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教学设计
本案草拟者:陶妙如
教学目标:略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边读边猜译。
二、边读课文边看注解,比较自己的理解与文章注解的差异。
并请说说从文中读出了什么?
写在黑板上,不重复写。
三、根据学生读出的内容,引导归纳,概括,体会,延伸。
1、教师逐段范背,引发学生思维,在听、议中理解文章思路。
梁惠王的困惑——
提出问题:
尽心用心
移民移粟
民不加多
治标不治本
孟子的回答——
分析问题的原因:
先打个比方:好战(民生不安)。这个譬如不是为打譬如而譬如,而是一箭多雕:既解了疑惑,又设了台阶,更引出了自己的主张。
解决问题的途径:
接着,说王道之始。
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首先要保证生存需求。养民政策。养生丧死无憾
然后,提出富民方式。 七十者衣帛食肉
最后,提出教民之境。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三纲五常: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仁义礼智信
人的四种需求论:生存需求——快乐需求——权力地位需求——理想需求
避免发生的现象:
食人食 有饿殍不知发
疑惑解决: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与君王对话,用怎样的说话形式,可以让其采纳呢?感悟本文说话艺术。
(1)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孟子一生经文纬武,胸藏韬略,不在其位而谋“仁政”,展露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孟子积极用世,给后世留下了一幅完美的治国蓝图。他的思想、主张的确可以作为千古“匡世的真言”。
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后称梁惠王。在梁惠王中晚期,由于魏国在几次重大战役中惨遭失败,使魏国实力锐减,失去了昔日的强盛。梁惠王决心重振旗鼓,东山再起。于是,约在公元前321—前320年,梁惠王“卑词厚币以招贤者”,为振兴魏国聚集人才。在这种背景下,六十岁左右的孟子,率领门徒,“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孟子·滕文公下》)浩浩荡荡来到魏国。
(2)设喻,步步引入。
(3)如果我们把最后一段评述“狗彘……”放在第二段,取代“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行不行?为什么?用怎样的语气读,效果会更好?
引导学生两段文字比较阅读,指导朗读的语气。孟子已有答案,即:梁惠王好战残民与邻国之君一样,但隐而不说,故先设喻,此段应读得从容不迫。“则何如”句已给对方答案,却故意征询对方意见,故轻读。最后一段语气比较复杂,“狗彘”句读出说话人的义愤;“涂有”句语气应严厉,“人死”句读出强烈的讽刺意味。最后劝惠王反躬自省,弃战而施仁政,语气缓和。步步深入为妙。
3、有人评论:“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我们来读一读,看是不是也能感觉出这股文气,若感受到了,请说说这种感觉从那些语段而来。
(1)学生读、说。
(2)排比句,整句。整齐的排偶句式,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3)将“不违农时”一段中“也”字去掉。用“……,则……”的句式怎么样?
(4)“五亩之宅”一段每个分句后都用了的“矣”,读一读,表现孟子在讲话的时候,是怎样的情态?
充满想象,展示美好,引人向往,……
人文关怀
可行性,可操作性。
大师的高明既在于思想的光辉耀眼高明,又在于语言艺术的炉火纯青。有人说过:“没有大师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有了大师却不懂得珍惜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多读孟子,多读大师。
四、巩固积累
1、成语:
2、虚词:也 以
3、句式
或……或……
……直……耳,是……也……
是何异于……
4、《孟子》名句精选: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 独乐(yüè)乐(lè),与人乐乐,孰乐?
(4)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5)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7)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8)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9)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2)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3)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4)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15)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16)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7)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孟子•尽心下》
(18)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
(19)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五、迁移仿作
类似梁惠王这样的困惑多吗?譬如中国人勤劳但不富有,为什么?我努力了刻苦了,成绩还比不上那些不大努力的,为什么?等等,分析分析,帮助找点解决的方法。
附板书设计:
2012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