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温暖的教育

语文教学

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2007届高三演练试题(一)

                       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2007届高三演练试题
语           
       输入:张明之 杨丽 周辉兰(2007/03
I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卷上务必用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处填上答案,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语言知识表达及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黑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者有时难以接受作家对人物命运的安排,在《兄弟》的最后,余华让老实正直的宋钢干起了骗人的当。 (gòu
   B、我们过度地迷于历史文化,可是我们却不可能仅仅以传统文化支撑起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zhāo
   C、历史就是这样无情,如今的高尔基故居显得冷冷清清,守高尔基故居的是几位年迈的老太太。 (kān
   D、中华民族已到间不容之时,如战亦亡,不战亦亡,与其不战而亡,何如誓死一拼以尽华夏儿女守家卫国的天职。(fà)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这里,他找到了一生不虞的理想,此后70年的历程,千回百转,艰苦备尝,但理想始终伴随着一生。
   B、为此我们推出了一个全新的超市购物券系统,它使用简便,还以优惠价格及各种活动来满足广大用户的不同需求。
   C、网络编缉是指利用相关专业知识及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互联网站内容建设的人员。
   D、目前,银行保险、金融等专业由于社会的不断需求变得越来越受中国学生亲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那人远远走来,来到约定的地点,他粗一端详,心想应该就是他,便迎了上去。
   B、巴金何尝不是人们心中的一盏长明灯?巴金走远了,但那盏灯,还亮着。
   C、春天已至,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寒料峭,衣衫单薄的她有些不太适应。
   D、国球大典上,张怡宁过关斩将,走上冠军领奖台,真是大快人心。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个全数控机床的诞生,不仅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在加工技术和加工装备上的垄断,而且标志着我国重大装备的动力装置制造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B、我们不判定胡适与鲁迅孰优孰劣,但我们可以判定,人为地将胡适与鲁迅对立起来。是一种极端的一元化思维。
   C、今天下午,易中天教授在中南大学铁道校区大礼堂为家乡父老奉上的主题为“城市个性和城市文化”的精彩专题讲座。
   D、熊熊燃烧了14天的亚运圣火在多哈哈里发体育场上空渐渐熄灭了,一届富有阿拉伯文化特色的亚洲体育盛会曲终人散。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美国当代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健康的儿童性”的概念,认为成年人应该                                具有双重视角,                                                   
①揭示社会的底蕴  ②把生活的厚厚尘土擦拭掉  ③让诗性与神性的光辉重新放射出来  ④一方面像成人一样以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  ⑤另一方面以儿童的天真的、陌生的、非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
A、④②⑤①③             B、④①⑤②③
C、⑤①④②③             D、⑤②④①③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6-9题。                    
都市圈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逐渐摈弃那种主要依靠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对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来说.走持续性发展的城市化之路无疑是正确的。笔者认为,以生态条件较好的沿海地区推行都市圈化,是一种可持续性的人类聚居方式。长期以来,人们常常对城市化充满偏见,他们只看到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社会管理成本上升等问题,而没有充分注意到,城市化不仅具有经济社会进步意义,而且对一个人口密集、耕地资源有限的国家来说,城市化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从宏观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城市不仅是‘生产有效率’的居住方式,也是‘生态有效率’的居住方式,这突出表现在城市人均占用的土地资源大大低于农村,城市的发展,只会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减少对土地的消耗,而不是相反,而且城市的规模效应,也使得环境的治理更加有效”。
