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有用与无用-马骏
画外音:一部影响中华文明两千多年的百代谈兵之祖,一部享誉世界军事理论界的中华兵书瑰宝。《孙子兵法》究竟只是神机妙算的兵家韬略?还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穿越人类两千年的战争黑洞,今天的我们将如何学习《孙子兵法》,国防大学马骏博士带您用世界的眼光来解读兵家经典《孙子兵法》。www.1baijia.com.cnz*r| Od”bR7P1V&`
《孙子兵法》为春秋时期齐国人孙武所著,是中国兵学的奠基之作。《孙子兵法》内容博大精深,思想内涵丰富,逻辑缜密严谨,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曾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传播,成为享誉世界的兵学经典。在今天的社会中,《孙子兵法》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其他领域,那么我们现代人,又将如何来学习《孙子兵法》,使它能够发挥新的价值呢?国防大学马骏博士,一位研究世界军事史的军事历史学家,现任中国二战史研究会副会长,研读《孙子兵法》二十年,他将带领我们运用比较的方法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用历史的角度看战争,一同走进兵学经典《孙子兵法》。大型系列节目我读经典之马骏读孙子兵法——有用与无用。~5Drv:XyI.kG
画外音:孙子说,善于用兵打仗的人不通过战争就能使敌人屈服,不通过攻城就使敌城投降,摧毁敌国不需长期作战。那么既然孙子强调打赢才是硬道理,为什么却提出攻谋最好的方法是不用兵呢?马骏博士又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Q0_XB]R-p
7nfv*q%v
我是研究世界军事史的,这个问题直到我在比较农耕民族、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生活环境与他的作战行动,军事思想产生的特点,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孙子兵法》最初初衷是写给农耕民族的军队的,那么为什么这么讲呢?农耕民族是以农业为本的人类集团,农业是他生产的基础,农业是生产方式决定,他肯定要需要一个安宁、和平的环境,不能动,他不能乱,否则你误地一时,它误你一年。农民又是在地垄沟刨食的,他没有粮食他得饿死。但是在战争问题上,农耕民族是充满了矛盾,既需要又厌恶。说其需要是由于农耕社会经济生活秩序一旦失控,王朝的更迭,他需要战争来解决摆平这些事情,那么对周边游牧民族、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入侵,他又需要反侵略战争获得一个稳定的和平环境,这是他需要。那么同时他另外一层,他心里就是厌恶,因为什么呢?因为无论是内生的,还是外来的战争,大量的人员伤亡,财产大量损失,田园荒芜,黎民涂炭,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极大的灾难,那么这种既需要又厌恶的心理冲突,就使得农耕民族在战争问题上既想需要战争,同时要将战争对社会财产,人的生命的破坏降低到最低的程度,于是,他在战争理念上,他追求不战争而屈人之兵,这是农耕民族最高的战争理念。所以孙子讲: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只有农耕民族才有,游牧民族没有这个。
画外音:马骏博士认为由于地缘环境及民族文化的差异与骁勇善战的游牧民族和富于冒险的海洋民族相比,靠天吃饭,渴望安定的农耕民族对于战争具有一种本能的抵抗。所谓的“战争需要”往往迫不得已,中华民族是典型的农耕民族,我们不希望战争,但我们却需要兵法。那么《孙子兵法》究竟教给我们什么呢?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于丹,百家讲坛下载,读史记,王立群读史记,论语,刘心武,百家讲坛讲稿,玄奘西游记,白家讲坛3il@1P*iO8k4d
画外音:无论是“基于效果型作战”还是“无规则之规则”在今日被视为准则的现代军事学理论却早已在两千年前被孙子言简意赅地道破其本质,马骏博士认为,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一切方法都将为目的所服务。孙子教给人的“诡计”是基于战争的需要并不属于道德讨论的范畴。那么孙子教人作战的谋略是否就是说孙子就是一个好战的人?孙子的战争观又是怎样的呢?
我教德国军事思想经常要提一个人,这就是赫尔穆特·毛奇,在世界军事史上、世界军事学术史上这个人的地位很高,总参谋部就是这个创立的,这个人文笔很好,写文章非常漂亮。他其中有一句话:先计算,后冒险,也就是说先筹划好了再打仗。我在歌德学院的时候,德国汉堡国防军啥默博士讲学来了,他多次引用了毛奇“先计算后冒险”的话,并说老毛奇这个观点已经成为各国军事理论界的圭臬、原则,当然他跟我说了,我下课就说这没什么,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孙子比贵国的老毛奇提出得早了,但是我不好用祖师爷这个话,真是他的祖师爷。因为孙子比老毛奇大两千多岁,他在写《孙子兵法》之中就说打仗必须要仔细筹划,看看有多少有利的条件,有多少不利的条件,如果筹划好这些,有利和不利筹划得不周,你无法打胜仗的。所以他自己讲得清楚,多算胜,少算不胜。那么为什么孙子在这个问题的认识要早于老毛奇两千多年呢?因为他深深知道仗好打,打完仗的日子难过哟!农耕民族靠天吃饭,农业经济是非常脆弱的。所以老百姓承担战争带来的风险太大了,所以说,孙子讲最好不打仗就把这个事情解决了。当然了,如果矛盾大到不打仗,不足以解决问题的时候,那就得打了。但是打,应战得有一个应法,在孙子看来怎么应呢?他讲了:故兵贵胜,不贵久。也就是说,只有速战速决而不是旷日持久地作战才是最划算的作战。说到这里,孙子非常严肃地对他的学生说,说什么呢?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在这里,孙子用比喻的手法讲,说领兵打仗的人哪,你们的手里的是攥的是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和国家的安危,你可不要大意啊,可千万要小心。