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智慧——陶妙如教育工作室
做温暖的教育
孩子心声
2010 年 1 月 21 日 , 10 陶妙如
反复,是为了唤醒! 课堂是神圣的,它来不得半点忽悠
陶妈妈,离开了你,离开了有你的环境,就觉得自己的生活多么碌碌无为。 或许自己还没有学会怎么去生活吧! 清晨,站在楼顶上。细雨蒙蒙,模糊着我的视线。 真想拿起笔来刻画此时蒙蒙雨中屋舍,若影若现,很是神秘。 好宁静,如诗般宁静。 冷冰冰的冬风吹拂这我的脸庞,像无数无形的鞭子在鞭笞着我。
无意间,看到了那间房子。。 那时的场景又浮现眼帘。无尽的哭声,痛与爱交织,想留却怎么也留不住。 那刻,一个伟大的灵魂,一位慈祥的母亲,化作了天使。 她飞走了,飞远了,消失了。 这位老人,是我的外婆。。
从小给了我无尽的关怀,我永生不能忘记。。 有是跟我们开玩笑:我死了要记得来看我喔~ 我们总是无知的答应着,幼稚的说着:外婆会长命百岁的,我们要孝敬迩。。 那时,看似遥远,而近在咫尺。。仿佛就是昨天许下的诺言。 诺言没能实现,是我们终身的遗憾。
世间,当有生命将要离去,我们肯定会极力去挽留他们。 外婆此生是苦命人,没享过几年清福。 或许不要挽留的好。死,能放下自己不能放下的东西。 我知道,我们应该让她休息了,她累了,要睡了。 哭,悲里参杂着喜悦。 我们再也见不到她了,, 她可以放下累垮的身子,好好休息了,可以不管世间任何琐事了。。
思绪飞往了以前。。 回过神来,空气中似乎已经参杂那天,那时,那刻的悲凉。
生活中,要学会换位思考。 把不好的事尽量想成好事。 没有快乐就去寻找快乐。 让自己快乐起来。(这是卢幡教我的喔^ ^)
陶妈妈,寒流南下,记得自己多加衣服哈,, 别着凉啦,我怕下学期看不到你喔~> <
夜深了,很静了。
它(昨日)走了,不来了。。
无尽的流年,让人思念,让人留恋。。
细数时间的沙粒,品味冷冬的诗意。
看不见璀璨的繁星,听不见声声车鸣。
夜真的很静。。——如诗般宁静
落日。 余晖透过玻璃照射到我的脸上,在这冷冬中,颇能感觉到那么些温热。 抬起头,玻璃窗那历经岁月洗濯的斑驳显现了出来。 一横横的,一竖竖的。。 外面的世界,模模糊糊。因为玻璃窗上满布岁月的尘埃,视线随之不清。
天空。 这一小片蓝色中,没有白云朵朵。。 这一小扇窗户内,没有丝丝微风。。 阳光,温暖的是泛红的脸蛋,对我照顾不周,其他地方没有丝毫暖意。 静静的听着,美美的品着。 窗外传来几声鸟鸣,听似杂乱无章,细细品味,就好像是名曲家的著作。 鸟声,真的别有一番风味。 忽高忽低,有时很有规律,又有时上句不接下句。
音响里传来惹人心醉的旋律。。 参杂着喜怒哀乐,诉说着人生哲理,描述着每一个不起眼的爱与恨。
一个人的世界,孤独而自由,不受拘束,聆听自己的欢笑,心声。。
那一处风景 夏去秋来,炎热的夏日渐渐隐去,知了的歌声悄然从同升湖消失。喧哗热闹的校园里,树叶被风吹得哗啦啦的响。偶尔间,会从树上飘落而下,静静地躺在水泥路上,或是被人踩,或是被微风带起,降落至另一处地方。 轻风中,似带一种寒意,把同升湖这处美丽的风景区渐渐带入秋天。默然想起这样一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虽有秋风来点缀,但却缺少了洪波来衬托这处风景的美,说不上是完美之景。湖中泛起阵阵涟漪,仔细看去,湖面像是披着一层轻柔的白纱,微带一种神秘。湖面如镜,现实的事物被如实的倒映在镜中,好似湖就是另一片天空。 