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温暖的教育

妙说易经

学会推演——人极亲子易经班(30)

7 thoughts on “学会推演——人极亲子易经班(30)
  • 刘丰铭说道:

    陶妈的易经课又不一样啦!
    也许,让孩子们亲自去体验当老师,也是一种特别的教诲吧!
    陶妈的话让孩子们震惊—— “孩子们,这三周课,就让你们来讲述我讲过的卦象,一周五个孩子!” 此时,我不知从哪儿冒来的勇气去第一个举手。
    不是因为别的,只因为我的自信!

  • 吴旭说道:

    又是一周,又到亲子《易经》课。
    我和我的同学,丰铭一样,快上课的时候就在互猜:这周会讲什么呢?又会有什么样的“意外惊喜”?上节课《用《易经》思维解读《大学》》,大快朵颐,意犹未尽,这节课又在期待中走来……和孩子共同求学的这一年中,不知不觉,我们母子更亲昵,更默契,长得更像我们曾经共同向往的样子了。
    “学会推演”4个硕大的红字投影在白底幕布上,我和丰铭同时扭头,对视一笑:“陶妈的易经课,又不一样啦!” 哈哈,这样的小快乐,这样的小故事,永远都会是我们生命中幸福的片段。

    一、“想想看”“试一试”—— 推演第一步

    今天的课,从一道考题开始:
    竹高一丈,末折着地,立本三尺,问竹还高几何?

    全场学生,无论大人还是娃娃全部严正以待,认真做题。
    “不会做,没学过”“看不懂,做不出”“一丈是几尺呀?”……几分钟过去,答题未果,各种声音冒了出来。陶老师不急不慢,面带微笑严肃的说:可爱的,以后一定要记住:遇到任何问题,不要说:不知道,我没学过!要告诉自己“想想看”,然后再“试一试”,这是推演的第一步……

    遇到问题,第一步先“想想看”,然后再“试一试”……好朴素的道理,可生命中就是这样,无论道理多么简单,真正能做到,还有力量影响他人做到的,不多。

    “那我们“想想看”,这道题目我们要怎么来理解呢?”陶老师趁胜追击,引导大家步步深入。我赶紧缓过神来,紧跟陶老师。
    “大家看,“本”是什么意思?如果吃不准,再反过头想想前面一句“末折着地”会是什么样子呢?……”围绕考题,陶老师紧抓关键“字”,引导和激发着大家共同寻找线索。很快,我们对题目有了正确的理解,答案浮出了水面。

    “哦,原来是这样啊!”,大家豁然开朗彼此交流。一旁的我,却再不敢开小差,脑子里不断复盘陶老师逻辑推演整个过程,生怕忘记。本以为答案做出来这个环节就结束了,哪知,接下来,娃娃“小老师”被邀请上台,及时现场复盘推演全过程……

    心里钦佩和羡慕这么会教的老师,我想,这次解题的画面,已经烙刻在脑海,对自己对孩子受益无穷。陶老师说:在古代,更多是朝廷命官们学《易经》,担当大任。为什么学习呢?因为,《易经》告诉我们:遇到了问题,要敢想,敢去试,要有能力去试一试。有这些东西在脑子里面,就会很强大了……
    心念很神奇,《易经》很神奇,这样的学习体验很神奇。

  • 吴旭说道:

    二、学习的纯洁——感受原始的本真

    再三斟酌,最后决定还是把“学习的纯洁——感受原始的本真”这点写了出来。学习中一直会有的感受,但很多时候说不清道不明,它隐隐的在那里,很真实。总结清楚有困难,无论怎样,自己需要“想想看”“试一试”,不试,怎么知道不可以呢?
    很多人都有了解,我们同时生活在两个世界:客观的世界与主观(或称为心理世界)的世界。由于经历、见识、认知、悟性等等差异的存在,人认识这两个世界的能力就会不同。两种能力简而言之分为:脑的能力,心的能力。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下,我们习惯用脑来学习知识,解决问题,思辨、分别的能力越来越强。而心的感受、体验能力越来越被掩盖和忽略。于是,人越来越聪明,但内心烦恼丛生,焦虑不断,幸福似乎走得远了些。
    想到陶老师亲子《易经》课堂,内心会安静,“学习的纯洁”让我期待,这样的期待是种美好。课堂体验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更重要的你会发现,心灵得到了滋养和启发,更好的提升了心的能力。

