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亲情,如何用文字来表达?
那份亲情,如何用文字来表达?
陶妙如随记
那份亲情,如何用文字来表达?
我不知道!
我真的不知道!
读过《背影》,读过《我的母亲》,读过……
可我还是不知道!
……
这是孩子们的心声,也是我的心声!
长到十六、七岁的孩子,让他们写亲情,写得太直白,他们说太矫情;写得含蓄点,他们说写什么呢,没什么可写呀!
我说细节,抓住细节,譬如……
他们说那太多了,我根本就没有因此而激动过,连自己都不能为之激动的事情怎么能感动别人呢?
被父母爱,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有什么好写的呢?
……
亲情,真的不是用来写的!
至少,不是这个十六、七岁的孩子能写的。
……
什么时候能写呢?
我不知道!
因为,我四十多岁了,也不会写!
记得父亲八十岁的时候,有人提议我写篇文章颂扬颂扬父亲,我竟然没心没肺地说,现在写不出,等你仙游去的时候,祭文可能写得出!父亲竟然笑着说我得了他真传!
……
我不会写,不能说别人不会。
写亲情的文章太多了
但是我不能读给你们听——
那是别人的父亲
别人的母亲
那是别人——
……
于是,我说还是写写吧
不写,你父亲母亲的伟大何以传播?
想怎样写就怎样写
……
今天将作文全收了上来,读了数篇,竟时有感动:
我知道了,这样的文字可以表达:
——
许久没有看见那样的月光
恍惚间重现在这个夜凉如水的晚上
遥远的,就如同孤身走过的生命现场
一路上,频频捡拾入怀的记忆芳香
当现实与记忆重叠
我才得以深知
一直以来
他,依然静静蛰伏在你的身旁
这是一学生文章开头段文字,题目为《星月》,内容写父亲似星月般。
——
还有,这样的文字可以表达——
让孩子们自己来说吧——
几十篇,没有一篇相同的
——
不过,我说,这篇文章我不能打分——
孩子们反应太快了:
亲情无价!
——
情有定情,写无成规;因心而生,随道可行!
说到相关处,无声亦真情
……
栀子
作者: 向胤豪
夏孕育了栀子。她们开得剔透洁白,惹人怜爱。但这怜爱似乎也夹带了一小勺自私,诱得我兀自采摘。
幸而栀子体内有形无形地蕴含了几寸傲骨,能单纯的在清水中不须根系的存活下来。我把那含苞待放的骨朵养在水中,期待着,她能开放,她能释放清香。
栀子的香似乎是怎么也闻不腻的。我时常在路旁闻见一缕犹抱琵琶的的隐香,而后身心愉悦。她的味儿不是桂花的那种浓烈,也绝非茉莉的文弱。那种第一刻打动你的江南织女的清新与沁人心脾的穿透力有机地缠绕在一起,变成就了她独到的风格。用指尖轻轻拂过它质地滑嫩的瓣儿,便有一抹淡香留存于上。倘若你凑近了去嗅便会发现,她与其他花的不同之处——往往凑进来嗅花,那种香气便浓的化不开,甚至有些刺鼻,而栀子不同,凑近来,依旧是淡雅香气。她全不靠那种足量的能充斥一大片的花粉去扩散去侵略,只是一抹,变雅香自来。
栀子的蕊似乎是怎么也看不厌的。她的花型是一种淡然的朴素的花瓣叠加而成。没有玫瑰过度的热情,也不甘于平庸俗套地成为野花的她恰是好处地达到了一种脱俗,前卫的境界。她是花中的革命者,盛放在大众的接受能力之前。在别的花中规中矩开出圆滑瓣片的同时,她偏要在上头来上点皱折,显其心意与美感,在白色系花朵一味追随简单的时候,她偏要重重地卷上三层花瓣,显其不可名状的气质。
大概有人说,栀子本来就具有了如此的香,却又不断前卫地展现美,难道不招人妒恨么?没错,事实是如此。但栀子定会一笑而过吧,凭着她那似乎是怎么也品不够的情。她与生俱来刚柔并济的风骨,似乎就是默示了她清风自来清心寡欲的生命。清水便可养活,清水便可成就,清水便可供起那朵美仑美幻的蕊。既是如此,又有什么妄言足以伤害她呢?
