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温暖的教育

国培传善, 教研教改

做温暖的教育——

陶妙如老师 北京师范大学邀请函

做温暖的教育

4 thoughts on “做温暖的教育——
  • 广州说道:

    http://www.gwdwx.com/eis/callboard/comment.php?tabname=news_main&dataid=6261
    与教育名家面对面

    ——我校教师参加2010年全国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培训会
    『文字』:王攀峰 『供稿』:中学部 『图片』: 『时间』:2010-11-03 『点击数』:571

    为有效促进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提高班主任育人和管理能力,探索创新德育工作,解决德育重点、难点问题,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由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组织举办的“2010年全国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暨德育特色学校建设经验交流会”于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湖南长沙顺利进行。
    我校小学部徐艳珍、衷颖、孙静及中学部沈国品、罗增礼、宋朝荟、王攀峰老师在小学部学生处吴大海副主任的带领下,利用周末时间前往湖南“星城”报名参加此次培训活动,与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中小学教育管理者、一线班主任们一起聆听了全国首届十佳班主任、教育部班主任培训专家组成员、山东省中小学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成员、山东省临沂十二中的王立华老师以及湖南长沙教育学院客座教授、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课程专家、《让爱智慧》一书作者、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陶妙如老师两位教育名家所做的三场培训讲座。
    王立华老师在《关键一跃:班主任日常成长质量的追寻顶点——基于自主发展的分析视野》首场讲座中,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关键一跃”的内涵与价值、难以促成关键一跃的根源、促成关键一跃的所需素养以及促成关键一跃的方法,王立华老师认为班主任的成长方式有两种:渐变式成长与突变式成长。从成长效益考虑,他鼓励每一位班主任工作者都要力争“关键一跃”, 追求突变式成长。讲座中,王老师以日常细碎的班务工作为例,介绍了自己如何以科学的手段来管理班级:如交给家长的学习反馈不再是简单的划满错对号的一张试卷,而是一份内容全面的学习分析问卷调查;起始年级收集学生家长信息不只是简单的联系电话,还会有学生的血型、父母的文化背景等等对教育会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王老师在平日的工作中设计开发了大量的调查统计分析表格,他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与会的每一位老师示范了什么叫作“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的内涵,他让大家深切体会到了什么叫作“精细化”管理,什么叫作“严谨治学、爱岗敬业”。 王老师的精彩报告,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既具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性,又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独到的见解给我们每一位前去学习的老师以极大的启示。
    第二场讲座中,王立华老师以《突破平庸,班主任急需的能力跳板》为题,详解了优秀班主任所需具备的七方面的能力:研究每一个学生的能力、课间十分钟的应用能力、班会课的课程开发的能力、日常成长的能力、日常规划的能力、理论研究的能力、有效教室的建设能力。讲座中,王立华老师列举了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巧妙机智地化解课堂突发事件,如何转化性格、能力偏差学生的生动事例,王老师还针对中小学班会课程标准、师生用书空白的现状发表了自己的强烈关注,他认为全国450万个班级及其班主任在没有统一教学标准及教材的情况下,每周450万节班会课各不相同,事关祖国未来的德育重任在许多学校、班级处于无序、随意甚至“放羊”的状态,简直是一种严重的课时浪费。王老师还以自己如何设计班会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早恋,尊重感情为例,向与会老师展示了自己正在自编的一本中小学班会课程教材《自己教育自己——什么是自主教育》,教材共分五个篇章:道德自尊、是非自辨、生活自理、行为自律、学习自强。
    讲座最后,王老师还引用教育家陶公的一句名言:“人生为一大事来”勉励在场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时刻以“天下为己任”,为每一位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两场讲座王老师出口成章,精彩纷呈,让听参加培训的老师们既学到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管理技艺,也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精彩的讲座源于王老师平日的积学储宝,博学上进,他79年出生,今年只有三十出头,工作十年,为买书却已花去了四万余元,正如他所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阅读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由之路,更是一个教育教学管理考成长的不二法门。王立华老师也因为他的学好与成就当选为山东省2006年度教育创新人物,《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6年度“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参与多部著作、教材、教参的创作和编写,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教学与管理》《班主任之友》《中小学管理》等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随笔70多万字,教育教学实践曾被《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多次做长篇报道,已为全国数省市的教育系统培训过教师、班主任,做专题演讲近160场。王立华老师的成功之路值得每一位年轻老师学习。
    第三场培训报告由来自湖南本地的教育名家陶妙如老师主讲。陶老师以《做温暖的教育的七个元素》为题,结合自身的多年的工作经验,对老师从工作艺术、工作智慧、师德品味等角度和老师们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所谓的七个元素是指:想象着所需的妙境、预支着明天的思维、更新着立业的资本、创新着育人的心法、锤炼着深刻的思想、提升着学生的境界、营造着温馨的环境。与王立华老师相似,陶老师工作在教育的最前线,每届新接的班级都是所在学校基础最差的班集体,而经她的几年管理,所教学生成绩可以赶上重点班,所带班级可以获得长沙市优秀班集体,她是一线老师中涌现出来的女强人!她的敬业与实绩令我们参加学习的老师感到由衷的敬佩!
    陶妙如老师站在一线教师的工作、生活实际的角度,通过真实具体的案例情景化地再现了她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精彩的瞬间:有高一新学期第一次立志班会课设计,有巧妙拒绝家长送礼精彩对话实录,有将一个整天不思学习的篮球小子送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班的传奇,有鼓励男女生“有条件”早恋从而激发弃学生学习斗志与潜能的爱情神话,陶妙如老师的整个讲座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给人以温暖与自信。从她进教室起,她的脸上总是带着微笑,整一天讲座都是站着讲课。她用自己的行动来拉近自己与每一位听讲者的距离,践行了温暖教育的主题。尤其令我敬佩的是:她从自己的著作《让爱智慧》一书销售收入中每年拿出2000元在本校设立奖学金,用以奖励每年中考高成绩优异的学生,她时刻用自己的言行温暖差自己周边的人。
    讲座结束前,陶老师结合自己培训的主题《做温暖的教育》提醒与会老师们在温暖学生的同时,也要温暖自己的亲人:让家庭温馨,对家庭牺牲一点,对父母大方一点, 对兄弟姊妹关心一点,对丈夫、妻子糊涂一点,对孩子长远一点。她特别提醒:为了家庭的幸福,每位老师都要提高效率,别把工作带回家。
    讲座最后,陶老师还套用杜甫诗作《望岳》的格律,新编了一首《思教》:
    教坛夫如何?古今情未了。
    顽童性相近,师化见分晓。
    凝神出五彩,辗转生百窍。
    刚柔两融合,一切皆可昭。
    几行文字巧妙地勾勒出了陶老师如常的工作,是陶老师数十年教育生涯的真实写照,几句简单的话也道出了育人的伟大真谛。陶老师既是一位成功的教育管理者,也是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她的讲座语言精妙、事例鲜活、见解独到、思想深刻,不时博得现场老师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她的博学、睿智与幽默给我们广外外校一行八位老师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带队的吴大海老师在培训之后,短短几天的培训让他深切领悟到教育的真正内涵就是爱,就是充满智慧的爱。他给我们同行几位老师说不知道为什么在长沙的那几天他特别想念自己的妻子——我想吴老师这一趟长沙之行不虚此行,满载而归,爱的力量在心田充盈激荡,有对学生的,也有对身边朋友与家人的。

