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温暖的教育

斯文中国, 语文教学

读《师说》,品韩愈,看中唐

29 thoughts on “读《师说》,品韩愈,看中唐
  • 潘睿杰说道:

    今天陶老师给我们上了师说,也和我们讲了古人的言辞,我把你讲开心了我自己也开心,而韩愈是个不怎么会说话的人,说出的话都很刻薄所以别人都不怎么和他接触,而孔子学习弹一首曲子,都可以给你折腾很久,他要研究,其感情,是个什么样的人编出这首曲子的,不得不说他是位圣人,以至于很多人都要向他请教连教他弹琴的老师都要退让,人要读书,我们不是俗人也不是什么仙人所以要读书,不能把希望寄托于你的后一代,而是共同进步。

  • 邹雨彤说道:

    这节课陶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师说》让我有了一些深刻的感触
    所谓”师”者,本意有三:一是指教授别人的人,二是指有专门技术的人,三是榜样。而对于企业组织中的导师而言,则是融合了这三重意义于一身。”师者仰仗于人也,为师之道,以无过错,无缺陷上。”
      企业内部导师,亦为”师者”。
      导师,首先是一个榜样,一个标杆,一个组织中各个成员学习的目标和成长的方向;其次,导师本身就说明其拥有专门知识、技术,或者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最后,对于导师而言,要借用自己榜样的力量,通过教授的方式,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技术、能力等分享给企业组织中的成员,即”传道、受业、解惑”,如此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共同成长。
      但是企业中何人可为”师”?韩文公说:”圣人无常师”,孔子亦云:”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所以,在企业中,上至公司高管,下至一线员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之间都可以互相为师,所谓你学我,我学你,你进步,我进步,大家一起进步。正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在企业内让每一个员工养成学习的习惯,营造学习的氛围,最终打造成一个自动自发的学习型组织
    中国古代有个”好为人师”的典故,讽刺那些盲目自大的人。而在企业中,我们的管理者,特别是中层管理者,却要努力的做好”为人师”的工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好为人师”,努力做下属的辅导和教练工作。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不管是一个刚刚走进社会,跨进职场的新人,还是有了很丰富的工作经验的”老人”,由于行业的差异,企业文化的不同,运作模式的特点,在其加入新的组织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困惑和迷茫,作为管理者,要迅速的帮助新人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明确工作职责,提升工作能力。同时,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行业竞争的加剧,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都必须”不拘于时”而”从师”。
      作为一个管理者,你是否有”好为人师”的信念;作为一个职场人,你是否善于”从师”?
      值第33个教师节之际,谨以此小文,感谢我成长过程中指点、陪伴我的所有”师者”。

  • 刘忆纹说道:

    今天又是陶老师的三节连堂课,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是韩愈的《师说》。
    开始内容解读前,陶老师按照惯例让我们抄写全篇文章,这目的自然明了,一是让我们自行理解文章内容,二是叫我们好好写字。语文课嘛,要的就是人与字的高度结合,它让我们先静下来,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这般才能增长自己的学识,起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作用。
    师?何谓师?陶妈问我们,并给了我们一句话,“为文宜何师?”学习文化文学,应当师从何人呢?我们台下都无法给出答案,陶妈却巧妙地引入了韩愈的话进行解答:“宜师古圣人,不师其辞,师其意。”就这样,我们进入了正式的课文学习。
    文章明确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是说教师的任务。
    《师说》中第一句话就说“古之学者必有师”。为什么必有师呢?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既然不是“生而知之”,就会有疑惑不解之事,就需要有人为之解惑。这样短短的几句话,就说明了教师的作用,如果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进一步说明了从师的重要性。
    说清楚了教师的任务及其重要性,但什么才是师呢?他认为掌握了道的人就是师,他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而后,陶妈让我们从文章中找出对比,这对比啊既有有古圣人和今众人,长其身和幼其子,又能涉及官与民,真是让我大为惊叹,不失为一种值得学习的写作方法。
    说到学习,从文章中以及陶妈教学中学到的东西可真的数之不尽,今日便学习到了要委婉地说话,要学习他人之所长并努力钻研。总而言之,这又是一堂受益匪浅的课。

  • 龚婉婷说道:

    11.6.2018
    《师说》【唐】韩愈——记陶妈的一节国学课
    今天上的是《师说》,是韩愈的文章。韩愈,早在小学初中就早已耳熟的作家。《马说》就是韩愈写的,这也是我们初中必背古文。陶妈问起韩愈,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这篇文章,同学们还依稀记得几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后面的就已经忘的差不多了。
    于是陶妈就接下去讲,她在黑板上写下一句:为文宜何师?然后便让我们用英文翻译,有一位同学自告奋勇,可惜教室那时小声讨论的声音有点大,我坐的又离那位同学比较远,也就没听清,但陶妈说他翻译的不错。
    后陶妈又把下面的话补上了:为文宜何师?宜师古圣人。师其意,不师其辞。这几句的意思就是,做文章该以谁为老师呢?应当以古时圣贤为师。后来陶妈讲,其实写出来的东西让别人能懂就行,也不必很深奥。我觉得也是如此。文章若写的让多数人不理解,以再为优秀的人为师,可能用处也是不大的。
    陶妈又以一副对联介绍了韩愈的生平:
    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史家笔力文起八代之衰
    节度使监察使员外部礼尚书军人情怀师教三进国鉴
    我觉的陶妈的厉害之处就是几乎每节课都为我们作了对联,而每次的对联都精彩无比,又恰到好处。
    然后陶妈让我们猜了字,人在谷底,为俗。人在山顶,为仙。只有在地平线上才真正称之为人。
    猜完字谜后,是让我们找文中的反比。其中有:古 圣人,今 众人。(我们负责翻译解释这个对比,虽然在课上没翻译出,在这里我还是试一试翻译:古时候的圣人,他们的文化知识已经很高了,却仍向老师请教,而现在的普通人,却以向老师问问题为耻。)长 其身,幼 其子。官 士大夫,民 巫医百工。
    孔子曾说过,德合天地变通无方,明并日月化落无神。
    就连孔子这如此的大圣人,他都有四位老师去请教,去向他们学习,何况我们?我们又有什么资格不学呢?
    我认为,作为一位学生,应当如陶妈所说,去掉骄傲,去掉奢望,脚踏实地做事,认真学习。

  • 黎星吟说道:

    记陶老师的语文课
    又逢周二,陶老师国学课,满心的期待和激动。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韩愈先生的《师说》。陶老师先让我们认认真真的将文章抄写一遍,对大概文章有所了解,使原本浮躁的内心静下来,也借着这一周一次的机会练练字。抄写完后,我们正式进入学习文章的阶段。陶老师首先在黑板上写出一副对联的上联“为文宜何师”,这句话的意思是“写文章应该以什么为老师呢?”,韩愈说到“应当以当时的古人,圣人为师—宜师古圣人”,又说到“要学他们的思想,不学他们的言辞—师其意,不师其辞”。陶老师又进一步联系到我们现在的学习中,告诉我们,学习古文,只通过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要将其内涵与精华与生活对接,了解其对现世的影响与作用。接着,陶老师为我们介绍了韩愈先生。韩愈,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友人夸赞其有“史家笔力”,称其“文其八代之衰”,具有军人的情怀,是师教三进囯监。之后,陶老师让我们先读最后一段,发现韩愈先生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在“不拘于时,学于余”中我们找到了答案,当时的社会大部分人不遵从老师,不尊敬老师。唯有李氏子蟠能学习,并遵从老师。韩愈为宣扬这种风范,而写下此文。然后,陶老师又让大家自主阅读第二自然段,找其中的对比矛盾和作者的感情线,因为大家的能力有限,都没有自己找出来,只能寻求陶老师的帮助。陶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三组对比矛盾,1.古:圣人;今:众人。将到圣人时,陶老师又扩充了孔子的一句话“德合天地,变通无方,明并日月,化行若神。”来向我们解释何为圣人。在这篇文章中写道,圣人都十分好学,而如今的众人却不学,这是韩愈感到疑惑也感到愤怒。从这陶老师又说到写作文的技巧,在平常中,发现别人看不到的美,悟不到的感,即使看到相同的东西,也要写出属于自己的东西。2.长:其身;幼:其子。这是文中的年龄对比,父辈未读许多书,将一切希望和学习要求寄托在孩子身上。这种情况在我们现在也是有很多的,而我们最好的状态是终生学习,父子共同成长。3.官:工大夫;民:巫医乐。在《师说》第三段中,韩愈先生写道孔子向郯子学治国之道,郯子是当时郯国的国君;向苌弘学习天文;向师襄学习音乐;在这里陶老师为我们讲了孔子向师襄的小故事:孔子新学了一首曲子,每日练习,过了一段时间后,师襄说:“可以学习新曲子了”,孔子却说“不知其数,数即为节奏”。又联系了一段时间,师襄说:“已经非常好了,可以学习新的了”,孔子却又说:“不知其意,意即为曲子的音韵”。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掌握了曲子的节奏和音韵,师襄说:“你已经全部都掌握了,可以学习新曲子了”,孔子继而又说:“但我还不明白作曲者是个什么样的人啊”,又过了数十天,孔子自己领悟到作曲者的胸襟及形象。师襄佩服的双手作揖,说道这就是有名的“文王操”。整个第三段为我们讲述着圣人的求学之认真执着。
    最后,陶老师从这篇文章中提炼出三点对我们有所启示的道理,1.多向老师请教,而且是向不同的老师请教,每个同学或老师身上都有值得你去学习的地方。2.说活不要太直接,冲动,容易得罪人,要委婉平和。3.戒骄傲,戒奢望,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做实事。

