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大国教育》的描述——丹勋影响录 1701班 1801班
大国教育,是大国人的教育。
一个大国的教育究竟应是怎样的教育呢?
找到自己喜欢读的篇章读。
若发现错误,请告知我,以便再印之时修正。
谢谢!
集中力量办大事 “让生命的曲线美起来”展示会邀请函——国际部77班主办
33 thoughts on “我读《大国教育》的描述——丹勋影响录 1701班 1801班”
做温暖的教育
大国教育,是大国人的教育。
一个大国的教育究竟应是怎样的教育呢?
找到自己喜欢读的篇章读。
若发现错误,请告知我,以便再印之时修正。
谢谢!
集中力量办大事 “让生命的曲线美起来”展示会邀请函——国际部77班主办
一切来源于生活
一《读大国教育》有感
The education of great power应怎么翻译?重点在这个 Great power,.直译过来是强大的力量,而陶老师却将它翻为 了大国,一语双关,强大的力量成就大国,而教育造就强大的力量。
看着目录,找了一下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自由,不难。
怎么说好呢?每个人心中都会有种自己所向往的自由。上班的人希望自己能天天休息,读书的人也希望自己天天放假,可能他们所谓自由 就导摆脱一切让自己所不乐意的累赘,轻轻松松无忧无虑,但当你想要得到些什么时你就完会失去什么,又或者,当你得到了你所想的自由,你真有会习惯吗?举个例子吧, 我们班因为中考复习已经停课自王要习了4天,按理来说,减去高中学习的困难回过头来复习初中知识,应当是更加轻松的,更何况是按自己的方法去自由复习。
但是才自习了一天 我们就受不了了,学习的欲望日益强烈,甚至在任课老师进班时让他们讲课。
得到太多反而会适得其反啊。
多亏了陶老师,也多亏了《大国教育》,至少在这节短短45分钟的一节课里。让我感受颇多。
书中的一篇说到,小男孩想要帮助他人,自己力量却不够,向父亲请求帮助却被拒绝。却得到父亲的启发,用我曾看见的一句话来概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个人的力量自然是不够,要懂得合适的方式去帮助他人。
今天读了陶先生的《大国教育》里面的一篇“时间管理是一种技能”。
我觉得这篇文章对我还是挺有用的,毕竟我不是一个很有计划速度蛮快的女孩子,我经常会把自己生活搞得乱糟糟的.
时间管理确实是一项技能,这是要从小就要养成习惯的,要挤时间出来,时间嘛挤一挤就有了啦。我也不是很懂我为什么速度快不起来,可能习惯还是得一点一点改掉的吧。
引用陶先生文章中的一句话“时间管理是一项技能,从最简单的生活习惯开始、从最自然的消耗开始,这是最基本的方式”。
今天读了陶老师的新书,名为《大国教育》.书名的确是经过仔细斟酌的,直译大概是强大的力量,这“强大的力量”,成就了大国.读了不少,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的切实性—贴切实际生活.很多篇作品,都源于陶老师的学生提问.这也是这本书的精华,至少在我看来.
这本书是陶老师刚出版的书,这本书里 有我们班的故事,但是很不幸的是,我并没有被记录在里面,当然其中的原因我也知道,我每次都不能及时的去写日记,即使是一小句。
但是这本书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我也希望借此机会能将我之前落下的课程补上,里面有我们班的两节课,看到那些课脑中依然浮现当时上课的景象。
确实,国学课是一本没有教材的科目,但我发现,当我们每一节课编成一本书的时候,其实这样一本无形的教材就出现了。
所以我也决定好好读这一本书,补之前落下的课程也从中希望自己可以领悟到更多,更多知识。
在此我也非常感谢陶老师赠送我们这一本书。
今天粗略的看了一篇感觉很有深意,那种似懂非懂的感觉油然而生,我想如果我认真看完这一本书 ,语文写作文时也应会有很大的进步吧。
今天国学课,陶老师叫我们阅读《大国教育》。这本书是由陶老师亲自编写的,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我看了其中的一篇关于“早恋”的文章,一开始会以为会像传统的观念一样来评价早恋,但没想到陶老师会说早恋是一种正常的事,还告诉我们如何去交男女朋友。这令我大跌眼镜,不过,陶老师也告诉我们不要过早去尝“爱的禁果”。这篇文章令我受益匪浅,同时也要谢谢我们亲爱的陶老师!
