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温暖的教育

国培传善, 高考研究

第二轮现代文学作品阅读 第一课时

确立一种“先终后始”“一以贯之”的大视角,宽胸怀的学习方式。                                  

                                                  第一课时  把握考试方向 确定追求目标

 教学目标:1、把握考试方向,确定追求目标。

                      2、确立一种“先终后始”“一以贯之”的大视角,宽胸怀的学习方式。

        同学们,复习有段时间了,我们对文学作品阅读考什么怎么考已经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或理解了。22分的题究竟能打多少分了呢?

我们第五、六、七次月考现代文学作品阅读得分的抽样:表一

  抽样

 本题总分

   第五次

  第七次

第八次

  抽样1

22

   12.87

   13.18

 14.38

  抽样2

22

   12.56

   13.32

 15.02

湖南省这一题近四年考生的得分情况(来自高考阅卷统计数据):表二     

年 份

分 值

实际得分

得分率

备注

2007年

17分

7.48

44%

 

2008年

17分

6.63

39%

 

2009年

17分

8.28

48.7%

  

2010年

22分

12.27

55.8%

 

 

 

 

 

 

 

        从表一、表二中,我们可以知道,得分率整体在提高,但得分率不太高。问题在哪里呢?

        从高考阅卷的情况来看,考生的困难在于:不能深层理解;表达不全面,不精确;不会结合原文分条作答;未能把握湖南卷整体阅读的特点。

        从现在学生的反映来看,不知道答题技巧,自己怎样想就怎样答,写得满满的结果6分的题只得了4分;有时考虑太多,结果答案很简单,费时却又失分;有时读不太懂等等。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第二轮对这一板块的复习该怎样才能快速提升呢?下面我们提几点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1、 我们要确立这一板块的学习目标并用最少的时间搞定它。

       如果语文要120分以上,那这道题得分目标就应定在17.6分以上。如果定在17.6分以上,那每道题最多只能丢1分,有些题甚至不能丢分。

       从现在起,每三天里做一篇文学作品阅读,然后将自己所做答案与参考答案对比,找出差异,总结规律,形成技巧。

       2、我们要通晓这一板块的考试内容并能很快的融合起来。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应注重审美体验,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能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D

(1)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4.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把握考点: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重点句子的含义;语段大意概括;篇章意境或主题的理解;探讨创作背景或意图。

        3、我们要预测这一板块的考试趋势并能查漏补缺全面备战。

       第五大题文学作品阅读由于种种因素,文本选材上基本为散文和小说,湖南省近四年偏向于散文,但不排除小说亦会入选的可能(小说在此处如果不入选,在选做题里也可能出现)。 

文本的选择:表三

年份

标题

作者

文章类别

得分率

2007年

忆刘半农君

鲁  迅

记人散文

44%

2008年

谈    静

朱光潜

说理散文

39%

2009年

云南看云

沈从文

写景散文

48.7%

2010年

一朵午荷

洛  夫

写景散文

55.8%

考题的设置:表四

年份

文题、体裁

第一题及赋分

第二题及赋分

第三题及赋分

第四题及赋分

06

《在山阴道上》散文

理解文中词语;

4分

把握作品结构;

4分

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4分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5分

07

《忆刘半农君》散文

理解文中词语;

4分

概括作者的态度;4分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4分

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5分

08

《谈静》议论性散文

归纳内容要点;

4分

根据内容进行推断;4分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5分

分析文章结构;

4分

09

《云南看云》散文

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作用;4分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4分

作品的思路和表达技巧;4分

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5分

10

《一朵午荷》散文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4分

归纳段意,简析结构的作用;4分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6分

探讨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8分

        对10年的文学作品命题,湖南高考语文阅卷核心组在试卷分析与评价中这样说道:“《一朵午荷》是曾就读于湖南岳云中学的台湾现代派诗人洛夫的名作(1979年台北出版的散文集即以此命名),其内蕴丰富复杂,富含诗人的独特体验,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如荷花的美、死生轮回)。命题回避了鉴赏文章主题,而侧重具体的内容形式分析,是明智之举。”

        从表三、表四中我们知道,考查面不论多广设题多灵活都没有超出《湖南考试说明》范围。要达到既定的目标17.6分以上,是完全可能的。但从10年阅读题目的变化与发展,则看出对考生的要求更高,因此我们需从根本上充实自己的人文内涵,增加积淀。

