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温暖的教育

孩子心声

《孙子兵法》选讲——学生讲坛系列(四)杨宇龙主讲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较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月将,五曰法。”

       同学们,有谁知道这段话出自哪里吗?
      对,就是《孙子兵法》,《孙子兵法》由春秋末年齐国人孙武所作,也称《孙武兵法》,《孙子兵书》。它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这句话是《孙子兵法》始计篇的开头一段,意思很简单,就是孙子说,战争,国家的头等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意思就是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存亡的关键,不可以不细细查看。所以要经过五个方面”五事”就是五个方面,分析比较各种情况和该用什么计谋从而获得战争背景的详细情形。这五个方面就是,道、天、地、将、法。这里的道跟老子讲的道可道不一样,这里道指的是国家政治,然后就是,天时,地利,将领,法制。
        孙子经过多年对战争进行分析总结,实地考察,归纳总结出了一场战争胜负背后的五个关键因素:政治、天时,地利,将领,法制。这也是孙子比较全面系统的对一场战争的作战背景进行分析,并以此来判定一场战争的正义与否以及胜负情况的大的趋势,正是因为孙子能站在这样的高度去研究战争的艺术性,所以使得他在后面各篇中,都淋漓精致地展示出了行军作战的高度艺术性。
        你们看,道,政治,在孙子看来,战争的首要条件就是凝聚人心“道者,令民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全国人民能否上下一心,是真正决定一场战争最终胜利与否的先决条件。然后看天与地,“天者,阴阳,寒暑,时制;地者,远近,险易,死生”(死生就是攻守进退的地势)然后是将与法“将者,智,信,仁,勇;法者,曲制,官道,主用”曲制,就是军队编制,管道就是各级将领的职责区分制度,主用即军备物资费用的管理制度。因此,对于一场战争,要综合以上各种因素,然后“日费千金,十万之师方可举矣”
         这也类似与我们高考,高考就是一场战争,是胜是败,其实关键在于战前的准备,只有做好了充足准备,将大势掌握在自己手上,我们就可以赢得这场战争!

One thought on “《孙子兵法》选讲——学生讲坛系列(四)杨宇龙主讲
  • YY.龙说道: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袋也。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同学们,前天我们讨论了战前需要做的准备,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战时针对战事的紧张时期所该采取的措施。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激发士兵对敌人的愤怒,使士兵奋勇杀敌,怒,即激起对…的愤怒,用强夺到的敌人的东西来奖励士兵。将敌人的车子混杂在一起由自己人来驾驭,乘,就是驾驭的意思;优待战俘,这样可以使他们有归顺的心里,卒,就是战俘的意思。这就是战胜敌人,我们自己也就越强大的方法。所以,打仗需要多取得胜利,不适合持久。所以深刻理解用兵作战的将领,掌握着人民的生死,主宰着国家的安危啊。司命是一种星名,古代时候认为掌控着人的生死。
    这里有句话“取敌之利者,贷也”有点像土匪进村,所不同的是士兵们打着国家的口号。理直气壮的抢别人的东西。不过也是,在战场上,败者是美有权利和地位的,所以失败的军队是连属于自己的东西都没办法保护的,只能拱手让给强者。
    孙武针对战事紧张时期的情况明确指出,要凝聚人心,这里的人心有多重意思,第一,就是军心,也就是士气,如果队伍没有高涨的士气,就没办法取得胜利。要提高士气,就要激励将士,奖赏将士,是将士们奋勇杀敌。尤其是再一些艰难地情况下,要步步为营,只要获得一点胜利或者战利品,就要告示全军,用来鼓舞军心,增强战斗力。第二俘心,也就是战俘之心,对战争中的战俘要从优处理,使其归降,为自己效力,从而了解到敌军的情况,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些情况作出针对性的措施。还有第三就是民心,要注重对人民大众的凝聚,这样我们可以基本上保持不败之地。
    最后,作为全军将帅,不仅为了战争而打仗,而更要直到一场战争的真正意义何在,以及进行这场战争的真正意义何在,只有这样全面了解了一场战争的目的,才可以把握大势,赢得战争!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