景中有湖,镜中有山。一望而去,一片碧绿,犹如被精雕细刻而成──又是一景。微微秋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好一处神秘之林。虽说是远观,感觉不如身临其境,但仔细观赏,别有一番风味。叶在林中作响,像一群小孩东跑西穿,小山连绵起伏,其中还夹杂着别墅,水泥路。豪华的乡村生活,宁静之中,只有自然在玩闹,人类似乎是沉默寡言的。这儿鸟声很少,偶尔见过几只从湖面上空飞快掠过。 此景是美的,多些动态事物那就更完美了。远处的山,山上的树,近处的湖,没有多的动态,只有大片的静美。当然,没有万籁俱静此般神韵。不过,这毕竟可称得上是“世外桃源”的。 走进同升湖校园,少不了喧嚣,少不了美景。高大的楼房之间,绿色如荫,五颜六色的花朵,相互争艳着。假山石凳,互依互绕。大树零星分布在各个角落,秋天来临,树叶等待掉落,林荫小道上叶儿片片分散开来,有一种内在的古典美,看上去很舒服。草坪,也是沿小道扬长而去,看起来处处生机勃勃。校园的秋意现在还没消散完全。可以说这景,正夹在夏与秋之间。应说夏秋之美,一年一次。 白色的阶梯攀岩而上,至到罗马广场,好像景在这处是由下往上的,绿景搭配完美,整个校园就以绿为主题,景色第一,人文排后了。再就是中间的喷泉,很壮美,结合了西方艺术来点缀此处。水中鱼儿三五成群在游荡,还有“映日荷花别样红”之美。 总而言之,这处景观,一言到不尽。 我最后来给上一句“美丽无处不在”!
此文写于2009年下学年 高一第一学期
全职老姐 ───记一老同学
她,有时活泼机灵,有时便沉默不语。心情的好坏全都勾勒在她的脸上。 她,便是我初中第一个同学,兼“全职老姐”。 我们并不在同一个班,但缘分撮合,我们住在同一个屋檐下。 或许命中注定,我和她相处非常融洽。一起上学,一起背着书包你追我赶的回家。后来我们决定“认亲”,她为姐姐,我为老弟。那时我们太小,太幼稚。什么都不懂,终日沉浸在小学是顽皮时代。 一起学习,一起受“压迫”。班主任家里有七八个学生,就我俩为死党,学习成绩当然不差。她可是年级第二呢! “全职”是怎么来的?就是门门科目好到能当老师。她可是我的专用讲题人。 讲课是她的兴趣爱好,不过会变得极为严肃,甚至会让我感到她就是班主任。 她有一口流利的英语,次次考试满分,可与老师相提并论。 记得有一次她为我讲课,当时不知怎的,脑子一下子没转过来,讲错了一句英文,语法严重错误。遭了一顿“K”谁叫我“how are you”读成“how is you”了,这么低级的错误她是不允许出现的。很明显,注定将来是位牛人老师。 我经常暗自庆幸,能有这样一位“全职老姐”。不过久而久之,感情愈加深了,别的同学开始怀疑了,我们是不是在谈恋爱。因为老姐啦,对我行为举动有点那个那个的。那一次竟被咱亲爱的 敬爱的班主任看见了:晚上写作业,我和她在角落的桌上写,于是常做些小动作。她不小心用圆规刺到我的手,然后急忙用手摸之,揉之。此刻班主任刚好惊看此幕。遂另一时间地点,一一找起谈话。让我们重新认识此事的严重性。 从此,“全职老姐”变了,只有对我! 开朗,活泼依旧是她的本性。一头长发随风飘起凌落。一双水汪汪的大眼,再配上老是对我嘟起的小嘴,嗯,美极了。 现在分离已有一年半了,生活中少了她,确实不自在,不过已经习惯。 现在都长大了,想象她在某个城市,某个街区悠闲的走着,想象着对她模糊不清的相貌。很想见她,她是否还是从前一样?或许不了!只不过她还是我的“全职老姐”。
向全校全社会报道:2009届高一(5)班实况!
