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访同升湖——袁潇随笔选登
纸锅燕饺
文/袁潇
在酒店吃饭,有一道菜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菜名为“纸锅燕饺”,稀罕的不是器皿里的菜,而是盛菜的器皿,类似如干锅,不同的是,锅身是由纸折叠而成。同席都通晓它的物理原理,端详了一会,为东的主人打趣说谁从这道新鲜菜找出新鲜话题来?
众人推说,既然你提头,肯定已有了主意,快说来听听。主人便不推辞:“以纸为锅,下面生火,店家的这个卖点确实高。众所周知,纸碰到火原本是一触即着、不堪一烧的,那为何纸锅又有这么大的胆子呢?因为纸仗着纸锅里装的水,沸腾的水滋润着纸,只要水不干,纸就点不着火。这不正似那些肖小之辈,像那些“衙内”、“国舅”们依仗家中的某一靠山,横行乡里、鱼肉百姓、贪赃枉法、作威作福,只要靠山不倒,他就格外逍遥。骄横的水由着纸捧着自己,狡猾的纸利用水与火的矛盾来保全自己,殊不知,法如炉,烈火炼真金,水火毕竟不能相容,殆水尽时就是纸的末日。”
众人点头称是,西宾发言:“世事固然如此,只是太委屈水和纸。水与火是大自然的恩赐,纸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文明“火种”是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开始的,人类吃熟食、御严寒,大脑聪明了;大禹治水,人民不再颠沛陆离,安居乐业了,这均是华夏文明的发轫。即使秦始皇焚书坑儒,烧了不少竹、帛等,仍然挡不住纸的发明,不然怎么用薪火相传比喻记载在纸上的文明世代相传呢?大自然真是奇妙,让水火纸统一和谐、承载文明,岂不正如这道“纸锅燕饺”,让我们享受饮食文化?”
“如此看来,火是父、水是母,”食客接过话茬、机锋一转,“难怪有男女闹矛盾,有夫妻闹离婚,原来它们是水火。就像那以色列是男的,有房子;巴勒斯坦是女子,娶进门来,可他们就是同床异梦、不能凑合成一家人,男方家长沙龙动点恻忍之心,招得全家怨;黑寡妇誓与房东同归于尽,欲和平不能;布什打发赖斯拿着那张路线图去劝架顶什么用?那不过是张纸,水火都不容呢!”
一番话惹得众人为那长年兵燹、和平无期之地叹惋,蓦地听得一声冷笑:“你们人类真真多事,世间是是非非哪一样不是你们做的孽?我们本是自然之子,得自然之趣,所谓的你们人类文明的刀斧倒行逆施,连北冰洋都遭殃得融冰成水,就连那逃之夭夭的火星也不放过,白纸黑字,记载的都是你们人类的自私,真要弄得的水干火熄纸毁呢!”
一语惊心,我回过神来,原来已是曲终人散,客人纷纷离座,我兀自守着那道“纸锅燕饺”,燕饺不知何处去,水干火熄纸锅尚存!我不免自嘲:自己似那买椟还珠的客人,枉自将纷纭思绪置于水深火热之中。
2005年12月12日夜
三访同升湖
文/ 袁潇
元旦假日,天尚未亮,隔着玻璃窗,感觉有层雾霰冷罩,我用手指在雾气蒙蒙的玻璃上写了一个“陶”字,路灯的清辉便从这个字透映进来。窗外似乎有雨的轻嘤,聆听了一会,并没有雨声,真好!出得门来,同学已驾车等我前往同升湖,我钻进车内,摁下车窗,将隔宿的浊气挥出,清新的空气像雾像雨又像风弥漫身周。
这是我第三次去同升湖。
第一次到同升湖是2001年。歌坛巨星周华健演唱会于兹举行,名闻遐迩的同升湖盛况空前。正值晚夏初秋,万头攒动、摩肩接踵,真是一个灯火辉煌、激情澎湃的狂欢之夜,一个人如海、歌如潮的盛世歌会,同升湖粼粼的夜波,应和着金声玉振共鸣。我似芸芸草丛里的一只蚂蚁,被如织的人流簇挤着,争睹那夜的同升湖——如同一位着晚礼服的贵妇,雍容华贵、珠光四射。
2003年三月,我再一次来到同升湖。我们坐校车游览了校园,江南暮春时节,阳光分外明媚,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同升湖树木葱茏、山花烂漫、碧波荡漾、湖光跃金,正如一位青春明艳、娇媚动人的美女。才学卓荦的孙培文校长向我们介绍同升湖的办学历史、思想、成果和展望,赢得了参观者由衷的钦佩和热烈的掌声。
今天,我第三次慕名而来同升湖。尽管是隆冬季节,霜降山清,木叶尽脱,却毫不干碍我拜访新友的勃勃兴致。素枝谢了秋叶,草根褪尽青翠,同升湖氤氲着冬的静谧,一袭红衣迎面而来,我知道那必是陶师。新友初次相间,虽然没有歌海,没有掌声,也没有介绍,却面对面相视而笑。“交友须胜己”,……我何等的幸运!……
话题未竟,又来了共同的老友,于是有乡音,有呢称,有细细碎碎,更有手牵手的默契。故交新知新年小聚,相伴漫步湖畔,几许欢乐!同升湖的山黛、吊桥、风车等等这些风景,早已定格在我记忆当中,此刻没有风,那风车、吊桥、山黛都静默地等待着风拂来湖水的灵韵,惟其如此,我第一次清晰地听到同升湖的呼吸和脉动!
