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温暖的教育

妙说易经, 斯文中国

用《易经》思维解读《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三纲: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9 thoughts on “用《易经》思维解读《大学》
  • 刘丰铭说道:

    今天没有学习新卦,而是学习了如何用《易经》思维来学习《大学》。
    还是书读得少,似懂非懂的听完了课,让我印象深刻的倒是另外一件事情:
    上课前,一位同学带来了一大盘零食。有几个同学一看到零食,便狂了一样上去抢,几下子,给陶老师的零食也没有了……
    人性无法满足啊!

  • 吴旭说道:

    越来越喜欢,周六晚上上陶老师的《易经》课,尤其今天晚上的学习,开篇听到啦啦的故事,内心就莫名的担心,生怕时间过得太快,侵泡在里面的感觉实在太好。一年多时间,持续、系统的跟随下来,经常莫名的开心快乐,欣喜于自身的成长变化,更期待寻到更好的自己。没错,未来可期,极好的人生状态!
    课上完了,不敢去打搅陶老师。觉得她应该休息,更是因为不想去打扰那份学习后的美好。启发激活唤醒开悟……当下的感受,像个孩子,希望可以长久的保留下来,存放在内心最重要的地方,好好的呵护好好的珍藏,如老酒般酝酿着,越来越香醇……
    今天看到群里分享8岁中金同学学习笔记,由衷地赞叹:哪来的这些娃娃!小小年纪,一个个“来自不凡”!看到笔记,犹如回到了课堂,身临其境历历在目。一上午赶紧忙完家务事,送走小满,安顿下来写学习总结。丰铭同学昨晚已经写完,即便和熙醇分手到家已经11点,即便写得匆忙不深入,作为他的同学和母亲,应该身体力行向他学习。

    《用《易经》思维解读《大学》》三点感受:

    1. 未来可期—— “这个世界太容易变化了,但是这个老师的心却不变化。”
    讲课开篇,陶老师分享了“啦啦的故事”,再一次听到“啦啦”,陌生又熟悉。
    啦啦是个7岁的男孩,我和他,还有他的母亲,素不相识。可是在心里,又感觉很熟悉。记忆深处,《大国教育》最小的读者当时只有5岁,孩子也叫“啦啦”,分享“孵鸡论”有模有样;上周陶老师讲“艮卦”,有妈妈将课堂录音放给孩子听,并提问:艮为山,意为止。51卦为震卦,雷震而动;到下一卦艮卦则静、隐、止,这是为何?孩子说:这就像踢足球,踢了上半场45分钟,就要中场休息一下,恢复体力,想想踢法和对策,这样下半场才会踢得更好……这个娃娃,也叫“啦啦”。
    晚上,陶老师分享的“啦啦的故事”是这样的。
    啦啦上小学,中午要在学校午休。生活老师要求必须睡觉,不准说话,啦啦不喜欢想看书,老师没同意。于是,啦啦躺在床上,瞪着眼睛,结果被扣分了。回到家,啦啦向妈妈请教:
    妈妈,这件事情,我应该怎么样来解决呢?
    妈妈说:那就睡吧。
    不愿意,就想看书,不看书躺着瞪着眼睛又扣分。
    妈妈问:那学了陶老师《易经》,你用《易经》怎么来看待?
    啦啦说:这个世界太容易变化了,但是这个老师的心却不变化……
    ……
    陶老师分享“啦啦的故事”,风轻云淡,坐在台下的我,深深被震撼和激活。未来可期,因为有这样的娃,有这样的家长,有这样的老师,在我们美好的共和年代,我们的祖国,我们人生,未来可期!