    以下是我校参加培训老师听讲期间整理下来的陶妙如老师长沙讲座的精彩语录:

    人们说要让教育充满爱,我说这还不够,要让爱充满智慧!

    领先于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用明天的思维来引导今天的孩子。

    要追求我们这个职业里最好的知识、极致的教学艺术,了解最先的变革——让自己成为身体里流淌的血液一样新鲜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一颗向上的心。

    教师的唯一定义是有教育对象,而且热爱他。

    优秀教师,不是头衔,特权、职位和金钱,而是责任与使命。

    教育应采用包容态度,而不是克隆出多少个像我们一样的学生。

    我们要发掘有过人之处的学生,坚信这里潜藏着许多个比我们自己更优秀的人。

    不管怎样,我们该对自己进行“镜子测试”,确保每天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是一个充满活力,给学生以激励的教师形象。

    我们应该都是实干家,却又要将教师的权力分授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管理,而不把我们自己淹没在琐事当中。

    唯一能持久的竞争优势是胜过竞争对手的学习能力。

    用真爱来浸润,用仁爱来布施,用智爱来点化。
    老鼠嘲笑猫的时候,身旁必有一个洞.

    站在山顶和站在山脚下的两个人,虽然地位不同,但在对方眼里 .同样渺小.

    学习别人,但不丢弃自己;羡慕别人,但不贬低自己。

    奉献最难的不是交付和呈现,而是做到自觉和恭敬。

    现代师生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考试是中国第五大发明。

  • 芳歌说道:

    陶老师,您好!
    11月初在长沙听了您的讲座,感触很深。对于教育教学上也有很多疑问想向您请教,不知道在您的这个网站中,哪个版块是可以交流的?谢谢!或者有qq号也行!

  • ajh4567说道:

    妙语如珠,浑然天成。2010国培计划学员 敖江华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