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晴——高一(3)班–莫卓燃
心 晴
往往我们对一件事有什么看法就会持什么样的态度。我们怎样去看待一件事物取决于我们怎样去想,所以每个人都不同。目光不同,想的也不同,因此怎么看就怎么想,自己要正确看待每一件事。
“狗眼看人低”,这确实是一句不无道理的话。“这人长的好畸形,那人穿的好土…”有些人只知道这样去看别人,他不知道别人总有一些闪光点,他这样去议论别人,那么他的素质又怎么样?他心里想的又是什么?所以从一个人看别人的角度能反映出这个人的心理素质,目光低浅的人看再高的贤人、君子,在他眼中也不过如此,因此看每件事物都需要合理的分析,把心放宽,正确看待每件事物。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甚至是对自己心灵震撼,压力比较大的一些事情。关键是看我们怎样去看待,如果我们抱着一种消极的心态去对待,那么不但问题不能解决,甚至回2损害我们的心身,消极的心态对于我们来说只有坏处。相反,如果我们抱着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件事,每一个问题,每一个困难,去面对我们的生活,用宽容的心去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我想我们的人生也就会更加美好,只要我们有一个好的心态,那么什么事都很好办,什么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比用挑剔的眼光看待每个人效果会更佳。我们不仅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还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别人。 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我们无论看谁都不能用挑刺的眼光或是幸灾乐祸的心态去对待别人,这也体现了一个人的素养。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修养的。
所以我们应该怀有一颗明亮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一切,对待我们的人生,去感染别人,完善自己,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
高一(3)班–莫卓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