2006年1月3日
饭后水果
文/袁潇
中午在食堂吃饭后,似乎总味犹不足,蓦地一沉思,发觉饮食神经在等待——“饭后水果”。自己什么时候形成了这个饮食习惯?产生了对水果的依赖?
小时侯也常吃水果:春天的桃子、李子;夏天的西瓜;秋天的柚子、柿子;冬天的橘子,都是湘中本地的瓜果,市面一有,母亲就买些回来。我兄妹三个虎视眈眈,水果常熬不过夜,母亲为阻止我们的攻势,常说“慢慢吃,坏一个吃一个”。长大后,这句话被我们笑了许多年,一直到现在,家里吃水果,还有人忽然呼一声:“慢,坏一个吃一个。”满座开怀!冬夜,全家围着一大木盆热气腾腾的水边洗脚,边削萝卜吃,入冬经霜的萝卜特别甜!而等开春,妈妈把藏起来以备待客的橘子拿出来时,大多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了。
那时,我最憧憬的美食就是王母娘娘的蟠桃会,“蟠桃”——人间没有的仙品,该是怎样的美味呀?还有回看电视《张学良》,有个冬天吃西瓜的情景,大家啧啧嗟叹不已,大冬天能吃西瓜,真是令人惊羡!
小时侯父亲出差回来,我总喜欢去翻他的提包,人造革散发着浓郁的诱人的苹果芳醇,不明就里的我无论怎样细察,愣是见不着苹果的影子,悻悻地把它挂回原处,等不久,又忍不住取下来翻检,却总是徒劳。但父亲有一次居然买了一箱鸭梨回来,让母亲拿一部分到街上去卖,叮嘱孩子们不要偷吃,惹得我们围着纸箱转悠。我到底年幼些,嘴馋,偷了一个揣在怀里,暗自捂了半天,却逮不着一个机会下嘴,最后蹩出门去,躲到僻静的胡同里狠命地啃,突然瞥见胡同口冒出一个人来,吓得躬着身子蹲在地上,等过路人去了良久还惊魂未定。
母亲卖梨的生意并不好,看梨的人多,买梨的人少,但那箱鸭梨居然空了,大都是我们兄妹从箱子后面掏空的。而不知是谁把孩子们常玩的一种捉人的游戏称作“香蕉菠萝”,虽然谁都没尝过那两种热带水果,但伙伴们一边嚷着“香蕉菠萝”,一边像尝了这种果子一般快活地追逐。
我参加工作时,无论是北方的苹果、鸭梨,还是南方的香蕉、菠萝,均已成为寻常的水果,饭后不免油腻,用点水果,倍觉清爽可人。但十几元一斤的荔枝尚是果中贵族,有一回买了一斤尝鲜,哪知小妹大有“不吃完誓不甘休”的劲头,我犹豫着找了一个体面的理由劝阻她说:“少吃点,怕上火。”孰知小妹边把剥好的果肉送往嘴里,边说:“那杨贵妃呢,她不怕上火么?”机智诙谐的回答逗得我大乐:“好好好,让你吃个够。”
众所周知杨贵妃嗜好荔枝,有诗为证“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匹匹疾驰的快马飞报的并非十万火急的军情国是,而是递送贵妃的饭后水果;贵妃的美艳兼风韵使得帝王“万千宠爱在一身”,民意哗然又算了什么呢?其实钟情水果的何止是女人,连大文豪苏东坡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居然“不辞长做岭南人”,胸怀壮志的苏轼从京城被贬到偏远之地,或许荔枝的美味真能弥补他的失落。美人如斯,古人如斯,今人又何尝不如斯呢?
我在深圳吃荔枝,觉得比湖南的新鲜味美,朋友说:“这只是最普通的品种而已,荔枝的上品数‘增城挂绿’。那是贡品,除了高级领导和亿万富豪,普通人是吃不到的。”一查资料,“南州荔枝无处无,增城挂绿贵如珠。”这蜚声中外的“荔枝之王”,至今仅存一棵,2002年一颗“西园挂绿”荔枝拍出了55.5万元的天价。比珠还贵的珍品当然不会流落民间,稀世尤物仍然出没在达官贵人和亿万富豪的几案,只有“荔熟时节,十里设驿,五里立站,快马抵京”的古驿道改为瞬息即至的空中走廊!
几颗荔枝、一盘水果,诉不尽宫廷糜烂奢华的生活,道不尽士大夫壮志难酬的寄托!历史辗转了千百年,古人的绝唱随风而逝了。如今在超市,品种齐全、堆积如山的本国佳果,琳琅满目、飘洋过海的异域珍馐,任由人们自由的选购。即便轮到我们口里的还远不如那“增城挂绿”繁殖的第二、第三代挂绿荔枝,但已足以果腹、足以甘味,又何必抱那觊觎之心,焉不如知足长乐?
2006-1-7
漫漫长路 【小说连载一——七】文 / 红枫 变幻(连载四、五、六) 文/随风儿
It is true that in our days we can get whatever we can
imagine, life is beautiful !
茶余饭后的文字,警世为人的名言。
欣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