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那么巴顿曾经有一句话他说,和平是军人的坟墓,有人把这句话告诉在战场上一上跟巴顿较劲的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元帅,问他,您对此有什么感想?蒙哥马利听完之后,他说一句话,他说什么呢?他说巴顿的伟大之处在于,有了他发动战争的人才失败;而我的作用在于,因为我的存在,敌人不敢发动战争。我欣赏巴顿,但是我在这里我承认,蒙哥马利比巴顿更有理性。军人不能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或者实现自己成就感希望战争天天进行连绵不断,让战争来得更猛烈些吧!可能这样。所以孙子专门讲这个问题,他说什么呢?他说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什么意思呢?老人家告诉我们,没听说哪一个将领为了追求自己的指挥艺术而希望战争打得时间越长越好,没有一个。因为什么呢?因为战争毕竟要死人的,而且不是死一两个啊!所以兵贵胜,不贵久。|讲稿|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mp3|视频|下载|于丹”YR:f
QYJ4^4O[s
www.1baijia.com.cn4e po Z]C
那么第三个体会,《孙子兵法》是一本没用的书。刚才你说了《孙子兵法》是兵法中之经典,实用性非常强,为什么你在这里又讲它一本没用的书?你究竟出尔反尔啊?对乎,错乎,为什么要这么讲呢?我接着向大家解释一下,我方才说了,兵法的初衷是写给军人看的,写给企业家的那是管理学业,但是至于文化相通是另外一回事,从这一点意义上讲,中国军人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人都幸运。因为中国军人从来不缺少军事教科书,我们是一个兵法大国,从先秦到清朝,中国有四千多篇兵法,缺吗?因为兵法是给军人看的是要打仗的,中国军人好幸运,从从来不缺少军事教科书,然而在中国历史上,咱远得不算,从汉匈战争到南北朝,从五胡乱华到宋金战争,从元灭宋到清灭明,会写兵法的中原农耕民族总是被不会写兵法的周边游牧民族所打败甚至征服,游牧民族不会写兵法,匈奴连文字都没有,相比之下,在兵法里他和中原来讲不能同日而语,不是一个档次的,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会写兵法的总是被不会写兵法的打败,懂兵法的战胜不了不懂兵法的人,既然是写给军人的书,而军人是打仗的,而看了之后却打不了胜仗,《孙子兵法》不就是没用了吗?其实这是一个荒谬的逻辑,但是这个荒谬的逻辑的背后却包含一个严肃的内容,孙子不同孔子和孟子、庄子,特别是不同于孔子和孟子,他不是一事一议,一事一议来阐述他们儒家的或其他家的道德思想观,而是他用洗炼的笔调、深邃的思想、严密的论证对他以前几乎所有的军事和战争知识做了总结。进而在这个基础上提炼了有关军事和战争问题提的一般性原则,无论是从军事和战争问题的基本认识,还是从方法论上《孙子兵法》的哲学味道是非常浓烈的,可是说孙子是古代世界一个伟大的军事哲学家,而《孙子兵法》“没用”,这个“没用”带引号的,“没用”就在这里。为什么?因为哲学是知识的最高层面的东西,它是从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分析得出的抽象认识,但是它不能再简单地从原路回去指导实践了。而《孙子兵法》是最抽象的关于战争的原则,它不能一下子指导你具体的作战,兵法这个东西有一个特点,你会,敌人也会,兵法可没有专利啊,更没有专利保护这一说。那么《孙子兵法》有着很强的实用性,但是它不能从最抽象的谋略一下子去指导具体的实战,要想打仗光有兵法不行,关键看于战争的实力和潜力,换句话说,国家有没有银子打仗。第二,军队的强弱,军队是不是能够打得赢,能不能打得赢?武器装备怎么样?你不能总是一群烧火棍吧,民心、士气怎么样? 老百姓支持不支持你打仗?有没有把各方面的力量凝在一起的那种制度?等等等等。这些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把这些中间环节做好了一个也不能落地都到位,兵法才真正有用。www.1baijia.com.cn#nP[8Cfc
www.1baijia.com.cn+K*x)U:TUu
画外音:马骏博士认为《孙子兵法》的“有用”与“无用”都是哲学意义上的相对而言,然而《孙子兵法》流传至今两千多年来在今天的社会中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和应用已经进入更为宽泛的领域,有很多人把《孙子兵法》与经商、管理相结合,也有很多人把《孙子兵法》纳入政治学范畴。那么现代人究竟应该怎样学习和运用《孙子兵法》呢?议百家_百家讲坛6E1D6?ZU m3Rf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于丹,百家讲坛下载,读史记,王立群读史记,论语,刘心武,百家讲坛讲稿,玄奘西游记,白家讲坛5[|qI1H^+W
就是现代人如何学习《孙子兵法》?对此我谈自己的两点建议。第一,由于军事科学从本质上讲的经验科学,所以军人学习《孙子兵法》应该结合战例,用战争史上的成败得失的战例来认识、领会《孙子兵法》阐释的军事哲理。军人咬文嚼字地学习《孙子兵法》比不学《孙子兵法》害处还大。纸上谈兵大家都知道,这可不是简单的成语的事情,这是几十万士兵的生命换来的一个教训,这是第一个。第二个,非军人民众学习《孙子兵法》应该注重他提出的一般性哲理。比如孙子提出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知行观,比如孙子提出的制人而不制于人,也就是争取主动避免被动的行为原则,比如孙子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中下攻城之类的层次性和系统性思想方法,学习这个对提高我们整体的素质和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借鉴或启示意义的,我们应该学习它一般性原理,提高我们的思维,整体思维层次,提高我们的素质,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