  • 吴旭说道:

    2. 用《易经》的思维来解身边的东西
    周五晚上收到陶老师的课件——用《易经》思维解读《大学》,当时就想:这周不讲卦,为什么?为什么是用《易经》解《大学》,不是解其他的?为什么安排在这节课讲?……潜移默化中,凡事会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凡事好像会看得更清楚更明白。
    “用《易经》的思维来解身边的东西“是这次课最重要的启发与收获。
    丰铭学习感受中说到:……还是书读得少,似懂非懂听完了课……其实,做母亲的也有认知。但用《易经》的思维来理解这件事,立马转念,课堂学习思考得反倒更认真和积极。结果,对《大学》有了更深入理解,并延展用《易经》的思维联想到了很多东西。
    《大学》是篇极好的作文“范文”。开篇点题,大学之道,在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然后,通过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最后,总结升华,物有本末,但得本,不愁末。抓住了根本原理,都会清晰呈现。《易经》是《大学》的理论依据。
    《易经》讲“简易 变易 不易”,古圣先贤几千年前,就把天地生成的道理洞悉入微。从最显而易见的现象中去探求最精微的道理,最后即能“通天下之志”,“成天下之务”,“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什么是最显而易见的现象呢?陶老师说,就是自然界中的天地万象。人因天地而得以生,我们需要去了解天地生化的道理,其义深远。天上有太阳,地上有水,太阳照大地,土壤才温煦。水原本是冷的,向下流动,因为阳光照耀,开始变暖,向上蒸腾。土壤变暖,各种植物的种子便开始复苏发芽,生长、成熟。其实,这和教育孩子也极其相似,要茁壮成长,成为参天大树,更多需要去激活孩子这颗种子;天气下临,地气上承的现象,《易经》里名之为“地天泰卦”,安康和谐之意。反之,如果天气在上而不降,地气居下而不升,名之为“地天否卦”——阻滞,不通畅……想到这些,感觉之前学到的每一个卦,每一个爻在脑海里活灵活现。

    3. 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会成为我人生中,接下来又一个重要的指向与导航。很早就接触到这个成语,而且,在学生年代很多篇老师评分的佳作中,这个成语经常被圈红、被分享。然而,就像生命中有很多好东西,认知上理论上都知道,但要烙刻在心底,发自内心要去追求和实现的,实际却并不多。陶老师说,止于至善一方面要克制欲望,知止而止;另一方面,又要膨胀欲望,不断持续的成长。这个感觉,有点像之前学习乾卦、坤卦。最开始,只是机械的了解到:乾是天,坤为地;父亲是天,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为母,君子以厚德载物;乾卦启发你如何做一把手,坤卦告诉你做二把手……忽然有一天的课,开始感受到《易经》灵活的变通:真正强大的人,一把手能做,二把手也能当好。若都不愿做一把手,当仁不让,即便能力不一定是最强大的,但这个勇气和自信就一定可以做好;若大家都想做一把手,即便你是最合适的,也可以不去凑这个热闹,扎实做好二把手,实际也拥有了一把手的影响力。
    现代社会,我们所处的环境外在的种种诱惑越来越多,越来越巧妙,勾起的内心欲望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有些错误价值观的宣传,使得追逐这些欲望的借口反倒变得体面。物质生活条件会越来越好,越需要我们安下心定下神,止于至善的成长与生活。

  • 刘丽君说道:

    夜深了,孩子们已睡熟,丈夫出差外地,我拧开台灯,屋内的“刷刷”笔声与屋外“呼呼”风声交响成趣。住此“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广厦里倍觉心安。想到杜甫的茅屋,更觉今日的福报不易,跟随陶老师学习《易经》何尝不是福报之事呢?
    陶老师讲卦打破了64卦的卦序,因缘而择,当天上课的内容我们也只在临课前才晓得,而且她并不鼓励我们参看各类《易经》注本,哪怕是她自己编写的《最美易经》,这样的授课方式与众不同,在我感受而言,坐在课堂,看到内容的第一眼,犹如看到刚上的一道菜,新鲜且蒸腾着热气,经过了一周的期待已是求知若“饥”,两个小时学习下来大有“玉漏莫相催”的不足瘾之感。因缘而择的选题会让学习更好地指导实际,如旅行前讲旅卦,出现纠纷时讲讼卦,都如及时雨。因为课前的无(内容)知且课中无(注释)依,所以我更能将心思集中于课堂,如海绵吸水不甘心漏掉一滴,学习效果反而更好。课后再有兴趣听别家之言,更发现陶老师对《易经》理解角度的独到与阐述意境的精妙。
    这节课前,我正猜测会讲哪一卦时,“用《易经》思维解读《大学》”几个字跃入眼帘,呵!陶老师运用“变易”真是自如,绝不老套总有出新。课堂内容从古代的《大学》《论语》《诗经》,讲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甚广,跨越古今,却皆溯源《易经》,为我们揭示了“不易”的规律。通过对《大学》文体结构的剖析,陶老师提炼出“简易”的方法,展现出一,二,三,五,六,八这些数字在阅读,写作,思维时的妙用场景图。一堂课下来,我深深感觉到,要达到学懂学通学活的境界就必须带着《易经》心法,深入书山,饱览经典,展开想象,联系实际,总结反思。如此这般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也近道矣!

