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温暖的教育

语文教学

悟人生之境——人文心声专题(四)

                                           第5课时  悟人生之境

                                                        草拟者:陶妙如

(内容较多,可根据学生要求加上一到二节,也可选择内容)

一、    阅读下面三首词,请说说你的感觉。

                   忆秦娥

                       【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喜迁莺

                                                    【宋】夏竦

霞散绮,月垂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瑶阶曙,金盘露,凤髓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

【注】夏竦(985—1051)北宋大臣,古文字学家、文学家。

【品赏】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忆秦娥》结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曰:“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惟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李白的诗,凭借气势取胜。只有范仲淹的《渔家傲》、夏英公的《喜迁莺》,勉强可以随之,不过作品的气势,已经远远比不上李白了。

这种“气象”,我们曾在盛唐诗人那里看到过。不过这首词中的“气象”,与人们常说的开元时代的“盛唐气象”,已有很大的不同。“盛唐气象”博大,深厚,意境开阔,气韵沉雄,这首词则还带有一种悲凉之气,所以胡应麟说这首词“气亦衰飒”,反映了唐王朝衰败的气运。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八个字,四种景象,具有的却是对时间的强劲的穿透力:你尽管去走好了,凭你走遍天涯海角,将很难走出当年大汉天子的那广袤的国土;你尽管去活好了,任你活到地老天荒,你最后只能像汉天子一样,必须从这个有尘灰的世界上消逝。

于是“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对一切知道有汉朝,知道有大汉天子的人,产生一种威逼:进入时间,你将显得微不足道。

     读范仲淹的这首词,你会联想到什么呢?

《岳阳楼记》。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当然不会因为“归无计”而心存怨尤;他所关注的,是征夫最好能够早日回家与亲人团聚。这样,那位白发将军即使没有在燕山勒石,一样因为战事的结束而欣慰。

王国维论词,是从纯艺术的角度加以研究,不会联系范仲淹的为人与为文;当然他从纯艺术角度论诗论词,谈境界谈气象,又何尝不是一个独特的角度。

一个人写词可以写出自己的风格,即如范仲淹之做《渔家傲》;一个人评词亦可以选择自己的角度,如同王国维用《人间词话》来论词。

正如读《渔家傲》并没有感觉到“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气象胜”;读夏英公的《喜迁莺》更感觉不到《渔家傲》那样的豪情。夏辣原本在官场上曾经遭遇过许多非议,而今看他的《喜迁莺》,且不可说忠道奸;他这首词如果从题材进行分析,至多不过是在一个即将出现离散的时代里歌功颂德,粉饰升平。漫天晚霞,如同丝绸淡紫;新月弯弯,正如亮亮银钩。纬幕半卷,您的楼房远远可见,美好时光,永远也没有尽头。夜色清冷,料想天河里的水流,应该被厚厚的冰雪封断;门禁森严,您居住的宫殿清秋久长,幸福时光就在此刻停留。

瑶池陛下,一线光明缓缓泄出;金盘顶上,数滴仙露慢慢凝聚。凤髓之香气,随今夜的烟雾在空中散布。三千丽姝,眼见的不是翡翠即是珍珠;丽姝簇拥着的,那是天上的北斗。升平时候,仙乐缓缓演奏,不远处水殿内外,响彻《凉州》。而真能写出宫廷那皇家气象的,想来断不是诗人或者文人;须得是见过一些场面的文人,同时又得是公卿。

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说:“盛唐各位著名诗人的创作,只追求作品里的物象所包涵的意蕴,正如羚羊挂角,你找不到它的足迹。所以唐诗的妙处,在于透澈玲珑。你没有办法靠近它,用手去触摸;正如虚空里的声响,形体里的颜色,水里的倒影,镜中的物像。诗都有长有短,短也好长也罢都要结束,但优秀诗作里的含意,是没有穷尽的。”

                    第6课时

                 草拟者:陶妙如

  二、读下面三首诗,讨论各自特色。

更漏子

【宋】温庭筠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菩萨蛮

五代 冯延巳

娇鬟堆枕钗横凤,溶溶春水杨花梦。红烛泪阑干,翠屏烟浪寒。

锦壶催画箭,玉佩天涯远。和泪试严妆,落梅飞夜霜。

菩萨蛮

【五代】韦庄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还家,绿窗人如花。

独立思考:

1、刘熙载说“温庭筠词的‘精巧’‘浓艳’无人可比”,请结合《更漏子简析“精巧”之特点。

2、“含蓄”“甜美”“宏大”“简洁”,王国维认为,这四个词只有冯延巳能够担当得起。请结合冯延巳《菩萨蛮》简析“含蓄”之特色。

3、你觉得韦庄之词可用几个什么样的词来概括其特点呢?