  • 匡梓烨说道:

    今天上课的内容是唐代的韩愈写的《师说》。
    课前,老师先让我们抄写了这篇文章。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即使是在国际部学习英语准备出国,也绝不能够忘本。也要学好中文,写好中文。我们平时上课都是听英文,说英文,用英文。所以这一过程的练字、品文,格外的重要。
    我们抄好文章以后刚好打起了上课铃陶老师还是像往常一样叫了起立,给我们鞠了九十度的标准的躬。我们也用这样的标准礼数回应了她,持续五秒,一切如常。
    首先,她在黑板上写下“为天宜何师?”并且要我们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我想应该是“学习应该要谁当老师”吧。
    后来她又写下了韩愈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宜诗古圣人,师其意不师其辞”。韩愈这么答既答上来了,又没点明自己,这就是语言的技术。
    韩愈 简单描述就是
    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史家笔力文起八大之衰
    节度使监察史员外郎礼尚书情怀施教三进国监
    他的《师说》中,有一段都是对比。
    古和今有圣人和众人对比;长和幼有其身和其子做对比;贵贱高低有士大夫和巫医百工做对比。这都是需要有老师的。
    特别是,就像孔子这样的圣人都有老师。他却学出了老师都不及的成果。在这里,陶老师给我们讲了个故事。
    孔子以前学弹琴的时候啊,老师觉得他学的差不多了,可以学些别的了。可孔子却说他觉得他在弹琴时还不能很好的控制速度。于是,他又继续学。学了很久以后,老师又说他可以学别的了。可孔子却又认为他还不能表达出这种情感。于是他又学了很久。很久以后,老师又建议他可以学别的了,可他觉得还不够,他还没弹出这琴谱中是歌颂的谁。于是,他又继续弹,继续学。练了很久以后,老师来了,他看到孔子的眼中好像有广阔的大海,他问孔子弹出是歌颂谁的了吗。孔子说,感受到了,能有这样广阔的胸怀的人,唯有文王是也。老师听了,离开了他作为老师的座位,起身对孔子恭敬地做了个辑。
    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我们的老师,大家身上总会有与众不同的,属于自己的优点。我们应善于问,勤于学,才能够更上一层楼。

  • 刘婧说道:

    早上结束完最后一趟期末考试,晚上又迎来了陶妈的国学考试。今天学的内容名曰师说,作者韩愈,文中表达了在从师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贵贱,没有高低之分。陶妈开课的时候还是依旧先让我们抄了一遍全文,让我们自己先领会透这篇文章。抄完一抬头,一行字在黑板上写出来,‘为文宜何师’接着陶老师问我们,师,是什么?这个问题好像看起来有很多个答案,可真正说出来却没有一个能出的了口。接着一句韩愈的“宜师古圣人,不师其辞,师其意。”便成了陶妈为我们解答的答案。而,什么才算真正的‘师’呢?韩愈是这么说的“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刚好就给出了我们问题的答案——–懂道,便是师。陶妈的课还是满满都是含金量,每一堂课都是经典。

  • 黄甜甜说道:

    今天我们读了韩愈的师说,又深刻的领会到了文学历史的魅力。
    在课堂的开始,我们照旧把文章抄写了一篇,觉得连抄写下来都颇有难度的文言文,在那个时候韩愈是抱着怎样的心态将它写完的。
    韩愈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同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马说』更是让所有人都印象深刻。
    今天学习的师说也有另一番风味。或许每个人都听过论语里的那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陶老师说,你遇见的任何一个人他身上都一定有比你优越的地方,所以我想那一定我们需要去学习他人的地方,也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师说中举了很多对比的例子,用简单的方式帮助我们理解师者和学生的例子。
    圣人无常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老师的才能不一定低于学生,学生的才能也大有可能超过老师,不是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每个人都有它所擅长的地方,每个人都有它的才华所在所谓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敢于低头向比自己好的人请教,不拘于承认自己的才华这样就好。

  • 王璇颖说道:

    今天上了陶妈的课。学习了韩愈的师说。为文宜何师?宜师古圣人。这是有人曾经问韩愈的一句话,这是他的回答。他还说:师其意,不师其辞。意思就是要学习古圣人文章的意思,而不要学习文章表面。
    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史家笔力文起八代之衰,节度使监察使员外郎礼尚书军人情怀师教三进国监。是对韩愈的评价。在师说的第二段中,有几对对比的说法。分别是古与今,圣人与众人,长与幼,其身与其子,官与民,士大夫与巫医百工。这都是对比。
    第三段中讲了人要一生不断地学习。孔子有一句话: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句话就完美的诠释了人要一生不断地学习这个观点。这一段还讲了孔子与他的老师的故事。郯子是孔子的老师之一,他是郯国的第一任国君,孔子向他学习了治国之道。师襄也是孔子的老师。在这里要讲一个小故事:孔子在找师襄学乐器的时候,孔子已经弹的很不错了,师襄说你可以学习新东西了。孔子说不行,我还没有掌握数。又练系列一段时间,师襄说你可以学习新东西了。孔子说不行,我还没有掌握志。于是又练习了一段时间,师襄看到孔子眼中仿佛看到了远方,师襄说你可以学新东西了。孔子说有这样的气度不是文王还能是谁呢?是想从席位上站起来到孔子身边向他鞠了一躬说,这的确是文王操。后来孔子又和老子请教,老子说我只教你几句话。说话不要太直,要委婉。去掉骄傲,去掉奢望,脚踏实地做事。
    孔子是这样评价圣人的:德今天地,变通无方,明并日月,化行若神。其实这篇文章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的。就是批判当时不学习的风气。这一篇文章读下来真的受益匪浅。

  • 刘育吉说道:

    今天陶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非常有意义的文言文,老师先叫我们抄课文,有给我们讲解,文言文的翻译,叫我们一起和同学一起,讨论这里面的有意义的段落,让我知道了,求学的路上一定少不了,老师的帮助,只有老师和学习一起努力,才是最佳的效果,如遇见学习难题,不听老师分析,自己的努力是会有用,但始终没有和老师一起努力,有作用可能有时候,花了时间,还一事无成,既浪费了时间,也失去了老师对你的教育,无论你有大了,无论你是高贵平穷,只要有了文化,说出道理,你说的东西,是会被人认可的,所以我在这堂课上,让我懂得了,很多东西

  • 何振为说道:

    记陶老师的国学课
    今天上午刚刚考完期中考试,本来在内心有些许不愉快,但是一想到晚上又要来到陶老师的国学课堂,难过的心情就不尽消散了。
    今天陶老师要讲的是唐代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韩愈的《师说》,刚刚上课陶老师就让我们把这篇经典著作抄写一遍,在抄写完毕后陶老师又简单的引用了“为天宜何师?”这一句古文,来让大家翻译,各位同学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最让我印象深的还是陶老师的分析,简单明了,一针见血。然后陶老师又一如既往的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画出这篇古文的感情变化图,后来在陶老师的一番讲解让我们对《师说》这篇古文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老师让我们抄写笔记的过程中,令我最难忘的一句话就是描述能称为圣人的古文介绍:“德合天地,变通无方。明并日月,化形若神”,虽然我没有深入的去分析这句话的意思,但是这句话透出来的圣人之气,已经让我逐渐感受到圣人的磅礴形象了。
    课文中最令我明白教师的意义的句子就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其实这句话真切的透露出教师的义务就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三节连堂国学课上下来,又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收获颇多,期待下次陶老师的国学课。

  • 肖子涵说道:

    抄写是一门静气功,使人平静,课堂开始了,并未先是阅读,而是抄写师说小文一篇,虽说文章短小,但其内容之深刻,道理之发醒,令人惊叹。抄写过后,粗读一番就已解惑不少。开篇,何为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此句短小精悍,但将师的意义已是讲的明白透彻。中篇讲的是三个对照,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照,长其身与幼其子的对照,官士大夫与民巫医百工的对照,三处对照人物不同,但内容是一致的,讲的是求师者与浮华者之间的对照,其中也有一些政治立场的东西,文中有所提及,但只需了解,不必深究。孔子是一位圣人,圣人的老师,按理说是该比圣人更厉害三分的人才对,但事实上是这样吗?不是郯子是孝心感动过天地的人,苌弘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师襄是极其精通乐理之人。可着三位人士却不如千古一儒的孔子出名,但孔子却仍然去向他们学习,为了解惑。套用到现实生活中其实谁都可以当老师,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全是强项,胜过所有的人。感谢陶老师为我授业解惑,我也在此课堂中寻找到了师说文章的精神。虽然陶老师并非是我主动去寻找解惑的人,但是我们之间的相遇也是一种不期而遇,感谢陶老师如此用心,如此认真的一堂师说。

  • 聂瑞辰说道:

    师说是唐代韩愈的一篇议论文,韩愈是当时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史学笔力文起的八代之衰。主要的写出了的从师求学的道理,通过种种正反面的对比,论证,让我感受到了作者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还有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这篇文章一共分为四段,全文是围绕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一中心论点展开的。全文我最喜欢这几个句子,分别是以下五个句子:
    一·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二·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四·圣人无常师。
    五·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让我学到了只是不分贵贱,不分高低,人人平等,不管是哪位老师还是哪位学生,都有着值得让人去学习的优点,让我记忆深刻。