    上课前,和陶老师商量今年寒假泰山游学的细节。
    ……
    陶老师,这次游学,可以把每天晚上更好的用起来吗?把所有人聚在一起,总结梳理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出自己的感受……
    可以啊,当然要这样,就要这么做……
    白天游学您也全程参加,晚上再安排上课、分享,可以吗?只是,您会辛苦更多……
    要这么做,我没事的。
    ……也是家长们觉得,这次去泰山还有孔子故里游学,好多的内容都在初中课本里出现了,大篇幅的《论语》……
    “你们这些人,道底怎么回事!”我的话还没说完,陶老师严格的说:“不知道你们脑子里想些什么事情,学习快一年了,还盯着这些东西……《易经》是什么?我们读到的是如何努力、如何勤奋、如何坚持、如何做人做事……游学仅仅只是为了学习《论语》吗?……
    “不是……”张口刚想辩解,听到心对自己说:陶老师批评得对,有这样的功利不全是你的错,但指出了,就改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会越来越好。
    然后,不说了,心更坚定了。

    《易经》谓:穷理尽兴以至于命。切勿为一技一术所缚。学会和自己的内心对话,聆听内心真实的声音,开阔了,就成长了。

  • 吴旭说道:

    三、学会推演

    到家又有些晚,但和朋友们学习后的交流还有美食,却也是难得的小确幸。
    进了家门,丰铭见外公一个人在台灯下,凑过去打招呼。回来冲我低语:与其看别人生活的辛酸和不易,还不如想想,怎么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些……二丈摸不到头,循着孩子的眼神看过去,原来,老人家闲得无聊,捧着手机在看网络视频,估计内容多是“张家长 李家短”之内的麻烦事。
    “呵呵,你这小子,腻害啦,有自己观点了”我打趣的说,毫不吝啬伸出大拇哥,给了个大大的赞。
    丰铭乐开了花。“老妈,你应该早点生我。你看,如果早点生我,这个时候我可能已经上完高中,你就不用为我费心,可以去照顾吴嗲嗲了。”孩子继续分享他的思考:“其实,我觉得,吴嗲嗲还是关心不够,没什么事情可干……”
    当下的我,内心最柔弱的地方被触动到,担心孩子看出来,立马转移话锋:“我现在就可以照顾吴嗲嗲啊,你又不用我操心了”。
    “那你去啊?”孩子推攘着我的身体说。
    “那怎么照顾呢?向你请教,小刘老师”
    “亲爱的爸爸,你辛苦啦,你快去睡啊……哈哈”孩子一边示范,一边大笑,我也在小老师手把手的教导下,边按摩着父亲的肩膀,边笑得上气不接下气……老少三代,笑成一团。
    ……
    洗漱完,大家彼此道晚安,丰铭意犹未尽小声的说:我真的命很好,生在这样的家庭……体验到这些,感受着这些,想到今晚讲到的推演,我想,这也可以看到未来的人生吧。

    谢谢陶老师,谢谢有跟随陶老师系统学习《易经》的机会。身处大数据时代,每天面对海量信息应接不暇,每天用心读几页经典,读懂读通读活,收益真的会很大。

  • 吴欣说道:

    这周六,陶老师讲的是推演。课程开始前出一《九章算术》题:竹高一丈,末折着地,离本三尺,问竹还高几何?不理解“离本”,数学题解不出来,我被难倒了。画图、解读、列公式,公布答案后,老师说“推演,就是用已知的东西推理未知的东西,遇到任何题目不要说不知道、不晓得,要想想看、试试看,脑子越想越灵活”,我被吸引了。

