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升讲坛,多元研究呈新态
同升讲坛,多元研究呈新态
——写在同升湖实验学校2010—2020新十年起点时
“科研兴校”这是同升湖实验学校治校方略“依法治校、从严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中的一方。同升科研氛围自建校起就十分活跃。建校初由孙培文校长主持的包含18个子课题的《新型民办学校办学模式研究》历经三年于2003年11月阶段性结题,其报告获国家级一等奖;此后又有数十项课题获省、国家级奖。2001年4月,学校开设了“同升讲坛”。首讲为当时的长沙市市长谭仲池先生,针对“高考写作”而讲。此后先后请进了教育、科技、国防、心理、高考、时事、经济等各类专家、学者等国内的、国外的成功人士。专家汇集同升讲坛,十年内每年有均十余次的讲座在这里交流。校内经验丰富、效果显著的高特教师也纷纷走上讲坛,自2001年11月地理特级教师吴正初为全校老师讲授试卷命制专题后,学校就行政、班级、课堂、高考中考等只要涉及到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面均有讲座,十年累计约有600余次或全校或部门的交流活动。还有学生讲,自2001年10月高一学生在电脑老师胡老师的带领下成立了摄影制作组后,电视台也相继成立。这之后,电视台就成了学生频频亮相的平台。
研究促进了提升,学校越办越红火,名声也越来越远播,2010年3月6日中国教育报的两会新闻报道中学校被作“没有改革创新,民校难成名校”的专题采访报道。2010年6月18日,同升湖在美国费舍尔学校挂牌办起了“孔子学堂”。
“同升湖人不能停下发展的脚步”校长孙培文先生在做新十年规划时说,“我们已经有十年的探索经验,我们已有安博集团这更强大的支撑平台,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融合优秀资源,发掘我们每一个员工、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做为国为世界造福的教育” 。
“做为国为世界造福的教育”这是一句口号,但在这里,在同升湖,这是方向!
在高起点上要有大发展,是有难度的。下面,我们从各学部各特色台剪辑了一些片段,你可了解同升讲坛在新十年起点时多元研究呈现的新态势——
抓“两考”研究,让学生享受毕业班
“高三月考质量分析会”这是由孙培文校长亲自组织的会议。看一看最近的一次报道:
以班为阵 不疾而速
——高三第四次月考质量分析会
2010年11月15日晚7:00学校在行政楼二楼会议室召开了高三第四次月考质量分析会。
这个会议虽然开在冬天,但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做着温暖的教育。
首先,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又兼任了高中部主任的汤正和先生点燃了“冬天里的一把火”。他就本次月考关于试卷命制与组考、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加强研究四个方面做了简洁却又形象的评点与要求。
接着,由教务处副主任何老师对本次试卷做了点评。
班主任成俊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不是父亲胜似父亲”“即使是基础最差的,我也要让他快乐学习每一天”的演讲其温暖的情怀自然地传递给了微笑着却似有泪光闪耀的与会者们;王辉老师“不埋没一个有潜力的学生”“不放弃一个暂时困难的孩子”那睿智的谋划让会场闪耀着智慧的光辉,洋溢着浓浓的春意。
文理科李主管、杜主管两科亮点有特色,问题解剖也直接,冬天里的雨一样贵如油。
紧接着,孙培文校长伴温暖随爽朗而开讲,他的“跳出高三谈高三,发展眼光看教育”“身体更健康,生活更阳光,事业更闪光”“虽然是冬天,我们可以拥有四季如春的心态” 又一次开启了思维送来了关心。
精神的物质的双管齐下,带着信任,包含欣赏——不是春天,确似春天!
最后有一个程序即兴谈感受,抽签确定。易鹏、胡福生两位男老师中奖。易鹏老师的“人才济济”“压力变动力”“越来越完善”“真的很感动”,胡老师的“感动着,激动着”为质量分析会增添了更多的意味……
同升湖实验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四季如春!