       在后段我们可从三个方面准备:1、提高文本阅读能力,快速把握文章命脉;2,掌握答题技巧,提高答题速度;3、定量做练习,心感转手感。

         4冲刺训练四步骤

        1、请大家限时训练。22分题,只能在18分钟最多不能超过20分钟内完成。

        2、完成后与参考答案作比较,看一看重要的信息点是不是都有,对文章的理解是不是准确,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感悟,对答题有帮助。

        3、在这本练习的空白处,根据文本内容,围绕考点范围,出一道你认为很有特色的题,要配上参考答案。这样做,你具有了命题者的眼光与思路,你还会不知道做题吗?

       4、在这本练习的空白处,简单写下读做这篇文章的思路。这样做,你不仅提高了阅读能力还提高了写作能力。20篇文章做完后,你综合解题的能力会无形中产生飞跃。

       5、考场现代文阅读答题步骤

       (1)默读全文,圈点勾画

        了解大意,把握思路,快速走进文本,有利整体把握文本意旨。

        温馨提示:我们有时也建议学生带题阅读,能节约时间,但往往顾此失彼,达不到最高解答效果。尤其是湖南卷这种整体性很强,关联性很大的出题思路。唯有整体入手,才能登峰造极。

     (2)揣摩题干,问题划区

       研读题干,看看命题人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在大脑里要形成“问题锁链”并快速将问题分划。初步确定答题点。

       (3)明确类别,分条作答

        认识问题的属类,与相应的答题模式套轨,再结合文本所指内容分条装进模子里。答是所问,能使用原文词句的尽量使用原文词句答题。

◇我们每天都将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可还是忙忙碌碌,那是因为我们缺乏一个终极的方向。

我们不是缺少方法,而是缺少将方法落实。

5 thoughts on “第二轮现代文学作品阅读 第一课时
  • 李思言说道:

    说利
    利是汤,利是网,几多较量,几多迷茫;利是帆,利是墙,几多奋斗,几多沮丧。世上没有不为名利的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
    《金钢经》有文:“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是的,这个世界上许多东西是虚假的,假若我们为这些虚假的东西而不惜抛弃一切,这又怎么值得呢?自古以来,单纯追求自身名利的人没有好结果,邓通,和珅等莫不身败名裂,他们的名字也注定被历史的年轮消磨淡去。所以,对于这些唯利是图我们应当作是梦幻泡影,只当作是观望罢了。
    当今社会,为名忙,为利忙,其实所有的人都应该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行为,不唯利是图,才能得到一份清闲,安保平定自我。很多时候,很多人曾追求的利却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利,于是利己主义去断去寻找自己想要的。就是因为这样,自己所想要的往往就永远来不了,在此之中他们又能有几个人能为那些曾为我而牺牲的人呢?于是我们还是听到了那句:“往昔所造诸恶孽,皆因无始嗔痴!”
    “邪来心魔至,善至心魔除。”那些追求名利而不顾一切的人,是因为他们过度的设想,欲望和邪念,才会使他们走上不归之途,但是只要反思而善待自己和他人,那些邪念也会被人海潮而冲走。亦如建功立业的帝王相既得名利,又兼济天下,因为他们为百姓造福,获得名利与代价是成正比的。然而这就是“善至”所得到的名利,所以名利不一定需要追求,而是在你追求善至的时候,名利自然会与你结缘。
    般若波罗蜜心经中有一句常被人们笑着挂在嘴边的禅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人,亦复如是……”然而又有几人曾探讨过它的真正含义呢?佛家中的色指的其实是我们所看到的周围一切的食物,而追求名利的人更是因为这样,羡慕嫉妒恨,导致他们红了眼,白了脸。利令智昏了。而他们所看到的,所嫉妒的最后又有几人复得开颜呢?所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空空如也!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义何所利?为利何所益?义利自有别,利得者因其利,何必言利?不言利者处处皆利。

  • 刘有有说道:

    说利
    在这个没有什么动荡,但也说不上很太平的年代,可以说就像湖面一样,平静而又安乐。但是,湖面下面却是暗流涌动,凡机四伏。
    那么,人是应该像浮萍一样,随波遂流?还是像水藻一样,依旧不动?
    在我们共享的天室下,有时会万里无云,光霞万里;有时电闪雷鸣;有时也会夕阳似血,秋风瑟瑟;有时也会梅花开遍,雪飘万里。但是,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哪些虚虚实实的官方消息;空洞的论文;小巧的染感;还有每个人都会追求的“某种,”且有一大群人曾经或者现在都在为它奔波,劳累。
    我承认,那个“某种”是个很好的东西。无论大小官员,商贾平民都对它有喜爱之情。但是,这些喜爱它的人们中却分为了几受;有的可望不可即;有的“适可而止”;也有为了它而用尽方法且以此自乐的,我不能不说这种“自乐”是一种悲哀。
    但是却真的有一类人,他们明知那是“悲哀,”却依旧乐此不疲,而且其中有绝大部分人依此获得了很多的“某种”并以此为乐。但是他们一旦失败,则不得不吞下一种叫做“某种的副作用”的苦果,就像药一样,吃一点可以治病,吃多了就不好了。
    在这里,我并不反对人们追求那些“某种,”甚至可以说,人就是因为对“某种”有追求,因为喜欢那些“某种”才去学习更多的技能和本领去获得更多的“某种,”从而进步。要是一个人成天只想着有饭吃就行,不思进取,那么他永远也不会进步。但是有人成天老是想着那些“某种”,且用尽心思,以至于损人利己,那就是对“某种”的追求有些过了。还是适可而止的好,利人利己。
    但是适可而止又何其易呢?
    自古以来,有多少人为了“某种”而“奋斗”终身,最终落得个千古骂名,有多少人为了那一寸一厘而落得自己苦难一生。
    但是,适可而止又有何难?
    有人可以为越王出谋划策,有人可以大呼:“安能崔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们这样的人有很多,且他们都得到了“某种”里面的大部分。丞相有着权力,上任有关钱财,诗人有着千古芳名。他们都适可而止。
    对于某种东西,还是适可而止的好。

  • 卢以鹏说道:

    说利
    人为父与母,生于利于以。父为小人利儿尊义儿弃,母为慈人亲义儿轻利儿,唯有君子为之父与母,不唯利是图,不轻而亡身取小义,此才为正道。
    自古利为先,诸天下之人皆疑而问曰:“古之圣贤皆劝世人无义而不往,义于利先而先义则后虑利,谈的轻巧,道的轻松,然圣人持何物而固之见者乎?义为虚而轻若鸿毛,利为实则重于泰山,何故何故乎?”然则古之贤者皆认可,自然有其理之乎,传承于世者,天理而不成书,无书而人人皆不知其贤,故人人皆知贤者所曰义为利失者,自若贤也。耳后贤者所持物,即义为利之桥梁,而断桥者亦毁其通路也,义为之衔者,意为义在利通达,义断利绝之,罗马为之盛,是衔者众而利源广,衔者稀而利源少,为有源头活水来,先保源头而图沼水才谓之长久之道也。无生来而目光短浅者,后天浅目短者,即雾于利中,贪心过重而蒙头转向。古有岛者,小人上岛而断桥,独享孤岛之资源,终有日岛穷而人亡,资源为之利,桥梁为之义,取利而断义者,自取灭之也。
    衡之利与义,须顾此而不失波,熟之能为者。则有人问之何以衡之乎?古有中庸之道,谓之中庸,

  • 段郎说道:

    非常好的讲座,学习借鉴了。
    我现在上高二年级,高三年级参加的成都二诊考试正在进行。
    《三江都市报》记者约稿,要求我写一篇关于实行网络阅卷后如何写作文的文章,我在文中引用了妙如先生的一些观点。
    在此,衷心感谢妙如先生的指点和意见。
    祝安。

    http://dd2927686.blog.163.com/blog/static/125892722011228112621434/

  • 陶妙如说道:

    教后反思:
    本帖最后由 陶妙如 于 2011-4-15 21:55 编辑

    从虚(需)入手,让学生胸有丘壑,想法很好,部分学生也颇有感受。但也有部分学生问,了解这些有什么用呢?
    是呀,1、2、3都很虚的。但正是这些虚,会让实有根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跳出高考看高考,能力自然得提升!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