小组讨论:

集中交流:

1、《更漏子》用以动写静、以静写动的反衬手法,表达出一种相思之情的无奈和愁苦。

春夜思远,无边惆怅,全由花外漏声引出,切入自然,传写有序。塞雁、城乌因漏声迢递而惊起,均为拟想之景,合理入情;而屏上的金鹧鸪依然如故,于一动一静间寓有情与无情。下片由外至九全为闺房陈设,“惆怅”与“梦长”互为因果。“谢家”则微露主人身份,愈见其思之苦之痴。王国维《人间词话》从此词中拈出“画屏金鹧鸪”句来概括飞卿词的特色。
【鉴赏】
  这首词是一首抒写女子春夜相思愁苦的春怨词。词的上片写女子春夜难眠的情状。作者由景写起,以动寓静。柳丝亦如情丝,细雨亦湿心田,如此长夜,思妇本已难眠,却偏偏总有更漏之声不绝。“惊”“起”雁、乌,更惊起独守空房的相思女子。寂寞中听更漏声,仿佛石破天惊,甚至连画屏上的鸟都已被惊起,女子的朦胧情态一扫而空,惆怅更重。上片写景似乎单纯,但处处都可见情,“惊”“起”的气氛笼罩全片,为下片的叙写情怀做了极好的铺垫。

  词的下片直接写人,以静寓动。香雾虽薄却能透过重重的帘幕,正像相思的惆怅挥之不去,驱之还来。过片三句写尽了闺中女儿怅惘寂寞的心思。最后三句说,任红烛燃尽,把帐帷落下,本以为可以不再听、不再看便不再思了,未料想,相思却入梦,只是梦里有君君不知啊!下片写人兼写境,以女子的心境来写女子的环境,实际上暗中写出了“君”的无情和冷漠,由“君”的“不知”更写出了女子的“惆怅”和凄苦,是以情视景、以景见意的写法,委婉含蓄。

  全词动中有静、静中寓动,动静相生,虚实结合,以女子的情态反映相思之情的无奈和愁苦,语轻意重,言简情深,含蓄蕴藉,曲致动人,是婉约词的风格。

2“含蓄”“甜美”“宏大”“简洁”,王国维认为,这四个词只有冯延巳能够担当得起。冯延巳的词,首要特点是“含蓄”,而这首《菩萨蛮》词里的“和泪试严妆”,恰恰是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典型形象:随意的主人公,要么会试严妆,要么会先到旁边痛哭一场;我们的主人公,却把内心的悲伤忍住了。不但忍住了情绪的纵情发泄,还很认真地打扮着自己,像一位即将上轿的新娘。

文学来源于生活,但文学又必须高于生活。像冯延巳一样,让主人公压抑了内心的情感,必然会在读者心里形成一种张力,张力越大,美感也就越强。

冯延巳的词不失五代的风格,读他的词,给人一宽宏舒展的感觉,正如走进一所特大堂庑;他的词,开北宋一代词风,与李李璟、李煜的词都在《花间集》范围之外,其实,《花间集》中不收录他们三人的作品,是应该的;因为,他们的作品与《花间集》不在同一个水平上。

3、那一夜,别了你红红楼房;到如今,想来我依然悲伤。那香香灯火下,看得清你流泪的双眼,不敢看我,却躲在了流苏帐旁。残月当空,我们分手在此时;月光底下,我可爱的她啊泪眼迷漓。

你那温婉的叹息,满含着如此深厚的情感,让我想到琵琶上滑过了翠羽;你那缠绵的叮嘱,甜美如黄莺,把我的灵魂整个地收取。忘不了那句“哥哥,您可要早点回来啊”;如花的容颜,映衬在绿窗底下。

[品赏]

正如“画屏金鹧鸪”,代表了温庭筠的“词品”;王国维认为,用“弦上黄莺语”来概括韦庄词,最恰当也最合适。“弦上黄莺语”,这是一种怎样的词品(或者境界)?仔细想来容易明白:柔和,委婉,温存,这是韦庄词表现出来的大致旨归与情趣。

读温庭筠的词感受到了他那“画屏金鹧鸪”之被雨滴惊醒的精巧,如同“弦上黄莺语”一样温婉的缠绵,用来描述韦庄的词,竟然是那样地恰如其分。

一个优秀的作家,无论写诗写词写文,总是要表现出他的个性在语言的字里行间里;而一个有品位的大家,则除了文字以外,还需要思想。温庭筠与韦庄,够得上优秀的诗词作家,但作品所能表现出的思想性,就略微显得不足。

