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温暖的教育

国培传善

一眼一千五百年——诗文里的家教 南北朝-清朝

 

南北朝公元420-清朝1910年

文化传递,首先需要的是一种敏锐眼光一种大气情怀,只有传播,才是真正的欣赏。很有人感叹大师去了不再有大师,其实江山代有人才出,能赏识并推举他人的一定是贤者。
     学习国学,需要的是一种有厚度的停留,一种有高度的宁静,只有静思,才有深悟。
     文化传播,需要一种对对象的准确评估,一种对输出形式的因生而变,教条是传不下去的。

15 thoughts on “一眼一千五百年——诗文里的家教 南北朝-清朝
  • 饶晶说道:

    一眼一千五百年,陶妈今天晚自习介绍了从南北朝公元420年到清朝公元1911年,在这期间,家教走上传时代。第一件事便是抄下诸葛亮的《诫子书》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的教子宏大而精微,陶妈还告诉我们了对孩子的要求:孝而不失规劝,以及要和睦相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陶妈还选取了教子篇与慕贤篇分别介绍给我们。
    接下来便介绍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教子方法,让皇家孩子与其它孩子分馆学习;以及朱元璋的家教,朱元璋的家教总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1、请名师。2、阶梯式。3、生活书。4、重落实。

  • 周杨隽龙说道:

    今天晚上陶妈跟我们讲了南北朝到清朝一眼一千五百年。主题是家教走上传时代,陶妈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哥伦比亚大学的丁龙讲座,有人说他是一个与生俱来的孔子追随者,一个行动上的清教徒,一个信仰上的佛教徒,一个性格上的基督教徒。
    然后陶妈讲了南北朝,上承汉魏六朝“诫子书”,“家诫”遗风。那时候的教育原则,1.及时施教慎在其始。2. 树立榜样,给予正影响。3.不要溺爱,要爱而有教。4.不要遗之以利,要遗之以德。对孩子的要求,1.孝而不失规劝。2.要和睦相处。
    陶妈还举了两篇例子,教子篇: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另一篇是慕贤篇。
    最后陶妈讲的是唐朝,勿慕贵与富勿状。所以家教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它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 蔡依灵(61)说道:

    今天是陶妈的自习,今天讲的是家教走上传时代。时间为南北朝公元420年到清朝。对于孩子的要求就是孝而不失规劝,第二就是要和睦相处。教育原则为:尽早施教,慎在其始。树立榜样树立榜样,给予正影响。不要娇惯溺爱,要爱而有教。不要遗之以利,要遗之以德。父母威严而有益,则子女畏惧而生孝矣。父母教育孩子时该严厉还是得严厉,在严厉的同时能让孩子知道孝的重要性。这就是最好的。读书,节俭爱民是家教国教之根本。朱文璋的家教,请名师。我觉得是很有道理的。当自己不能教的很好的时候,请有学术的人来教,会更加的合适。对于孩子的教育也会更好。现代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应该教之有道。这样对我们整个民族都会更好,当青少年被教育的很好时,整个国家的未来就有了希望。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孩子的家教。富是可以富过三代的,虽然现在你不是富,但是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富,教育自己的孩子成为富,将你们的财产传递下去。这样子才是有意义的!

  • 何丞说道:

    今天,讲了关于从南北朝一直到明清时期的家教,首先,提及到的就是《颜家家训》,在其中提到了三纲五常是:“孝而不是规劝,要和睦相处。”,很简单的两句话,却解释现代很多的家教问题,现在的小孩子基本上是不敢指出自己父母的不对,因为他们认为孝顺自己的父母,只需要听从他们的话就可以了。还有许许多多的富人子弟,为了争一个家产,拼了个你死我活。然而,《颜家家训》中的这两句话,却可以解决现在的许多家庭矛盾,有的时候,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同时,你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要聪明。很多小孩子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颜家家训》中的一句话可以很巧妙地解决这个问题,“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与此同时,在教孩子的时候,需要学会奖惩分明。并且,你要学会拥有自己的威严,该严厉之时,你必须严厉。在为自己的孩子找老师的时候,你需要学会尊重你的老师,因为如诺你都不尊重老师,你的孩子也不会尊重。

