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温暖的教育

国培传善, 高考研究

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2012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

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2012届高三第五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命题: 张明之            审定:陶妙如

说明:本试卷7道大题,21道小题,分问卷和答卷两部分,其中问卷7页,答卷4页。满分150分,时量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辐射       偶而       金碧辉煌       一愁莫展

B.脉膊       沉湎       阴谋诡计       惹是生非

   C.发轫       坐落       贻笑大方       柿不两立

   D.精简       端详       弱不禁风       关怀备至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组是   (      )

A. 夜幕下的村子像一只倦了的甲壳虫,把头深深埋在地上。鸡鸭牛羊入梦,锅碗瓢盆偃旗息鼓,有多少窗子还在亮着灯光,就有多少想家的人。

B.生活在一座有风情有特点的城市里,对一个写作者而言是幸运的,这样的城市已经经过许多人的描述,它的生活随手拈来都具有形式感和经典性。

C.高原的黄昏就是这样猛烈,大面积的阴影在快速移动,树木、村庄、田野纷纷陷落,河流被染成了火红色,一条火红色的河流自东向西,追着落日,源远流长。

D.乡村处处皆春色,但村庄里的人熟视无睹,不以为然,认为城里人傻得可以,大老远跑来就为了看一眼桃花春色。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B.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C.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D.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4.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天净沙》一曲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燕舞,             

A.白草红叶黄花          B.小桥流水残鸿       C.小桥流水飞红         D.满湖烟雨愁花

 

二、文言文阅读(23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芙蕖    [清]李渔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注:①倚此为命者:李渔《笠翁偶集》:“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备述之                  备:详细

B.自夏徂秋                  徂:至,往

C.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        芬:芬芳

D.群葩当令时                当:正当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      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B.芙蕖之可人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芙蕖则不然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B.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C.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D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8.《芙蕖》一文虽以说明为主,却写得清新自然,极富文采,请分析文章第二段(“群葩当令时”至“此皆言其可目者也”)修辞手法的运用。(4分)

答: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3分)

译文:                                                                             

(2) 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3分)

译文:                                                                             

(3)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4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2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卜算子    程垓   

独自上层楼,楼外青山远。望到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

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

请赏析词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7分)

答: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叶上初阳干宿雨,           ,                 。(周邦彦《苏幕遮》)

(2)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咏怀古迹》)

(3)有志与力,           ,                 ,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男人为什么容易掉头发?

方舟子

大约1/4的男人从21岁开始有秃头的趋势,35岁时大约2/3的男人都有某种程度的脱发,而到50岁时85%的男人头发显著稀少。男人的脱发95%有明显特征,属于“男性型脱发”:发际后退,头顶的头发掉得比周围快。

  为什么男人要比女人更容易掉头发?是不是和雄性激素有关?没错。雄性激素有好几种,跟哪种有关呢?是不是含量最多的睾酮?不是,而是从睾酮衍生出来的二氢睾酮。二氢睾酮量虽少,威力却大,它们在前列腺和头顶的头皮这两个地方最为活跃,由于遗传的缘故,有些人天生就对它们特别敏感。二氢睾酮和雄性激素受体的结合让毛囊萎缩,毛囊的生长周期变得越来越短,长出来的头发越来越细,最终,头发细得肉眼看不见或完全消失。

   头发能对头部起到保护、保温作用,但为什么男人会普遍有秃顶的趋势?秃顶有什么生存优势能够强于头发的保护作用?这可能是因为头发同时还是一种社会符号,能影响人们的印象。“聪明的脑袋不长毛”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但是却反映了人们下意识的心理,觉得秃顶的男人更老成、更有经验和智慧。所以,在人类进化史上男人秃顶也许有其生存优势,与它有关的基因因此得到了传播、保存。

  但是在现代社会,脱发更多地引起人们的烦恼。虽然男性型脱发并不是疾病引起的,也对身体无害,但人们总是想把它当成病来治,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治疗脱发的秘方、偏方在流传。但至今只有两种药物被严格的临床试验证明治疗男性型脱发有效,得到国际公认。一种是非那雄胺,它能够阻止睾酮转化成二氢睾酮,减少了二氢睾酮的产生。另一种药物是外涂的米诺地尔。临床试验证明约一半的男性型脱发患者使用它能有些效果,防止脱发和长出一些新头发。米诺地尔的作用和二氢睾酮无关,可能是由于它能促使血管舒张,刺激了头发的生长。它的效果不如服用非那雄胺明显。