作为城市化的高级形式,都市圈化不仅具有上述对整个国家而言的宏观生态效益,为那些生态敏感地区腾出恢复植被和环境容量的空间,而且与大城市相比,都市圈本身是一个以大城市为核心、大中城市有机结合、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的城乡一体化的空间组织模式,也就是说在都市圈这一中观地域里也是“生态有效率”的。因此,人口都市圈化既具有人口大城市的优势,即在城市聚集经济的作用下能够在有限的空间里容纳大量的人口、生产大量的经济剩余(地均产出和人均产出同时实现高效率),同时又可避免“大城市病”的出现,实现人口——经济——生态三者之间的平衡,最终实现整个国家以及都市圈内外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都市圈化将在一定程度上消弭城乡之间、沿海与内地之间的体制鸿沟和贫富鸿沟。都市圈在本质上要求打破行政区的束缚。在一个巨大的城乡交融的区域内实现经济社会的整合。因此,困扰我国多年的城乡差别和“三农”问题,将在一体化的都市圈内得到一定程度的消解。都市圈化这一新型的国家城市化战略的提出,必将彻底改变中国城市化的面貌,其作为我国的核心战略之一,必将对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选自《新华文摘》2006年第22期,有删改。)
6.下列对“都市圈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市圈化是一种可持续的人类聚居方式。
B.都市圈化是城市化的高级形式。
C.都市圈化具有对整个国家而言的宏观生态效益。
D.都市圈化是大中城市一体化的空间组织模式。
7.下列不能支撑“对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来说,走可持续性发展的城市化之路无疑是正确的”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环境污染、交通阻塞、社会管理成本上升等问题。
B.城市人均占用的土地资源大大低于农村,城市化对一个人口密集、耕地资源有限的国家来说具有生态效益。
C.都市圈化为那些生态敏感地区腾出恢复植被和环境容量的空间。
D.人口都市圈化能实现人口——经济——生态三者之间的平衡。
8.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20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已经由传统发展模式变为可持续发展模式。
B.文中第1段“相反”的意思是降低土地的使用效率,提高对土地的消耗。
C.都市圈化因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而成为我国唯一的核心战略。
D.都市圈化要求建立新的相适应的行政区,以便实现经济社会的整合。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都市圈化是城市化的高级形式,是能够适应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目标的模式。
.都市圈化会增加对土地的消耗,因而使生态有效率降低。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圈化会使城乡差别不断扩大。
.城乡差别和“三农”问题,将在一体化的都市圈内得到彻底解决。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10—12题(9分,每小题3分)
豁然堂记·〔明〕徐渭
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计。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而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
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湖山环会处。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而近俯雉堞,远问村落。其间林莽田隰之布错,人禽宫室之亏蔽,稻黍菱蒲莲芡之产,耕渔犁楫之具,纷披于坻洼;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或至游舫冶尊,歌笑互答,若当时龟龄①所称“莲女”“渔郎”者,时亦点缀其中。于是登斯堂,不问其人,即有外感中攻,抑郁无聊之事,每一流瞩,烦虑顿消。而官斯土者,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于此。独规制无法,四蒙以辟,西面凿牖,仅容两躯。客主座必东,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东一面,令客座东而西向,倚几以临,即湖山,终席不去。而后向之所云诸景,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
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既名矣,复思其义曰:“嗟乎,人之心一耳。当其为私所障时,仅仅知有我七尺躯,即同室之亲,痛痒当前,而盲然若一无所见者,不犹向之湖山,虽近在目前,而蒙以辟者耶?及其所障既彻,即四海之疏,痛痒未必当吾前也,而灿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不犹今之湖山虽远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此名斯堂者与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而直为一湖山也哉?”既以名于是义,将以共于人也,次而为之记。  ——选自中华书局排印本《徐渭集》
【注】①龟龄:指宋代学者王十朋,字龟龄,曾任绍兴府判,作有《会稽风俗赋》,写及鉴湖中莲女、渔郎往来的风光。
10.对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     数:计数、计算
B.无不集人衿带上                       毕:全、都
C.予其然                               病:生病
D.悉取西南                           牖:开出窗子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越中山之大                  B.当其私所障时
楚左项项伯                     既自以心行役,奚惆怅而独悲                                                
C.嗟,人之心一耳             D.虽远在百里,而通牖者耶
     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铸以为金人十二,弱天下之民
12.下列各项中,不能表现“予病其然”的一项是(      3分。
A.每一流瞩,烦虑顿消
B.四蒙以辟,西面凿牖,仅容两躯
C.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
D.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
  II 
  