  • 杨瑶说道:

    今天陶妈讲了师说唐代韩愈,韩愈: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史家,笔力。文起八代之衰,情怀施教=进国鉴
    学生曾经问过他为文宜何师?韩愈回答道:宜师古圣人,不学其词。
    古人 圣人 孔子学琴
    ————-
    今 众人
    ————-
    长 其身
    ————-
    幼 共子
    ————–
    贵(高) 士大夫
    贱(低) 巫工
    陶妈给我们讲了孔子学琴的故事,孔子向师襄子学琴,一首曲子学了十天还在弹,师襄子说:
    “可以继续了.”孔子说:“曲子虽然已经能走下来,但还没能把握其中韵规律.”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又说:“韵已经把握,可以学习新曲子了.”孔子说:“可是我还没能得其志.”又过了
    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志已得,现在可以学别的了.”孔子说:“此曲志虽然已得,但我还还不知道他讲的是谁。
    .”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终于,他说道:“我找到他了:黝黑,颀然高大,这首曲子是《文王操》。陶妈这个故事让我我收获匪浅。我们能在任何人那里学习到东西。

  • 曾皝说道:

    一开始,陶老师就开始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为文宜何师?叫我们把这句话翻译出来,有人就问过韩愈这样的问题,他用了一句话回答:宜师古圣人。那人反问:那我学什么呢?韩愈说不学其辞,学其意。
    韩愈是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史学笔力文起八代之衰。当过节度使监察使员外郎礼尚书情怀师教三进国监。这两个句子刚好可以对成对联。
    孔子的老师不固定,有好几个,有郯子,苌弘,师襄。他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苌弘博学多才,知天文地理。师襄教孔子间,师襄说孔子可以学新东西了,孔子说我还没懂其节奏,没懂其意,没懂其乐歌颂的人。后面学了好长一段时间,师襄见了,称其为圣人。
    德合天地变通无方,明并日月化行若神。

  • 张昱说道:

    陶老师的语文课
    上课我们先抄写了《师说》一遍,《师说》为韩愈著作,我们还回忆了一遍《马说》。
    之后我们了解了作者韩愈一生,“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史家笔力文起八代之衰。节度使监察使员外郎礼尚书,情怀师叙三进国监。”这是陶老师写的对联,用对联的方式使我们更加理解到韩愈的一生,他的一生仕途就是不断起起落落。
    后来陶老师又让我们了解了何为圣人?为文宜何师?宜师古圣人。孔子说:“德和天地,变通四方,明并日月,化行若神。”既是圣人,如同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一般,武功最强的那个反而是那个籍籍无名的扫地憎,圣人不一定要光鲜亮丽,圣人是那种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重要场合可以侃侃而谈,如同学富五车的士大夫一般,在人群又可以默默无闻,不突出,如同百工之人一般之人。
    后来陶老师又让我们分组讨论了一下士大夫与百工之人的差距,我们又进一步认识了何为圣人,进一步了解了《师说》,进一步了解了韩愈。
    这一次上课又使我更加了解了对古文的理解,也使我了解了许多知识。

  • Z张紫玟说道:

    又逢周二,晚自习是陶妈的国学课,早早来到教室准备。陆陆续续的同学们都到了教室,接着来了一群老师在后面坐下,还真是令人紧张。
    抄写P54《师说》,翻开课本,课文看着很长,就觉得一个字“多”。没办法拿起笔打开笔记本,开始抄写。抄的时候要边注意看课文的内容,边抄边看,保留疑问,再带着它去学习。这不是事半功倍吗?过后开始正式上课,陶妈在黑板上写下“为文宜何师?”让我们翻译并回答。苦思了半天,愣是没想出什么,还是谢佑康同学站起来幽默地用英文简单翻译。陶妈并没有否定他的回答,只夸他不错,这也算是另一种理解吧。好了,通读了一遍课文,陶妈告诉了答案:宜师古圣人 师其意 不师其辞。什么呢,且仔细看课文吧。
    再先介绍下作者,韩愈,用一副对联来形容吧: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史家笔力文起八代之衰。但为什么不说是教育家呢,身后这么多老师,教了十几年书的老师们也没见自称教育家,韩愈更不会了,很是谦虚。他当过许多官,节设使、监察使、员外郎、礼尚书等,当了官又被贬,被贬了再当。情怀师教三进国监。
    读了一二段课文,要求列出几组对比和画出感情变化图,似乎有些困难,那么就先列出几组对比吧。古与今 圣人与众人 长与少 其身和其子 贵与贱 士大夫和巫医乐师。
    三段有提及几人,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其实故事我不大记得住,所以就不复述了。而后谈及圣人,用了孔子的话:德合天地 变通无方 明并日月 化行若神。
    于是就简单的记述到这里。