  但是不管是非那雄胺还是米诺地尔都必须终身每天使用才有效果,一旦停止使用,就会逐渐又恢复到脱发状态。而且二者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例如非那雄胺会影响少数服用者的性功能,而米诺地尔则会让某些人的头皮过敏、发炎。所以人们仍然幻想能够找到既能根治脱发又没副作用的食物或草药。可惜,那些口口相传的食物或草药至今没有哪一种真正对治疗男性型脱发有效。某些草药制剂貌似有效,也被发现是添加了非那雄胺或米诺地尔,例如章光101就曾经被香港和新加坡卫生部门检测出掺有米诺地尔。

  治疗脱发的传统药物中名气最大、使用最多的是何首乌。这种药物据说是一个姓何名首乌的唐朝人发现的,人们便以他的名字命名这种药物。因为叫首乌,人们就望文生义认为吃了它能让头发变黑。不幸的是,何首乌含具有肝毒性蒽醌类化合物,即使用药量未超过药典规定的剂量,即使经过了炮制,口服它也能导致严重的肝损伤。且不说何首乌治疗头发疾病只是以讹传讹,即使真的有效,有如此严重的副作用也完全不值得。

男性型脱发不是病,而是一种遗传性状,食疗、保养、忌食等等所谓的养生都无法防止它,与其为此担忧、折腾甚至折腾出真正的疾病来,还不如学会接受它。

(摘自2011.11.25《新华每日电讯》13版,有改动)

1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男人比女人更容易掉头发,有大约1/4的男人21岁就秃顶了。

B.如果一个男人没有出现“男性型脱发”,说明他的雄性激素睾酮不会衍生出二氢睾酮。

C.脱发是由于性别决定的,女性不会出现秃顶的现象。

D.章光101的事例说明了目前还没有发现对治疗男性型脱发真正有效的中药。

13.对于脱发的治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服用非那雄胺,能够阻止睾酮转化成二氢睾酮,因此对男性型脱发有较好的疗效,只是要终生服用,并且有副作用。

B.涂用米诺地尔能防止脱发和长出一些新头发,因为它能促使血管舒张,刺激头发的生长。

C.何首乌对治疗白发和脱发是否有效还不清楚,并且副作用很大,因此不宜服用。

D.至目前为止,男性型脱发不是无药可治,但是药物不多,功效有限,并且有副作用。

14.请分点概述“男性型脱发”的原因。(6分)

答: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父亲坐在黑暗中  

[美国]杰罗姆•魏德曼

父亲有个独特的习惯。他喜欢独自一个人在黑暗中静静地坐着。

好些次,我在房间里读书,听见母亲收拾房间准备晚上睡觉,听见弟弟爬上床。听见姐姐走进房间,听见她梳理时的瓶子梳子的响声。我继续读书,不久就觉得渴了,就到厨房里去找水喝。我已经忘了父亲,然而他却还在那儿坐着,吸烟,沉思。  

“你为什么还不睡觉,爸爸?”  

“就去,儿子。”  

但是他没有去睡,仍然坐在那儿,吸烟,沉思。这使我担忧,我不能理解,他在想什么呢?有一次我问他:    

“你在想什么,爸爸?”  

“没想什么。”他说。  

有一次,我让他坐在那儿,自己去睡觉。几个小时后,醒过来,我觉得渴了。走进厨房,他还在那儿!烟斗已经熄了。但他还坐着,凝视着厨房的一个角落,过了一会儿,我习惯了黑暗,拿了杯水喝了。他仍然坐着,凝视着角落。眼也不眨一下,我想他甚至不知道我进来了,我害怕起来。  

“你为什么不去睡觉?爸爸?”  

“就去,儿子。”他说,“不要等我。”  

“但是,”我说,“你在这儿坐了好几个小时了,出了什么事?你在想什么?”  

“没什么,儿子。”他说,“没什么,只是安静一会儿,就这样。”  

他说话的方式让人相信,他看上去并不忧虑,声音平静,快乐。他总是这样,但是我不能理解。独自坐在黑暗中,坐在一把不舒服的椅子上,一直到深夜,能有什么安静?  

究竟怎么回事?  