  • 胡婷说道:

    啦啦最早知道《易经》,是五岁时看陶老师的《大国教育》这本书,里面多次出现。他问我《易经》是本什么书。我把从陶老师课上听到的话回答他:《易经》是经书之首,是能让人长知识,明得失,判大势的书。他似懂非懂,我其实也不懂,也就不敢再深入跟他讲了。

    啦啦第二次对《易经》感兴趣,是他一年级的时候,看到我在整理听陶老师教师培训课讲《易经》蒙卦后的笔记。他凑过来问:蒙卦是什么?我就拿着《最美易经》和笔记,依葫芦画瓢,陶老师怎么说的,我就怎么跟他讲。他居然听得津津有味。他说:陶奶奶真是太厉害了!只有非常厉害的人,才能即学通古时候这么难懂又很有智慧的书,又能把它翻译成我们都能看懂的书,太了不起了!

    这之后陶老师成了他的第一个偶像,崇拜之情,溢于言表,一直缠着我让我带他去见陶老师。实在应付不过,只能打扰陶老师了。

    他一进陶老师办公室就高声叫陶奶奶,好不亲昵。啦啦在陶老师那儿一呆两个半小时,听她讲乾卦,居然从始至终认认真真,毫不顽皮。陶老师为啦啦推开了《易经》大门的一条小小的门缝,啦啦瞬间被吸引,自此启蒙。

    很多人认为《易经》很玄,很高深,以前都是皇帝皇子们才能读的书,普通大众轻易肯定不能得其道。其实不然。

    在陪啦啦学习的过程中,我也开始认真思考,为什么啦啦一个五六岁的小孩,会对《易经》感兴趣?不是因为他聪慧过人——他是一个和其他小孩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再普通不过的孩子;也不是我教得好,因为如果没有听陶老师的课,没有课堂录音的话,我也不知道如何讲给他听。但是这个学期发生在啦啦身上的一些事情,让我隐隐约约明白了为什么。

    因为一些原因,他这个学期每周要住两天校。可能年纪小想爸爸妈妈,也不习惯集体寝室生活,有一段时间他过得非常艰难伤心,作为母亲,我也只能开导跟他讲道理,但是收效甚微。我求助于陶老师。她说:你只要让他想想他易经里学的卦,想想哪些卦可以体现他现在面临的问题,解决办法就出来了。

    我把陶老师的话讲给啦啦听,他想了想说:妈妈,我知道了。乾卦里连小龙都要经历那么多才能成长,蒙卦里也说“困蒙”也可以是好事,艮卦里也讲要如何做好自己,道理我懂,我只是心里难受,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等我想妈妈的时候不哭,学会笑着想妈妈的时候,就好了。

    果然,他慢慢能跳出每周要住两天校想家的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了。送他上学下车时,再也不是抱着我如琼瑶剧般痛哭了。他开始理解爱不一定要天天在一起。他开始理解为什么在寝室睡觉,会有那么多看起来很严格的规则。他开始告诫自己,遵守寝室规则。他也会跟我说:别人对我的评价要好好思考,并不是别人说我好,我就好,别人说我不好,我就不好。

    一个孩子的成长,我觉得并不只是知识的累积和所谓的长高长大勇敢不哭,还包括他从内心深处究竟如何理解外界事物,这个理解的方式和过程,我觉得才是至关重要的。

    啦啦喜欢读《易经》,是因为里面有很多故事就发生在他的身边,里面的很多道理就是最质朴、取之于生活的道理。他能在易经的卦辞爻辞中联想到生活中,也能从他身边发生的人和事佐证卦中所述。这就好比小小的他要理解这个复杂世界,手里突然有了一本《指南手册》,伤心高兴的时候他开始明白为什么会伤心高兴,困惑的时候他开始从易经中找方法找答案。

