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痕迹(3)——博文授课后感
五月十八日下午,我利用两课时的时间上了一堂《窦娥冤》。就个人来说,我很不满意。
在开始这次授课前,我大约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用于准备,收集与研读资料,安排语言与流程。
大体上,我的本意如下
1.介绍元杂剧,让学生稍稍了解一下结构、角色、音乐、以及著名剧本与大家
2.介绍作者。
3.情学生分别扮演角色朗读妻子与一二折。
4.请同学概括楔子与一.二折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于全剧的作用。
5.请学生阅读第三折,同样分角色朗读
6.赏析《滚绣球》
7.连续赏析《倘秀才》与《叨叨令》。
8.开始讲解三桩誓愿
9.发问。让学生思考悲剧的背后与更远的地方
10.结束
但是事实丄,窦娥冤一课非常亢杂,如果学生不事先预习课文,那么便要花非常长的时间来了解剧情。角色朗读的学生读的非常艰难,因为课文中含有大量的生字。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于是连带着前四个环节的进度便与我先前所想着的完全不同。第三折的朗诵几乎我一手操办,为了加快进度。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已经是第二课时了。
第二课开始了,因为时间安排与学生对于课文的不熟悉程度是我不曾想到的,因而便有些失了方寸。讲解第三折的剧情时脑袋便有些不清晰,讲的很是混乱。越发强烈的烦躁与紧张使我甚至有点不敢看台下,长时间的自导自演使课堂气氛极为枯燥。并且常常忘了事先的语言安排,频频出错。在赏析曲《滚绣球》与之后的《叨叨令》几次发问都没有反应,叫起来回答的也是风马牛不相及。在我讲的时候,许多却兀地奋笔疾书起来,我根本就没打算让他们抄,我很无奈地顺着放慢念。但仔细环顾一周,却是有许多人什么都不干,这让我非常尴尬。艰难地又挣扎了几下,只能黯然退下。
课后几位老师与同学的评价令我很受用。于是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不足。
1.紧张。 极度的紧张让我几次出差错
2.提供给学生阅读课文熟悉剧情的时间太短,满打满算5分钟。
3.长时间的自导自演,使课堂互动不足,气氛沉闷
4.语言组织能力稍显欠缺,讲解得十分生硬
5.没有板书,木头桩般,单调。 6.事实丄准备得还是不充分
7.忽略课文的繁杂程度
8.课程进度把握不足
希望往后的同学能在我的这一次失利中得到一些经验,上出更好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