再看看中考分析会
踏着芬芳前行
——初三教研纪实
11月18日18时30分,夜色弥漫。行政楼二楼会议室,座无虚席。新一轮初三教学研讨会开始了。
首先,学校副校长汤正和先生高屋建瓴,从多元化的社会角度提出了育人的目标,从学校学生实情出发确立了工作重点,为初中教学研究明确了方向。
初三年级组长朱国政老师将近两个月来初三年级的总体情况以数据的形式展示。从常规的评比,到A课堂的统计再到每个班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的记录,详实具体。为下一轮学生管理工作上的侧重点提出了建议。
之后,初中部教学主管杨银香老师就此次月考以表格的形式再现。优秀率,合格率,各班的优秀保持情况,各学科的增长幅度一目了然。班与班的比照,学科与学科竞争尽在那一串串温热的数据中。与会的老师或沉思或微笑。要知道,每一串数据的背后都写满了付出与辛劳。正如作为优秀班主任发言的甄和平老师所说:“每天给学生一个微笑,每天给学生一点肯定,每周班会给学生解决一个问题,每周给学生一门学科的过关检查”这每天的一点点,每周的一个个合在一起该是多长的时间,多大的促进啊!“润物细无声”“百川汇成海”,这是十年同升积淀的一种精神,在今天,这种精神更是芬芳四溢。
接着初三各备课组长开始了对各自学科的月考解读。
初中部王主任的主题讲话“齐心协力,让‘后花园’姹紫嫣红”将研讨会推向高潮。她的演讲或庄重或诙谐,以事例警醒人,以真诚感染人,以信念激励人,在座的老师无不为之振奋。
最后孙培文校长意味深长的给我们讲述了质量让学校起死回生的案例,重温了学校先进的育人理念,更不忘强调眼前严峻的现实,“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同升人不懈的努力,积极的进取。开创新十年的美好明天!”
会议室里弥漫着茶的清香,瓜果的甜香,还有从窗外透来的不知名的树香。
时候已是22点,夜色安恬。我们,踏着芬芳前行。
质量分析会,以前每届都会研,现在越研越深入,越研越活跃,这不,高三文、理科老师们研究兴趣倍增,继学校第一次质量分析会之后文科在李主管的组织下又以文科组为单位开设了高考“文科研究”,成俊杰、刘轶群、谢遥峰、李昌坤等老师分别从学科教学与班级建设两方面进行了深入有效地探究。理科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在杜主管的组织下开设了“双培策略(培优培基)”与“试题精研”两项精细探究。易鹏、伍岭、何迎杰、凌海清、杜典宏等老师先后交流了自己的绝招。
孙培文校长曾这样说:学生应考素质应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生活即考试,考试即生活,我们研究高效应考,实际上就是希望学生能享受学习享受生活。
抓“课、卷”研究,让教师们享受成功
本期学校在加强教研组功能建设的基础上强化了两项工作:成立了学校课堂督导评估组和试卷命制组。
首先,看看学校整体布局会议提纲:
高度决定效度
堂督导评估和试卷命制两项工作是学校教学的方向盘,是学校校长了解、掌握教师、学生教和学实际的主要窗口。它的功能重在于导向与评价。因而,课堂督导评估和试卷命制者整体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就决定了学校某个阶段的教学的效度。它的意义自然重大。
真诚督评 互赏同升
——关于课堂督导评估
一、督评的目的
1、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为教师各种评定提供参考依据之一。3、发现人才。
二、督评的尺度
1、真诚,以学生的身份听,能够感染人。
2、公正,用欣赏的心情听,能够激励人。
3、准确,以发现的动机听,能够引导人
4、深刻,以指导的高度听,能够提升人。
5、艺术,以探究的思维听,能够温暖人。
融情命卷 科学导考
——关于试卷命制
考试就是指挥棒!
一、为国选材之心——三个“有利于”
二、居高临下之态——一个词 “高度”
三、循序渐进之道——“两点”“两度”
四、稳中求变之思——“能力”“开放”
再,看看老师们如何行动:
小学部:特色教研,专业成长
通过不断实践、思索,本学期小学部的教研课分为示范课、同课异构的研究课和汇报课。这三种课型也分别安排在学期的期初、期中和期末。
有经验的老教师和骨干教师在期初上示范课。示范课一定经过试教,并要求有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同年级学科的老师共同参与研究,确定是比较成熟的课,然后才能在组内示范。本学期熊立新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王文桂老师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不但教案改了数稿,更试教多次。就是这样一种执着、认真的研究,将小学部所有语文老师教研的热情推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上。当然学部薛主任共同参与研究设计老师们动力是不言而喻的。
同课异构的研究课。一个教学内容,多个老师研究上课,展示给老师们是不同的教学设计。在这个不同中,老师们通过甄别、探讨,找到最好最合适自己的教学设计。
这样,不同的教研课型,分布在整个学期的不同阶段,真正让上课的老师和听课的老师都从中受益,让教师在教研中的专业得到快速成长。
幼儿园:教师既全能又专长
每学期,幼儿园都会围绕“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活动主题在各学科领域开展一系列的理论学习活动,坚持每双周一次理论学习,每月一次纲要理论考试。如今年三、四月份主要是音乐领域的学习培训,五、六月份是美术领域,八、九月份是科学领域,十、十一月份主要是语言领域的学习培训。每次培训要求有详细的学习笔记,每次闭卷考试有情况分析及反思、总结。
每个月,幼儿园结合纲要理论学习主题开展一系列相关领域的教师说课活动。各教研组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根据主题集思广益共同研讨教学活动设计思路,并推选出一名教师代表教研组面向全园进行说课。通过每月一次的说课活动使我们的老师更加深入地学习了教育教学理论,促进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效促进了幼儿园教学工作水平的再提高。
抓“特色”研究,促进中外文化融合
作为学校通往世界的桥梁,国际部一直重视充分利用多元文化资源,促进学校中外师生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如何利用国际部和学校的资源进行具有国际特色的教研活动,成为国际部教学教务开展工作的重点。下面,让我们从主题文化讲座看国际部特色教研活动
“一人讲,多人听”阶段
【情境】
Krisitin 《The diversity and mix of cultures in New York City》
2008年12月27日
外教以丰富的图片向广大师生展示了纽约的不同,听外教的报告时,学生们不时发出感慨和赞叹。眼中流露出对于异域文化的向往之情。整个演讲精彩但缺少思想的碰撞,讲座过后,能就演讲主题提出问题的人寥寥无几。
是演讲的问题?是学生的问题?还是形式的问题?