历经两个月的学习,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高一(5)班越发“强大”。受过一次甲流威胁,第二次的甲流卷土重来,(5)班师生依旧勇敢,至之成为“未被甲流侵袭的学院佼佼者”。 学习上人人奋力拼搏,各科老师口中的好班级──这就是,名师陶妙如所带的,2009届高一(5)班。 距上次甲流爆发也已有一个月时间。 第一次甲流打击,(5)班同学没头喊输。经受一天被隔离的岁月,他们懂得了许多。学习上更加刻苦。 于本学年第一次月考,(5)班惊现年级“黑马”,跃于普通班水平,年级排名第8.这无不让所有人都吃惊。 另外还有数名精英荣登排行榜。这说明,高一(5)班的水平毫不亚于实验班。 慈师陶妙如说的好,此班是介于普通班与实验班之间的班级。 取得这种成绩,离不开同学们勤奋求学的精神。 学习氛围尤为浓厚,(5)班部分同学甚至一有时间就是:早上学,课间学,中午学,晚上学。这为下次考试再现“黑马”奠定了基础。 据说,陶妙如老师带的上一届高一(10)班被评为“书香班级”,那么高一(5)班就正往这一荣誉迈进了。 2009届高一(5)班,创建喻公元2009年8月20日。由47名学生“精英”组成,潜力之大,无可比拟。 这当有待各位同学在沉默中一次次爆发。
2009年10月30日
半年“一面”
(一)半年才能见一次面 不知是怎的了,临走前想写一篇这样的日记。 或许是对我那可爱的顽童老爸和幽默的开心老妈有点怀念了。 半年一面,这已经持续了2年,已成习惯。 学校里,夜夜是梦,梦梦能见他们奇怪的搞笑。 话筒里,总是左左右右重复着那几句话,没有多的言说。 思念中,想起老爸辛苦换来的两腮银丝。 悲伤中,念起老妈满嘴是道的左右安慰。 只想仰天长叹:为何时间流得如此之快~! 也许,这就是我们的宿命。 我很庆幸,能有这样一对老爸老妈。 想起他们搞笑我就想笑。 想起他们辛苦我就想哭。 寒假以来,一家四口当然很少分开。因为思念,因为亲情。 天这边的儿女思念天那边劳作的父母。 天那边的夫妇想念天这边学习的儿女。 不知该如何表达。 经常这样想,总有一天他们会离我们而去,我们一定要抓紧,让他们享福。 努力吧!咱两姐弟。
(二)半年才能吃到这“一面” 今天早晨,起来甚晚。10点一刻,老妈厨房劳作,老爸外出,姐姐外出。 眯着朦胧双眼来到厨房,老妈一问:“儿子,饿不饿?”我一答:“有一点。” 老妈二催:“快去洗漱,我煮碗面给你。”我赶紧去了洗漱。 然后出来,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映入眼帘。 吃进一口,美味。 吃进二口,绝味。^ ^ 好久没吃到老妈煮的面了,回过神才发现,眼泪早已在眼眶中打转了。 强忍着。 我想吃很慢,慢慢品味一位母亲为一个儿子付出的爱。 半年一次的面条,我很舍不得就这样吃完。 明天就要走了,临走前能吃到老妈煮的面,无愧了。
在这里我想对我老爸老妈说句: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咱们半年后见,一定要开心快乐喔~ > <
《名人传》读后感 ───有的人一生或许会是个悲剧,但要能把这些抛之脑后,潜心修学,自己留下的东西不仅鼓舞了自己,还会永传后世。那么这个悲剧就不会是个悲剧,而是个让能后人崇高的喜剧。
一个寒假,我过得有少许不安。临近开学的前些天,我到书店买了一本《名人传》。或许能在其中找到一点安慰感。 读了之后,受益匪浅。这样一本好书,读起来真是惹人心脾。从中感悟很深,还能更深刻的认识世界,了解人生。它是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的。 这本书描述的是不同时代,不同名族的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之美。 他们分别是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列夫·尔斯泰。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我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用心观察他们的伟大人格,感受他们所最求的真善美,真理和正义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双耳失聪,这无疑不是一个音乐家的惨剧。