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温暖的教育

教研教改, 敬畏教育

有感于高三第一次月考分析会

      8月7、8日月考结束,8月10日晚在行政楼二楼会议室召开了月考分析会。

     反思2010届高考。计划2011届高考。

     会议有几大特点:

     反思,客观。自我批评,深刻。指出问题,直接。

    规划,现实。确定目标,实际。激励手段,实在。

4 thoughts on “有感于高三第一次月考分析会
  • 云中客说道:

    企业走向衰退得征兆
    默认分类 2009-05-16 11:55:17 阅读2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做企业不怕年头长,怕的是未老先衰。
        当然,企业的衰亡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中国民营企业短命已经是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实。有自己把自己给“造”死的,这样的企业死后需鞭尸三百;有被竞争对手或市场逼死的,可怜;也有自己“老”死的。有5岁“老”死的,也有10岁“老”死的。虽然企业年头都不长,但不少未老先衰。
      其实人不怕老,怕朽,听说过“朽木不可雕”,没听说过“老木不可雕”。企业和人一样,也是不怕老,要不中国的很多大企业都想做百年老店,没听说谁想做百年“朽”店的。企业是由人组成的,所以说企业老也好,朽也好,其实就是看那里的人是老还是朽。再说白一点,就是看那里的领导人是老还是朽了。
      企业里永远都有老人,今天没有,明天也会有。老了不可怕,怕朽,那会坏事。怎么能知道周围的老人开始变朽了呢。这里列举了六大征兆,按重要性从小到大排列。
      第六征兆:对行业变化熟视无睹
      在一个行业做了10年以上,为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总以为自己最了解这个行业,对行业中发生的任何变化都熟视无睹,总觉得一切都在其掌握之中。这样的领导人基本上已经“朽”掉了。
      今天在一个行业成功的人,许多在当初入行时都是门外汉。有时和这些人聊天,总能听到他们说过去如何有意思,虽然自己不懂行,但是一边摸索一边干,钱挣了很多。然后再发一句感叹:现在这生意怎么越来越难做了!总是埋怨市场竞争太激烈,却很少听到他们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我们可以为这些人画两张像,一是刚刚创业时的样子,一是现在的样子。刚刚创业时,他们头衔上没有“总”,手头也不宽裕。唯一有的就是想做事,这样的人有一个共同点:身段摆得是低低的,本来也没什么可以摆谱儿的;心态放的开开的,本来肚里就没货。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着开放心态,愿意学习,并真心去学习的年轻人。另一张画像是成功后的老板,既有资格摆谱儿,肚里也着实有了一些货。问题是商业环境一直在变,这时,他们还能放下身段去学习吗?难!他们还能真心去学习吗?没有时间,恐怕也自觉没有这个必要了。
    其实,只要拿一张纸,把你熟悉的行业一一写下来,然后倒推30年,看看这个行业那时是什么样子。你肯定会大吃一惊,因为有许多行业那时可能根本就不存在。今天有大量的行业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发展。如果你在一个行业做了10年以上,不去深刻思考就认为这个行业还是老样子,那么最可能的是你朽了。朽了的人不爱学习,在什么情况下,朽了的人可以不学习呢?当然是当环境没有什么变化,也就没什么可学的时候,自然就不用去学习了。所以一个不准备学习的人,会尽力在环境中寻找永恒不变的东西来证明自己一厢情愿的合理性。
      一个行业从出现到成熟会经历各种变化,其中之一就是行业游戏规则的变化。手机刚刚出现的时候,技术和生产是关键,能生产出可以有效通话的手机就不愁卖不出去,现在的关键已经转向了营销和产品设计。上世纪80-90年代,社会上物资严重缺乏,能造出产品来,就会有人买,那时企业的瓶颈主要是在后台。现在可不一样了,几乎所有的消费品都是供大于求,瓶颈已经移到了前台。游戏规则变了,如果不愿意去承认这种变化,不愿意去学习如何适应这种变化,那么我们就是朽了。
      第五征兆:只用自己用惯了的人
      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累,后者可能更累些。一群人在一起工作,时间长了,就形成一种默契。当领导的最了解这些人,利益自然是要在自己人中分配。久而久之,公司里就形成了一个个小团体。其实这也没什么,只要环境不变。据说有史以来有一个行业就是这样,多年没有什么太大变化,那就是钉马掌的,所以如果您是钉马掌的,也不必劳心去读这篇文章。在其他几乎所有的行业里,技术在变,市场也在变。如果一个领导人还是只用自己用惯的人,这样一个由“用惯了的人”组成的团队一定会越来越远离市场,这个企业也就开始腐朽了。
      第四征兆:开会时永远是说的时间比听的时间多
      领导说得多有几个原因。一是不认为开会还有什么其他的方式,对他们来说,部下就是一双又一双的手,干活就是了。二是他们拒绝承认自己的落后,要把方的硬说成圆的,不假以时日是困难的。三是他们的下属都选择不说话,所以这个时候,领导即使说一句话,也构成了“说的时间比听的时间多”。此时,您能做的就是别去开会,去找工作。
      第三征兆:以嘲讽的口气将新思想拒之门外
      如果公司来了一个外行人或是一个顾问,你要注意观察,领导是在那里饶有兴致地听他谈一些很可能是不着边际的想法,还是不断用一些行业术语和数据来和人家讨论,在对方答不上来的时候,用慈祥的笑容环视左右,让对方连鼻子上的那点儿灰都来不及擦,就赶紧走人。
    拒绝接受新思维是“朽人”们自我保护的自然反应。因为新思维代表着要否定过去,包括过去的辉煌,代表着要费脑子去重新思考,代表着费精力去做过去没做过的事情。
      第二征兆:公司资源长期集中在个别部门,而公司的战略总是在假定资源不重新配置的基础上去制定
