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温暖的教育

国培传善

让想象和兴趣浇灌 ——学科教学形象和班级有效管理(部分)

 

                                                    让想象和兴趣浇灌

                                                           ——学科教学形象和班级有效管理

 

                                                                        陶妙如

           围绕教学中心引领学生前进是班级有效管理的关键!

                                                              ——题记

         学科教学形象和班主任有效管理是我们长沙教育学院资深美女冯凤梅主任给我今年暑假班主任集中培训的作文题,也是在这段远程培训学习中脑中时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老师不喜欢当班主任,为什么班主任有那么多处理不完的“故障”?我反反复复写着“形象”“有效”几个字,脑中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些情景:

        情景一:

          39年前,我五岁读小学一年级,教我的是一名长沙知青。她叫我们画笑脸,“我们笑一笑”“互相看一看”“动手画一画”当然,不知道怎么画。她就在黑板上给我们示范,一边画一边说“要想笑,嘴角翘”,于是她在黑板上画出了歪着头笑的,低着头笑的,还有斜着眼笑的,好多种笑脸。我照着她说的画,回家也画,一张又一张。多年后的今天,我还记得老师当时的样子,我记得她画的笑脸。

         情景二:一位数学老师和我聊的。

         他进高三后,对语文仍是没有兴趣,作文几句话后就不知道怎么写,基本上没有读过什么课外书,名著之类一向无缘。高三第一个月后语文老师生病,请了假,要两个月才能来上班。我们的语文课就由学校其他语文老师轮流代课,在这期间,有两位语文老师给我留下了极深印象:

         一个老教师,严谨规范。给我们上第一节课时,他说我们做人就像中国的汉字一样,横平竖直,方正厚重,并顺手在黑板上写下了“人生”二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并从形到神诠释了其精义。

         另一老师,不修边幅,潇洒自如,他上语文课,唾沫四射,口若悬河,旁征博引,出口成章,信口编来。那真是才情四溢。

         他说这两位语文老师让他对语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甚至可以讲热爱,也因此改变了他一生,至此以后,他一改无所谓态度发奋努力。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引发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兴趣,让想象和兴趣来浇灌学生,那力量才是无穷的持久的。

        一个班级的学生,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求知上,他们还会让班主任操很多其他的心吗?

              

         我只想创造一个用时最少,教学质量却提高极快的班级,对这样或那样的具体现象我不很在意。我用心最多的事就是探求学生对学科学习产生兴趣的内在规律,其余则不太关注。

 

         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期待着你的课,也因此喜欢上所有的课,探究一切新的领域——

 

                   目光长远,统筹见方,让学生因此产生憧憬

 

新接一个高一班的第一堂班会课——

主题:有志 有序 有发展

首先,展示——有志,是前进途中的航标

美国哈佛大学调查显示:

27%的人——无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目标清晰但不明确具体和长远

3%的人——目标清晰长远具体明确和有时限

跟踪调查——25年后

3%的这些人——社会各界顶尖成功人士

10%的这些人——中上层,各专业人士

60%的这些人——中下层,安稳的生活

27%的这些人——最底层,失业或者——

有志——前进途中的航标

接着,介绍有序——

(一)了解今天

(二)把握今天

用明天的思维来看今天的自己。

1、了解自己的需要

2、了解学习的真谛

3、掌握人的心理规律。

4、学会守规,自由探索

最后,介绍有发展

(一)培养自己的领导力

(二)培养自己的研究力

(三)培养自己的综合力

人才三境

第一境,“方形模块哲学”。

第二境,“圆型缩放哲学”。一个人就是圆的半径,你生活的环境就是一个圆。半径短,圆就小;半径长,圆就大。圆大圆小取决于个人。

第三境,“方圆交融哲学”。有形至无形。生存交往遇方则圆,遇圆则方,要学会适应,学会变通。

让高中三年成为我们杰出人生的起点。

 

                        言行有格,教学有方,让学生因此产生兴趣

 