四、文言文翻译、古诗词赏析、古诗文默写(23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3分)
译文:                                                               
 ⑵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3分)
 
译文:                                                                
⑶此名斯堂者与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3分)
 
译文:                                                                 
14.文章题目中有“豁然”二字,试分析作者以“豁然”为“堂”命名的原因。3分。
答:                                                                     
                                                                         
15阅读下面的诗歌,根据提示完成赏析。(5分)
   
韩偓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三月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本诗是诗人旅居湘鄂时所作。蝴蝶:用庄周梦蝶典故,状梦境美妙和归家之欢快。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好山水。
⑴两首诗都写暮春之景,都捕捉到最能体现暮春特征的意象:流水、落花。在《春尽》一诗中,作者写涓涓细流漂浮着凋零的花瓣,匆匆流转到别的山涧中,将残春之景与身世之感、国事之悲完好地融合在一起,满寓感伤之情。在《春夕》一诗中,                        
                                                                           
⑵两诗都用到衬托的写法。《春尽》一诗体现在尾联中,“惭愧流莺相厚意”,流莺的来临带给诗人些许的慰藉,而这种慰藉更衬托出寂寞之苦,把这种落寞之音表现得更加意味深长,含蓄不尽。《春夕》一诗                                                      
                                                        
16.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⑶边庭流血成海水,                     。(杜甫《兵车行》)
⑷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散文,回答文后问题。
          冯骥才)
  ①这一日,终于撂下扇子。来自天上干燥清爽的风,忽吹得我衣飞举,并从袖口和裤管儿钻进来,把周身滑溜溜地抚动。我惊讶地看着阳光下依旧夺目的风景,不明白数日前那个酷烈非常的夏天突然到哪里去了。
②是我逃遁似的一步跳出了夏天,还是它就像1976年的文革那样在一夜之间崩溃?
③身居北方的人最大的福分,便是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四季分明。我特别能理解一位新加坡朋友,每年冬天要到中国北方住上十天半个月,否则会一年里周身不适。好像不经过一次冷处理,他的身体就会发酵。他生在新加坡,祖籍中国河北;虽然人在终年都是夏的新加坡长大,血液里肯定还执著地潜在着大自然四季的节奏。
④四季是来由于宇宙的最大的拍节。在每一个拍节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换与更新。四季还赋予地球以诗,故而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四言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质。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为此,天地间一切生命全都依从着这一拍节,无论岁岁枯荣与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长命百岁的漫漫人生。然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是这长长的夏吗?
⑤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在夏天里。这由于,我们儿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蝉、蚂蚁、蚯蚓,此外还有青蛙和鱼儿。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甚至我对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残害蜻蜓,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上边;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的无比强大。后来父亲挨斗,挨整,写检查;我劝慰和宽解他,怕他自杀,替他写检查那是我最初写作的内容之一。这时候父亲那种强大感便不复存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
⑥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惟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但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这沉甸甸的苦字的下边。然而一半的苦字下边又是一无所有。你用尽平生的力气,最终所获与初始时的愿望竟然去之千里。你该怎么想?
⑦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忍的苦斗的本身。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那就是要把对手的压力吸入自己的骨头里。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也许为此,我的写作一大半是在夏季。很多作家包括普希金不都是在爽朗而惬意的秋天里开花结果?我却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反而写作力加倍地旺盛。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的苦夏,煅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久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
⑧在维瓦尔第的《四季》中,我常常只听的一章。它使我激动,胜过春之勃发、秋之灿烂、冬之静穆。友人说夏的一章,极尽华丽之美。我说我从中感受到的,却是夏的苦涩与艰辛,甚至还有一点儿悲壮。友人说,我在这音乐情境里已经放进去太多自己的故事。我点点头,并告诉他我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最高境界是超越听觉;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
⑨年年夏日,我都会这样体验一次夏的意义,从而激情迸发,心境昂然。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
⑩今年我还发现,这伏夏不是被秋风吹去的,更不是给我们的扇子轰走的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
⑾因为,夏天的最后一刻,总是它酷热的极致。我明白了,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夏的无边的威力。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的发挥。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自焚的形式,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
⑿于是,我充满了夏之崇拜!我要一连跨过眼前的辽阔的秋、悠长的冬和遥远的春,再一次邂逅你,我精神的无上境界苦夏!
 17.结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是否有离题之嫌,为什么?(3分)
 
⑵第八自然段是不是节外生枝呢?请简要分析。(3分)
 
18.作者为什么说“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久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请根据文章作简要分析。(4分)
 19.作者说:“音乐的最高境界是超越听觉;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简答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20.作者慨叹:“苦,原是生活中的蜜。”请结合全文加以理解,并分条概括。(4分)
 六.文章赏析14分)
2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4)
⑴体验苦夏,感悟人生
——简析《苦夏》的主题及其表现
⑵简析《苦夏》一文刻画“苦夏”形象的方法
 七、写作(60分)
 22.请以“人来人往”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
      自定立意;
      文体为记叙文或议论文;
      不少于800字。
1.   答案B
2B
3B
4C
5.答案B。【解析】;①是“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所能起到的作用,所以应接
在④之后;②与③是承接关系,而且是“天真的、陌生的、非理性的眼光”所能起到的作用,所以应该在⑤之后。再根据以成人的眼光衬托儿童的眼光的逻辑关系和前二后三的结构特点,即可排出④①⑤②③。
6D
7A
8B
9A
10C(病:以之为病,可译为不满)
11B(介词,表被动,可译为“被”。A,一为代词,一为助词表提顿。C,一为语助词,可译为“啊”,一为介词“在”。D,一为介词“用”“通过”;一为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
12A(题干中“病”是“不满”的意思,而A项“烦虑顿消”是说烦恼忧虑会顷刻消散,表现满意、惬意的感受。)
13.(1)由大湖派生出去另外形成的小湖,就更不可胜计了。
2)大体上是青山白水相间、回旋缠绕,(山)似(女子的)发髻那样峙立(高耸),(水)如衣带那样清澄。
3)这是这座堂起名的人和登上这座堂的人,不能不相互勉励的啊。
14.答:原因一,开窗临湖,视野开阔;原因二,不为私利私欲蒙蔽,心境豁达。(或答为:人心若为一己之私所障,仅知有我七尺之躯,就正像改建前的豁然堂一样,坐失周围无限风光;抛弃了心障,心胸就自然开朗高远。)
15.⑴作者写一去不回的流水,满地缤纷的落花,将暮春之景与孤独、寂寞的思乡之情巧妙地结合起来,给人以凄楚之感。(2分)
⑵体现在颔联中,梦中归家带给诗人以无尽的喜悦,但虚幻的欢乐与现实中“子规枝上月三更”的清冷互为衬托,以喜衬悲,带给人更深切的悲情,使思乡之情更为浓郁。(3分)
 