  • 刘颖旎说道: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的一句,千古名言流传到了现在,体现了诸葛亮的交子宏大而精微。
    陶妈在课上提到了一位人物——“丁龙”,他的祖祖辈辈都不是读书人,但是他们的家教属于口耳相传,丁龙原是美国卡本迪将军的一位佣人。他深得卡氏的敬重,所以卡氏乃独立捐资给哥大设立一席专治汉学的‘丁龙讲座’。
    《颜氏家训》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也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成熟家教著作,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这本书也被评价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被后世广为征引,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可见《颜氏家训》影响是非常大的。这本书里的三纲五常,既有对孩子的要求也有教育的原则,直白表明“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再聊到唐太宗李世民,在他小的时候就意识到家教的重要性,所以在登基之后,他的家教又不同于其他的朝代,他下令让皇家孩子与其他孩子分馆学习,馆学教官之职亦多由一品中书门下章事、大部尚书、军相等,这更好巩固了皇家的教育和统治。
    无论是哪个时期,才子辈出,名家如林,这都是源于家教,现在都知道家教是多么重要了吧!

  • 杨子萱说道:

    今天是陶妈的课,时隔多日,非常期待,今天陶妈讲的内容是关于家训的,众所周知,家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也是中国自古以来非常好的一个传统,不同的家庭也有不同的家训,一眼一千五百年,我们要在今天晚上学习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从南北朝公元420年到清朝公元1911年。
    陶妈首先用一篇诫子书开启了整个课的主题,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在家教上面的大智慧,他教子,宏大而精微,从整个大的原则上对自己子女非常严格,但是也对他们细微关怀,其中又用了他自己的切身体会,显现出的慈父情怀,非常令人动容。之后陶妈还讲了关于唐太宗的家训,唐太宗非常重视家训,并且很尊重老师,陶妈在这里着重强调了尊重老师,因为如果连家长也不尊重老师,又怎么让自己的孩子听从老师的教导呢?我觉得陶妈说的非常对,家长的态度会影响孩子,而唐太宗对他的儿子说见到老师就要像见到他一样,像见到帝王一样,足以可见唐太宗有多么尊重老师,而唐玄宗则是一个反面例子,唐玄宗后期逐渐不太重视家教,导致后代骄奢淫逸,不成大器,反映出了家教的重要性。
    之后陶妈又给我们讲了很多,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朱元璋的家教,非常棒,朱元璋给他儿子请了名师,并且是阶梯式教育,在太子不同的年龄段再根据他的学习进度制定学习计划,非常的先进,我们现在就是这样子的,可见古人的智慧,再加上生活书,重落实,朱元璋会带着儿子去战场,战后根据这场战争给儿子做分析,导致朱元璋的后代个个是军事家,并且不止教书面上的知识,还非常注重实处的落实,我认为朱元璋的家教方式值得我们学习,看得出来下了很大的功夫。

  • 刘昊宇说道:

    家教走上传时代
    今天陶妈的课上可以说座无虚席,大家慕名而来,欢聚一堂。
    在今天的课上,主要讲述了近1500年来优秀官员对于家教与师资的重视;以及他们的成功
    之道。早在三国时期,智者诸葛亮先生在《诫子书》上,一行佳句广为传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段话正如他的为人:一生诫奢从简,以至于去世时连丧钱都出不起。这样的教诲不仅自己受用,其家室祖祖辈辈都受用。
    在历史上,有这样一段佳话:树立榜样,给予正影响。不要娇惯溺爱,要爱而又教。不要遗之以立,要遗之以德。这正是这个社会家教中所推崇的,其实早在千年前便有了模板。唐朝太祖太宗身边围绕着十几位有威望有学识远见的官员,他们每天给皇上传教,于是便有了开元盛世这一景象。朱元璋提倡皇室子弟与百姓教学分开,于是6为太师每天给他传授管理之道。最终这些明君都带领他的朝代走上了鼎盛时期。

  • 宋嘉阳说道:

    今天所学的是南北朝-清朝的家教,这个时期的家教是早期的,一个家教的雏形,也是家教走上传时代。
    第一部家教书,是《颜氏家训》,《颜氏家训》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
    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共有七卷,二十篇。分别是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风操、慕贤、勉学、文章、名实、涉务第、省事、止足、诫兵、养心、归心、书证、音辞、杂艺、终制。
    这个家训所说的就是家长要成为子女的楷模:在婚姻问题上,做到勿贪势家,反对贪荣求利。务实求真,不求虚名,摒弃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的行为等。
    这是第一部系统的,成熟的家教书,也是应该都学习和效仿的一个家训系列。

