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别送我去幼儿园,你要我做什么都行
爸爸,别送我去幼儿园,你要我做什么都行
星期天晚上,同事将3岁多点的孩子带到了办公室。问怎么没去幼儿园,孩子“哇”的一声哭起来。同事说,孩子不想去幼儿园,哭了很久,答应今晚不去,明天再去。于是,同事开开电脑,打开一个游戏,准备让孩子看。孩子却说,我不要看你的那个,我喜欢看“凹凸曼”。同事说,你自己弄,我要上自习了。你别叫,叫,我就送你去幼儿园。
孩子坐在办公室,不乱跑也不做声,我们逗他,他说,我要听话,不然,爸爸生气就会把我送幼儿园。
有游戏看,孩子当然不想上幼儿园。看到如此惯着孩子,我们在旁也不好直接说什么。
又一周的星期天晚餐,办公室几个人小聚一下,邀同事将小孩带来。孩子首先不吃饭,闷闷不乐的,我们问怎么不吃饭呢,菜不好吃吗?他说,爸爸今天不送我去幼儿园,我就吃两碗。同事可能是怕孩子影响我们吃饭的氛围,边答应,好,只要你赶快吃饭,爸爸明天早晨才送你去。
孩子大口大口的吃着饭,甚是愉悦!
晚自习,同事照常晚自习,孩子照常看他的动画片。不动不叫,很是安静。
下课间,孩子随他妈回家了,我们对同事说,小孩子不能这样惯着,同事说,我拿着他真的觉得有点烦了。不知怎么好了。
同办公室都是有孩子的人,便说,要鼓励他,让他觉得幼儿园也好玩等等。
同事说,下周,打他一顿都要把他送过去!
星期天来临,晚自习前,同事带着哭得眼睛巴巴的孩子到了办公室。同事说,在家打了他,孩子说:爸爸,只要你不送我去幼儿园,你要我做什么都行。
只见同事搬了一张凳子靠着墙,对孩子说,靠着墙坐着,不准动,不准说话,如果乱动就送你去幼儿园。
只见孩子靠着墙坐着,很是平静。一节课时间(50分钟)竟然没有动也没有叫喊。
应该是有特别的原因吧,不然,怎会如此不想到幼儿园?
我们和同事交流了看法。看来不是你惯他,应该有特别的原因,你要去和老师交流一下,看看什么原因。
第二天早晨上班,同事说,他昨晚和儿子聊了,哄着他要他说去不去的理由。儿子说不想去是一次老师要他坐好,他没有坐好,老师将他以前的奖品都扯掉了(奖品展示台上的),其他小朋友都有奖品,就他没有。我不想去!
我们有建议,那你得去和老师聊聊,看是不是属实,如果不实要及时纠正;若是实在的,那就得很策略的和孩子和老师分别做好交流,让他消除这种感觉,不然,还没开始读书,就开始厌学了。
同事与班主任了解情况属实。
不同的年龄的孩子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委屈、打击或者挫折。当孩子在外受到了委屈或者打击或者挫折时,我们做父母的该怎样做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呢?
引导孩子正常维护自己的的权益。
让孩子快乐,这应该是我们做家长的第一要务吧!