三、读李煜词。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品赏】

“词到了李后主,眼界才变得开阔起来:词不仅仅局限于描写普通平民百姓的离秋别绪,而是把笔触深入到了社会与政治,深入到了哲学与人生。词于是从歌手咏唱的曲子词一下子转变成士大夫表情心志的工具。周济把李后主放在温庭筠与韦庄的下边,可以称得上‘颠倒黑白’了。”——王国维把李煜的词放在这个位置,当然是十分中肯的。王国维最欣赏的是李煜词里流露出来的所谓“气象”。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太多的遗憾,太短的人生。然而一代又一代,人就这么过下去;正如这江水尽管也左拐右折,终究要流往大海,一路向东。想改变人生,以减少遗憾?请别费劲,你可以一时让江水南拐或北折,但你改变不了这个大局:自西向东。

                 第7课时

               草拟者:陶妙如

四、赏词人词品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南宋词人,姜夔的词有格调而无情调,陆游的词有气势而少风韵。在词的创伤上可以与北宋人较量的,只有一个人,他是辛弃疾。

辛弃疾的精巧,在于能够在词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作品的意象相互之间能够构成很美的意境,使他的作品整体上达到一种特有的境界。就词所表现出来的气势来说,看过平常人的词作再读辛弃疾的词,会有种“傍素波干青云”的感觉。

苏轼词的境界的空阔,辛弃疾词风格的高贵,在宋词里边是两个顶峰;没有这两人之胸怀而学他们的词,就好像是东施模仿西施而用手抚住胸口。西施的美并不是由于她的皱眉,当然也不是由于她的手或者她的手的位置。

读苏轼、辛弃疾的词,应当欣赏他们优美的涵养和高远的志向,像伯夷、柳下惠那样的风范。

辛弃疾中秋晚上饮酒,直到第二天清晨,用《天问》体写了《木兰花慢》,拿这首词来赠送月亮。其中有几句是这样的:“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词人凭他丰富的想象力,已经猜到了月亮环绕地球运转如轮的道理,与科学家的论证完全相合,可以称得上“神悟”了。

欧阳修的“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与东风容易别”,在豪放之中又有深沉的情趣,因而作品显得特别优越。

冯梦华在《宋六十一家词选·序例》里说:“秦观、晏几道,古代著名的伤心人。他们看似平淡的话语里,其实包含着极深的韵味;那些看起来很浅显诗句里,总蕴藏着特别的情致。”

昭明太子说:陶渊明的诗“跌宕起伏,精彩纷呈,超群绝伦,纵横自如,简洁明快,没有谁能与他比高下”。王无功称赞薛收的赋:“含蓄,有品位,立意高远,出人意料;旨归空旷淡远,意境雄伟行文洒脱,简直没有办法用语言来形容”。可惜在词中,缺少这两种气象。前者那样的境界,只有苏轼;后者那样的境界,只有姜夔。而且只能够做到一点点。

词里表现出的华贵与猥琐,在神韵不在语言。欧阳修与秦观即使也写一些浓艳的语句,毕竟能够保持端庄的词风;他们两位的词,与周邦彦相比,就好像是大家闺秀与唱歌的伎女,那区别可就太明显了。

刘熙载说“读周邦彦的词,让人想到词人可能很放荡;读史达祖的词,让人觉得词人可能很贪婪。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人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像这样子抒发情感,才算是无隔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你这样子描绘景色,才算是没有隔膜。

   五、悟人生之境

1.思考:很多人在读王国维所言成大事者、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的见解时会有一种过于凄美、局促、婉约的感觉,你觉得呢?你所希望的人生境界是怎样的呢?

2.讨论。

3.品读

这里有用毛泽东诗词归纳的人生境界,你觉得如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此第一境也。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此第二境也。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此第三境也。

第四境:“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4.比较

雄浑、大气、豪放……

5.尝试

在你学过的诗句中找一找,能不能总结出一些什么境来呢?

   示例:

用毛泽东诗词描绘人生成长三境:

成长第一境有理想: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成长第二境会思考: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成长第三境定信心: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咏蛙 

毛泽东 1910年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1925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桔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雪

                    毛泽东 1936年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忆秦娥 娄山关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

毛泽东 1963.01.09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卜算子 咏梅七律

毛泽东 1961.12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浪淘沙 北戴河

毛泽东 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念奴娇 昆仑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 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