    “及早施教,慎在其始‘
    “树立榜样,给予正影响”
    “不要娇惯溺爱,要爱而有教”
    “不要遗之以利,要遗之以德”
    这样子才会:“少成若天性”

    “贞观政要”书中提出了”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重民思想,务实求治、与民休息、重视农业、发展生产的施政方针,”爱之如一”较为持平的民族政策,用人惟贤才的主张,广开言路的开明措施,尊儒重教的文化政策,仁德先行、省刑慎罚的统治策略,以及俭约慎行、善始慎终的人格要求。它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
    《贞观政要》既有史实,又有很强的政论色彩。既是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历史记录,又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民的政治观点和成功的施政经验。

  • 罗茜霞 62班说道:

    今天的主题依旧围绕家教题材。首先是诸葛亮的诫子书,这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自己儿子的一封家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高洁且学识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和殷殷教诲皆体现在此文中。丁龙,清朝时期到了美国,成了卡朋蒂埃的随从,被人称为“华人帮佣”,一直忠诚于雇主,后有所成就。卡朋蒂埃评价他:“一个与生俱来的孔子追随者,一个行动上的清教徒,一个信仰上的佛教徒,一个性格上的基督教徒。”「颜氏家训」以记录个人经历、思想、学识来教育、告诫子孙后代的家训,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司马光对子孙的家训;一是孝而不失规劝,二是要和睦相处。司马家族人口众多,却都能和睦相处。对外,这个家族慷慨仁义,抚恤孤寡,很受人尊重。对内,勤俭自励,治家有方。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 贺浩然说道:

    一眼一千五百年,陶妈今天晚自习介绍了从南北朝公元420年到清朝公元1911年,在这期间,家教走上传时代。第一件事便是抄下诸葛亮的《诫子书》
    在今天的课上,主要讲述了近1500年来优秀官员对于家教与师资的重视;以及他们的成功
    之道。早在三国时期,智者诸葛亮先生在《诫子书》上,一行佳句广为传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段话正如他的为人:一生诫奢从简,以至于去世时连丧钱都出不起。这样的教诲不仅自己受用,其家室祖祖辈辈都受用。
    再聊到唐太宗李世民,在他小的时候就意识到家教的重要性,所以在登基之后,他的家教又不同于其他的朝代,他下令让皇家孩子与其他孩子分馆学习,馆学教官之职亦多由一品中书门下章事、大部尚书、军相等,这更好巩固了皇家的教育和统治。
    无论是哪个时期,才子辈出,名家如林,这都是源于家教,现在都知道家教是多么重要了吧!

  • 谢雨沐说道:

    陶妈今天的国学课还是继续了上节课的课题:家教。古代人很看重家教与家风,家训也毫不例外的是古人看重的东西,颜氏家训就是一本古今家训的祖先,并且令我惊奇的是,这一本家训虽然发行的早,是古今家训的祖先,但并没有因为这本书发行的早而蕴含的哲理不够深奥。这本书就用三纲五常列举出了对孩子的要求:孝而不失规劝并且要和睦相处,还列举出了教育原则:要及早施教,树立榜样,还不要娇惯溺爱,不要遗之以利。父母不仅仅是要威严以教,更还要慈,就拿陶妈的话来说就是,带着慈悲做教育吧。

  • 戴铄苏说道:

    正身重家学
    自汉朝开始,重视言传身教,很少棍棒教育,当时的家教家风便是:严格律己,以身示范;教育兴家,互相纠错。皇家皇家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刘邦开始,此代的皇家家教,包括皇后和皇女在内的女性也受教育之列。
    我最汉朝敬佩的人不是开朝皇帝刘邦,不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而是乱世枭雄曹操。先不谈曹操个人的功绩如何,光是他的教子之道,就足以让我钦佩不已。同为乱世枭雄 为何曹操的儿子英才辈出 刘备却只教出个巨婴刘禅?“扶不起的阿斗”如今已经成了无能之辈的代名词。曹操一生26个孩子,他的教育孩子目标明确,他培养治国平天下的万乘之才,“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他对孩子的期望。而他最让人称赞的是他的因人而异,量身定制教育计划。曹操有个令他头疼的儿子,那就是曹彰。曹操文武双全,曹丕和曹植继承了曹操的文学基因,而曹彰却只继承了曹操的武学基因。曹老三认为学习无益,整天沉迷武学,梦想当一名将军。一开始,曹操总是批评曹彰:你不好好读书,不学习圣贤之言,不学治国之道,一心舞枪弄棒,以后只是个匹夫罢了!” 曹操让曹彰说说自己未来的打算。曹彰说:愿为将军。
    之后的每一场战争,曹操都带着曹彰,曹彰在战术和心智也逐渐成熟,证明了自己并非一介莽夫。218年,曹操派曹彰带兵讨伐代郡乌桓的叛乱。临出发前对曹彰说:王法无私,曹彰果然兢兢业业,奋力战斗,所向披靡,完全平定了北方。后来回禀曹操时,却并不居功,而把功劳归于部下将领。曹操听了十分高兴。
    造成刘备儿子不如曹操儿子的真正原因,也很值得今天的父母们深思

  • 黄煜哲说道:

    这次老师讲了南北朝还有清朝的教育,我记得在那个时候,他们教育孩子在孩子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开始教育了,老师还说那些孕妇们都不能听不好的东西,而且还不能想一些负面的东西,所以那个时候的人还是很注重教育的。

  • 63袁哲说道:

    今天陶老师用两节晚自习的实践给我们讲解了中国一千五百年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清朝的家教历史。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篇名。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是世界著名高等学府。该校有个固定的中国文化论坛,叫“丁龙讲座”。丁龙不是学者,而是劳工,一位十九世纪赴美找活的山东苦力。南北战争后,他到一个独居纽约的退役将军家为佣,主人性格暴躁,仆人们不堪打骂,纷纷辞职,丁龙也另谋出路去了。后来将军家失火,他不请自回,主人不解,丁龙说,您有难了,孔子教人忠恕之道,我应来相助。将军以为他是读书人,丁龙自称祖祖辈辈为农,并不识字,做人的道理都靠老人口耳相传。 后来丁龙一病不起,道别将军:此前衣食得您照顾,十分满足地过活,我在美国没有亲人,将所积薪水奉还,这些钱本来就是您的,物归原主。将军大为感动,认为中国社会培养出的文盲都是这等人品,其传统必多可观,应该发扬光大,于是就在丁龙的遗产中再添一笔款子,说服哥伦比亚大学校方设立了“丁龙讲座”。这是美国首倡中国文化研究之处,至今不辍,哥伦比亚大学副校长称他为一个与生俱来的孔子追随者,一个行动上的清教徒,一个信仰上的佛教徒,一个性格上的基督徒。

  • 王凌志 国际高二六十二班说道:

    时间的巨轮又来到了周一,由于体育节的闭幕式冲掉了一次感觉好久都没有聆听陶妈的讲课。这也是大休以来第一次陶妈的课,今晚我们上课时都有许多老师进行观摩听课,陶妈也像对待客人一样热情的招待着。今天我们讲的是中国诗文里的一眼一千五百年——诗文里的家教 南北朝-清朝,主题是家教走上传时代。首先我们一起抄了诸葛亮的诫子书紧接着我们一起了解了三纲五常,什么是三纲五常呢?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家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后教育原则也让我耳目一新其中一点是树立榜样,给予影响。举个例子吧,老师要给学生树立榜样,父母要跟子女树立榜样又或者领导要跟员工树立榜样等等。这时陶妈提到了一位人物——“丁龙”,他的祖祖辈辈都不是读书人,但是他们的家教属于口耳相传,这用通俗的话来讲有点笨,但效果还是很有用的。丁龙原是美国卡本迪将军的一位佣人。他深得卡氏的敬重。因为这个缘故,卡氏乃独立捐资给哥大设立一席专治汉学的‘丁龙讲座’。《颜氏家训》这本书对后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这本书被评价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被后世广为征引,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令人称赞。在最后我对朱元璋的家教最有感触,1.请名师,2.阶梯式,3.生活书,4.重落实。朱元璋给儿子的教育是阶梯式教育,在太子不同的年龄段再根据他的学习进度制定学习计划,这是非常的先进。我为什么会怎么说呢?因为现在我们国际部施行的就是分层教育,在最后我想用一句话做结尾那便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清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这也正是我现在学习应该效仿的!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