而贝多芬却是相反,他用痛苦与惊人的毅力谱写的与命运抗争的音乐,为后世留下无数的精神粮食;他犹如一棵不受风雨摧残的杨树,不论命运怎样玩弄,他始终是站立不倒。 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扼住命运的喉咙,“用痛苦换来欢乐”。 正如他所说:“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此担当患难。”“噢,人啊,你应当自强不息!” 痛苦的米开朗琪罗用他一生的血泪创作出不朽的杰作。 面对敌人给他的重重困难,他总是用坚定的意志来面对。他那伟大的心灵犹如高耸云端的山峰,在浩然长空之中,在碧波云海之间,那么伟岸,那么圣洁。 文坛巨匠托尔斯泰在他的小说中描写了万千生命的渺小与伟大,他用自己的不朽作品向世界传播着爱的种子。这样一种奉献,在于本人,不是辛苦,而是享受。 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他们饱受痛苦的煎熬。面对人间的苦难和世间的悲苦,他们从来不会惶恐,不会颤抖。他们英雄的姿态是那么桀骜不驯,有如波涛,有如飙风,不住的吹响欢快的号角。 他们从来就不讳言痛苦,而事实上,他们的痛苦在常人看来又是难以想像的。 但是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坚信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与劫难而一味地沉沦,那么就定能冲破肉身的束缚,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 在世间,有的人面对重重坎坷不畏惧,不恐慌,因为他们有信心,有毅力,只要相信自己,困难的厚壁就会犹如一页薄纸;而有些人面对小蚂蚁一样的小生命就一味的把它给踩死;还有些人善良的人看着它们慢慢远去……这就是区别,人生的区别,心灵的区别,意志的区别。这些事例,我们的生活中都能遇到。对待命运的不同态度,是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我们要学习他们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义坚韧不拔的意志,遇到挫折勇往直前,才能取得成功。听,贝多芬雄浑的英雄交响曲,又一次奏响…… 我愿随着他们的脚步,一路前进。
清晨,漫步在街上。 空气中弥漫着繁华城市的气息。 短暂的相聚,因为时间的流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戴上耳机,听着许嵩的曲曲悲颂。
今天,离别一个月的同学,朋友,老师都会在学校相见。 想象着他们满脸微笑,把自家新年的喜气带到学校, 那该是一副怎样的欢乐之景呢?
近了,悄悄近了。 离别之后会换来再次重逢,也许换来的是更久的离别。 得知班上少数几个同学离开这个可爱的集体,内心涌出少许失落。 我想陶妈妈也不舍得这样一个历经一学期磨砺出来的班级离开少许人吧~!
不过,走了,换来了几张新的面孔,这或许是件开心的事。 因为我师傅从国际部转来了我们班,我很开心,我们以前同班的5个同学都会很开心。 初三毕业离别的那天,我以为我们永远不会在同一个屋檐下学习,打闹,欢笑了。 这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吧!~ 就像陶妈妈的心总是和学生的心粘在一起一样,了解我们的始终是陶妈妈。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 *
显示名称 *
电子邮箱地址 *
网站地址
在此浏览器中保存我的显示名称、邮箱地址和网站地址,以便下次评论时使用。
陶妈妈,离开了你,离开了有你的环境,就觉得自己的生活多么碌碌无为。
或许自己还没有学会怎么去生活吧!
清晨,站在楼顶上。细雨蒙蒙,模糊着我的视线。
真想拿起笔来刻画此时蒙蒙雨中屋舍,若影若现,很是神秘。
好宁静,如诗般宁静。
冷冰冰的冬风吹拂这我的脸庞,像无数无形的鞭子在鞭笞着我。
无意间,看到了那间房子。。
那时的场景又浮现眼帘。无尽的哭声,痛与爱交织,想留却怎么也留不住。
那刻,一个伟大的灵魂,一位慈祥的母亲,化作了天使。
她飞走了,飞远了,消失了。
这位老人,是我的外婆。。
从小给了我无尽的关怀,我永生不能忘记。。
有是跟我们开玩笑:我死了要记得来看我喔~
我们总是无知的答应着,幼稚的说着:外婆会长命百岁的,我们要孝敬迩。。