今天我读了陶老师写的一本书《大国教育》,我开始看到题目的时候觉得没有意思,但是翻开看了几篇之后,发现书中自有颜如玉,我被深深的吸引了。虽说一节课并没有看多少东西,但是已读的已让我足够震撼。所谓“大国教育”就是“会用眼睛看美好,能为家族国家和做出贡献世界”。
我知道,这本书会影响我今后的人生。
读了《大国教育》因为我读的少就按整体而言,标题很高级,有一种要为国家兴起做很大努力的样子,也有一种必读的感觉。有一句话“会用眼睛看美好,能为家族国家和世界做贡献”读了这一句我觉得读完这本书要肩负伟大的使命,做一番大事。刚看了几页有很多我不了解的知识,我觉得人生就要有这样一本书陪伴,自我培养,融会文化,打通文理,学会教育,这才是硬货。
今天读了陶老师的书,其中的种树论,开头讲到 : 种树很简单,只要将种子或者树苗裁下去, 树就可能长大。也因为简单,其道理就具有了普适性。三千年胡杨、千年老松、百年老树与十年或三年可用之术种法能一样吗?不同的树种,需要不同的地理环境。南半球有些树种,在北半球是看不到的,西半球有些树种,在东半球也是没有的,大兴安岭的很多树种在海南也是种个活的或者长不好的。生于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道理一样。
后来看到有关国人的,就特别喜欢,然后呢陶老师的文章很自由,不枯燥,很喜欢
早恋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敏感话题,如何正确对待早恋,不仅是我们的困扰,而且也成为了老师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其实确实没有人教过我们要怎样正确对待与异性之间的关系,而今天我看了陶先生的《大国教育》中的文章”学生早恋怎么办,准谈”让我对这个问题和更加深刻的见解。
陶先生在书中说,男生看女生有三个标准:聪明,勤奋,宽容,确实,我也像书中的学生们一样,觉得有些困惑:不是谈早恋吗,不应该谈谈如何正确处理男女之间关系吗?而女生看男生的三个标准更是让我吃惊,分别是责任心,使命感,多情。陶先生又说,只要两个人三观对得上,那就没什么好反对的,只是要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时候的事。
这又勾起了我沉寂已久的记忆。有一天我被老师叫出去单独谈话,他单刀直入,二话不说,直接开骂,我还没晃过神来,他就骂完了,我事后抓住了此次谈话的关键点:我没尽职尽责的完成老师交给我的任务。身为班干部,为班级服务是首要的,但由于我的不够大度,斤斤计较,意气用事,推卸责任,导致了一些同学由于我的过错付出了代价,在这,我想向那些同学道歉,我想你们保证,从今往后,我将努力改正自身的缺点,专心为班级做事,也欢迎大家指出我的不足之处。而陶老师书中也有一段她与班干部的谈话,让我受益匪浅。最后,引用一段岳老师的话:作为一个班干部,管理班级事物,只会让你成绩越来越好,不存在越来越差的可能,因此,管理的方法和为人的艺术是很重要的。
关于《大国教育》这本书,我原先以为这是一本不那么容易读懂的书。但是其实这是一本从小方面展示大方面的书,里面的用词都很贴切我们的生活。而且各个方面都涉及到了。这适合所有人看,不仅仅是老师和学生。
那么今天我读的是陶老师和一位老师交流讨论的一篇随笔。我才知道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体现在各个方面也体现在教育上。两位老师有意见不同的地方,但他们更多的是去结合中西的方法。中国需要结合中西文化加以创新的新时代人才,这样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今天老师介绍了自己的新书——《大国教育》。我们都积极的让陶先生签名,场面一度变成作家见面会,哈哈哈.我看了一篇令我印象深刻,学会感恩自己身边的人或事,这篇讲了清明的由来。这令我眼前一亮,对哦,之前一直都过清明节,却没有去了解过它的由来。讲的是一位忠臣介子推,在晋文帝(那时还没他还没称帝)受困于战火中,粮食问题面临缺乏时,把自己的大腿一块肉割下来,给晋文帝充饥。后来,他当上了皇帝,奖励了很多当时帮助他的人,却没有奖励介子推。有人叫介子推去向皇帝说,但是他认为这样不好,于是和母亲一起搬到山中隐居。后来,晋文帝知道后很懊悔,于是派人去找,但是整座山都没看到,晋文帝听了他人的建议把山烧了逼他出来,结果看到了介子推背着母亲死在树下。多么令人惋惜!此后晋文帝为了纪念他,他死的那天为寒食节(中国的感恩节),后一天为清明节。看到这里,有震惊有震撼,介子推多伟大啊!忠心,孝顺,不图富贵,默默无闻,可谓是一位英雄!晋文帝虽然采取错误的方法,但是他很重情义,很感恩。这令我想到自己,是啊日常生活中何不是这样呢?有很多默默守护在我们身边,帮助我们的人,我们要时刻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感恩身边的人或事.