    《易经》不是一部高高在上、难以窥其一二的玄著。它就来源于生活,它所展现出来的智慧和“理”,是你、我,甚至孩子,都能读懂且受益的。

  • 田琳说道:

    2019.11.21
          中午,芙蓉广场办事返回(原来的湖南旅社)。五一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我们曾在这里留下过多少欢声笑语,湖南商厦、文物商店……依然不变的矗立在那,变化的是外墙的装饰及流动的商家。
          在金黄的秋日与树叶交织的路上,静静地行走,让心和思绪重叠,尽情品味着曾今与当下的美好。突想到了本周的易经课,陶老师用《易经》思维解读的《大学》。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能后而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先终后始,有目标,静心,思考,才能得到自己想得到的。
           曾经时间很慢,曾经大家的欲望都很单纯,大家都能静静地感受彼此情感的流动。美好的生活在期待与努力中是那么唾手可得!
           时代进步,带来了更多的迷茫与焦虑。人们都在不停息地往前追赶,奔跑中,来不及跟内心对话;奔跑中,迷失了初心与方向;奔跑中,美好似乎遥不可及……
           五一路,开车闪过无数次,仅仅今天,秋日的午后,在静谧中拥抱了一直错过了的那份恬静。
          人一生其实都在做着“取”与“舍”的选择题。“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遵循事物的本源,“定、静、安、虑、得”,智慧的祖先其实早就做出了这道选择题。
    豁然开朗的领悟,让熙熙攘攘的五一路感觉格外美好。放慢奔跑的脚步,让心与它同步,美好也可以来得这么容易!
         

  • 郑皓元说道:

                                                   以易经解《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大学》的三纲。明德,可分为两个部分:才德与品德。它们就像左右手,虽然都是德,但缺一不可,要结合在一起,才能发出响声,就像手指,要一起使用,才能使用得更好。
              亲民,分别是亲近与新民。亲近,是指跟周围的人亲近、打成一片;而新民,指的是我们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才不会落后于时代,才不会被时代所排挤。
                止于至善的止,它的意思互相矛盾——一,个指克制自己的欲望,一个是指膨胀自己的欲望。但是,它实际上并不矛盾。它只是告诉我们,要克制自己内心贪婪的欲望,而要膨胀对更多人更好的欲望——如果你是一个官,那么你就要做对人民群众有利益的事,而不能做贪污那样的事。
                 "知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是巜大学》的"五行"。我的理解是:做事要有头有尾,有先有后;不能虎头蛇尾、有开头没有结尾;也不能做事没有条理——"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总之,我们要"荀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天比一天有进步,一天比一天更加好!

  • 易熙淳说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之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讲究三纲,五行,八目 。这里面的三纲很明显,就是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明德就是明白的是什么东西。明明德是什么?康浩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陶老师上课戏言:自古作者多半贼,天下文章大半抄。《大学》很多元素源于《易经》,或者说他们相通。

    五行是定,静,安,虑,得。先把自己的身体给安定下来,找到一个新的住所。有新的住所,能让自己的心给静下来,静下来以后没有了安全问题,而心也就安了。这是人生已经到达了半癫峰,但是人事活在思考之中的,生命在于不断的思考,在思考中能得到新的启示。

  • 吴欣说道:

    陶老师教我们从《易经》思维解读《大学》,我想也是解读生活。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课后悟《大学》五行:定、静、安、虑、得。

    现代社会节奏快,人会浮躁焦虑,匆匆吃、匆匆爱、匆匆过,浮光掠影,心定、心静、心安成了精神上的奢饰品。我们形容好音乐,说是余音绕梁,这是至高赞誉,一语道出音乐的魅力。品酒也是,葡萄酒好坏便是余味,余味悠长是好酒的特点。一口饮下,10秒内消失,这酒不怎样,若20到30秒,便是不错的一款,若45秒甚至一分钟,那就历害了,是精工细作的佳酿。一首赏心悦目的曲目、一道有余味的美食、一件有温情的作品……其过程不就是知而定、定能静、静能安、安能虑、虑能得吗?

    做不到夕惕若厉、一日三省,但若经历后适时的总结、思考、感悟、修正,是修身也是修心。

胡婷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