我考虑了所有的可能性,我知道他不可能是为钱的缘故,也不可能是为了他的健康,也不可能是因为家里任何人的健康,我们钱少一点,但身体健康(能撞倒大树,我母亲会这样说)。到底是为什么?我恐怕不知道,却不能放不下心来。  

为什么他总是坐在黑暗中?他的心智衰竭了吗?不,不可能。他只有五十三岁,而且和从前一样敏锐智慧。他甚至不比三年前显老,每个人都这样说。他们说他保养得很好。但是他眼都不眨一下,孤独地坐在黑暗中,凝视着前方,直到深夜。  

“出了什么事了,爸爸?”  

“没什么,儿子,什么也没有。”  

但是这次我决心不让他敷衍过去。我愤怒了。  

“那么为什么你独自坐在这儿,沉思到很晚?”  

“这样很安静,儿子,我喜欢这样。”  

我无从继续问下去,明天他还会坐在这儿,我仍然会迷惑不解,仍会担忧。     

夜已深。屋外街道阒寂无声,屋内一团漆黑。我轻轻走上楼,楼梯吱吱发出声响。

我脱下衣服,然后又发现自己有点口渴。我赤脚走到厨房间。我就知道父亲准在那儿。我能看见父亲弓着背坐在愈发漆黑的黑暗里的身影。他坐在那张椅子上,他的胳膊肘支在膝盖上,嘴里叼着熄火的旱烟管,眼睛一眨不眨直盯着前方。他似乎不知道我在此。他没有听见我进来。我静依门框,注视着他。  

我一动不动地站着,我开始留心谛听。冰箱上的闹钟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夜空里间或传来一辆机动车穿街走巷的隆隆声;街上的废纸被微风吹起,窸窸声隐约可闻;人们窃窃私语之声如轻柔的呼吸,此起彼伏。——这一切让人产生一种愉悦奇妙而特殊的感觉。

口渴使我从沉迷中醒来,我轻松愉快地走进厨房。

“喂,爸爸。”我说。

“啊,儿子。”他说,他的声调很低,声似梦中呢喃。他并未移动身子,也未停止聚精会神地凝视。

我找不到水龙头。窗外路灯的暗淡光影只是使屋里显得更加黑暗。我够着了屋中央的灯绳,拉亮了灯。

父亲身子一阵痉挛,仿佛被什么东西咬了一口。

“爸,出了什么事?”我问。

“没事,”他说,“我不喜欢灯光。”

“灯怎么啦?”我问。

“没什么,”他说,“我不喜欢光亮。”

 我关掉了灯。慢慢地喝水,我自己对自己说,必须安定下来,我定要弄个明白。  

“你为什么不去睡觉?为什么你在黑暗中坐到这么晚。”  

“这样很好,”他说,“我不能习惯电灯,当我在欧洲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们没有电灯。”

我的心猛地跳了一下,很高兴又缓过气来。我觉得开始明白了,我记起了他童年在奥地利的故事。我看见一脸笑容的克雷契曼和祖父一起站在酒吧柜后面。很晚了,客人们都离开了,他还在打盹。我看见了烧的炭火最后的余焰。房间已经变暗了,越来越暗,我看见一个小男孩,伏在壁炉旁边一堆火柴上,明亮的眼睛一动不动地凝视着已经死灭的火焰残留下来的余迹。那个男孩就是我父亲。  

我又记起那不多的几次快乐的时刻,我静静地站在门口,看着他。  

“你的意思是没出什么事,爸爸?你坐在黑暗中,是因为你喜欢这样,爸爸?”我发现很难不让我的声音不高上去,像快乐的叫喊一样。  

“是的,”他说,开着灯,我不能思考。  

我放下杯子,转身回自己的房间,“晚安,爸爸,”我说。  

“晚安。”他说。  

接着我想起来,转过身来:“你在想什么,爸爸?”我问。  

他的声音好像是从很远的地方飘过来,又变得平静起来:“没什么,”他柔声地说,“没什么特别的。”

注:杰罗姆·魏德曼,祖籍奥地利,1913年出生于纽约,美国著名犹太裔作家。

15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6分)

                                                                                       

                                                                                       

                                                                                       

 

16分析文中画线部分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17根据小说内容,概括父亲的形象特点。(6分)

                                                                                       

                                                                                       

 

18阅读全文,谈谈你对“父亲坐在黑暗里”题目含义的理解。(6分)

                                                                                       

                                                                                       

                                                                                       

                                                                                       

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1题,9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演 戏