成立之初的国际部,部门学生急需了解国外最新资讯、礼仪等方面的动向,部门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外历史、文化、时事缺乏了解,在传授知识时总会遇到一些文化上的瓶颈。为解决学生的迫切需要,提升老师自身素质,国际部利用丰富的外教资源开展主题讲座。以讲座形式召开的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了学校师生的目光,参与讲座的学生及教师众多。外教的选题也十分贴近我校学生需要,以培养学生独立精神的讲座《Individualistic foundations of Western man:Personal Bubbles and Handshakes》,关于西方传统节日的《Christmas》,解读西方艺术多样性的《Perceptions of western culture in the visual arts》等讲座;部门还邀请已到国外求学的优秀学生回到国际部,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诉怀揣留学梦想的学弟学妹们国外的美好生活,和获取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邀请学校名师讲授国学经典,解读中国文化,让学生热爱中国文化,让部门学生敢于担当走出国门后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使者的重任,用对祖国文化深厚的爱唤起国外友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这种教研活动受众广泛,参与者也都表示受益匪浅,但这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停留在“一人讲,多人听”的层面上,听者有诸多感慨,也只是自己细细品味,很难做到与别人分享。
“两人讲,多人论”方式
【情境】
外教LEO 《Diversity in American》 主题演讲 2010年11月14日
LEO 的讲座围绕美国多样文化和造成美国多样文化的移民文化为部门老师介绍了我们所不了解的美国人口构成和美国的移民观。
40分钟的演讲,老师们都全神贯注,尊重在台上带来精彩演讲的外教,等到自由交流时间,老师们也会毫不客气的奉上自己的疑问。
“What you talked reflectes ancient America. Now the case is different. Nowadays, it is time for us to make our Chinese dream come ture.”汪虎老师如是说。
有自己的见解,不盲从别人的观点,这就是国际部教研活动新变革模式。
交流永远不是一个输出一个输入,大家的思想都活跃起来,才能够集思广益。每个人都可以是哲学家,只要你思考。
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的不一致往往导致对某件事的看法不一致。主观意识上的偏颇会造成认知和行为上的偏颇。因此,在以前的教研活动中注重“讲”往往忽略了听众怎么“想”,思想性的东西存在,却逃不过别人思想的影子。怎样在保持文化多样性的同时把别人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成了这学期以来国际部教研活动探究的主要目标。革新交流形式,让不同的参与者说出自己的看法,在谈论过程中吸收别人的观点,也给自己的思想一个出口,修正存在偏颇的思想,最终在讨论的过程中实现观点的和谐共存。本学期以来,我部采取“两人讲,多人讨论”的教研模式,在培养教师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学会恰当的表达自己对于某种文化或是现象的理解,教研活动现场气氛明显活跃起来。“两人讲”是指每周一次的主题演讲由一名中教、一名外教带来。中教可以推荐流行好书、可以选取身边的教育现象、可以就普遍存在的思想动向发起谈论、以多种方式激发大家的思考教育问题,提高教学水平。外教的交流在形式上则是延续了以前的讲座形式,但现在的讲座也变“听讲座”到“听讲座——思讲座——评讲座”,通过自己发现讲座中的利和弊。
同升新十年的研究已开始,现在每一隅角落都有特色,由校长组织编写的《同升讲坛》系列丛书也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同升讲坛》电视视频也为老师开通,《同升讲坛》网站也开通。我们相信在安博集团强大的力量支持下,在全校师生和广大家长们的共同作用中,我们的每一种尝试都会有意义,我们的每一种展望都会成为风景。因为,我们知道:热爱它,这里便会成为圣地!
组编于2010年11月19日晚
One thought on “同升讲坛,多元研究呈新态”
我来了。。。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