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 ——试论师德之境界
不畏浮云遮望眼
——试论师德之境界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如果用这来要求我们当下的教师,我想太不现实;如果要我们的教师没有清高,没有傲岸,没有崇高,我想教育就承载不了领先的使命。为此,我认为作为教师需要创造出教师的境界:
不畏浮云遮望眼。
“不畏浮云遮望眼”这本是王安石的咏物抒怀之句,我却认为这是我们教师追求崇高,实现教师使命应具有的师德境界。
山中的浮云能够遮住登山人的双眼,而教书育人这座高峰上又有多少“遮望眼”的“浮云”啊! 我们需要名,我们需要利,我们也需要为自己。而这个职业却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少名,薄利,奉献自己的职业。自然界的浮云有消散的时候,育人的浮云靠我们心灵的崇高来驱谴。
(一)
不畏浮云,施之大爱,让我们为他人成人而做。
教师应用爱来包围着自己,让自己的爱辐射周围。
面对“浮云”,我们不能躲避,更不能妥协,而应用真爱来浸润,用仁爱来布施,用智爱来点化。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人来到这个世界又为了什么,难到只是为了感受孤独,来尝试世上的煎熬? 读书对我来说,已经无所谓了,我也知道,将来并不要像哪位名人一样,流芳百世。我只要有什么,能让自己开心,我比同龄人都要经历过更多的事,自己有更多不同的想法,不需要自己成为一颗闪亮的星星,也不在乎别人用怎样的眼光看待我——
这是《让爱智慧》一书中一位学生与老师交流时写下的一段话。老师给她的学生也留了一段话:
并不是每个人都要考上大学才有用,也不是只有把书读得很好才叫好。尽自己的力,多学习一些知识,那绝对不是坏事。古贤云: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贵者因书而智,智者因书而乐。趁现在年纪小,接受知识快,多读点书。开卷有益,开有益卷!
首先,让自己振作起来。……
其次,让自己充实起来,日积月累会越来越丰富。……
最后,让自己智慧起来,大气、大勇、大智,方显男子汉大风度。……
面对质疑生命的学生,我们老师须开出的是那满含着爱的智慧的良方。为了孩子们成人,我们须大爱!
这应是教师境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不畏浮云,舍弃小我,让我们为社会谋利而做。
有这样一段对话:
甲:你说说看,最可怕的是什么?
乙:腐败!
甲:腐败?
乙:是的,肉腐败就烂了,人腐败就快死了,国腐败就快亡了。你说不是腐败是什么?
甲:那最可怕的腐败是——
乙:最可怕的腐败是教育的腐败!
甲:哦,那是灵魂的锻造处!
由此,我们不难想到:如果我们的老师惟利是图,见利忘责,那造成的将是怎样的一种损失!
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教师必须坚守住我们的这一方圣洁:不畏浮云,为社会谋大利而舍个人的蝇头小利。
这应是我们教师境界里必有的成分。
(三)
不畏浮云,做强自己,让自己助自己登峰。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要想有为,必须厚实!
要想有为,必须坚实!
要想有为,必须渊博!
不错,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有思想的人,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激情。在学习上、生活上什么事都比别人快一拍,让自己永远在他人前面,这就是智慧。我一定会朝这个方面学习,直到顶峰,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也是一个学生和老师交流时的一段话。老师这样回到: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自然的规律,也是教育的希望。不过,老师也要告诉你,百万吨的巨轮很少有被海浪打翻的,被打翻的常常是根基浅的小船。负重的船是最安全的,空船是最危险的。老师不会等着你超越,她会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同学,我们师生来竞赛吧——
挑战时刻都有,来自社会,来自同事,来自学生,更多的还是来自自己——
浮云常有,挑战常新,我们作为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才能领先时代,布施他人。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自己常做常新。
不畏浮云,做强自己,让自己助自己登峰。
这应是教师境界中基本的成分。
教师,任重道远。教师的境界影响着人的境界,人的境界影响着社会的境界。让我们“不畏浮云”“身处高层”施人以大爱,为他人成人而做;舍弃小我,为社会谋大利而做;做强自己,让自己助自己登峰。
这样,在生活的当下,我们可充实自己,感染他人,服务社会!
这样,在竞争的当下,我们可无愧自己,无愧学生,无愧社会!
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作为教师可以骄傲的说,我们丰富了教师的含义,创新了教师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