今天 陶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本《大国教育》,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便是自豪,因为,上面有我的一篇文章,倍感幸运。拿到这本书的第二感觉,便是欣喜,其一,学校免费送给我们他的书,其二,若是回到学校,拿出这本书,我还能和同学们炫耀炫耀,为此,我还特要了陶老师的亲笔签名,第三感觉乃为重点,即可以领略到这本书中教师及学子智慧的融合与碰撞。陶老师将近年来教学所遇到的令人深思的事情及学生评论和感悟集中起来,著成教育之书,我想,书中的经验都是值得人们去深思与借鉴的。
会用眼睛看美好 能为家族国家和世界做贡献,这是《大国教育》的梗概 ,希望读过后,我们会有所收获。
《大国教育》从名字上看空而远,但是仔细想想,会觉得,“大国教育”确是每个人都要接受的教育。
在这本书里面,有很多东西,关于各种方面,我觉得它可以教会我看世界,看人生,看自己,这并不是件易事,但在这本书中,却可以发现,陶老师所教育我们的方法,从眼界,心界,到思想。
我会好好看这本书,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读这本书时总有一个种熟悉感,才发现这是由我们的故事编织而成的,日后看到可能就是一种成就感,即使我只在其中发挥了一丢丢作用。
首次看到《大国教育》这本书时,我对其真的是一点兴趣都没有,在没看之前,据我所想,里面肯定是一些无聊到极点的高深文字,比如,一些关于教育的思想及生硬的论文,我肯定是看不懂的。但今天在课上,陶老师让我们读,我本来是打着应付的旗号准备随便装个读书的样子,然后就随便翻到最后几页,不料,却被一篇名叫“速度在脚下”的文章吸引,里面讲了一个故事,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去年中考考八百米时,跑了第二名,当时周围的同学都感觉很惊讶,说我个小,腿短,怎么那么能跑,我笑了一下,说了一句看似不靠谱的话,腿短怎么了,腿短频率快啊,个小怎么了,重心低不会摔倒啊,当时还惹得同学哈哈大笑,但是我说的可绝对是真理哎!
总的来说,这本书,真的蛮有趣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故事所说的,不就是我们自己吗。我一定要用心看完这本书,大国教育!!
在今天的国学课之前,我们发了一本名叫《大国教育》的书,这本书是我们国学老师陶老师所写,其中包括一些学生上课的所感所想,和老师的一些亲身经历的故事,而今天我们的上课内容就是去读这本书的几篇文章。
同时在课堂上老师也教给了我们一些读书的方法,在读一本书时,首先要看一下它的书名,而书名一般都是概括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大概的了解这本书所要讲的东西,其次,我们要看这本书的作者简介,了解作者,比如作者的职业,以及他的一些事迹,使我们了解到作者的一些写作背景,并且对这本书的部分内容可以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其次就是进入正文了,正文的阅读并没有什么技巧,只需要我们用心品味。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几篇篇关于我们班的文章,这些内容似乎使我又回到了上着几节课的时候,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感慨万千,这一幕一幕都好像是发生在昨天,令人回味无穷……
今天收到了陶老师的一份非常有意义的礼物。——《大国教育》起初看这本书的标题没有读下去的欲望,本以为很无趣很深奥即将把它作为典藏,但是后来我只翻了翻陶老师的的序言就觉得这本书出的诚意满满。我希望自己能把它收藏到高三甚至更久。本书给我的感觉是生动、有趣、家常。书中的大多的事例已是将理论道理以及实践的生动展现,一点也不难懂。也是一本在我心目中最具权威的“小故事大道理”。我边翻这本书,边听到陶老师讲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我其实一直很赞成陶老师说的发散性思维很重要以及理科生也要文理皆通,她说文理皆通之人才有可能出类拔萃,站在任何一个台上都散发出与众不同的气质。我翻了翻这本书感觉陶老说的与这本书所写的很一致,这本书能够启发我并让我更快的拥有发散性思维,期待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魅力。
