定要保住本钱!
感冒好了吗?又是一周风和雨,最难将息时节,保重啊!
拜读大作,深自佩服文中蕴涵的传统文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