(新加坡) 怀鹰

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那股傻劲,在众目睽睽之下假装昏倒。我要证明什么?我请芬和我合作,我们的目标是乌节路的一座购物中心。我们选择人最多的时刻走进去,然后按照计划,我仿佛喝醉了酒,一颠二摇就倒在地上。芬发出了尖锐的叫声,叫得蛮像的,多亏她练了三天的尖叫。这叫声果然奏效,一下子吸引了几个人上前来看。我虽然闭着眼,但两耳很清楚地听到皮鞋和高跟鞋的声音,心里稍稍感到温暖。“请你们帮帮忙,我的男朋友昏倒了。”芬以颤抖的声音说。我正期待有一双强而有力的手,把我从地板上扶起来。然而,几分钟过去了,除了耳边嘈杂的声音外,那双手始终没出现。我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周围的人还是那么匆匆忙忙,仿佛刚才那一幕未曾发生过。 我们转移阵地到另一座购物中心去,如法炮制再昏倒一次。这次,倒有一对情侣上前来看几眼,不过也仅仅是几眼,什么话也没留下就走了。我正要睁眼的时候,一个洋妇(大约六十岁)走来了,我听见她问:“怎么回事?”芬说:“我男朋友昏倒了。”

“快送医院吧,需要我帮忙吗?”

     芬还没回答,我已经忍不住爬起来了,老妇有点惊异,我把原委告诉她,她笑笑走开。我和芬都笑得很苦涩。“还要试下去吗?”芬问。

朋友,你说呢?

这篇小说虽然短小,构思却颇有特色,请结合文本予以分析。(9分)

答: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别石塔   苏轼

石塔来别居士。居士云:”经过草草,恨不一见石塔。”塔起立云:”遮个是砖浮图耶?”居士云:”有缝。”塔云:”无缝何以容世间蝼蚁?”坡首肯之。

[注释]①石塔,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传即惠昭寺。②草草:匆忙、急遽。③遮个:即”这个”。浮图:佛塔的音译。④蝼蚁:蝼蛄和蚂蚁。

苏轼的这篇散文只是几句对话,但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联系你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谈谈你从这篇短文中读出了哪些文化意蕴?

答:                                                                                     

                                                                                         

                                                                                         

 

 

七.作文(60分)

21.请以“回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2012届高三第五次月考

语 文 答 案

1.D(A项,“偶而”应为“偶尔”;“一筹莫展”应为“一筹莫展”。B项,“脉膊”应为“脉搏”。C项“柿不两立”应为“势不两立”。

2.D(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多用来表示不同意或轻视。这里应该用“不以为意”)

3.C(A项,成分残缺,改为:“改善营养缺乏的状况”。B项,偷换主语,“给予很高的评价”改为“受到了很高的评价”。D项,两面对一面。)

4.答案:C(A写秋景,节令不对,音韵也不和谐。B写秋景,节令不对,并且意境不和谐。D虽是写春景,但音韵和意境均不和谐)

5.C(使动用法,使……感到芬芳)

6.B(A项,“与”都是介词,意义相同;B项,“之”:助词,取独,无实义/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无实义。C项,都作连词,表转折。D项,都是连词,表顺承,“就”)

7.A

8.(4分,对3个点即可得满分,即1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只有要点没有分析的只能得1—2分)。

(1)顶针,如“日高日上,日上日妍”使语句衔接紧密,气势通畅。(2)拟人,如“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赋予芙蕖以人的感情,读来亲切可爱。(3)对偶,如“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语言形式整齐,读起来富有节奏感,听起来悦耳。(4)反衬(或对比),以群葩花期短暂,来反衬出芙蕖“可目”的时间很长。(5)整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音调和谐。

9.(10分)(3+3+4)

(1)等到它的茎叶已经长出(水面),就一天天地长高,一天天地向上,一天比一天美丽。

(2)栽几株敷衍了事,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苦恼,盼望天上降雨来救它。

(3)待到花儿凋谢,它也可以向主人宣告自己的无罪了;却又在花蒂下面生出莲蓬,在莲蓬中结出莲子。

10.(7分,关键词3分,过程分析4分)

参考答案:词中描写了一位思妇的形象。她独自上楼,独自下楼,内心充满孤独。她白天登楼远眺,晚上望月徘徊,心中充满思念。从日到晚,望眼欲穿,但等来的只是斜阳、蛩声和昏月,她心中于是充满了幽怨和更加强烈的思念。(关键词:妇、独、怨、思)

11.(5分)

