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术法成大道,一年强攻,匆匆而过,高考复习论,欲慢未能因时紧——听高三复习课随联
听一年青老师上课,
清楚的目标,清晰的流程,精选的素材,亲和的笑容,借徐老师现场评价语是:莺声燕语,如坐春风。
内容丰实,依序而行,铃声响起,任务完成。用廖老师自己之言:效果如何,检测才明。
边听边拟句:
多少术法成大道,一年强攻,匆匆而过,高考复习论,欲慢未能因时紧。
万千题库向生传,满腔柔情,飘飘沓来,同升应不久,战地驰骋有新篇。
看评课:
【邓】 廖老师是本学期新聘入高中部的语文老师。作为新老师,教学任务重,担任了高一、高三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
廖老师这堂高三复习课,教学目标明确,开口小,选取文言断句作为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条理清晰。廖老师教态从容,普通话标准,声音洪亮,这些优点不再一一赘述。我想从下面两个方面谈谈对语文教学的粗浅思考:
其一、道和术。道是本质,是规律;术是方法,是技巧。文言文断句,最根本的能力是把握、理解句意能力。学生能翻译文句,理解文句意思,断句自然是水到渠成。而找主语、抓虚词、看句式、明修辞等只能作为断句的辅助手段,技巧方法。我们教学中应引起重视恰恰应该是“道”,学生提高的关键也是“道”,提高文言断句能力的关键还是“道”–文言文翻译能力。庄子《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技”,固然重要,但“道”更高一层境界,庖丁尚且孜孜以求,何况我辈育人者?
其二、有用和有味。有用,即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实效性,我们的教学强调针对性,把目标对准高考,有的放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解题能力。有味,即语文教学的文学性,情趣性。语文教学不等同于数学、政治等其它科目,在注重实效性的前提下,提高语文课堂、考试文本选择的文学性,趣味性,努力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廖老师这堂课选用的几则文言材料,短小精悍,生动有趣,将实用性和文学性紧密结合,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无定法。语文课堂教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思想,有个性的语文课堂才能有迷人魅力,才有强大生命力。听课、评课是学习、提高教学艺术的捷径,期待给我们高中语文组同仁积极走进其他老师的课堂,积极思考探究,取长补短,精益求精,提升课堂教学的艺术和境界。
道术之声,趣味横生。什么是道,什么是术?向来无定,我有歪论。
铜板两面,阴阳正反;术道一统,无术无道。
简单点说,道就是将脑子藏起来,藏到脚里边,脚到哪它就到哪。脑子随脚而行,却是脚的指挥系统。脚走的过程就是术,脚行走的规律就是道。
许多的术集合起来,概括出来或者说抽象出来就是道,将道细化分解开来就是术。
举例说:懂文意就应该会断句,懂文意就是通“道”;可怎样去通文意呢?那就要借助一些方法,这些方法就是“术”。将许多种方法掌握了,一读文章就懂意思了,这就是悟道了。当然方法特多,就分成意义句和换气句两个层次练习,大处不错,细处无妨。再就是,为断句而断句这是术法,将翻译理解、实词、虚词等融合在一起来学来习就是道法。
嘿嘿,不歪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