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落日》赏析文指导——高考备战与反思(六)
六
4月1日 星期六 雨
学生所写赏析,比《一个巨人——贝多芬》那次练习有所进步,但离要求还有较大距离。有的没有读懂文章,有的没有读全意思。快速读懂文章,是做好阅读、赏析的前提。鉴于此,我设计了第七课《家园落日》指导性阅读。
请同学们根据下列要求读《家园落日》:
1、 这篇文章写的什么?
2、 想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他要表达一种什么感情?从哪里看得出来?
3、 他是怎样写的呢?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结构有什么特别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用了些什么手法?
4、 你觉得这篇文章写得怎样?理由是——
同学们已经读过文章也做了阅读与赏析,再次读来就容易多了。我不要他们讲,只要求动笔。拟出结构提纲,找出写作特色,概括主题等。
也许有人会说,要高考了,还提这些小儿科的问题。谁说这是小儿科的问题呢?你成了专家,去读一篇文章也要思考这些问题,只是他读的书多了,过目就了然而已!
其实高考就这样简单,弄懂了上面这些问题,16分赏析问题就不大了,17分阅读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难免不犯些错误,好像不弄得复杂点就表现不出水平似的,总是求深求繁,结果事倍功半。
花了大半节课时间,把上面的问题一一落实了,问学生这下应该能做出高分了吧!学生笑笑,我将阅读答案用多媒体显示,学生纠正练习,修改赏析。
高考复习,贵在落实。怎样落实,学生知道了的就过,不知道的就停下来,弄明白为止。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一个一个的交流点拨解决。
你怎知他掌握没掌握?每节课设置相应的练习,先让他做,收上来一改,问题不就发现了。设计问题,考虑要全面,指向要单一。有时,一个问题弄明白了,有些问题跟着就明白了。
现在每年都有什么“几年高考”“高考宝典”等一轮二轮复习书。这些书的使用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组编资料的压力,某种程度上也节约了开支。另一方面却是增加了学生压力,浪费了学生人力资源,这些资料是大众化的,普遍性的。学生资料一套又一套,每年考完去翻学生的资料,语文大多是新的,做了的不多,做完了的更少。
我认为,选用与参考某些资料是必要的,但学生不同,学习情况就不同,每个教研组、每位教师就须根据本校、本班学生情况编写相应的复习资料。这些自编的资料融入了教师的智慧,融入了你对学生的了解,有利于提高教师,更有利于提高学生!
4月2日 星期日 晴
今天继续以《家园落日》为例,编制了第八课:学习写赏析。
首先,我出示了赏析题阅卷标准,让同学们读。高考选拔性很强,明白怎样阅卷,就可能增加得分几率。读标准,是不走弯路,规范答题的捷径。
附《评分标准》
评分细分(参照2005年高考湖南卷第21题评分细则制定):
一、关于评分的等次
原则上分三个等次(6分一等),从内容、结构、语言三个方面,分数分类判分。具体操作时,先从题意、内容入手,分出等第,然后根据结构、语言,在所在等的得分区间内上下浮动。
一等(16—13分):符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或通顺。
二等(12—7分):基本符合题意,有内容;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能顺。
三等(6—0分):偏离题意,不合内容要求;结构混乱,不成文章;语言不通。
二、有关的评分标准
1、关于题意:紧扣题目写作不枝不蔓、扣题目不紧(题文不一、东拉西扯)和无视题目另起炉灶三类。
2、关于结构:从文章的逻辑层次、过度照应等方面判断三种等差。
3、关于语言:根据有无语病判断,分无语病、只有一二语病和有三处以上语病等三种情况。
4、关于题目:未写题目的扣1分;只写正题或副题中的一个的,不扣分。
5、关于字数;在350字以上者,均符合字数要求。不足350字但已完篇的文章,每少30字扣1分,累计扣3分而止;未完篇的,给出总分后,不再扣字数分。全文少于200字的,按10分以下计分。
6、关于错别字:第3个错别字扣1分,第6个错别字扣2分,扣满2分为止。
7、关于卷面:书写潦草、标点不规范、卷面马虎,影响阅卷的,可酌扣1至2分。
三、关于计分的方式
先按文章等次评分,然后减除须扣除的分数,形成实际得分。扣除的分数,务请注明扣分的原因,以达到警醒的目的。
接着,我和学生一道理清写赏析的思路:
从所写作文中,我发现学生大多对谋篇布局没有概念,空间构想能力还未得到培养。于是,我重点讲结构的赏析:
结构赏析,讲得深一点,就是文章是如何“起、承、转、合”的;讲得浅显一点就是“怎样开头”、“怎样继续”、或者“怎样过渡”、“怎样结尾”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巧妙之处?