  • 邹泽航说道:

    记陶老师的语文课
    今天,我们和陶老师一同上了一堂关于韩愈的师说。在上课的一开始,陶老师像之前一样先让我们抄写师说全文以便我们熟悉课文,然后告诉我们“为天宜何师”然后让我们翻译,有一位同学勇敢的站了起来为我们大家翻译了一遍,但是声音太小了,所以我没听清,但陶老师夸了一下因该不会很差,然后陶老师又提出了“宜师古圣人”和“不学共辞”这两个句子,我们在下面积极地讨论了一段时间后给出了答案。之后老师就给我们介绍了一下韩愈的众多身份,韩愈有许多不同的身份,比如:教育家、史学家、思想家等等。他在师说中运用了许多对比,他先用官和民对比、然父与子对比、最后他用圣人和愚人作对比,其中最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父与子这一对对比,因为父亲因未读多少书而寄希望于自己的子女让他们多读点书去出人头地。在师说的第三段写的是不管你是圣人还是众人都一样要尊师重道,老师可以不比学生贤能,学生也不一定要不老师有能耐,引用了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如此。就好比孔子有四个老师,分别是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他们都不如孔子出名也不如孔子贤能。
    所以,这篇古文一共告诉了我两个道理。1、我们要尊师重道。2、我们应该要好好的学习老师们身上的贤处。期待下次陶老师的国学课

  • 邹泽航说道:

    记陶老师的语文课
    今天,我们和陶老师一同上了一堂关于韩愈的师说。在上课的一开始,陶老师像之前一样先让我们抄写师说全文以便我们熟悉课文,然后告诉我们“为天宜何师”然后让我们翻译,有一位同学勇敢的站了起来为我们大家翻译了一遍,但是声音太小了,所以我没听清,但陶老师夸了一下因该不会很差,然后陶老师又提出了“宜师古圣人”和“不学共辞”这两个句子,我们在下面积极地讨论了一段时间后给出了答案。之后老师就给我们介绍了一下韩愈的众多身份,韩愈有许多不同的身份,比如:教育家、史学家、思想家等等。他在师说中运用了许多对比,他先用官和民对比、然父与子对比、最后他用圣人和愚人作对比,其中最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父与子这一对对比,因为父亲因未读多少书而寄希望于自己的子女让他们多读点书去出人头地。在师说的第三段写的是不管你是圣人还是众人都一样要尊师重道,老师可以不比学生贤能,学生也不一定要不老师有能耐,引用了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如此。就好比孔子有四个老师,分别是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他们都不如孔子出名也不如孔子贤能。
    所以,这篇古文一共告诉了我两个道理。1、我们要尊师重道。2、我们应该要好好的学习老师们身上的贤处。期待下次陶老师的国学课

  • 师丹妮说道:

    2018.11.6
    继陶老师的语文课
    今天学的是《最美散文》里的《师说》。
    是韩愈写的一篇议论文。韩愈是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史家。
    开始一上课陶老师就先让我们抄一遍课文,我当时听到就觉得:我的天这也太多了吧。但是当我沉下心去抄写后,我就觉得课文就简单了。接着等我们差不多都抄完后,陶老师就在黑板上写到‘为天宜何师?宜师古圣人,师其意不师其辞。’然后想让同学来翻译成白话或者是英文,还是有一位同学站了起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陶老师觉得他说的还是不错的。
    接着陶老师让我们在第二段找对比的地方,一开始我和申佳蕙是不知所措的,但是我们俩协作冷静去看课文,分析课文,我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第二段的对比。我们认为第二段把古代的圣人和现在的一般人【众人:普通人】做对比。圣人是会向老师请教知识的,现在的众人却觉得向老师请教为耻。圣人是没有固定的老师的,他们能向他们认为优秀的人请教。当时还有一种不良的风气就是觉得和老师学习是羞耻的。当时这两种人的态度也是鲜明的对比。
    第三段讲到了孔子,孔子是一个很博学的人,但是文章中还是能表现出来他能向没他博学多才的人请教。就如他所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和朋友走在一起还是能虚心的向她们请教或者是谈论。
    《师说》这篇文章有批判当时社会上以向老师学习为耻的陋习,所以学习不管在哪,不管什么地位,都是可以学习,只要是有优点都是可以借鉴。孔子还有一句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刘娆说道:

    本堂课,陶老师讲的是《师说》。首先,陶老师让我们抄一遍,熟悉文言文,随着后面老师逐渐来到,我们的课堂也正式开始了。
    随着课堂的开始,陶妈的第一个问题也来了。“‘为文宜何师?’是什么意思?”在我们的小声讨论中,陶妈也逐渐说出来了。接着将起了本篇文言文的作者韩愈——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史家笔力文起八代之衰,担任过节度使、监察使、员外郎、礼尚书,情怀师教三进国监。
    然后让我们四人为一组在第二段中找出有几组对比,分别是什么并画出全文的感情线路图。我与我的小组分别行动。陶妈可能看出了我们的困难,就开始给我们讲解,跟我们说了有哪些对比,圣人与众人,其身与其子,士大夫与巫医百工,“德今天地变通方,明并日月化行若神”,讲了这几个人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接着跟我们翻译了全文,说“说话不要太直,要委婉。”
    一堂课下来,真的是受益匪浅啊!

  • 刘娆说道:

    本堂课,陶老师讲的是《师说》。首先,陶老师让我们抄一遍,熟悉文言文,随着后面老师逐渐来到,我们的课堂也正式开始了。
    随着课堂的开始,陶妈的第一个问题也来了。“‘为文宜何师?’是什么意思?”在我们的小声讨论中,陶妈也逐渐说出来了。接着将起了本篇文言文的作者韩愈——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史家笔力文起八代之衰,担任过节度使、监察使、员外郎、礼尚书,情怀师教三进国监。
    然后让我们四人为一组在第二段中找出有几组对比,分别是什么并画出全文的感情线路图。我与我的小组分别行动。陶妈可能看出了我们的困难,就开始给我们讲解,跟我们说了有哪些对比,圣人与众人,其身与其子,士大夫与巫医百工,“德今天地变通方,明并日月化行若神”,讲了这几个人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接着跟我们翻译了全文,说“说话不要太直,要委婉。”
    一堂课下来,真的是受益匪浅啊!

  • 师丹妮说道:

    2018.11.6
    继陶老师的语文课
    今天学的是《最美散文》里的《师说》。
    是韩愈写的一篇议论文。韩愈是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史家。
    开始一上课陶老师就先让我们抄一遍课文,我当时听到就觉得:我的天这也太多了吧。但是当我沉下心去抄写后,我就觉得课文就简单了。接着等我们差不多都抄完后,陶老师就在黑板上写到‘为天宜何师?宜师古圣人,师其意不师其辞。’然后想让同学来翻译成白话或者是英文,还是有一位同学站了起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陶老师觉得他说的还是不错的。
    接着陶老师让我们在第二段找对比的地方,一开始我和申佳蕙是不知所措的,但是我们俩协作冷静去看课文,分析课文,我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第二段的对比。我们认为第二段把古代的圣人和现在的一般人【众人:普通人】做对比。圣人是会向老师请教知识的,现在的众人却觉得向老师请教为耻。圣人是没有固定的老师的,他们能向他们认为优秀的人请教。当时还有一种不良的风气就是觉得和老师学习是羞耻的。当时这两种人的态度也是鲜明的对比。
    第三段讲到了孔子,孔子是一个很博学的人,但是文章中还是能表现出来他能向没他博学多才的人请教。就如他所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和朋友走在一起还是能虚心的向她们请教或者是谈论。
    《师说》这篇文章有批判当时社会上以向老师学习为耻的陋习,所以学习不管在哪,不管什么地位,都是可以学习,只要是有优点都是可以借鉴。孔子还有一句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优点学习,缺点改正。

  • 黄仪说道:

    记陶老师的语文课 今天又是陶老师的课,我怀着期待与激动的心情。第一节课,老师先让我们抄写了《师说》这篇文言文,让我们先平复一下我们躁动的心,认认真真的去抄写这篇古文,并细细的去品味其中的含义。然后陶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韩愈先生,用一副对联来介绍他:
    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史家笔力文起八代之衰
    节度使监察使员外部礼尚书军人情怀师教三进国鉴
    并且还被后人称为“八代之衰”,其中有着军人情怀,师教三进国监。还和我们讲述了他写这篇文章的背景好像是关于不学习的事吧。后来陶老师又从这篇古文中谈到了孔子先生,并让我们写下了“德合天地变通天方,明并日月化行若神。”其中陶老师还让我们写下了两句古文,分别是“为文宜何事?” “宜师古圣人。” 我觉得这两句的意思分别是写文章让谁当老师比较好 ?最好是学习古代的圣人。然后陶老师让我们自由阅读第二自然段,让我们找出其中有三处对比的词语有:1.古 圣人 今 众人 2.长 其身 幼 其子 3.贵(高) 士大夫 贱(低) 巫医百工
    最后一对词贵贱高低是人间的常态。陶老师还和我们说了要我们平时说话不要太直,说话要委婉点。还有一个人不要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人不要太骄傲,太奢望。所以我就觉得做人要谦虚点,在学习中没有贵贱高低之分,要踏实点。
    期待陶老师的下一次课。