今天读了大国教育这本书,看了大师论中的一节,那就是标准,在一开始就要立起,我觉得这非常有道理,的确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要因材施教,每个孩子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有了标准,我们也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标准的确立也要靠个人,就以站直为例,一个人经常驼背,周围的人提醒,但其实自己没有意识到,终归很难改正,但如果自己意识到其重要性,那他就会有个目标,自然也就会自己尝试改正,同时标准一开始就要给自己立起来,不要因此耽误了自己的一生。
今天读了大国教育中的孵鸡篇。这一篇中的内容和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其中的话语通俗易懂,通过一系列的故事和学哥学姐们的感悟,让我们从中学到了许多生活中的哲理。其中的第一篇——孩子,请始终“会用眼睛看美好”,规范自己,宽恕别人和倒数第二篇描述早恋的让我印象最深刻。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看了今天的《大国教育》,我想讲一讲阅读。
老师问了一个问题“你是如何读书的?”周宇与邓敏杰进行了分享,在此我就不在赘述了。尔后,老师又讲到外国大学高校会给学生们列一份书单,共100本书,读完,写论文,过关方可毕业。
我想了想,然后一个问题在我脑中乍现——“我有多久没好好读过书了?”——似乎是两年半。问题一出,仿佛石破天惊,心中翻江倒海——不解,困惑,心虚。
又想到小学时,对于读书,我情绪高涨,我走路看书,课间看书,甚至语文考试都是早早写完试卷,再把书放到桌子底下偷偷看,语文老师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但始终没有管我。而我每日积极地完成作业,也是为了留出时间来看书。神奇的是我的成绩并未因此下降分毫。那么我都看些什么书呢?我什么书都看。
从沈石溪的动物系列小说到查理九世系列到郁雨君的儿童小说再到《西游记》、《窦娥冤》、《红楼梦》,甚至是野外逃生小技巧,我把所有我能找到的,能看懂的,都看了个遍。而在初一与初二前期我把语文老师推荐的名著也认认真真看完了。我在自己所看过的书中,流连于梁祝化蝶的绵绵情思,辗转于孙大圣的快意恩仇,惊叹于野外求生中令人惊艳的小知识,钦佩于《狼图腾》狼的坚韧,凶残与超凡,也沉湎于姜戎与小狼令人动容的情谊。
在那时,读书,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它甚至浸透到了我的血液中,骨髓里。
在那时,我看书,看世界,我的眼中有花草虫鱼,有蓝天白云,有广袤宇宙,甚至有浩瀚的岁月烟尘。
可也仅仅只是“在那时”。
而今,我看世界,世界索然无味,我看自然万物,万物皆千篇一律。
我的眼中,只有学校,家,课本,数学分数,物理分数,化学分数,生物分数……嗯,也是蛮丰富的,丰富到溢满我的心灵,丰富到斥满我的生活,让阅读藏无可藏,它们硬生生地将阅读赶出了我的世界,也许血液中还藏着一星半点,也许没有。
反正曾经张扬快活的心,如今,成了一滩死水。
嗯,强烈反差,这是我不愿看到的,我想,是时候做出些改变了。
对于中国的中学生家长而言,谈恋爱,可能会是一个比较不容易启齿的问题。很多家长也为此操碎了心,可却又于事无补。
青春期,一个美好而萌动的时期。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初心的萌发岂又不是很正常的事情,与其隔断不让其生长,为什么不加以合理的引导呢?毕竟只要留根在,春风吹又生。
大国教育精准的阐述了如何成为新时代青年。
【孔子热之后会是什么热】
今天发了陶老师写的一本书——大国教育。看名字只觉得气势磅礴,不过有些空泛了,也还犹豫着像陶老师这种大作家写的是不是那种晦涩难懂或者是异常深刻的文章,于是上课陶老师说本节课用来阅读时,还有些反感。
陶老师说翻开书随便读一篇,于是我随意地翻翻,一眼相中了“孔子热之后会是什么热”。这篇中说到《老子》《孙子兵法》《论语》都从《易经》中获得启示,但因为《易经》很简单,需要细品,所以读《易经》的人并不那么多。