那时,看似遥远,而近在咫尺。。仿佛就是昨天许下的诺言。
诺言没能实现,是我们终身的遗憾。
世间,当有生命将要离去,我们肯定会极力去挽留他们。
外婆此生是苦命人,没享过几年清福。
或许不要挽留的好。死,能放下自己不能放下的东西。
我知道,我们应该让她休息了,她累了,要睡了。
哭,悲里参杂着喜悦。
我们再也见不到她了,,
她可以放下累垮的身子,好好休息了,可以不管世间任何琐事了。。
思绪飞往了以前。。
回过神来,空气中似乎已经参杂那天,那时,那刻的悲凉。
生活中,要学会换位思考。
把不好的事尽量想成好事。
没有快乐就去寻找快乐。
让自己快乐起来。(这是卢幡教我的喔^ ^)
陶妈妈,寒流南下,记得自己多加衣服哈,,
别着凉啦,我怕下学期看不到你喔~> <
夜深了,很静了。
它(昨日)走了,不来了。。
无尽的流年,让人思念,让人留恋。。
细数时间的沙粒,品味冷冬的诗意。
看不见璀璨的繁星,听不见声声车鸣。
夜真的很静。。——如诗般宁静
落日。
余晖透过玻璃照射到我的脸上,在这冷冬中,颇能感觉到那么些温热。
抬起头,玻璃窗那历经岁月洗濯的斑驳显现了出来。
一横横的,一竖竖的。。
外面的世界,模模糊糊。因为玻璃窗上满布岁月的尘埃,视线随之不清。
天空。
这一小片蓝色中,没有白云朵朵。。
这一小扇窗户内,没有丝丝微风。。
阳光,温暖的是泛红的脸蛋,对我照顾不周,其他地方没有丝毫暖意。
静静的听着,美美的品着。
窗外传来几声鸟鸣,听似杂乱无章,细细品味,就好像是名曲家的著作。
鸟声,真的别有一番风味。
忽高忽低,有时很有规律,又有时上句不接下句。
音响里传来惹人心醉的旋律。。
参杂着喜怒哀乐,诉说着人生哲理,描述着每一个不起眼的爱与恨。
一个人的世界,孤独而自由,不受拘束,聆听自己的欢笑,心声。。
那一处风景
夏去秋来,炎热的夏日渐渐隐去,知了的歌声悄然从同升湖消失。喧哗热闹的校园里,树叶被风吹得哗啦啦的响。偶尔间,会从树上飘落而下,静静地躺在水泥路上,或是被人踩,或是被微风带起,降落至另一处地方。
轻风中,似带一种寒意,把同升湖这处美丽的风景区渐渐带入秋天。默然想起这样一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虽有秋风来点缀,但却缺少了洪波来衬托这处风景的美,说不上是完美之景。湖中泛起阵阵涟漪,仔细看去,湖面像是披着一层轻柔的白纱,微带一种神秘。湖面如镜,现实的事物被如实的倒映在镜中,好似湖就是另一片天空。
景中有湖,镜中有山。一望而去,一片碧绿,犹如被精雕细刻而成──又是一景。微微秋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好一处神秘之林。虽说是远观,感觉不如身临其境,但仔细观赏,别有一番风味。叶在林中作响,像一群小孩东跑西穿,小山连绵起伏,其中还夹杂着别墅,水泥路。豪华的乡村生活,宁静之中,只有自然在玩闹,人类似乎是沉默寡言的。这儿鸟声很少,偶尔见过几只从湖面上空飞快掠过。
此景是美的,多些动态事物那就更完美了。远处的山,山上的树,近处的湖,没有多的动态,只有大片的静美。当然,没有万籁俱静此般神韵。不过,这毕竟可称得上是“世外桃源”的。
走进同升湖校园,少不了喧嚣,少不了美景。高大的楼房之间,绿色如荫,五颜六色的花朵,相互争艳着。假山石凳,互依互绕。大树零星分布在各个角落,秋天来临,树叶等待掉落,林荫小道上叶儿片片分散开来,有一种内在的古典美,看上去很舒服。草坪,也是沿小道扬长而去,看起来处处生机勃勃。校园的秋意现在还没消散完全。可以说这景,正夹在夏与秋之间。应说夏秋之美,一年一次。
白色的阶梯攀岩而上,至到罗马广场,好像景在这处是由下往上的,绿景搭配完美,整个校园就以绿为主题,景色第一,人文排后了。再就是中间的喷泉,很壮美,结合了西方艺术来点缀此处。水中鱼儿三五成群在游荡,还有“映日荷花别样红”之美。
总而言之,这处景观,一言到不尽。
我最后来给上一句“美丽无处不在”!
此文写于2009年下学年
高一第一学期
全职老姐
───记一老同学
她,有时活泼机灵,有时便沉默不语。心情的好坏全都勾勒在她的脸上。
她,便是我初中第一个同学,兼“全职老姐”。
我们并不在同一个班,但缘分撮合,我们住在同一个屋檐下。
或许命中注定,我和她相处非常融洽。一起上学,一起背着书包你追我赶的回家。后来我们决定“认亲”,她为姐姐,我为老弟。那时我们太小,太幼稚。什么都不懂,终日沉浸在小学是顽皮时代。
一起学习,一起受“压迫”。班主任家里有七八个学生,就我俩为死党,学习成绩当然不差。她可是年级第二呢!