16.⑴沧海月明珠有泪   ⑵连峰去天不盈尺  ⑶武皇开边意未已
⑷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17.⑴没有。第三段写中国四季的分明,热带朋友离不开冬天;第四段写四季的轮回和各具情态。(1分)作者把笔触扩展到四季,对苦夏的叙写和感悟就有了背景和烘托,也因此而更深刻感人。(2分)
⑵不是。(1分)作者写自己在维而瓦第的《四季》中常常只听到“夏”的一章,足见其爱夏胜过其他三季,他是在借助音乐感悟苦夏强者的风范,表达自己对苦夏的崇敬。(2分)
 
18.作者觉得,在那种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是强者,又因为作者“一手撑着滚烫的酷夏,一手写出许多文字来”,因此为以为苦,反觉美妙无比。(关键无穷大于分析“美妙”何在,两个要点,各占2分)
19.意思是:音乐的最高境界是用心灵感受,不只是理解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更是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0.(1)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在快乐的童年里,变成美好的回忆;(1分)
2)在炎热而沉重的苦夏写作,锻造了我的性格习惯,让我获得美妙无比的感觉(激情迸发,心境昂然);(1分)
人生的各种苦楚和磨砺,经过默默坚忍和苦斗而累积成丰富的收获(或答为:苦夏锻炼了人的承受力,让人感受到自己属于强者,让人的能量获得淋漓尽致的发挥)。(2分)
  赏析示例:
体验苦夏,感悟人生
——赏析《苦夏》的主题及其表现
         作者把夏和自己的人生编织在一起,他描述夏日的生活,体验夏日之苦和苦中之甜,感悟艰难的人生一如苦夏。
         首先,苦夏是“滚烫的酷暑”。它酷烈非常,只有在快乐的童年里,才“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其次,苦夏是人生中的“苦楚与磨砺”。“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长的没有尽头的苦夏”,所以“我”从维瓦尔第的《四季·夏》中感受到的却是夏的苦涩与艰辛。
         最后,也是作者最深刻的感悟在于:苦夏之苦,“原是生活中的蜜”“苦夏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忍的苦斗本身”。生活的压力化作强者的承受力,“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所以,作者觉得,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感觉美妙无比。更何况,“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这沉甸甸的苦字下边”。
         于是,年年夏日,作者体验夏的意义,体验强者的快乐,收获人生的硕果。
 简析《苦夏》一文刻画“苦夏”形象的方法
         “苦夏”是本文刻画的形象,它寄寓着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态度。作者烘托描写它,感悟赞美它,使它寓意深刻而形象鲜明。作者刻画形象的具体方法有:
         一,以四季为背景,烘托苦夏。“四季是来源于宇宙的最大的拍节,”一切生命依从它变换和更新,生命的四季如诗,夏是其中“最壮美最热烈”的篇章,在维瓦尔第的《四季》中,“我”常常只听“夏”的一章。作者认为它“胜过春之勃发,秋之灿烂,冬之静穆”。作者通过烘托,让夏这最浓酽的一笔,凸现在四季的背景上。
二、把人的行为和情感赋予苦夏。散文中,夏已不是单纯的季节,而是“沉重的人生的苦夏”,它是生活之中的“对手”,“它用自焚的形式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显然,描写中的比喻和拟人,已使苦夏具有人的品性和情感。
三、用强者的感悟,赞美苦夏。他赞美苦夏用苦楚和磨砺“锻造”人,让人坚忍、苦斗。赞美它“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夏的无边的威力”。“‘我’充满了夏之崇拜。”这些议论,都是一个强者对另一个强者的体验和感悟,崇敬和赞美。
作者三管齐下,把一个热烈、坚忍而威力无边的“苦夏”展现在读者面前。
22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