(未完待续)
教书难 高中语文组听课凑趣 第八次月考成绩(2013.3.7-8)
狱中的黑白键
林致远 高三理(10)班
木心先生在文革时被捕入狱,在狱中用粉笔画黑白键,弹奏肖邦。
用“苦中作乐”道不出这种风骨。木心决心一辈子追求艺术,便是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地点,他仍未改初衷。他以他的光芒,照亮了他所遭的一切。
让我很浪漫地想象一下:一定是某一天,早晨的太阳从铁窗外射进房中。阳光被窗上的铁杆割成光影交错的一明一暗,木心一低头,在这地上发现了他钟爱的“钢琴”。于是铁牢再也没能关住一个赤子的心。音乐开始奔涌。在最不可能的地方,艺术仍生存了下来,
人能在任何情况下,保持自己的色彩,是很难的。这是我们之所以平庸的原因,这也是他们伟大的原因。而同样,为何说人生多痛苦,不只是对于某物求不得的痛苦。还有认识不到自己内心真正需要,在这熙攘的尘世找不到自己的底色,方向,随波逐流彷徨失措的痛苦。当然还有不能坚守自己,曾找到自己,却又丢失于潮流之中的痛苦。
一个人,应当坚守自己,保持自己的色彩。
能坚守自己的人,是幸福的。不管外物如何变化。木心选择了艺术作为他的坚守,于是狱中可弹琴;出国成了“艺术的流亡”;就连做菜的一举一动都被他高徒以为:“学不来,那浸透着人格。”他总是有能力将不管何种环境都照得明亮。那是他人格的力量,那种力量来自于他对自己的坚守,来自于他一直保持着的自我的色彩。犹如深夜独行于山野的旅人,手执一盏明灯。
这种坚守,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少的、而所坚守的,也不必是崇高得一生都攀不到顶的山峰。有的人为野生动物而坚守,有的人为山村里的孩子坚守者,有的人为自己家园的环境所坚守。这都是值得我们赞叹而羡慕的,羡慕他们心中有那么一块大地,带给他们人生以动力和价值,不必如我们蝇营狗苟。
自怨自艾,自怨之后应当自艾,这个艾是改正的意思,何时当每个人都找到那个能支撑起整个人生的事业,痛改之前碌碌无为,寻得人生的意义,能让我们在火海中安步,在牢中弹琴?
斯人已逝,木心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它一生的故事,他的十二部作品,由他学生整理的两大本讲义和他的画作。还有一个他用一生来雕琢的人格,一个在狱中黑白键上,翻飞十指的身影。
坚守心灵的一方净土
刘艳冰 高三理(10)班
在一次跳水锦标赛上,一直领先的美国人在最后一跳上失败了,结果胜利的桂冠却被俄国队收入囊中。
全世界都为之惊叹,怎么会这样?原来,在最后一跳之前两国教练都对自己的爱徒说了一句话。美国教练说:“把你的拿手绝活亮出来,赢了就有二十万美金。”而俄国教练却说:“做你想做的,赢了你的母亲就会送你一篮小松饼。”
在跳板上,一篮小松饼击败了二十万美金,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最根本的还是后者有一颗不为浮世所动的心,做最真实的自己。
哲人常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保持自己的本心才是最值得赞扬的,坚守自己的那一方净土,不为名所动,不为利所趋,守得云开见月明,只有如此,你才能拥有雪菜那种:“凌晨四点半,看牡丹花未眠”的气魄。
三毛注定是个为漂泊而生的女子。厌倦尘世的浮杂,甘愿做一个漂泊在撒哈拉的浪子,或许很多人都猜不透为何她要如此坚持,也许这就是一个我们所不认识的三毛,一个追求自由的三毛,一个随心而动,随遇而安的三毛。
她只是坚守住了自己的那一方净土,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了自己的精彩。《相约星期二》中的莫里老头曾说:“其实现在我们所追求的就是我们所回避的,我们追求的就是那份对生活的坚守。”是啊,世界在变,环境也在变,唯一不变的认自己的那一颗本心,你依旧还是最初的你自己。
耳边总是回荡一句话:“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想想不时地还禁不住笑出声来。事实上看似搞笑的一句话蕴藏这深刻的道理。别人也许会一直模仿你的某项特长,但最后都只成为了东施那样的人。而你自己,还是你自己,别人学不来,自己还是改变不了。
无论是吟惯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诗情画意,还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的豪情万丈,在这个来去匆匆的季节里,一切敏感的神经纤维都是侈奢品,只有做到了那不为周围的环境所动的境界,你才算是坚守住了你心中的那一方净土。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一切都在变,而唯一不变的就是你心灵的那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