“全职”是怎么来的?就是门门科目好到能当老师。她可是我的专用讲题人。
讲课是她的兴趣爱好,不过会变得极为严肃,甚至会让我感到她就是班主任。
她有一口流利的英语,次次考试满分,可与老师相提并论。
记得有一次她为我讲课,当时不知怎的,脑子一下子没转过来,讲错了一句英文,语法严重错误。遭了一顿“K”谁叫我“how are you”读成“how is you”了,这么低级的错误她是不允许出现的。很明显,注定将来是位牛人老师。
我经常暗自庆幸,能有这样一位“全职老姐”。不过久而久之,感情愈加深了,别的同学开始怀疑了,我们是不是在谈恋爱。因为老姐啦,对我行为举动有点那个那个的。那一次竟被咱亲爱的 敬爱的班主任看见了:晚上写作业,我和她在角落的桌上写,于是常做些小动作。她不小心用圆规刺到我的手,然后急忙用手摸之,揉之。此刻班主任刚好惊看此幕。遂另一时间地点,一一找起谈话。让我们重新认识此事的严重性。
从此,“全职老姐”变了,只有对我!
开朗,活泼依旧是她的本性。一头长发随风飘起凌落。一双水汪汪的大眼,再配上老是对我嘟起的小嘴,嗯,美极了。
现在分离已有一年半了,生活中少了她,确实不自在,不过已经习惯。
现在都长大了,想象她在某个城市,某个街区悠闲的走着,想象着对她模糊不清的相貌。很想见她,她是否还是从前一样?或许不了!只不过她还是我的“全职老姐”。
向全校全社会报道:2009届高一(5)班实况!
历经两个月的学习,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高一(5)班越发“强大”。受过一次甲流威胁,第二次的甲流卷土重来,(5)班师生依旧勇敢,至之成为“未被甲流侵袭的学院佼佼者”。
学习上人人奋力拼搏,各科老师口中的好班级──这就是,名师陶妙如所带的,2009届高一(5)班。
距上次甲流爆发也已有一个月时间。
第一次甲流打击,(5)班同学没头喊输。经受一天被隔离的岁月,他们懂得了许多。学习上更加刻苦。
于本学年第一次月考,(5)班惊现年级“黑马”,跃于普通班水平,年级排名第8.这无不让所有人都吃惊。
另外还有数名精英荣登排行榜。这说明,高一(5)班的水平毫不亚于实验班。
慈师陶妙如说的好,此班是介于普通班与实验班之间的班级。
取得这种成绩,离不开同学们勤奋求学的精神。
学习氛围尤为浓厚,(5)班部分同学甚至一有时间就是:早上学,课间学,中午学,晚上学。这为下次考试再现“黑马”奠定了基础。
据说,陶妙如老师带的上一届高一(10)班被评为“书香班级”,那么高一(5)班就正往这一荣誉迈进了。
2009届高一(5)班,创建喻公元2009年8月20日。由47名学生“精英”组成,潜力之大,无可比拟。
这当有待各位同学在沉默中一次次爆发。
2009年10月30日
半年“一面”
(一)半年才能见一次面
不知是怎的了,临走前想写一篇这样的日记。
或许是对我那可爱的顽童老爸和幽默的开心老妈有点怀念了。
半年一面,这已经持续了2年,已成习惯。
学校里,夜夜是梦,梦梦能见他们奇怪的搞笑。
话筒里,总是左左右右重复着那几句话,没有多的言说。
思念中,想起老爸辛苦换来的两腮银丝。
悲伤中,念起老妈满嘴是道的左右安慰。
只想仰天长叹:为何时间流得如此之快~!
