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温暖的教育

敬畏教育, 聊天随记

NO3 后悔是一种怎样的心理呢?

 

NO3

      当今天想做这个,明天想做那个,做事举棋不定的时候。

  

  后悔是一种怎样的心理呢?

 

    朋友,我们先来看一组美国哈佛大学的调查数据:

27%的人——无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目标清晰但不明确具体和长远

3%的人——目标清晰长远具体明确和有时限

 

跟踪调查——25年后

 

3%的这些人——社会各界顶尖成功人士

10%的这些人——中上层,各专业人士

60%的这些人——中下层,安稳的生活

27%的这些人——最底层,失业或者——

 

        这是一组关于一个人有无目标的调查,从结果可以知道有目标和没目标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

        这与后悔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大着呢! 

      人什么时候会后悔呢?

        目标没有达成的时候就会后悔!不管这个目标是大还是小。具体说来,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而没有得到的时候;本来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把事情做得很好,却因自己的大意或懈怠或操之过急而未如愿的时候;在操作过程中有选择,而刚好选择了不能达成的那种的时候;本来有机会可以从此青云却因自己的不主动或羞涩而擦肩而过的时候。等等。于是就会生出一连串的后悔:如果当时我再仔细考虑一下,就可能成了;如果当时不固执己见听从他人的建议就不会是现在这种局面了;如果当时再推迟几天,冷静冷静就可能不会这样了,等等。

      什么时候会最后悔呢?

         有“最”字就有相对论,就有比较。我们不是常听到有人说,“别提了,我肠子都悔青了”么,这说明后悔程度有不同。据说美国科学家针对经济心理行为开展过一项非常著名的测试性研究。

         股市上有两位股民,一位将他买的B公司股票换成了A公司的,结果,现在B公司的股票大涨,他发现如果当初继续持有这些股票,就能赚得1200元;另一位股民,一开始买的就是A公司的股票,虽然曾经打算换成B公司的,但是终究没有付诸实施,同样,他也很后悔,因为如果当初换股,现在就能赚得1200元。虽然两位股民的操作行为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损失了假象中的1200元,而现在又都陷入了同样的后悔之中。那么,你觉得这两位股民谁的后悔程度更大一些呢?

         研究发现,常规群体中有92%的人认为前者会更加后悔。主动投入的感情成分越多后悔的程度越大。也就是说某件事情你参与成分越大,内心的求成愿望也越高失望就越大,后悔就越大。从这,我们似乎可以推断:后悔程度的大小是由当事人在事情发生之前的情感投入决定的。

        也可以推断:后悔的程度应该与参与者接近假想值的距离有较大关系。越接近者,后悔程度越大。擦肩而过、失之交臂的感觉和远远的欣赏的感觉体验应该是不一样的。这就像是一群人去爬山,有人登到了山顶,有人只爬到一半就放弃了,还有人是在登到四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一的时候放弃了登顶,当放弃者听到登顶的人描述山顶之上的无限风光时,距离山顶最近的放弃者,往往是最容易后悔的人,因为在他的悔意中夹杂了更多的遗憾。

         从这,我们似乎还可以推断出:有没有后悔是由你参与与不参与来决定的。在具体某事上,你没有参与就很难谈得上会有后悔。某事产生之前,一般会有三种可能,一是“行动型”;一是“心想型”;还有第三种,就是不想也不做的。其中“行动型”是主动变化的。在假设后悔心理一定会出现的前提下,由于自我主动变化而遭受的损失,往往要比“心想型”所遭受的损失更容易激发起参与者的悔意。

        也许会有人说,既然如此,一切顺其自然吧,免得后悔

       如果不行动,只等待,你认为就没有后悔了吗?你还想好好生活波,要生活好就会要参与许多事,只要参与事情,谁也保证不了所有事都会顺顺利利一举成功,只要有不成功的例子出现,你就可能出现后悔。即使是随波逐流之辈也会生出后悔!

        和无数的上层人士、普通人士交流关于后悔的话题,大家的意见惊人的一致:

        只要活着,就可能有后悔!后悔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表现。只是不同的人所呈现的方式不同而已!

         至于情感心理学说,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我认为,这只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闲话。

        后悔的程度我们可以控制,后不后悔不是由我们能 控制的!

        有人又会说,你也是扯谈,我就没有后悔过!

        真的吗?

        仔细想想——

        后悔会有哪些呈现的方式呢?

                                                          陶妙如 写于2012年12月23日

    (未完待续)

One thought on “NO3 后悔是一种怎样的心理呢?
  • 水乡游鱼说道:

    读了陶老师的文章,感觉自己也有写一点的冲动,就每天来读一读,来写一写,希望也能写出很好的文章来。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身边的人说:如果我怎么怎么样,我就会怎么怎么样。比如某学生讲,如果考试的时候我不粗心大意的话,我的总分至少可以提高50分;某郁郁不得志的上班族讲,如果读书那时刻苦认真点的话,我现在至少应该是坐在办公室管理着不大不小的一群人;某小老板讲,如果在生意上能胆子大点冲一冲的话,现在至少是千万富翁了;某落马官员讲,如果那时我勤政爱民,不贪图享乐的话,现在应该就是有口皆碑的一面旗帜了。
    ‘如果’也仅仅只是如果,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一种假设而已,这何尝不是我们对自己过去的一种否定,对现状的一种后悔情绪。其实后悔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既然如此,唯有把握现在,变被动为主动,尽量减少后悔的程度!
    某歌道:唯有心无挂碍成就大愿,唯有心无故妙不可言 , 多一物却添了太多危险,少一物贪嗔痴会少一点。脚踏实地,心无旁骛,不迷恋于身边太多虚幻的东西,那样我们的‘如果’一定会减少的。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