形式——————— 内 容 ———————————————— 作 用
起————————以落日为发端————————————————揭示文眼,奠定全文基调。
承—————————将镜头聚焦于戈壁落日、云海落日、
——————————-平原落日和大海落日上。———————————— 为后文写家园落日作铺垫,蓄气势,形成强烈的对照和———————————————-————————————–映衬,营造了浓烈的抒情氛围。
转————————-描绘家园落日的奇观————————— 赞美家园落日的柔美。凸现主题。
合——————————以落日结尾—————————————水到渠成,画龙点睛。结尾句更是振聋发聩,如一曲交响乐,在轰然奏响后,戛然而止。
这是对文章的基本解读,怎样构建自己的赏析文呢?
赏析文是一种带有文学鉴赏、评论性的文章,像小论文一样。这种文章的结构形式 有总分式、分总式和总分总式。我们现采用总分总结构来写赏析。
总起开头:对全文一个总的概括。
如:莫怀威的《家园落日》以落日为发端,以落日作抒情的线索,以落日为结尾。把爱国爱乡的情怀渲染得浓烈而深沉,美丽而迷人。
分别述议:将文章结构边述边议。就是将内容与作用合在一块儿来写。写时,可先将内容“引”出来,引一点,议一点。
如:文章开篇紧扣题目的中心词,抒写自己对落日的别致感受——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揭示文眼,奠定全文基调。
然后,作者在对此感受作了一番别开生面的解说之后,用一组排比段,将镜头聚焦在戈壁落日、云海落日、平原落日和大海落日上。 “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纸剪”,“说没了就没了”的“一身鬼气”的戈壁落日,让我们感觉到它的变化多端; “很飘又很柔曼,一颗少女心”,给人一种似有似无“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的云海落日则给我们一种轻盈和飘逸; “总是一成不复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的吞食”,似“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的古朴和深情的平原落日则告诉我们这是有希望的落日;而在美国所见的大海落日则有壮观与辉煌之气,却让人觉得有“它的生命不遂意”的凄楚。为后文写家园落日作铺垫,蓄气势,营造了浓烈的抒情氛围。
接着,作者笔锋一转,直奔主题,描绘家园落日的奇观,赞美家园落日的壮美。你看,那“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说起它就想起庄稼和回家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个人”,那落日“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落日时分“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这就是家乡中国川东的落日啊!作者用了近一半的篇幅,从家园落日的位置、颜色、声势、背景、平生所见的几幅能给人美意,充满爱意的家园落日的画面以及自己的深切感悟等方面,大肆渲染,抒发了自己一腔浓烈而深沉的爱乡情怀。
最后,作者对家园落日内涵“特别丰富”的一番联想和感悟,画龙点睛,有力地增强了文章的厚度和力度,特具感染力。结尾一句“那才是我的太阳啊!”含蓄深情,别具神韵。如交响乐中的最强音,在轰然奏响后,戛然而止。
总结收尾:对文章给一个总的评价。
如:总之,作者起承转合运用自如,使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有力的彰显了文章主题。足见作者具有高超的构思技巧。
学生看看想想,琢磨琢磨。
4月3日 星期一 晴
4月7、8日要进行百校第二次大联考,要想学生能保持这种学习兴趣,这次考试有较大进步是关键。因考虑到每周星期二课太集中,太集中就有浪费的可能,所以请示主管要求将星期二晚自习与星期一对调一下,这样学生就有时间将当天的内容消化吸收。再就是让学生了解出题意图,阅卷方式更有利于提高解题能力。