      企业的价值链是一个循环,从产品的构思到原材料采购到销售是一个没有起点和终点的循环。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地位的取得并不需要它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只要在几个关键环节上有突出的竞争力,大多都能在市场上获得不错的收益。中国企业大多是在生产和销售这两个环节上下比较大的工夫,久而久之,企业的资源也会向这两个领域集中。然而,企业的发展需要它根据市场的需要来不断的调整自己专注的重点。也就是说,今天把精力专注在制造上的企业,可能需要有意识地把资源不断向研发倾斜,以提升企业产品创新的能力,否则,企业就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把资源集中在个别环节上在一段时间内是市场的需要,但长期得不到改变的话,就是企业内部利益团体的需要了。
      第一征兆:说到的都没做到,不说的全做了
      公司每年都有预算,都有工作计划。一般年初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搞出一堆口号,抓到一个人就要说一遍自己的宏伟蓝图。说要做这做那,对员工说,对媒体说,对银行说,对政府说,跟祥林嫂有一拼。可到了年底,什么都没做好。这样的事情连续出现3年便可以进入“朽”的行列了。
      为什么一个企业说到的做不到,而不说的全做了?因为它本想说到做到,但力不从心,未说又做了的事情就不太好说了。木头变朽往往是因为有了蛀虫,企业朽也离不开“蛀虫”的努力。在这里要说“蛀虫”是怎么努力的,套一句郭德纲相声里的台词,“可能政府不让”,所以我就不说了。
    企业倒闭的10大征兆
    转载 2010-03-13 10:33:05 阅读1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上帝欲叫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透过疯狂的举措,我们也许发现一些企业、公司正在走向覆亡。
    1、光说不练,不停的开会,不停的批判,却没有任何结果。
    会议太多,说的时间比听的时间多,整天讨论执行力的问题,却从来没有执行任何事项。如某公司每天举行四五次会议检讨,但是错误该犯还是照犯。
    2、拒绝变化,不思进取,无视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
    嘲讽新思想、屏蔽新举措,反应迟钝,信息不畅,无休止的透支企业资源,坐吃山空,立地吃陷。如某公司开发出某手机号码存储产品,当手机也开发电话薄的时候,依然熟视无睹。
    3、不停的招聘,不断的离职,人员热热闹闹的进进出出。
    某工厂三次连招大学生,几乎是前面招聘,后边辞职。最后在本地都无法忽悠求职者,只能异地招聘。后来,又高薪招聘策划高手,妄图依靠所谓点子大王的策划,一招定乾坤,结果也是无功而返。
    4、公司重用人格魅力型领导。
    拥有人格魅力的领导,比拥有业绩的领导更容易得到重用。也是公司在分崩离析之前所作的努力之举,妄图依靠人格魅力型领导,网络人心,力挽狂澜。
    5、孤注一掷,押宝于革命性的产品。
    国民党战败前夕,寄托于自己搞出原子弹来扭转战局。现在,个别企业也是在最后关头,寄希望搞出一两只革命性的,能够扭转全局的产品。但是,仓促上阵,往往力薄西山。
    6、最高领导,行为反常,与日常性格常态表现不符。
    平时稳重谨慎的企业领导人,突然变得焦躁不安,豁然开朗。平时从来不向别人伸手借钱的领导人,突然四处奔走,张口大笔借钱融资,等等。
    7、无偿加班,拖欠工资,背离行业传统。
    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财务危机,无偿加班、拖欠工资超出了行业中一般企业的惯例,企业处于崩盘前夕。
    8、政府职能部门人员频繁光顾公司。
    经常有戴“大沿帽”的人员,出入公司,和企业领导密谈,甚至他们深入车间、仓库,公司对此表现出“神秘主义”。预示公司和政府的关系遇到挑战,经营环境受到破坏,深层矛盾正在显现。某公司近段时间经常有银行人员深入车间、仓库调研,果然不久后公司财产被查封。
    9、最高领导突然迷恋上“玩失踪”。
    企业领导人出国、外出考察变得频繁,追债人常常见不到人,手机接打无效。可能暗示,领导正在转移资产,寻求金蝉脱壳。
    10、产品市场表现异常火爆,超过理性程度。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每个事物发展都有自己的阶段和周期,异常的火爆,一般说来,要么是透支广告费,要么是透支促销费。火爆的背后,掩饰着巨大的问题,一旦暴露伤筋动骨。
    以上是企业倒闭的10大征兆,希望对心存上进的员工、企业的债权人等有所借鉴。
    企业文化不是外在的
    默认分类 2009-11-24 14:50:25 阅读1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品牌,百年企业靠文化。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构成企业的软竞争实力。企业文化是个催化剂,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参与企业的发展,在员工感受愉悦的同时也能为企业创造巨大的企业利益和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反之,糟糕的企业文化可能令优秀的人才敬而远之或在如此文化下兑变成庸才或“敛才”,只能成为泛泛之辈的集散地,过频的不良流动对企业发展而言是个不良的征兆。企业文化的外在表征是企业的规模、实力、建筑、产品等,这些外在表征是显而易见的,是显性企业文化;内在表征则是企业精神、宣传口号、活动组织、员工面貌、行为特征等,这些企业文化不易察觉和不易被体会,只有深味其中才能有较为深刻的体会,是隐性企业行为。现代商业社会,许多企业的显性文化搞得风风火火,夺人眼球,或别具一格,但他们往往忽视了隐性企业文化的创建和打造而流于外在形式的自我陶醉表现,殊不知,隐性企业文化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正是它,主导了企业的文化真正要义所在。

