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鸟语》阅读指导——高考备战与反思(八)
八
4月10日 星期一 晴
充分利用试卷,是提高学生应考能力的途径之一。试卷讲评,也分几个层次:基础层,对对答案,以题讲题;提高层,以试卷题为牵引将相类似的题一并囊括;创新层,在提高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思,比较、概括、归纳找出规律性的方法。当然,程度较高的学生还可达更高层次,在创新层基础上,不站在学生角度思考答题,反过来站在出题者角度思考,明白出题意图、明白知识考查点。
这次考试是百校联考,试卷相对来讲还是比较规范的。上节课学生已对了答案,更正了错误处。这节课进一步指导学生怎样答16——19阅读题。
利用考试卷来讲阅读答题方法,有几个优势:1、学生对这篇文章认真地读过;2、对题干认真地思考过;3、将自己所做答案与参考答案一比较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思考。
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高三语文理(4)复习学案 姓名: 空山鸟语
郭枫
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当然,山上有的是娇艳的花、婆娑的树,有的是奇崛的岩石、爽飒的风、飘逸的云朵;在山上,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神迷。但,我说我还是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紧了山的心灵,别动也别想,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
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么?
你不懂鸟的语言么?我想你应该懂的。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在朝来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他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种鸟呢?想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了。真是太傻!名字有什么用?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阴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不是么?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像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但山雀们却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你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的思想,山雀们,什么都不管;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你是一片云彩罩地,嗳,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
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候,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深林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在众鸟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加苍凉了哪!“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
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
还要做些什么呢?
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注:郭枫台湾作家)
16. 作者在文末写到“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解题点拨:
为什么想做一只鸟?——鸟儿在山中怎样?——我向往什么?
反过来:我向往什么?——鸟儿在山中怎样?——我想做一只鸟!
这样一来:我向往自由——鸟儿自由、能飞回属于自己的“深山广林”——我想做一只鸟!再文章后面有一个“注”告诉了我们什么?
答: ①在这句话中,身处孤岛的作者寄情于鸟,吐露了自己追求自由欢乐的心声;②作者希望像鸟儿一样自己回到那片“深山广林”,表达了回归故乡的愿望。
(第①点记1分,其中答到“追求自由欢乐”这一关键意思的即可得1分;第②点记2分,其中答到“回归故乡”这一关键意思的即可得2分)
17. 作者为什么说“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5分)
解题点拨:
此题主要考查“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属于C级。易中有难,难就难在要全,稍不注意就漏掉了要点。
做这类题:一标,将题干要求句在文中标出来。二看,看此句在文中是总领句、总结句还是过渡句。三找,总领句往下文找答案;总结句在上文找答案;过渡句看上下文找答案。
四缩,将长句缩写。
学生按此思路做一做,然后与参考答案对照比较。特别注意提醒学生意思相同即可。
参考答案:
①鸟儿的鸣声清脆、缠绵、嘹亮;
②它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③是自由、欢乐、天真的欢唱;
④引发人们的思乡之情;
⑤让人感受到自然和人世的沧桑。(每点1分;所答意思相近即可。)
语文考试要求解说
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学生寻找解答18、19题规律性方法。
18.第⑥段,作者发出“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这一感慨的原因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分)
答:(1) ①在人世中,人们往往制造了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桎梏束缚了自身;
②对无拘束自由生活的向往。(每点得1分。意思相近即可,不够准确的酌情扣分)
(2) ①作者厌弃人为的桎梏;
②曲折地表达了寄身海角孤岛、遥望故乡的悒郁之情。(答到第一点得1分,答到第二点得2分,共3分,意思相近即可)
19.第⑤~⑦段,作者从“朝来的阳光”写到“过午之后”,从不知名的鸟儿写到山雀,再写到鹧鸪,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 答:
①从“朝来”的鸟儿乱鸣,到“过午之后”的鸟儿静默,以时间为序(虚实相生),使文章思路清晰。
②由听山中鸟儿“最美的语言”的愉悦,到听山雀的感慨,到听鹧鸪鸣声引起思乡之情,由浅入深地(或答“层层深入地”)展现了作者的感情变化。
(每1点得2分,基本意思相近即可,分析不够准确的酌情扣分)
小结后,将先前做过的练习《依偎那座雪峰》的阅读答题修正。
4月11日 星期二 晴
上午三、四节,专讲第20题。
首先,我出示了一例只打了8分的结构赏析卷(在考卷中选取的)让同学们评分,修改。
接着又出示了一例打了12分的主题赏析卷(在考卷中选取的,我认为打分偏低。)让学生评分、修改。
澄心静虑,晶莹剔透
——《空山鸟语》的主题思想及表现
这是一篇咏物抒怀的优美散文,通过对空山鸟语的精心描绘,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由欢乐的心声和回归故乡的愿望。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生动描绘了空山中的三种鸟。首先描绘红喙鸟:抓住了鸟声缠绵清脆的特点,这种抽象的特点通过具体的描绘展现出来——“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 作者借红喙鸟来表现对自然的喜爱。接着描绘山雀:抓住鸟声短促而嘹亮的特点,从山雀的性格(“成群结队的撒野,”“飞翔像一旋风卷起,落下向一片云彩罩地”)写到声音(“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兴奋地吵闹”) 。作家通过对山雀的描写,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留恋和对自由的向往。最后描写鹧鸪,鹧鸪缥缈的鸣声勾起作者回归故乡情感。
作者用如诗的语言,如画的描述,让我们感受自然的美好,体味对自由、欢乐的向往与追求,对故土的思念,含蓄隽永,余韵袅袅。(375字)
答题点拨:
1、明白标题意思。2、围绕标题赏析,就像围绕中心写作一样。3、适时扣题。
出示教师范作:
精巧的构思艺术
——试析《空山鸟语》的结构特点
本文构思巧妙,布局合理,思路清晰,行文颇具章法。
“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鸣。”开门见山,表达作者对鸟鸣的喜爱,领起下文,把读者引向美妙的自然环境,让读者去感悟清风、白云、流泉,感受晴雨、秋阳,去聆听鸟语。
聆听鸟语是全文的主体部分。从“朝来”的鸟儿乱鸣,到“过午之后”的鸟儿静默,以时间为序,使文章思路清晰。由听山中不知名鸟儿“最美的语言”的愉悦,品味出了爱情的缠绵;听山雀的短促而嘹亮的歌声,体会出自由欢快的内涵,委婉表达对现实生活中人为设置桎梏的不满;听鹧鸪缥缈悠长的鸣声,自然勾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展现了作者的感情变化。
文章最后落笔到“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卒章显志。这种首开、中扩、尾合的结构,使文章有层次感、节奏感,在文意的顺承中显现情感,把情愫表达得淋漓尽致。
总之,作者以借物咏情,托物言志的表现形式,用他的生花妙笔,推挽着读者走进空山鸟语的优美深邃的境界,入境披情,反映了作者高超的结构能力。
其他内容请见《高考专题研究》
文言文阅读与试卷讲评——高考备战与反思(七) 心灵距离与智慧的关系
整理行囊了吗?8号我也出去了,现代化的东西少之又少,不知您何时返长,我可能要到下旬。
简单化是旅行的标准!就准备带几本中国的古书,送给该送的朋友!
下旬回长!七月底八月初答应了给长沙教育学院骨干教师培训班老师上课。
顺祝你一路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