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温暖的教育

国际教育

那一处风景 —-高一(3)黄一喆

                                                        那一处风景

                                                                —-黄一喆

         那一处风景,属于我和她,那里倾注了她对我所有的期许与爱恋,也有着她给我的温馨与小小的快乐。

        我的家。我和她的家,不大。它有着鹅黄色的基调。

        墙壁上的字,歪歪的,断断续续的。每当她发现,我总是遮遮掩掩的,脸上羞答答的,生怕她不悦。但,她瞧见了,也只是莞尔一笑。或许,在那时,我就觉得她的笑容。很美,很美。

       墙上除了文字,就是我的手印,还有在墙边的身高表。从下往上看。铅笔刻画的身高表,映在墙上。那么淡又那么可爱。上面的数字,从小到大,写着我从小到大的身高。它记录着我的身高,记录着我的日益成长,也记录着岁月在她身上走过的足迹。放假回家时。她爱拉着我到墙边,带着小孩那般神情,有单纯的期望与按捺不住的喜悦。

      “来,抬头挺胸,站直啦!”然后,她会用硬纸板,有时是杂志,又或是鼠标垫卡在我头顶。

        “好,可以了。”

       我便自觉地拿着尺头,蹲下来。她就顺着墙,标记下身高。

       “160CM,嗯……..长了2CM。”她道。

       “是的。看来我还是挺争气的。”

        “那是。”她摸摸我的头。

         “你看,这几年你冒得特别快,看得我喜滋滋” 这样的话,重复了许多次,许多个年头。直到,有一天。她标记时,要踮起脚,而不是同于过往,俯视和平视。在看卷尺上的数字时,需要眯着眼,看上去有点吃力。亦或,在鼻梁上架上一副眼镜。直到,有一天。我的头越过了她的头。她的手搂着我的肩,保护我;成了我搂着她的肩,她靠着我。那刻,我体会到了从她心底里传给我的幸福。那么温暖。我不知道,当她独自一人时。她是否会站在墙前,欣慰的望着。又可能,抚过墙上的刻痕。回放着每一次的动作,每一次的情感。

       想着,忆着,勾起丝丝过往。眼眶泛红。而我站在墙前,看着过去与当下的身高,每个身高背后的,属于那段时间的我和她。我时常沉湎,脑中,重复播放着她给我的爱,她给我的每一个拥抱,每一个笑容与亲吻。霎那间。我很想能做些什么?

         一个拥抱?一个笑容?一个亲吻?呵,我明白了。我对她有某种责任。

        在心里,我想对于她给我的期许与爱恋一个有力的回答。原来,自从我来到这世界时,她早已把我的未来当成她的未来在努力。坚定不移的努力。

          那一处风景。我留恋着她右手写下的字。记录着我和她的样子。

         时间流过了几条河?留下了那一处风景。

 

点评:

       风景之所以美丽,是母亲那纯自然的真情;风景之所以成风景,是那看风景的人心中有风景。母亲温柔细腻的刻度尺,镶嵌在墙上,也镶嵌在了女儿成长的足迹里。女儿自然真切的风景文,写在了作文里,也写在了所有母亲陶醉的心窝里——

这一处风景!

                                             陶妙如

One thought on “那一处风景 —-高一(3)黄一喆
  • 黄一吉说道:

    回家路上
    11月18日,期盼已久的日子。带着大包小包,坐上了回家的车。不知道是为什么?当踏上归途,总有丝丝惆怅。
    路上。透过车窗看,街边又建起许多新的写字楼,或者又有许多正在建起。每一次,在回家的路上总会看到新的风景,当然也有那颇有感触的风景。
    由于前几天的雨,使车子在修筑的道路上停留了许久。颠簸,泥泞,脏乱,是这条正在修建的道路上的特点。原本就不大的马路上,挤着大汽车,小汽车。我呆望着窗外,一群工人尽收眼底。他们穿的黑布大棉袄,裤子也是深色得看不出是什么颜色,一双被黄泥巴沾满的黑鞋子加上同样沾满黄泥巴的黑裤子,看得出他们应该工作了很久了。脸上红扑扑的,不知道是被冻的,还是工作量大而发热。
    他们有些人指挥着机器,那好象是一种压平地面的机器。有些人则带着白布的工作手套,手拿铲子,把石头和混凝土的混合物铺在地上。四五米宽的马路,他们铺过来,又铺过去。时不时还回过头看看自己铺过的地方,觉得不平整,又用铲子压一压,才放心。我在想,是不是画家在完成自己的作品时,也会用类似的方法打量。有些人,把一大堆东西到入一个正在轰轰搅拌的机器。然后又有人在机器的另一头,用胶桶接着,满了后,把铁钩穿过胶桶上的孔,一前一后的抬起来,四平八稳的走向施工地。
    在路快完工的地方,已经看不见那群工人的身影。换之是一群在修建绿化带的女工人。她们穿着黑色或大红色的羽绒服,袖上带着花花绿绿的袖套。脸上同样是红扑扑的,她们说笑着。有的用小铲子在土里挖个,扔了几粒不知是什么的小颗粒。有的用铲子在翻松土壤。又或者,站直身子,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面容有些疲惫。
    车子终于跌跌撞撞的走过了那段路。前方是宽阔的马路,川流不息的汽车。红绿灯指挥着交通,路旁的花开得很艳,树张得很绿。呵呵,是否是路好走了?连刚刚在抱怨因修路而难走的司机,这时也哼起了小曲。
    路修好了,通行了,工人们也退下了。坐在车上的我,几分钟看到的只是他们工作的一个片段。车下驶过的路,有他们抬来抬去的胶捅的痕迹,有他们铁铲压过的痕迹,有他们负重背水泥的身影。是否,当道路需要修建时,当路旁的花草枯萎时。总有他们。
    在这个城市的修筑处,依然可以看见他们的身影。他们用一种重复,或者近乎于机械的工作,打扮着这城市,使城市更加整洁,更加亮丽。
    呵呵,不知道又会在哪条道路上,看见他们忙碌的身影。

    高一(3)班
    黄一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