我很愚昧的想,若栀子化人,该会生出何种性情的儒者啊。
闻不腻的韵味,看不厌的花样。以及她淡淡却品味不够的情。再像化学调试似的加上一勺反骨,加上一小杯前卫创新的眼光,便能塑成这样一个模糊的人形吧。
脑海中模糊的身影渐渐清晰呈现出了那簇盛放于讲台上的栀子——陶老师。
我空空的心突然被一整朵的洁白栀子填满。
栀子花开了,香味温柔地萦绕于身旁,我放下笔,心里的栀子倏地盛放开来。
我的父亲
父亲,这个从小就很让我崇拜的人,甚至有时候被母亲说成我有恋父癖。
小时候,父亲给我的映像就是坐在台灯下教我解题的样子,他永远紧锁着眉头,似乎有着永远都解不开的难题一样,而在我的映像里,什么困难都难不倒他。
小学,实话说,我是一个“坏孩子”。那时候,我不喜欢读书,上课总是睡觉,心里面只有的是学校后面的小山坡。因为这样,我转了三次学,最后,我被送到了这个寄宿学校,父母也省了很多的心了,来到了这里,我依旧不喜欢学习,心里面有的也只是那些有趣的文艺活动。于是,每当周末回家,不管他有多忙,他都会抽出时间来陪我。有时候是聊天,有时候会帮我辅导作业……小孩子也许最喜欢的节日就是“六一”了吧,是的,现在想起来,感觉是幸福的,父亲会带我去吃我喜欢吃的“垃圾”食品,尽管他超级不喜欢吃。父亲会带我去看我喜欢看的电影,尽管他每次都会睡着。父亲会牵着我的手与母亲一起逛商场,对于他这种不喜欢人多的地方的也许是一种“考验”……
这些,那些,都是我喜欢的事情,从小到大,对父亲提的要求,每一次他都会尽全力满足我,可是他对我的要求,做到的也只有那么几件,现在想起来,有时候心里会不舒服。父亲是个倔脾气,他想要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小学时,我讨厌数学,可能正是因为父亲的坚持不懈,才会使我那从不及格的数学成绩到最后成了年级第三,父亲一向如此,就包括初中也一样。
开口向父母要钱,这或许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吧,小时候不懂事,伸手就问父母要钱,觉得理所当然,后来母亲才告诉我,我最终还是懂得了。父母一直想给我最好的教育,他们不停的熏陶我,培养我多才多艺,而自己有时候就是没头没脑的一句话给顶了回去。有时候伸手向父亲要钱,尽管每次都想说什么去又没说,他依旧还是会把钱给我。就是因为这样,父亲给我的溺爱,母亲给我的是严厉的爱,在这个家中,我就一直被爱包围着。
现在,我长大了,也懂事了,父亲已经很少在像从前那样陪着我了,仿佛他有着永远也忙不完的事情要做一样。我上高中了,时间也渐渐的紧张起来了,有时候好不容易回到一次家中也看不到父亲忙碌的身影了。
一次大休放假,难得看到他在家中,见到了,他站在阳台上转过身来微笑着说:“回来啦!”紧接着,他放下茶杯,接过我斜跨在身上的书包,走去书房,边走边说:“你先看会儿电视吧,等下就吃饭。”一连串的动作,我只觉得父亲老了,不再像从前那样,头发明显白了很多,身子也有些微微发胖了。晚上,洗完澡,坐在沙发上,实在是太无聊了,过了一会儿,我就开始和父亲开始“血拼”游戏了,我们比谁最先破记录,是不是还能听见父亲爽朗的笑声,看着他,也许真的很累吧。
父亲是一个很奇怪的人,他很不喜欢人多的地方,也不好客,常常很冷淡,而我经常会跟他提起陶老师曾经教过我们的那三招,教给他后,看得出,他在努力的改变。父亲的性格很倔,干事情有股子蛮劲,所以他办事效率很高。他还有个坏毛病,一激动就想骂脏话,这点他在努力的纠正。
这就是我的父亲,我仍然很崇拜他,我与父亲的故事也会一直延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