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高三语文理(4)复习学案 姓名: 第九课 文学性散文阅读答题思路
猜测出题意图
选文:叙议结合的文学性散文。它必定文字讲究,语言优美,手法多端。一般取材于名家作品。
设题:四道小题。
16题,关于词义理解,对某个词义的理解,带有限制性。(4分)
17题,关于句意理解,对这段文学性散文的某个句子进行解释,用尽量简单的文字赏析。(4分)
18题,关于段意理解,对某一段文字的解释,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某一段话的含义。(4分)
19题,对某几段文字的赏析,带有选择性。写法、修辞、意境,不是文章整体。(5分)
知道阅卷标准
一、怎样问,就怎样答。二、按点计分。
理清答题思路
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就从整体入手开始阅读。
速读文章,拟清结构。文章写了什么?先写的什么,再写的什么,然后写的什么……
读题,然后在文章对应处标记,思考,作答。
读后感觉:写得怎样?具体说明。
结合练习讲解
结合文章练习。
自己编题。
磨刀不误砍柴工。方法了解了,发了张练习,这张练习选自高三语文组统一印制的“同升湖06届高三考前练兵B(三)”《偎依那座雪峰》,阅读题照搬,赏析题将原题“试对本文的思想内容作简要赏析”换成了“试析本文的构思技巧”。强化,有时是必须的。
晚自习,学生拿着赏析一个一个找我交流,看到写得很不错就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中有些学生的赏析用语如“结构是文章的骨架”“语言是文章的肌肤”等很是鲜活、专业。找我的多,我就将名字登记,没来交流的就去找他们,这样一一落实心中自是踏实。
文本利用与优作展评——高考备战与反思(五) 文言文阅读与试卷讲评——高考备战与反思(七)
陶主任:今天我才明白您的高考备战是怎么回事了,高(三)理四的同学真的幸运,在备战高考的紧要关头遇上了您。
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6月29日有些打算读文科的学生跑到黄主任那儿要求您教语文。
只要上网,陶老师的网页几乎每天都要浏览,尽管很少留言.
老师很多,但感觉,能够真正用系统的教育思想教育学生的不多.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从这个角度讲,教育本身是有社会功利性的;但是,在如何处理社会功利和高考应试这一短期功利的过程中,很少有老师会把自己个人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活动结合得天衣无缝–也许正是优秀老师不多的缘故吧!所以有的老师受制于应试教育的不断拖累,基本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也难得找到教育本身的意义和乐趣.
从这个网页上,我看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的结合过程,也看到了陶老师对教育的乐趣,所以这个网页取名"教育实践活动"还是有其内涵的!
希望越办越好!
致何敏:
你好! “今天我才明白您的高考备战是怎么回事了”谢谢你的明白!
致本网站印象:
你好,谢谢鼓励!
谁都喜欢表扬,表扬无形中就增添了压力!您的表扬会让我更努力!
由此,我想,真正的压力不是来自批评、打击,而是来自表扬和鼓励!
啦啦啦~~~
祝生意兴隆!!!
^_^
谢谢!
原来赏析这么写喔“
陶老师:您好!休息几天没有上网,您的网站也“休息”了几天,今天又终于看见了,非常“想念”她。宇光的努力成效不明显,数学这道关他信心不足,望陶老师帮忙想办法(或给他及家长支诏)使他走出“困”境度过难关、提高兴趣、全面进步。是否可问数学刘老师给他补课,总之他一定不能放弃学习数学,辛苦你费神了,谢谢您。通过您近一年的帮带,宇光他的进步我们是有目共睹的,再跟您提要求实在是不好意思,但我们真是没办法,望能见谅。祝您身体健康,节日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