(1)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2)环佩空归夜月魂

(3)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2.D(A项“21岁就秃顶”错,“秃头的趋势”不等于秃顶。B项“没有二氢睾酮”的说法错误,注意第2段“由于遗传的缘故,有些人天生就对它们特别敏感”,这句话说明了不是每一个有二氢睾酮的男人都会脱发。C项偷换概念,文中说明的是“男性型脱发”的原因和治疗,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掉发,但不等于说女性就不掉发不秃顶)

13.B(把或然当必然)

14(6分,每点2分)

①男性型脱发和年龄有关,一般年龄越大,头发越少。(第1段)

②男性型脱发和雄性激素有关,二氢睾酮和雄性激素受体的结合让毛囊萎缩,最终形成秃顶。(第2段)

③人类进化史上男人秃顶也许有其生存优势,与它有关的基因因此得到了传播、保存。(第3段)

15(6分,答对一点计1分,对两点计3分,三点计4分,四点计6分。没有内容的概括,只回答关键词的,两个计1分,三个计2分,四个计3分,五个计4分,六个计5分)

①父亲几小时坐在黑暗中抽烟和沉思,让我感到担忧和不解。(关键词:担忧、不解)

②几次询问,几次催促,父亲依然故我,这让“我”害怕父亲的身体或神志出了问题。(关键词:害怕)

③“我”决定要弄个水落石出,但父亲却用“就睡”“没事”之类的话敷衍我,这让我很“愤怒”。(关键词:愤怒)

④最后,“我”终于解开了心中的谜团,这让“我”感到轻松和快乐(或愉快)。(关键词:轻松、快乐)

【解析】所谓小说的脉络一是指故事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过程,一是指人物的心理变化。这篇小说是由“我”和父亲的几次对话构成,并且每一次对话几乎都是重复的,因此“我”的心理变化就是这篇小说的脉络) 

16.(4分,每点1分)

①描写各种各样的声音,反衬夜的深沉和环境的宁静。②营造出宁静、美妙而迷人的氛围。③暗示情节将出现转机,或者为下文写作者对父亲的理解作铺垫。④烘托“我”轻松愉快的心情。

17.(6分,答对1点计1分,对两点计3分,三点计4分,答对四点计6分)

①身体健康;②神志清楚;③外表平静、快乐、没有忧虑;④内心充满无人理解的孤独;⑤对故国和童年充满无限的怀念。(解析:描写人物有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答案中的前三点来自于侧面描写,④⑤两点来自于正面描写,分析人物时如果只关注一个方面,就得不出完整的答案)

18.(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①父亲喜欢坐在厨房里的一把椅子上,在家人睡着之后,在黑暗里,独自一人静静地抽烟、沉思。

②年老的父亲,内心里弥漫着无人理解的孤独。

③移民异国的父亲,时时活在对故国和童年的回忆里。

④老年人有着独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有着难以为人理解的精神需求,作为他们的子女,我们要给予关心、理解和尊重。

19.(9分)(每点3分,答对三个要点即可得满分,答案不在参考答案范围内的,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①以小见大。小说通过“我”和芬合作“演戏”这一简单的情节,反映了一个严肃而现实的社会问题,即人心的冷漠和同情心的缺失。

②反衬的手法。以洋妇对“我”的关怀,反衬国人(新加坡人)的冷漠,突出了主题。同时,这里用“大约六十岁”的洋妇与前面人群及一对情侣形成对比,揭示一个生活道理:人只有经历过或者自己到了需要别人帮助的阶段,才会在别人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

③结尾突然改用第二人称,并直接向读者发问,不仅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而且向读者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使小说显得余韵悠长。

20.(9分,答对三个要点即可得满分)

①砖塔留缝以容世间蝼蚁,体现了佛家普度众生的慈悲情怀,佛说,佛所以存在,佛为一切存在。

②砖塔有缝,却给蝼蚁留下了生存的空间,有缝才有空间,要学会给别人留下生存的空间:体现了儒家虚己待世的处世哲学。

③佛需要佛塔来安息,蝼蚁也要有生存的空间,众生平等,万物各得其所,世界才充满和谐:体现了道家万物齐一的自然哲学。

④道不同不相为谋,殊不知佛家的普度众生,儒家的兼济天下,道家的万物齐一,在这里自然地有了交汇点:只要求同存异,找到共存的交汇点,就能既百家争鸣,又和谐共存。

【解析】本题是用另一种形式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掌握,如果观点不在所提供的范围之内,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21.略。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