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雷噬嗑卦21:立法明法用法
《噬嗑》:亨。利用狱。初九,屦校灭趾,无咎。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九四,“噬干胏,得金矢。利艰贞,吉。
六五,噬干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妙如:火雷噬嗑,管理者明立法,严执法。
仲弓问于孔子曰:“雍闻至刑无所用政,至政无所用刑。至刑无所用政,桀纣之世是也;至政无所用刑,成康之世是也。信乎?”《孔子家语·刑政》
孔子曰:“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颛zhuān五刑必即天伦,行刑罚则轻无赦。刑,侀也;侀,成也。壹成而不可更,故君子尽心焉。”
2 thoughts on “火雷噬嗑卦21:立法明法用法”
噬嗑卦感悟
噬嗑,上火下雷,火雷相交,电雷交合,有威力,有震慑。初一看卦象,有种被吞噬的感觉。
“何校灭耳,凶”,子不教父之过。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一直在痛,在反省,在感悟。爱,一直都在,但有的结果却偏离了心中的预想。“屦校灭趾,无咎”,孩子小的时候,不爱收捡,心中认为是小事,没做特别的要求与训练,这个坏习惯延续到中学,阻碍性突显,辐射到了时间的管理,学习规划的能力,“出江湖混是要还的”,给孩子一边补上这个环节的同时,想着如果,如果当初有“屦校灭趾”,甚至是“噬肤灭鼻”之举,就没有如今“无可奈何”之痛。
从小到大,孩子看似文静,却也惹过几件“惊天”大事。事发之初,热血冲头,想要河东狮吼,严惩不贷,可内心却不停告诉自己,懂比爱更重要!冷静之下,沟通交流,了解事实,分析判断,一番动作下来,才知原来还有另外的隐情……如果没有“噬腊肉”,“噬干胏”,“噬乾肉”的抽丝剥茧,怎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怎能有孩子由衷的一句“你还是比较懂我的”!明察秋毫后的支持,更能温暖,贴近孩子的心。
婴儿、幼儿、少年,逐步步入青年,磕磕绊绊一路走来,最大的感悟,该管必管,该放定放,和善而坚定地坚持原则,不能因为片刻的柔软而放弃,看似爱实为害的举动,苦了孩子,苦了自己。
心中有目标,行动有准则,有爱有坚持,必将善始善终。
噬嗑卦
冷眼看风火人间
《易经》第21卦,火雷噬嗑,字不太好认,词也用得少。
“噬”(shì):咬,吞;
“嗑”(hé):闭合、相合。
卦象上看,像张大的嘴中横着一物,需咬断它才得融合、通畅。
卦辞:亨。利用狱。
民以食为天,用咬物去梗以通顺饮食来㝢意国家以治狱除恶来稳定秩序,平稳人心,很贴切。
通看噬嗑卦六爻,字里行间无不透出紧张的气氛。
初九屦校灭趾;
六二噬肤灭鼻;
六三:噬腊肉,遇毒;
九四:噬干胏,上金矢;
六五:噬干肉,上黄金;
上九:何校灭耳。
噬嗑卦,的确是让人心生敬畏、觉知因果的卦。
课堂上,孩子们对初九爻理解得很深刻:成长中要小惩以大诫,务以恶小而为之。而我思考得最多的问题是:梗,从何而来?
记得初上《易经》课,陶妙如先生说《易经》是让人理性工作、温情生活的书。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是每周六带着孩子们来上课的家长们的共同愿望,为此,我们向陶先生学习、从《易经》中寻智慧。当学到“噬嗑卦”时,我们要反思“追求”二字的内涵和自我状态。不懈追求的过程其实是不断满足愿望的过程,嘴巴里咬到硬物,何尝不是食物越来越丰富的结果,从小菜到大鱼大肉,从大鱼大肉到各种山珍野味,才会对人类的咬合力和饮食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梗,就是在不知不觉的看似合理的追求中滋生的,绝不是别人硬塞进去的,而是自己放进去的。
梗,从一开始,一定裹着让人愉悦的、美好的外衣,如此,你才会受其诱惑去追求,去努力得到。回顾历史、回看周遭,有多少人的祸是从生活中的机会中来的。得到爱情却亡国的帝王、一夜暴富几年后却债务缠身的彩票中奖者、一路第一却因意外第二而崩溃的学霸、成名得利后的种种纠缠……败也萧何的韩信,当年成功的机会也是萧何。思及此,我们反问自己:当下的满愿难道只是欢喜吗?如果没有人提醒后患,自己能看到隐患吗?
法治惩罚的是社会的“梗”,社会的“梗”却是家庭培养出来的,“梗”的形成过程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见其长,这样的细无声,不知觉,这样的看似合理合情,才是真正让我们警惕的。
噬嗑卦呈现去“梗”的手段:灭趾、灭鼻、灭耳。
我以为,学此卦,更要提醒自己“梗”的成因,在追求更美好生活的路上,常觉知“追求”的状态,常反思“美好”的内涵,如此,不但无悔于自己的人生,也要引导孩子们无愧于他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