也许,这就是我们的宿命。
我很庆幸,能有这样一对老爸老妈。
想起他们搞笑我就想笑。
想起他们辛苦我就想哭。
寒假以来,一家四口当然很少分开。因为思念,因为亲情。
天这边的儿女思念天那边劳作的父母。
天那边的夫妇想念天这边学习的儿女。
不知该如何表达。
经常这样想,总有一天他们会离我们而去,我们一定要抓紧,让他们享福。
努力吧!咱两姐弟。
(二)半年才能吃到这“一面”
今天早晨,起来甚晚。10点一刻,老妈厨房劳作,老爸外出,姐姐外出。
眯着朦胧双眼来到厨房,老妈一问:“儿子,饿不饿?”我一答:“有一点。”
老妈二催:“快去洗漱,我煮碗面给你。”我赶紧去了洗漱。
然后出来,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映入眼帘。
吃进一口,美味。
吃进二口,绝味。^ ^
好久没吃到老妈煮的面了,回过神才发现,眼泪早已在眼眶中打转了。
强忍着。
我想吃很慢,慢慢品味一位母亲为一个儿子付出的爱。
半年一次的面条,我很舍不得就这样吃完。
明天就要走了,临走前能吃到老妈煮的面,无愧了。
在这里我想对我老爸老妈说句: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咱们半年后见,一定要开心快乐喔~ > <
《名人传》读后感
───有的人一生或许会是个悲剧,但要能把这些抛之脑后,潜心修学,自己留下的东西不仅鼓舞了自己,还会永传后世。那么这个悲剧就不会是个悲剧,而是个让能后人崇高的喜剧。
一个寒假,我过得有少许不安。临近开学的前些天,我到书店买了一本《名人传》。或许能在其中找到一点安慰感。
读了之后,受益匪浅。这样一本好书,读起来真是惹人心脾。从中感悟很深,还能更深刻的认识世界,了解人生。它是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的。
这本书描述的是不同时代,不同名族的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之美。
他们分别是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列夫·尔斯泰。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我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用心观察他们的伟大人格,感受他们所最求的真善美,真理和正义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双耳失聪,这无疑不是一个音乐家的惨剧。而贝多芬却是相反,他用痛苦与惊人的毅力谱写的与命运抗争的音乐,为后世留下无数的精神粮食;他犹如一棵不受风雨摧残的杨树,不论命运怎样玩弄,他始终是站立不倒。
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扼住命运的喉咙,“用痛苦换来欢乐”。
正如他所说:“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此担当患难。”“噢,人啊,你应当自强不息!”
痛苦的米开朗琪罗用他一生的血泪创作出不朽的杰作。
面对敌人给他的重重困难,他总是用坚定的意志来面对。他那伟大的心灵犹如高耸云端的山峰,在浩然长空之中,在碧波云海之间,那么伟岸,那么圣洁。
文坛巨匠托尔斯泰在他的小说中描写了万千生命的渺小与伟大,他用自己的不朽作品向世界传播着爱的种子。这样一种奉献,在于本人,不是辛苦,而是享受。
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他们饱受痛苦的煎熬。面对人间的苦难和世间的悲苦,他们从来不会惶恐,不会颤抖。他们英雄的姿态是那么桀骜不驯,有如波涛,有如飙风,不住的吹响欢快的号角。
他们从来就不讳言痛苦,而事实上,他们的痛苦在常人看来又是难以想像的。
但是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坚信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与劫难而一味地沉沦,那么就定能冲破肉身的束缚,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
在世间,有的人面对重重坎坷不畏惧,不恐慌,因为他们有信心,有毅力,只要相信自己,困难的厚壁就会犹如一页薄纸;而有些人面对小蚂蚁一样的小生命就一味的把它给踩死;还有些人善良的人看着它们慢慢远去……这就是区别,人生的区别,心灵的区别,意志的区别。这些事例,我们的生活中都能遇到。对待命运的不同态度,是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我们要学习他们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义坚韧不拔的意志,遇到挫折勇往直前,才能取得成功。听,贝多芬雄浑的英雄交响曲,又一次奏响……
我愿随着他们的脚步,一路前进。
清晨,漫步在街上。
空气中弥漫着繁华城市的气息。
短暂的相聚,因为时间的流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戴上耳机,听着许嵩的曲曲悲颂。
今天,离别一个月的同学,朋友,老师都会在学校相见。
想象着他们满脸微笑,把自家新年的喜气带到学校,
那该是一副怎样的欢乐之景呢?
近了,悄悄近了。
离别之后会换来再次重逢,也许换来的是更久的离别。
得知班上少数几个同学离开这个可爱的集体,内心涌出少许失落。
我想陶妈妈也不舍得这样一个历经一学期磨砺出来的班级离开少许人吧~!
不过,走了,换来了几张新的面孔,这或许是件开心的事。
因为我师傅从国际部转来了我们班,我很开心,我们以前同班的5个同学都会很开心。
初三毕业离别的那天,我以为我们永远不会在同一个屋檐下学习,打闹,欢笑了。
这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吧!~
就像陶妈妈的心总是和学生的心粘在一起一样,了解我们的始终是陶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