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温暖的教育

语文教学

《沁园春·长沙》与王者之气 ——我教《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与王者之气 

  

          培元养气是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

          培元养气是个系统工程,它须凭借课堂、借助教材分散逐步落实。  

          这样一来每节课就须有明确的教学中心,围绕一个既定的中心作整体预设。即我们需要提炼和确定一种适宜的教学立意,借以让教学过程濡润着情趣、理趣和无尽的妙趣,以至进入妙境。

         培养一种王者之气。

          高一教材,第一单元学诗歌,第一课就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不知是编者认为娃娃这个时候需要一种豪情大气的洗礼,应受一种使命感的熏陶;还是第一课感悟豪情,第二课体悟怨情,第三课欣赏才情的安排。不管是何种意图,《沁园春·长沙》都是激发学生豪情,奋发向上激情的好素材。

         一篇文章,十个老师来上,可能就有十种不同的方式,但它的主旨、结构及其写法应该是相同的,只是各自传授的方式切入点、侧重点有别,对文本挖掘深浅不同而已。当然所收到的效果是不同的。如何根据不同的文本确定不同的教学立意呢?

        《沁园春·长沙》我们可以侧重围绕写景来展开,也可以侧重围绕抒情来展开,但我和学生选择的是围绕“气”来展开的,“品出王者之气”就是我们确定的教学立意,同时也以此来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视角和大气度的胸怀。

        曾这样开始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边说边板书,然后一边背诵一边在黑板上默写(书写力求工整美观)。并说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将它背诵。

          这一招看起来很普通很简单很一般,在多媒体普及的今天看起来很是跟不上形势,很老土。殊不知,普通也是奇术,简单就是绝招。

           学生对汉字的书写能力在降低,提高其能力,不能再推,教师示范理所当然。

          学生初中阶段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对此词牌结构有个初步的认识,且两词风格有相似之处,理解上没大的难度,所以将此词呈现在黑板上为深挖细究提供方便。

         学生智力能否提升,很大程度上是看学生记忆能力是否增强,培养学生记忆习惯,提高学生记忆能力,是我们时刻要注意的。老师边背边默,学生注意力已经高度集中,他们在倾听,他们在欣赏;且听到了看谁记得快的鼓动令,思维将会高速运转,情绪会相对激动。这种状态下记忆,效果是会超常的。

         我默写完,并用红粉笔框起来,俨然一幅书法作品。而学生大多已经能将上阕背下来。

          用时就那么5分多钟,曾这样继续:

        现在大家放声朗读,边读边感觉这首词给我们一种     气的感觉?(感觉到了就写到黑板的左上角,相同的就不用再写。)能说明从哪儿感觉出来的最好。

         语文要的是语感,语文学习,最简单的学法就是读,最深奥的学法也是读,关键是如何让读的妙处发挥到极致。有些诗是要低声去吟的,有些诗就得高声去诵。像这首词多读几遍,学生会自得其妙。

         不多一会儿,学生在黑板上写下了:霸气、书生意气、大气、才气、豪气、志气、勇气、王气等十多种气。

         都能为这些“气”找到依据,很好。我们再读一读,比较比较哪种气才是这首词的主流之气呢?找出至少三条理由!提倡先独立思考后讨论,边想边在笔记本上圈画(也可以到黑板上来写,写在中间)。

        通过比较学生将霸气、勇气、大气、豪气等气全都归在了王气之下。于是,根据学生的归结,我出示了深入品赏的话题:

         从词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词作体现出了“王者之气”。请按照列举—分析的格式表述。

           示例:王者之气从写景之状可以体现。写鹰,是搏击长空;写鱼,是翱翔水中,上下皆极力表现出一种冲破一切牢笼的自由之气。呈现出一种富于吞吐今古的气魄(这只是写景中的一个小点,为示例而为)。       

        学生相继从用词之极,感情之豪,思考之深等方面作了深入的解读。如:用字,“万”、“遍”、“尽”一类表现极致的词语,表现出一种极致之美,透露了冠绝古今的气魄。

         在学生品兴正浓之时,我问学生还记得曹操的《观沧海》吗?学生说记得,于是一道背诵后,比较比较两者的相似之处。观沧海写的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沈德潜曾评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

还记得柳宗元的《江雪》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说说看,柳诗之 “独”与毛诗之“独”反映出

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性格和风骨?

学生比较讨论自然明白因为身份地位时代的不同,于是胸襟有高低,气度有大小,思想境界有差异。胸怀天下、忧虑民生的大家

风范与遗世独立、清高自许的封建士大夫形象之区别就不难感悟了。

记得李白吗,读过他哪些诗,那飘逸那潇洒——

再来读一首毛泽东1909年写下的

《七绝·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在词中,诗人问天问地,与同学们一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万户侯,这确实远非凡夫俗子所能道也!全词有曹孟德《观沧海》之豪雄;有李白傲视群伦的气魄,却没有那放荡不羁。确有一种王者之豪迈气派!

        最后,师生一道齐诵《沁园春·长沙》后,出示作业:按沁园春格式填一首词。显示自己的“气”或思考。

学生习作:

                                                            沁园春·奋斗

                                                                      高一 王纯

          独立康桥,白鹭南飞,同升湖内。看莘莘学子,步伐一致,力争上游。仰天长啸,鸿鹄之志,海阔天空。万千学子梦开始。问自己,低下的头颅,何时扬起?

          紧拽百元大钞,忆父母奔波挣钱劳。恰青春年少,斗志昂扬; 文儒书生, 外柔内刚。侃侃而谈,奋笔疾书,拼死拼活三年后。等着瞧,清华和北大,我随便挑!

                                                 沁园春·梦幻

                                                          高一 YJ

           独如梦幻,瞬回唐朝,神州大地。望长安城内,比武台下,人潮涌动。各派豪杰,摩拳擦掌,蓄势待发。欲争夺第一高手。须比武,看战略阵法,临场发挥。
          虚名如此魅力,诱无数常人也想追。惜化生地府,略输速度;方寸盘丝,稍逊防御。一代狂人,大唐官府,却能横扫敌千军。俱往矣。论英雄豪杰,还看吾辈。

         这堂课的教学大体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而相机进行的。自读自背,中心问题由学生自读比较产生,解决中心问题的方法又是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即使是比较,老师也只提示了比较的材料,学生自己围绕中心问题进行纵横比较。所选材料均为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的,对人对文都熟悉,比较起来学生很容易感悟出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于熟处作比较,就可能能融会贯通。教师则是将许多的要求,许多的知识点,许多需要强调的叮咛自然地融入在示范里,在只言片语中。

                                                                               陶妙如反思于2009年10月

One thought on “《沁园春·长沙》与王者之气 ——我教《沁园春长沙》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