    企业如人,生生死死,已成自然一景,本不值得奇怪。但一个蒸蒸日上的企业,历经坎坷、步入坦途,却因一时的管理不善,转眼就归于沉寂,这对于所有为这个企业付出血汗的人们却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
    其实,企业死亡是有征兆的:
    一是:流言盛行。自然是亲者痛、仇者快,企业人员离心离德;
    二是:小人当道,必然导致人才流失;
    三是:分配失衡,最终导致人心涣散,互相攀比着休闲;
    四是:安全失控,必然导致事故不断,效益下滑;
    五是:领导失聪,最终导致用人不当;
    六是:形式主义,必然导致效率低下。
    一个企业如果具备了以上特点中的任何一项,必将诱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在某一个早晨间,企业轰然倒塌,归于死亡。
    很多企业的覆辙一再证明着上述道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当一个个蒸蒸日上的新兴企业茁壮成长的时候,一个陷于死亡之前征兆的企业是可悲的。
    因为,所有的人都可以活首,为什么该死的是我?
    咀嚼这个问题将会是一个企业领导最大的悲哀。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发展才是硬道理,实力是真功夫。
    其身正,不令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流言止于智者!
    发展只有一个出路,死亡则有千百个办法。

  • 宁师班主任培训的学生说道:

    你真的做到了哦。你一定会做到的,加油!

  • 南雅小刘说道:

    陶老师:
    你好!
    我是南雅中学的刘钢老师,我现在带的班是高二文科平行班,习惯和成绩不好的学生相对集中。分在文科平行班的学生会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自我认同感下降,情绪会比较低落。今天晚上第一次见面,我想让学生的这种不良情绪得到缓解。您碰到这种情况,您认为最应该做的是什么?最应该讲的一句话是什么?请赐教!谢谢!

  • 陶妙如说道:

    谢谢信任!我们共同探究。

    老师自信,学生不会不自信。
    任何一句话都是最好的,只要合适。
    我坚信一条:成功源自于内心对成功的渴望!

    《班主任工作栏》有许多开学时的课件和做法,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