    通过解读《易经》八卦取自然现象组合,进行推演,课程清晰而生动。是一种思维模型,是一种能力,找到事物的规律,从而自由的服务于这个变化的世界。

    心、脑、行,三位一体的思维方式。心,是方向,坚定会用眼睛看美好,能为家族国家世界做贡献的目标;脑,是思维,敢试敢想,反应敏捷,逻辑严密,学习力强;行,是品行,是行为、举止、言谈的表现,是表层到深层的升级。这不也是《易经》屯卦传导的君子以经纶,先终后始吗?

    专业的厨师制作佛跳墙,其中食材里的鲍鱼会选择经过风干处理的,而不是鲜鲍,因为有风干醇化的过程,烹饪出来的汤汁更浓郁、更鲜美。跟着《易经》亲子班30节课下来,其中有满满的正能量、有思维体系的训练、有与孩子的互动交流、有生活工作习惯的修正……我想,适时沉下来回顾、思考、整理、转换,进行自我的“醇化”,再出发。

  • 易熙淳说道:

    上个星期我们还是没有讲卦。从一道数学题起头,陶老师给我们讲了一节关于如何推算的课程。

    那道数学题是这样的:竹高一丈,末折着地,离本三尺,竹还高几何?这看起来只有寥寥几个字,但其实其中蕴含了古文言文加数学的推理能力。如果你不去理解末折着地或者离本三尺的意思,那怎么又做了出来嘞?大家都在费力地想,我旁边的同学也在拿笔去画图演算,我跟大家一样,也在琢磨这道题的意思是什么?从不断地思考和不断地去拿笔去计算,从不自觉中间的头脑风暴中,感觉自己思维在进步,在进化,在跳跃。

    陶老师这次讲课,我认为的重点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先想想看,试试看。如果一碰到一些事情,就首先想着:哎呀,我做不到!那就算后来有人逼着你去做,你做的肯定也不好。如果换一种思路,每逢一些事情就想着:嗯,我想我能做得到。这样会给自己先树立信心,让做事的时候更有干劲,让自己身心会变得更加乐观。光在思想中进步,这还不够,还要去实操――试试看。试试看就不是光嘴上说事实,那就是要拼尽全力。思想上已经做好了准备,那就在实践上面放手一搏吧。

  • 吴欣说道:

    周日清晨,被孩子的手机闹醒,睡眼惺忪看窗外一片漆黑,拿手机过来一看,显示5:55,心想“周末,闹钟这么早,啥情况?”过了一小会,听见他房间窸窸窣窣,竟然是起床穿衣服的声音。孩子今年初一以来,周一到周五每天6:30起床,7:20到校,晚自习下课到家一般都是9:30以后,洗漱完就得睡觉了,初中生的作业不少,周末可以的话,都会让他多睡一会,补个觉。被窝里的我想起昨晚临睡前,他说“周日中午约了丰铭,作业还有一些,下周六要讲《易经》课,需要做课件,我得早点起床。”我当时没往心里去,没想到他把陶老师布置的“小讲师授课作业”记在心里,真的这么早就自觉起床准备呢。

    早餐后,他说作业已经学完了,接下来可以认真做课件了。近三小时,他交来课件,每天接触PPT报告的我,第一反应是有太多需要修改完善的地方,我想到陶老师布置作业时强调“孩子为主,父母为辅”,心想“别急别急,陪你慢慢来”,于是,与他约定接下来一周里,咱们每天下晚自习回家我们一起讨论,他负责内容修改完善,我负责后期模板、润色、美工。

    期待他接下来作为“小讲师”的风采展示,但更专注和享受沟通陪伴的过程。我想,成长路上,不曾经历不成经验,参与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吴欣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