          有格,主要是个人在学生面前呈现出的品格和个人特色。或风流倜傥,或潇洒豪迈,或才情横溢,或高贵典雅,或轻盈温柔,或风趣幽默,或亦庄亦谐……不一而论,只要你有特色,就会引发学生的关注,就会给学生影响,或模仿,或借鉴。

       有格,要学会维护,树立长久的楷模形象。

       一旦你成为了学生的老师,你就必须是学生的楷模。

      举例(略)

       有格,要公平。公平是你在学生中得到尊重的基本条件。

    举例(略)

        有方,可以说这是一个无止境的思维概念。对这些学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却不一定适合那些学生。尽量少凭经验教学,要用明天的思维来引到今天的学生。今天的学生,在已知世界的基础之上需要新的精神状态、新的视野和新的听觉。他们需要的教师有永不停息的活力,有创新的思想,善组织,会学习,能实干——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

         一般学生,有的希望成绩提高,有的希望自由,有的——

          较优秀学生,很优秀学生——

         但有一些构成有方的基本要素是可以持久的。

        纵横捭阖,要融会贯通。

        教学最忌乱扯。无论你的课堂引入什么,都应该是为了补充本课堂而旁征博引,切忌为了增强课堂气氛,而信马由缰。

                                   深入浅出,不故作高深

        故作高深,有两种效果会比较明显。第一种,学生认为你知识渊博,内心生出崇拜;第二,学生不知所云,认为老师也是囫囵吞枣,只能照本宣科,没有通达。我们都做过学生,你说那种学生会更多一些。当然,还有第三种,或第四种情况……

        复杂的东西,能够简单化那是本领;简单的东西复杂化,既体现了你的本领同时也体现了你在卖弄。

         推陈出新,与生活接轨。

  举例(略)

 

        学生逐渐成长,思维渐趋成熟,我们在教学时,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思维多变,创新有路,让学生因你而澎湃

 

教学立意。

       教师需要提炼和确定一种适宜的“教学立意”,借以让教学过程濡润着“情趣、理趣和无尽的妙趣”,以至进入“妙境”。

        为了应试,教师更加关注知识点的落实,关注浅层次的学习效果。就拿古文教学来说,大都是读通、翻译、古汉语知识梳理,然后与高考链接。应该说,中学阶段的文言教学,读通文字,积累语感,奠定初步的比较可靠的文言阅读基础,这无疑是重要的教学任务,忽略不得,马虎不得。但只是着力于此,止步于此,把消极地应对高考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所失大矣。最终不仅丢弃了文言文本蕴涵的文化资源,背离培育精神素养的教学走向,而且很有可能因“教之迷茫无序,学之枯燥乏味”,连基本的文字阅读能力水准也很难达到。这样的教学思路,从根本上违背了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故此我认为在“教学立意”方面力求守正出新。

教学对策。

(1)引领学生主动地逐步深入地探究文本内涵和特色。这一条乃是基本对策,实质上也就是试图把由教师完全掌控的静态分析,变为以教师为引领者、学生为主角(实践者)的动态探究。

(2)在探究文本内涵和特色的过程中,根据作品特点,力求寻找新颖的角度切入,并在某些教学要点上狠下辩驳之力,求其精粹有得。

(3)在寻找切入点和着力辩驳的过程中,力求找准历史与现实的对接点,融入现代社会新鲜的思辨元素,缩小阅读者与古代文本的心理距离,让学生能够获得一些“切己省察”的感悟。

(4)落实基本知识,将基本知识的测查转化为能力的检测,减少学生好高鹜远,眼高手低之现象,起到强化基本功训练的作用。

 

 

        教学自有情趣、理趣和无尽的妙趣,也只有让我们的学科教学光彩照人,班级效果才会持久永恒!

2 thoughts on “让想象和兴趣浇灌 ——学科教学形象和班级有效管理(部分)
  • 过客说道:

    陶老师,听了你精彩的讲座,很是舒畅与佩服,你或是掷地有声或是轻描淡写,但我却知道你成功的背后付出了常人不能及的艰辛与努力。你是我们的楷模,但我们因为惰性因为平庸终难以步入教育的妙境。

  • dyx说道:

    小陶老师
    你还是这么lovely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