  • 申佳蕙说道: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陶妈这次国学课所讲的《师说》则展示出了中国文化的“美”
    ​刚开始,陶妈就让我们将《师说》抄写了一遍,我认为这样的目的是让我们能细细品味其中的含义,能更顺利的理解其中的意思。而《诗经》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韩愈,而韩愈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史家,。陶妈为了让我们更加了解韩愈,便引用了“为天宜何师?”这一古文让大家翻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而有同学也用英语来翻译了一遍。
    ​“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史家笔力文起八代之衰。节度使监察使员外郎礼尚书,情怀师叙三进国监。”这是陶妈所为我们所讲的对联,这一对联也描绘出了韩愈一生的起起落落。
    后面陶妈让我们朗读了第一,二段,​并且让我们寻找其中的几组对比以及画出感情变化图。刚开始看的时候,大家都比较迷茫,可多读了几遍后,感觉自己恍然大悟了些。例如“圣人”和“众人” 像孔子,被人成为圣人,明明学问如此之高,却依旧的不耻下问。而其余的人们,学问明明远远不如孔子,却依然不把老师,学习当回事。这,就是典型的对比。也是如此,却能更好的启示我们:无论你的学问或者是地位有多么的高,也要尊师敬长。
    ​最后面陶妈引用了“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这一名言,也谈论了“德今天地变通方,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也讲了他的四个老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师说》​所给我带来的感受非常的不一般,它让我领悟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让我理解了尊师重道的重要性,明白了在学习中是没有高低贵贱的。也是因为这次的课,让我更加期待下一次的国学课了。

  • 黄晟岚说道:

    陶老师的语文课
    今天再次聆听陶老师的课堂,陶老师的课堂就如以前一样,富有激情,让我们学生有虽不太懂课文意思,但很想了解它的感觉。
    在课堂的开始,陶老师让我们抄写韩愈的《师说》。和往常一样,让我们先练“静气功”,静下心来,并对课文有一定程度上的理解。然后,陶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了“为文宜何师?””宜师古圣人”让我们领悟其中的意思,并告诉了我们答案:学知识,应该找哪样的老师?向我们解释了韩愈一生中担任的职业: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史家,更是笔力文起八代之衰,具有军人情怀。韩愈的才华是很高的,他曾师教三进国监,也担任过很多官职:节设使,监察使,员外部,礼尚书。但是因为说话直,较为刻薄,在官场一直沉沉浮浮,也没有太多的朋友。陶老师告诉我们说话要委婉。
    陶老师在之后的课上怀揣着饱满的热情,把这篇文章讲解的绘声绘色。仍然期待下节国学课的精彩。

  • 李睿豪说道:

    今天陶老师讲了《师说》,是唐代韩愈创作的,它告诉我们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陶老师以为文宜何师?宜师古圣人。韩愈是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史学笔力,也是文起八大之衰的人,他是结义使,监察使,员外郎,礼尚书,他有军人情怀,师教三进国监。老师让我们找对比的句子,我们感触很深,
    陶老师让我懂得道,谢谢老师
    。期待下一次老师的精彩教导。

  • 宋天明说道:

    陶老师的语文课
    今天国学课,陶老师在在黑板上布置下任务“抄写54页师说”,我们拿出本子,开始了抄写,抄写毕;陶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一副对联的上联-“为文宜何师?”,随后陶老师让我们思考这副对联的意思
    过了很久,没有人回答出来准确的意思,陶老师笑着解释道:”为文宜何师?为文,学习文学;宜,适宜;何师,什么老师,连起来就是学习文学适宜选择什么老师?这是一幅对联,它的下联是宜师古圣人,
    也就是适宜向古时的圣人学习。“言毕,我们便进入了韩愈的师说一文的学习中。
    在学习中我了解到,韩愈是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他一生成就很高,有人以”史家笔力文起八代之衰“来评价他,而韩愈,也是师说一文的作者,在师说中,韩愈以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长之其身与幼之其子,
    官之士大夫与民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分别做了对比,以古之圣人的好学对比今之众人之不学;以长之其声的不学对比了其身盼其子学;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对比士大夫的不学,三个对比让我明白了要好学
    要不耻相师,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在讲到圣人一词时,陶老引用了孔子的一句话”何为圣人?德和天地,变通无方。明并日月,化形若神“随后,陶老师又讲起了孔子,陶老师说:”孔子是圣人吗?是的,但即使是孔子也一直在向他人学习。“
    随后陶老师告诉我们孔子师从的4个人,这4位老师分别是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同时,陶老师也向我们讲述了孔子师从这4位老师的学习经历。
    在师说一文的学习中,我明白了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学习的对象是不分高低的,学习就是尽善尽美,至于至善。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