但这却引起了我的思考,那么多从《易经》中引发出来的东西,能够这么受欢迎,那么作为根源的《易经》自然也有独到之处。我才终于明白,所谓大道至简,越深刻的东西越是简单的。
孔子热之后,应该是读《易经》的热潮。
这一次我看了陶先生的著作《大国教育》。我想青春期的学生大多都会对早恋这个话题特别敏感,当然也包括我。说实话,我第一篇看的就是陶老师写的关于早恋的文章。我觉得陶老师写的很在理,找女孩,找男孩的标准都非常理性。但陶老师并不是单纯一味地支持早恋,她提倡男女之间应该有那种纯洁美好的情感,但她也说了“花应该开在适当的季节”。
第二篇我看的是,老师,他们说的全是对的吗。
今天看了《简约又静美的告别会》,深深被打动了。一场心灵盛宴,一次灵魂洗礼。国内的葬礼一般都是礼金和喧闹的大场面。鞭炮阵阵,哭闹惊天。但是在这一场美国葬礼中,眼泪中含着微笑,含着对死者深深的悼念和怀恋。纯粹地去送别,单纯地去哀悼。
也许是看了很多中国的人情世故,送礼和场面似乎比这场葬礼的本质更重要。也许这就是陶先生的文字最打动我的地方。
今天看的是,早恋怎么办,准谈!这一篇文章在大国教育这本书中看到,很熟悉,因为这是陶妈在给我们上第一节课的时候他要讲的话题,还记得当时的我非常认真的听课,就是因为这个话题吸引了我,今天再次看到,感觉又加深刻印象,嘿嘿。
《大国教育》读后感
之“时间管理是一种技巧”
近日临近中考,加之陶老师的《大国教育》成功出版,也相当于省去了老师备课讲课的精力,这节国学课,我们拜读了老师的《大国教育》。
老师首先给我们介绍了此书的出版背景及阅读方法,也给我们展示了书中我们没注意到的许多细节,如孙校长提笔日期中的玄机及印刷次数等。接着便是自由阅览。书中所叙述的内容并没有平俗书籍的格调死板,基调低沉,而是建立在生活中点滴片段之中温馨的描述,加之以朴实的议论,引人入胜,让人爱不释手。
读陶老师的《大国教育》,让人受益匪浅,这里不但有如何兴起大国教育的方法,还有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读书不能吊儿郎当,不能混日子,而要认真刻苦,人生是自己的,未来是自己的,20年后的社会是才力+财力的社会,如果想在这样的社会立足,就要好好学习,考上一所好的大学
今天的国学课不同以往的国学知识,而是一节正儿八经的阅读课!
没太多时间,只读了个大概!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留白!
洽和陶老师一贯的风格,给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
让他们找到自我,得到发展!
暂时就这样,更多的日后再说!
现在都说中国是大国,何为大国呢,如今越来越多诸如“大国崛起”“大国风范”“大国外交”等词汇出现在我们身边,我们现在已经步入了大国的时代。而如今,又看到“大国教育”这样的标题,确实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
起初,我看到标题“大国教育”,本以为是控诉当今的应试教育体系,告诉我们何为真正的大国教育,因为如今也确实有很多国人的综合素质配不上大国的称号,因为这毕竟不是一个文化强国。但翻开书以后,我发现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无聊,而是有很多的故事,很多有趣的人。
虽然说只看了一篇文章,是关于球赛的,标题名叫做:“敢于失败,才是真玩家”,标题很新颖,讲的是国际部的同学踢比赛的故事。其实是很小的事情,因为我也踢球,有时候,我也会想,这次比赛是不是哪没做好,哪个球是我的失误,但每次也就只是反省了一下自我而已,并没有思考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默契度。当我们失败的时候,可能有一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我没做好”,只有另一小部分的人会认为“我们没做好”,当然了,也不排除有不会反省自己的人。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字的差距,差的却是整体和大局的意识程度,从一场足球赛中,从别人的感悟中得出自己的感悟,这大概就是我心中所谓的“大国教育”所提倡的,能够进行自我认知,提取有效信息的新时代青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